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脾经 第四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四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衔接, 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 络脉从本经分出,走向足阳明经,进入腹腔,联络肠胃。 经别结于咽,贯舌本。 经筋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散于胸中
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衔接, 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 络脉从本经分出,走向足阳明经,进入腹腔,联络肠胃。 经别结于咽,贯舌本。 经筋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散于胸中。 第四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足太阴脾经循行原文 白肉际。指早喘:通作“踹”,俗称小腿肚, 即腓肠肌部 核骨:即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 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 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 咽:指食道咽,连舌本,散舌下。 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舌本:指舌根部
足太阴脾经循行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 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 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 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白肉际:指足底或手掌面的边界,又称赤白肉际。 核骨:即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 腨:通作“踹 ” ,俗称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咽:指食道。 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舌本:指舌根部

足太阴脾经循行简示 连舌本散舌下 挾咽 心中 上膈 入腹(属脾络胃) 膝股内前廉—一交厥阴前一胫骨后 大趾端 核骨一内踝前一上踹内
足太阴脾经循行简示 大趾端 核骨 内踝前 上踹内 膝股内前廉 交厥阴前 胫骨后 入腹(属脾络胃) 上膈 挾咽 连舌本散舌下 心中

二、足太阴络脉 《灵枢·经脉》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 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 离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分 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 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 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 其病症,气厥逆就挥霍缭乱, 实,则肠中切痛;虚, 上吐下泻。实证,见腹内绞 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 取足太阴络穴治疗
二、足太阴络脉 《灵枢·经脉》 n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 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 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n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 实,则肠中切痛;虚, 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 离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分 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 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 其病症,气厥逆就挥霍缭乱, 上吐下泻。实证,见腹内绞 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 取足太阴络穴治疗

第二节足太阴脾经 本经左右各21穴 11穴分布在下肢内侧面 10穴分布在侧胸腹部 首穴是隐白 末穴是大包
第二节 足太阴脾经腧穴 本经左右各21穴 11穴分布在下肢内侧面 10穴分布在侧胸腹部 首穴是隐白 末穴是大包

第二节足太阴脾经腧穴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治疗脾胃肠病常用大横、太白、公孙、隐白、阴陵泉 和三阴交; 治疗妇科病常用隐白、血海、太自、公孙和三阴交: 治疗小便不利常用阴陵泉、箕门和三阴交
第二节 足太阴脾经腧穴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治疗脾胃肠病常用大横、太白、公孙、隐白、阴陵泉 和三阴交; 治疗妇科病常用隐白、血海、太白、公孙和三阴交; 治疗小便不利常用阴陵泉、箕门和三阴交

1.隐白*(SP1)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 月经过多,崩漏,尿血,便血 ● 腹胀 酝杆.梦靥.名梦.惊风 3.太白* (SP3)输穴,原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 凹陷处。 【主治】 。胃痛,腹胀,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纳呆 ● 体重节痛,脚气 4.公孙*(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公孙冲脉胃心胸)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 ● 心痛,胸闷 公孙 太白 隐白 大都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1.隐白* (SP 1) 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 月经过多,崩漏,尿血,便血 ● 腹胀 ● 癫狂,梦魇,多梦,惊风 【3.操太作白】* (浅SP刺 30 ). 1 ~输0.穴2寸, , 原或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 凹陷处。 【主治】 ● 胃痛,腹胀,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纳呆 ● 体重节痛,脚气 4.公孙* (SP 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公孙冲脉胃心胸)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 ● 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 ● 心痛,胸闷

6.三阴交*(SP6)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难产, 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不孕,遗精,阳萎,阴茎痛, 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 ● 肠鸣腹胀,泄泻,便秘 ● 失眠,眩晕 ● 下肢痿痹,脚气 泉 【操作】 直刺1.0~1.5寸。 地机 漏谷 8.地机*(SP8) 都穴 9.阴陵泉*(SP9) 合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 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 ● 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下 ● 膝痛 【操作】 直刺1.02.0寸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6.三阴交* (SP 6)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难产, 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不孕,遗精,阳萎,阴茎痛, 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 ● 肠鸣腹胀,泄泻,便秘 ● 失眠,眩晕 ● 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 直刺1.0~1.5寸。 8.地机* (SP 8) 郄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 ●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小便不利 ● 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 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0~1.5寸。 9.阴陵泉* (SP 9) 合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 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 ● 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下 ● 膝痛 【操作】 直刺1.0~2.0寸

10.血海* (SP10)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 的隆起处。 取法: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上缘,二至五指 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月经不调,经闭,崩漏 湿疹,瘾疹,丹毒 箕门 血海
血海 箕门 10.血海* (SP 10)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 的隆起处。 取法: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上缘,二至五指 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 月经不调,经闭,崩漏 ● 湿疹,瘾疹,丹毒

14.腹结 (SP14) 【定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 腹痛,便秘, 泄泻 疝气 府舍 Mh 15.大横* (SP15) 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操作】 直刺1.01.5寸。 1下
府舍 冲门 腹结 14.腹结 (SP 14) 大横 【定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 腹痛,便秘,泄泻 ● 疝气 15.大横* (SP 15) 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 ● 泄泻,便秘,腹痛 【操作】 直刺1.0~1.5寸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胃经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大肠经 第二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肺经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同位素技术(核医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解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镜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组织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免疫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医临床实验研究(中医诊断学实验研究).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医实验研究的思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治疗研究(中医治疗学实验研究).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医实验研究的规律和要求.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方肇勤).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穴位应用解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针灸推拿腧穴解剖学 第四节 小腿前区和足背.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经 第八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小肠经 第九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肾经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包经 第九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三焦经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胆经 第十一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肝经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督脉).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任脉).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奇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针灸医经选读(针法灸法类——针刺气血与浅深).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便秘的针灸辨证论治.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清热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泻下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祛风湿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