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考试大纲)

《生理学》考试大纲 、绪论 1、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层次 2、机体的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3、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细胞的基本功能 1、刺激和反应的概念,反应的形式(兴奋和抑制) 2、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的概念;阈值的概念。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排列。 4、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 5、物质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比较。 6、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7、动作电位概念、波形组成和产生原理 8、兴奋性概念及与刺激阈值的关系。 9、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机制 1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过程 1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结构和因子。 13、骨骼肌收缩的原理和收缩形式 14、骨骼肌的前、后负荷的概念,最适初长度概念。 15、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血液的主要功能 2、血液、体液和内环境的概念。 3、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功能。 4、血浆、血清的主要区别。 5、血浆两种渗透压的形成和它们各自的生理意义 6、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7、红细胞比容概念。 8、红细胞沉降率定义及意义。 9、红细胞的生成部位、原料和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 10、血浆正常pH值及其维持。 11、白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12、血小板的功能及其生理特性 13、生理止血概念和过程。 14、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15、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16、血液中主要的抗凝物质及其作用。 17、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的分型及其依据。 18、Rh血型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 《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绪论 1、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层次。 2、机体的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3、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刺激和反应的概念,反应的形式(兴奋和抑制)。 2、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的概念;阈值的概念。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排列。 4、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 5、物质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比较。 6、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7、动作电位概念、波形组成和产生原理。 8、兴奋性概念及与刺激阈值的关系。 9、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10、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机制。 1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过程。 1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结构和因子。 13、骨骼肌收缩的原理和收缩形式 14、骨骼肌的前、后负荷的概念,最适初长度概念。 15、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血液的主要功能。 2、血液、体液和内环境的概念。 3、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功能。 4、血浆、血清的主要区别。 5、血浆两种渗透压的形成和它们各自的生理意义。 6、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7、红细胞比容概念。 8、红细胞沉降率定义及意义。 9、红细胞的生成部位、原料和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 10、血浆正常 pH 值及其维持。 11、白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12、血小板的功能及其生理特性。 13、生理止血概念和过程。 14、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15、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16、血液中主要的抗凝物质及其作用。 17、血型的概念,ABO 血型的分型及其依据。 18、Rh 血型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9、输血的基本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概念。心动周期中心室腔压力、容积、瓣膜和血流方向变化。 2、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等心功能评价指标的概念及意义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第一、二心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组成及产生机制 6、心室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特点及其离子基础 8、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概念 9、正常起搏点和异位节律 10、心脏自律性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1、正常心脏兴奋传导途径及其特点 12、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13、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4、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15、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7、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及基本功能 18、组织液的生成原理,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9、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20、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过程和生理意义。 2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3、延髓心血管中枢组成及其功能。 24、冠脉血流的特点及影响冠脉血流的主要因素。 五、呼吸 1、呼吸的概念和基本环节。 2、胸内负压的概念、形成及其意义 3、潮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的概念 4、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分压差、呼吸膜、通气/血流 比值)。 5、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和肺内压的变化 6、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过程的比较 7、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概念及其组成 8、肺的顺应性概念以及和弹性阻力的关系。 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10、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正常值 11、0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12、波尔效应和何尔登效应的概念。 13、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 14、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其特点 15、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存在部位以及它们敏感刺激物。 16、血液中C02浓度增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2 19、输血的基本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概念。心动周期中心室腔压力、容积、瓣膜和血流方向变化。 2、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等心功能评价指标的概念及意义。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第一、二心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组成及产生机制。 6、心室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特点及其离子基础 8、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概念, 9、正常起搏点和异位节律。 10、心脏自律性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1、正常心脏兴奋传导途径及其特点。 12、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13、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4、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15、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6、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7、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及基本功能。 18、组织液的生成原理,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9、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20、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过程和生理意义。 