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采样控制系统(6.2)采样与保持

第二节采样与保持 n() yo 连续系统 x() 保持器 采样器 u(k) 数字 yk) D/A AD 计算机 图6.1连续系统时间离散化的实现
第二节采样与保持 图6.1

连续系统的时间离散化就是在一定的采样和 保持方式下,由系统的连续描述来导出对应 的离散描述,并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使离散化后的描述具有简单的形式,并且 可以复原为原来的连续系统,对采样和保持 方式提出以下要求:
连续系统的时间离散化就是在一定的采样和 保持方式下,由系统的连续描述来导出对应 的离散描述,并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使离散化后的描述具有简单的形式,并且 可以复原为原来的连续系统,对采样和保持 方式提出以下要求:

。采样 ■采样指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把连续信号抽样 成离散信号的过程,一般采用等周期采样。 T(r) (t) 图6.2理想采样器的符号 T为采样周期,「为采样时 间,「趋于零
一。采样 采样指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把连续信号抽样 成离散信号的过程,一般采用等周期采样。 T(r) ( ) * e t e(t) 图6.2 理想采样器的符号 T为采样周期,r为采样时 间,r趋于零

() 调制器 e(t) e(t) 图6.3理想采样器的调制过程
(t) T 调制器 ( ) * e t 0 t 0 t 0 t e(t) e(t) ( ) * e t 图6.3 理想采样器的调制过程

采样过程看成是信号e(t)被脉冲链调制 的过程,在经典的采样理论中要考虑脉冲的 宽度和能量 ■如果定义单位脉冲函数为 t=0 0t≠0 且 ∫o()t=1 以及单位理想脉冲序列 ()=∑8(t-k7)
采样过程看成是信号e(t)被脉冲链 调制 的过程,在经典的采样理论中要考虑脉冲的 宽度和能量 如果定义单位脉冲函数为 且 以及单位理想脉冲序列 (t) T = = 0 0 0 ( ) t t t + − (t)dt =1 = = − 0 ( ) ( ) k T t t k T

串脉冲,而不是数值求和的意思 其中符号∑在这里表示集合的意思 那么,从数学上讲采样信号e()可以看作是 连续信号e()和脉冲信号(ω)的乘积 e'(1)=e()∑o(t-k7)=∑e(k7)6(t-k7) k=0 其中6(t-kT)仅仅表示脉冲发生的时刻,而 脉冲的大小完全由连续信号e()在采样时 刻kT时的函数值e(kT)来决定
其中符号 在这里表示集合的意思,代表 一串脉冲,而不是数值求和的意思。 那么,从数学上讲采样信号e * (t)可以看作是 连续信号e(t)和脉冲信号 的乘积 其中 仅仅表示脉冲发生的时刻,而 脉冲的大小完全由连续信号e(t)在采样时 刻kT时的函数值e(kT)来决定。 (t) T = = = − = − 0 0 ( ) ( ) ( ) ( ) ( ) k k e t e t t k T e k T t k T (t − kT)

在设计采样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采 样周期T,T过大,复现原信号时将失真, T过小,增加计算量,具体T的选择可以通 过连续信号和采样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确 定 采样定理:采样后的离散信号能恢复为原连 续信号的条件是采样频率要高于或等于连 续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的两偉
在设计采样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采 样周期T,T过大,复现原信号时将失真, T过小,增加计算量,具体T的选择可以通 过连续信号和采样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确 定。 采样定理:采样后的离散信号能恢复为原连 续信号的条件是采样频率要高于或等于连 续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s 20

le*o) >20 le gjo +O 30 20 50.30.0.0.30.50 图64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频谱
图6.4 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频谱 | e ( j)| 0 − 0 + | e*( j)| 0 s 2 2 s − 2 3s − 2 3s 2 s 0 2 5s − 2 5s | ( )| * e j 0 s 2 2 3s − 2 s − 2 s 2 3s 1 1/T

保持(采样信号复现) ■连续信号经采样后,频谱中出现了无穷多个 附加的高频频谱分量,会对控制系统的元件 造成过渡磨损。 般,连续系统都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可以达到衰减高频分量,复现原信号作用 ■但多少情况下,需另加低通滤波器,以达到 更好的复现效果,降低对系统元件的磨损
二。保持(采样信号复现) 连续信号经采样后,频谱中出现了无穷多个 附加的高频频谱分量,会对控制系统的元件 造成过渡磨损。 一般,连续系统都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可以达到衰减高频分量,复现原信号作用 但多少情况下,需另加低通滤波器,以达到 更好的复现效果,降低对系统元件的磨损

过程控制中常见的低通滤波器一般为零阶 保持器 零阶保持器在采样间隔中把前一个采样点 的数值一直保持到下一个采样点为止。其 基本关系为 u(t)=u(kT), kTst<(k+l)T 其传递函数为 1 G0(s)
过程控制中常见的低通滤波器一般为零阶 保持器 零阶保持器在采样间隔中把前一个采样点 的数值一直保持到下一个采样点为止。其 基本关系为 其传递函数为 u(t) = u(k T), k T t (k +1)T s e G s −sT − = 1 ( ) 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采样控制系统(6.3)z变换.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采样控制系统(6.7)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采样控制系统(6.1)采样控制系统概述.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1)概述.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1)概述.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5)利用稳定裕度法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4)控制系统稳定裕度及系统带宽.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3)奈魁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及应用.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2)频率特性的常用图示法.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5)利用稳定裕度法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4)控制系统稳定裕度及系统带宽.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5.2)频率特性的常用图示法.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复习总结.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 §5 控制系统根轨迹设计方法.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 §3 根轨迹方法的推广 §4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 §5 控制系统根轨迹设计方法.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4.1-4.2)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基本性质及绘图规则.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设计方法(7.6)线性反馈系统的综合问题.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设计方法(7.5)线性变换及规范型.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设计方法(7.4)对偶原理.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设计方法(7.3)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判定.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采样控制系统(6.5)采样系统的数学描述及求解.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采样控制系统(6.6)采样系统时域响应.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采样控制系统(6.4)脉冲传递函数.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doc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3)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4)数学模型表达式之间的对应关系.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1)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ppt
- 北京化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分析方法(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正弦电路分析(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磁路和变压器(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电动机(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电工测量(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直流稳压电源(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 组合逻辑电路(李中发).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时序逻辑电路(李中发).ppt
- 《营区配电与建筑电气》第一章 绪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