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长春中医药大学:《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二章 院前急救组织与管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4
文件大小:100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二章 院前急救组织与管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像:2013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讲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一6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 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 讲师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6 月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年3月3日(周四)第2单元 教材内容 第二章院前急救的组教学任务或了解: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和 (章、节) 织与管理 教学目标 急救护理管理。 第一节概述 熟悉:院前急救的质量标准 第二节院前急救的组纷 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 体系 特点、任务和原则: 1.院外急数的据今、含义」 重点难点 院外急救的特点、 任务。 院前急救的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导 第二章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应用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概述 1.讲授法 2.强调学习目 院前急救组织的质量标准 2启发 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和原则 3.谈论法 3.讲授并插入 第二节院前急数的组织体系 提问与讨论 一、国外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4课后小结 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5.布置作业 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 作业和 作业 学生学习参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考文献 2叙迷院前急救药品、 器械和医疗设备应如何管理?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特点、任务和原则 课后小结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 3 日(周四)第 2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 织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组织 体系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了解: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和 急救护理管理。 熟悉:院前急救的质量标准。 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 特点、任务和原则; 重点难点 1.院外急救的概念、含义。 2.院外急救的特点、任务。 3.院前急救的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导 课 2.强调学习目 标 3.讲授并插入 提问与讨论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院前急救组织的质量标准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和原则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 一、国外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二、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三、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 应用多媒体课件 1.讲授法 2.启发法 3.谈论法 作业和 学生学习参 考文献 作业: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2.叙述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和医疗设备应如何管理?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 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特点、任务和原则;

第二章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院前急救的目的 维持患者生命、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 止再损伤、减轻志 包括患者发生伤情的现场救护、转坛及途中救护。 者痛苦,为讲一我 院前急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 治疗创浩条件】 院前急救包括的4层含义: 意义提高抢数成 1患者的病情紧急 ,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动率及减少伤残 2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数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 率、死亡率。 3.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初期救治,以抢救生命为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步骤包括: 4,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运送到就近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 呼 现场急救 第一节概述 安全转运和途中栽 院前急敕组织的质量标 共性环节包括: 1,通讯2.运输工具3急救技术4急救器材装备5.急救网络6.调度管理 (一)通讯网络:构成 通讯:院前急救的灵魂 我国的急救呼教号码是:120 香港(英国):999,美国:911,法国:15,日本:119,德国:110 (二)运输工具 普通型救护车 监护型数护车 特种救护车 急救通讯指挥车 升飞机 快艇 (三)专业急救人员 (四)急救用品 急救物品配备:临时够用即可。 (五)加强急救网络建设 1急教中心的设置原则:一个城市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急救中心。 2急救车辆与人员配备:一般按5万一10万人口配备1辆急救车为宜 3.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急救网络建设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 急救单元:是指由 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急数通讯设备、急 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 救运输工具、急救 农村急教半径≤15000m(15km) 医拧设各、急数费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品和相应的急数 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 员组成的,能够中 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志者身边 独完成院前急救任 时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 务的基本单位。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EMSS功效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患者发生伤情的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 院前急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与。 院前急救包括的 4 层含义: 1.患者的病情紧急、危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2.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 3.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初期救治,以抢救生命为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4.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运送到就近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 第一节 概 述 一、院前急救组织的质量标准 共性环节包括: 1.通讯 2.运输工具 3 急救技术 4.急救器材装备 5.急救网络 6.调度管理 (一)通讯网络:构成 通讯:院前急救的灵魂 我国的急救呼救号码是:120 香港(英国):999,美国:911,法国:15,日本:119,德国:110 (二)运输工具 普通型救护车 监护型救护车 特种救护车 急救通讯指挥车 直升飞机 快艇 (三)专业急救人员 (四)急救用品 急救物品配备:临时够用即可。 (五)加强急救网络建设 1.急救中心的设置原则:一个城市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急救中心。 2.急救车辆与人员配备:一般按 5 万—10 万人口配备 1 辆急救车为宜。 3.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急救网络建设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 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 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 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 时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 EMSS 功效的重要指标。 院前急救的目的: 维持患者生命、防 止再损伤、减轻患 者痛苦,为进一步 治疗创造条件。 意义:提高抢救成 功率及减少伤残 率、死亡率。 步骤包括: 呼救 现场急救 安全转运和途中救 护 急救单元:是指由 急救通讯设备、急 救运输工具、急救 医疗设备、急救药 品和相应的急救人 员组成的,能够单 独完成院前急救任 务的基本单位