2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2、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3、延髓心血管中枢组成及其功能。 24、冠脉血流的特点及影响冠脉血流的主要因素。 五、呼吸 1、呼吸的概念和基本环节。 2、胸内负压的概念、形成及其意义。 3、潮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的概念。 4、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分压差、呼吸膜、通气/血流 比值)。 5、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和肺内压的变化。 6、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过程的比较。 7、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概念及其组成 8、肺的顺应性概念以及和弹性阻力的关系。 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10、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正常值。 11、O2 和 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12、波尔效应和何尔登效应的概念。 13、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 14、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其特点。 15、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存在部位以及它们敏感刺激物。 16、血液中 CO2 浓度增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17、血液中P02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18、血液中H+浓度增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六、消化与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2、消化管平滑肌一般生理特征。 3、消化管平滑肌的慢波电位概念及其起源部位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 5、胃肠激素的概念和脑-肠肽概念。 6、三种主要胃肠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的来源及其主要生理作 用 7、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8、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头期、胃期、肠期) 9、胃排空概念和排空控制机制 10、胃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1、胰液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2、胰液分泌调节机制 13、胆汁的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4、胃肠运动的主要形式,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5、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1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能量代谢的概念 2、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和储能物质。 3、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 4、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5、基础代谢的正常值和测定意义。 6、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7、人体体温正常值和生理变动。 8、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官。 9、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10、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机制 八、肾脏的排泄 1、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3、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概念。 4、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5、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概念和基本方式。 6、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H20,HCO3-的特点。 7、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特点。肾糖阈的概念。 8、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9、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原理。 10、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11、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调节。 12、醛固酮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调节
3 17、血液中 PO2 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18、血液中 H+浓度增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六、消化与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2、消化管平滑肌一般生理特征。 3、消化管平滑肌的慢波电位概念及其起源部位。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 5、胃肠激素的概念和脑-肠肽概念。 6、三种主要胃肠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的来源及其主要生理作 用。 7、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8、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头期、胃期、肠期)。 9、胃排空概念和排空控制机制。 10、胃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1、胰液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2、胰液分泌调节机制。 13、胆汁的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4、胃肠运动的主要形式,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5、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1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能量代谢的概念。 2、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和储能物质。 3、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 4、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5、基础代谢的正常值和测定意义。 6、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7、人体体温正常值和生理变动。 8、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官。 9、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10、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机制。 八、肾脏的排泄 1、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3、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概念。 4、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5、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概念和基本方式。 6、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H2O,HCO3-的特点。 7、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特点。肾糖阈的概念。 8、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9、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原理。 10、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11、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调节。 12、醛固酮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调节

13、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14、肾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测定意义。 15、排尿反射的概念。常见排尿反射障碍的原因 九、感觉器官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3、眼的调节:包括视近物的调节和瞳孔对光反射。 4、眼的折光异常形成及矫正 5、眼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 6、视紫红质光化学反应 7、暗适应、明适应、视力、视野的概念 8、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9、基底膜振动的行波学说。 10、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十、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主要细胞成分。神经元功能形态特征、分类。 2、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3、突触的概念。突触传递兴奋的过程和特征。 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5、突触后抑制的概念、分类和产生机制。 6、突触前抑制的概念、结构基础和产生机制 7、ACh、NA递质系统的受体类型及其相应的阻断剂 8、反射、反射弧概念。反射的分类。 9、感觉的特异及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特点及生理功能。 10、躯体感觉、视觉、听觉的大脑皮层定位 11、内脏痛、皮肤痛的特点,牵涉痛概念。 12、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概念和类型。 13、腱反射的感受器、反射通路和意义 14、脊(髓)休克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15、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16、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和皮质运动区对运动的调节功能。 17、下丘脑的主要生理功能。 18、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9、脑电图的基本波形。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20、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意义。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十一、内分泌系统 1、分泌系统组成及作用方式。激素的概念及分类 2、激素的作用原理。 3、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 4、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5、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6、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7、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8、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产生原因及其机制
