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督脉)

第十三章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 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阳驕脉、阴驕脉、阳维脉、阴维脉
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 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第一节督脉 督,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督,察也” 引伸为总督、统率、正中。 督脉主干行于身后正中线。 按十四经流注与足厥阴肝经衔接,交于任脉。 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心、脑、喉、目等。 其络脉从长强上背、项、头
第一节 督 脉 督,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 “督,察也” 。 引伸为总督、统率、正中。 督脉主干行于身后正中线。 按十四经流注与足厥阴肝经衔接,交于任脉。 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心、脑、喉、目等。 其络脉从长强上背、项、头

顺 额 项中 畜门 颜颡 喉咙后 肺 缺盆 脊 肝 中焦 腹里 A 少腹 脐中 骶 阴器

两目之下中央 (承泣) 一、督脉循行示意图 起于睛明 入脑 ⑤与足太阳 龈交 沟通 风府 陶道 基 风门 任脉行线 起于胞中 ①起源 并于脊里 身柱 沿膀胱经第一侧线(直者) AA. (♀) 腰中 () ⑥与任脉沟通 腰俞 ↓ ③旁支 器②本支 茎 入循誉络 ④与足少阴沟通 会阴 绕臀 长强—→ 会阳 贯脊属肾
两目之下中央 (承泣) 胞 中 起 于 (♀) 溺孔 阴器 会阴 (♂) 阴 茎 绕臀 长强 会阳 腰俞 身柱 风门 陶道 风府 龈交 入脑 并 于 脊 里 ③ 旁 支 ①起源 ②本支 贯脊属肾 起于睛明 ⑤与足太阳 沟通 腰中 沿 膀 胱 经 第 一 侧 线 ( 直 者 ) 入 循 膂 络 贯 心 任 脉 行 线 ⑥ 与 任 脉 沟 通 ④与足少阴沟通 一、督 脉 循 行 示 意 图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肾,脊,脑,心,目(晴明承泣),喉,唇 三、腧穴 本经穴:28 交会穴:会阴,风门,会阳(膀胱经,原属督脉) 另:后溪通督脉 被交会穴: 龈交 任脉 水沟 手阳明 足阳明、足太阳 脑户 足太阳 风府、 哑门 阳维 大椎 手足三阳 陶道 足太阳 长强 足少阴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肾,脊,脑,心,目(睛明,承泣),喉,唇 三、腧穴 本经穴:28 交会穴:会阴,风门,会阳(膀胱经,原属督脉), 另:后溪通督脉 被交会穴:龈交 任脉 水沟 手阳明 神庭 足阳明、足太阳 百会、脑户 足太阳 风府、哑门 阳维 大椎 手足三阳 陶道 足太阳 长强 足少阴

四、作用 五、病候 六、用药 鹿角胶 鹿角霜 皆通阳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牛、羊、猪脊髓 督脉病多从足少阴、足太阳论治 叶天士称为“直入奇经” 通阳刚药:多入太阳,如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 蒿本等 通阳柔剂:多肾经药,如牛、羊、猪脊髓、麋角胶、熟地
四、作用 1. 统率、督领诸阳经脉气 “总督诸阳” , “阳脉之海” , “阳脉之都纲” 2. 督领经脉之海 3. 调补脑脊 4. 调节脏腑功能 通过膀胱经背俞穴 督脉本身有支脉, “并于脊里” 五、病候 六、用药 鹿角胶 鹿角霜 皆通阳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牛、羊、猪脊髓 督脉病多从足少阴、足太阳论治 叶天士称为“直入奇经” 通阳刚药:多入太阳,如附子、肉桂、干姜、川椒、桂枝、细辛、 蒿本等 通阳柔剂:多肾经药,如牛、羊、猪脊髓、麋角胶、熟地

督脉穴 本经首穴为长强 末穴为龈交 名一穴 共28穴
督脉穴 本经首穴为长强 末穴为龈交 一名一穴 共28穴


1.长强* (DU1)络穴,督脉、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胸膝位或侧卧取之。 【主治】● 痔疾,脱肛,泄泻,便秘 癫狂痫,瘈疯 腰痛,尾骶骨痛 【操作】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0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长强
长强 1.长强* (DU 1) 络穴,督脉、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胸膝位或侧卧取之。 【主治】 ● 痔疾,脱肛,泄泻,便秘 ● 癫狂痫,瘈疭 ● 腰痛,尾骶骨痛 【操作】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0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

骶管 裂孔 岬 骶角 骶骨和尾骨 "n
骶骨和尾骨 岬 骶管 裂孔 骶角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肝经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胆经 第十一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三焦经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包经 第九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肾经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小肠经 第九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经 第八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脾经 第四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胃经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大肠经 第二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肺经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同位素技术(核医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解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镜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组织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任脉).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奇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针灸医经选读(针法灸法类——针刺气血与浅深).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便秘的针灸辨证论治.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清热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泻下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祛风湿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自学).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温里药附子.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理气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止血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补虚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