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和原则 (一)院前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2.时间紧急(病情和心情):时间就是生命 3.病种复杂多样 4现场急救以对症治疗为主 5.急救环境和条件差 6.流动性大 7对急救人员素质要求高 (二)院前急救的任务 1.对呼救患者的现场急救和运送(主要和经常性任务) 2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院前急救 3特殊任务时教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急救意识。 呼教患者分类 急救患者(10%15%):短时间内有生命危哈的电者就地拾救 现场救护目的: 挽救患者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后运送 (三)院前急救原则 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强调速度,必须遵循以对症治疗为主的原则。 “急救白金十分钟”理念 1,立即使伤(病)员脱离险区 并快速评估病情 2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总原则 3.急教与呼救并重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并正确保存离断肢体,随患者一同送往医院 6先数治后坛送,静坛与医护致性 7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 第二节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 一、国外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一)華国 (二)英国 (三)日本 (四)德国 二、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急散模式: (一)北京排式(院前型) (二)上海模式(集中性院前指挥型) (三)广州模式 (单纯性院前指挥型) (四)重庆模式(院前附属医院型) (五)香港棋式(附属消防型) 三、院前急教的护理管理

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和原则 (一)院前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2.时间紧急(病情和心情):时间就是生命 3.病种复杂多样 4.现场急救以对症治疗为主 5.急救环境和条件差 6.流动性大 7.对急救人员素质要求高 (二)院前急救的任务 1.对呼救患者的现场急救和运送(主要和经常性任务) 2.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院前急救 3.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急救意识。 呼救患者分类 急救患者(10%~15%):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就地抢救 现场救护目的:挽救患者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后运送 (三)院前急救原则 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强调速度,必须遵循以对症治疗为主的原则。 “急救白金十分钟”理念 1.立即使伤(病)员脱离险区,并快速评估病情 2.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总原则 3.急救与呼救并重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并正确保存离断肢体,随患者一同送往医院 6.先救治后运送,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 一、国外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一)美国 (二)英国 (三)日本 (四)德国 二、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急救模式: (一)北京模式(院前型) (二)上海模式(集中性院前指挥型) (三)广州模式(单纯性院前指挥型) (四)重庆模式(院前附属医院型) (五)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 三、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

(一)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 1,具有高尚的医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2坚守岗位,能随时准备赶赴现场 3,掌握检伤分诊技术,实施有效救护 4.掌捏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理论和技术 5堂挥急数药品的作用机制、给药涂径和注意事项 (二)院前急教药品、器械、医疗设备的管理 1急救药品 2.医疗器减

(一)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 1.具有高尚的医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2.坚守岗位,能随时准备赶赴现场 3.掌握检伤分诊技术,实施有效救护 4.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理论和技术 5.掌握急救药品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和注意事项 (二)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医疗设备的管理 1.急救药品 2.医疗器械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讲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一6月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 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 讲师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6 月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年3月8日(周二)第2单元 牧材内容第二章院前急救的组教学任务或掌握:院前急救护理基本程 (章、节) 织与管理 教学目标 第三节院前急救护理的 基本程序 重点难点 院前急救的护理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导 第二竞院前急数的组织写管珥 应用多媒体课件 第三节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1.讲授法 2.强调学习目 紧急呼救 2.启发法 标 现场伤情评估 3谈论法 3.讲授并插入 三、伤病员现场分类 提问与讨论 四、院前急救常用护理措施 4里后小结 五、安全转运 5.布置作业 作业和 作业 学生学习参 1叙述 考文献 2.叙述 3.叙述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 8 日(周二)第 2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 织与管理 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的 基本程序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掌握:院前急救护理基本程 序。 重点难点 1.院前急救的护理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导 课 2.强调学习目 标 3.讲授并插入 提问与讨论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一、紧急呼救 二、现场伤情评估 三、伤病员现场分类 四、院前急救常用护理措施 五、安全转运 应用多媒体课件 1.讲授法 2.启发法 3.谈论法 作业和 学生学习参 考文献 作业: 1.叙述 2.叙述 3.叙述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 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第一意院前急数的组织与管班 第三节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一、紧急呼救:院前急救的灵魂 我国的医疗急数呼数号码是:120 香港(英围):999 如何拨打120电话 拨打120电话时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 呼救者必须简要说清病人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讲清现场地点, 留下呼救者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等车地点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建筑物等有明显标志处 迅速清理楼道内杂物 敦有子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向急救中心电话求助,不要随意拨打120 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如何拨打120电话? 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 尽量提前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接应 120电话的自动排队功能。 24小时开通、自动录音、记录呼叫时间、自动现实呼叫方位、自动推 荐合话的急数分站笔功能。 一般不许患者自己选择医院 二、现场伤(病)情评估 环境评估和病情评估。 评估方法: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 评估程序:A气道。B-呼吸。C循环。D-决定。E检查。 三、伤病员现场检伤分类 概念:是保证加快伤病员救治和转送速度的一种有效组织手段。其主 要目的是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教治和运送的 次序。 检伤分类: 急数伤病员分类 ICU伤病员分类 突发事故伤员分类 战场伤员分类 大规模伤员分类:适用于灾难救援时的伤员分类。 大规横伤员分类 大规模伤员分类:适用于灾难救援时的伤员分类。其目的是在资源有 限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的伤员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这种分类方法仅 救援人员、仪器设备、药品等可用资源有限时采用,是战时和各种灾 难发生时救治批量伤员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检伤的目的是分配急救优先权和确定需转送的伤员。是分级救治的基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三节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一、紧急呼救:院前急救的灵魂 我国的医疗急救呼救号码是:120 香港(英国):999 如何拨打 120 电话? 拨打 120 电话时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 呼救者必须简要说清病人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讲清现场地点, 留下呼救者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等车地点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建筑物等有明显标志处。 迅速清理楼道内杂物。 教育子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向急救中心电话求助,不要随意拨打 120 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如何拨打 120 电话? 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 尽量提前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接应。 120 电话的自动排队功能。 24 小时开通、自动录音、记录呼叫时间、自动现实呼叫方位、自动推 荐合适的急救分站等功能。 一般不许患者自己选择医院。 二、现场伤(病)情评估 环境评估和病情评估。 评估方法: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 评估程序:A-气道。B-呼吸。C-循环。D-决定。E-检查。 三、伤病员现场检伤分类 概念:是保证加快伤病员救治和转送速度的一种有效组织手段。其主 要目的是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和运送的 次序。 检伤分类: 急救伤病员分类 ICU 伤病员分类 突发事故伤员分类 战场伤员分类 大规模伤员分类:适用于灾难救援时的伤员分类。 大规模伤员分类 大规模伤员分类:适用于灾难救援时的伤员分类。其目的是在资源有 限的情况下让尽可能多的伤员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这种分类方法仅在 救援人员、仪器设备、药品等可用资源有限时采用,是战时和各种灾 难发生时救治批量伤员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检伤的目的是分配急救优先权和确定需转送的伤员。是分级救治的基