4 13、水利尿和渗透性利尿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14、肾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测定意义。 15、排尿反射的概念。常见排尿反射障碍的原因。 九、感觉器官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3、眼的调节:包括视近物的调节和瞳孔对光反射。 4、眼的折光异常形成及矫正。 5、眼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 6、视紫红质光化学反应。 7、暗适应、明适应、视力、视野的概念。 8、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9、基底膜振动的行波学说。 10、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十、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主要细胞成分。神经元功能形态特征、分类。 2、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3、突触的概念。突触传递兴奋的过程和特征。 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5、突触后抑制的概念、分类和产生机制。 6、突触前抑制的概念、结构基础和产生机制。 7、ACh、NA 递质系统的受体类型及其相应的阻断剂。 8、反射、反射弧概念。反射的分类。 9、感觉的特异及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特点及生理功能。 10、躯体感觉、视觉、听觉的大脑皮层定位。 11、内脏痛、皮肤痛的特点,牵涉痛概念。 12、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概念和类型。 13、腱反射的感受器、反射通路和意义。 14、脊(髓)休克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15、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16、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和皮质运动区对运动的调节功能。 17、下丘脑的主要生理功能。 18、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9、脑电图的基本波形。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20、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意义。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十一、内分泌系统 1、分泌系统组成及作用方式。激素的概念及分类。 2、激素的作用原理。 3、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 4、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5、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6、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7、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8、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产生原因及其机制

9、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10、胰岛素的来源、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1、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活化的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12、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复习参考教材:《医用生理学》(孙庆伟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5 9、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10、胰岛素的来源、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1、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活化的维生素 D 的主要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12、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复习参考教材:《医用生理学》(孙庆伟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大学:《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主讲:魏天迪).ppt
- 活性反应核与代谢网络的可塑性(PPT讲稿)The activity reaction core and plasticity of metabolic networks.ppt
- 细胞的基本结构(PPT讲稿)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
- 江苏大学:综合性实验(PPT讲稿)多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酶标抗体的制备.ppt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数据库介绍与数据检索).ppt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说起 Introduction to Bioinformatics.ppt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物信息学及其发展历史(代琦).ppt
- 《生物信息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药物生物信息学(序列比对).ppt
- 原生动物门(PPT讲稿)Protozoa.ppt
- 《高分子传感材料》课程PPT讲稿:监测蛋白质(Monitoring proteins)、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Biosensors and biochips).ppt
- 球菌 Coccus:化脓性球菌的放大:疾病和发病机制 Zooming in pyogenic coccus:disease and pathogenesis.ppt
- 浙江大学:《作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烟草基因组中NBS类抗性基因的分析.ppt
- 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实验室: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以镰刀形贫血症为例.pptx
- 浙江大学:中国糯玉米蜡质基因位点受到人工选择的分子证据 Molecular evidence for domestication selection in the waxy locus of Chinese waxy maize.ppt
-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水稻基因组的进化选择模式研究.pptx
-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水稻小RNA的基因组分布和分子进化研究.pptx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doc
- 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考试大纲.doc
- 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考试大纲.doc
- 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考试大纲.doc
- 清华大学:以信息系统的观点了解基因组(李衍达).ppt
- 实验:细胞膜的通透性.pps
- 《细胞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ppt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基地班: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ppt
- 四川大学:纳米级微电极快速核酸检测鉴定病原微生物.pptx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蛋白质的分子组成.pps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王石华).pp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杜生明).ppt
-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Mendel’s principles.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氨基酸代谢 Amino Acid Metabolism(蛋白质的营养作用).pps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ppt
- 郑州大学:蚊子的生命循环(PPT讲稿)Life Cycle of a Mosquito.ppt
- 不分体节的真体腔动物:软体动物门(PPT讲稿)Mollusca.ppt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动物源性细菌.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翻译后加工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ppt
- 《生命伦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ppt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PPT讲稿)实验四 真菌和地衣.ppt
-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doc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讲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