伤病员现场检伤分类的要求 边评估边分类 指定专人承担。 分类依次进行:“先危后重,再一般(小伤势)”的原则。 分类应快速、准确、无误。 检伤分类的原则 优先牧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 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 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 对没有存活希塑的伤病员放弃治疗。 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 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 伤员现场分类标准和方法 以现场处理时间先后为标准分类 以伤病员病情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类 大规模伤员检伤分类种类: 收容分类:是接收伤病员的第一步。目的是将需要挽救的伤病员快速 识别出来,同时帮助伤病员脱离危险环境,安排到相应区域或科室进 一步检查和治疗。 救治分类:是决定救治实施顺序的分类。主要是将轻、中、重度伤病 员分开,以便确定救治优先权 ,(要结合伤员数和救治资源 后送分类:是确定伤病员尽快转运到确定性医疗机构顺序的分类。 检伤分类方法一一START START:即简单分类、快速救治。 由美国学者提出,作为院前识别伤病员轻重探急的工具,特别活用于 灾难现场分类,是灾难现场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评估指标:通气、循环和意识。 将伤员分四组:红色组(立即处理组)黄色组(延迟处理组)绿色组 (轻伤组)黑色组(死亡组)。 检伤分类标志 色:危重伤,第一优先。伤情非常紧急,危急生命,生命体征不稳 定 需立即给予基本生命支持,并在1小时内转运到确定性医疗单包 救治。 黄色:中重伤,第二优先。生命体征稳定的严重损伤,有潜在危险。 应急救后优先后送,在4-6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 拾伤分米标志 绿色:轻伤。第三优先。不紧急,能行走的伤病员,较小的损伤,可 能不需要立即入院治疗 黑色:致命伤。指已经死亡、没有生还可能性、治疗为时已晚的伤病 品。 检伤分类标志

础。 伤病员现场检伤分类的要求 边评估边分类。 指定专人承担。 分类依次进行:“先危后重,再一般(小伤势)”的原则。 分类应快速、准确、无误。 检伤分类的原则 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 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 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 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 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 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 伤员现场分类标准和方法 以现场处理时间先后为标准分类 以伤病员病情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类 大规模伤员检伤分类种类: 收容分类:是接收伤病员的第一步。目的是将需要挽救的伤病员快速 识别出来,同时帮助伤病员脱离危险环境,安排到相应区域或科室进 一步检查和治疗。 救治分类:是决定救治实施顺序的分类。主要是将轻、中、重度伤病 员分开,以便确定救治优先权。(要结合伤员数和救治资源) 后送分类:是确定伤病员尽快转运到确定性医疗机构顺序的分类。 检伤分类方法——START START:即简单分类、快速救治。 由美国学者提出,作为院前识别伤病员轻重缓急的工具,特别适用于 灾难现场分类,是灾难现场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评估指标:通气、循环和意识。 将伤员分四组:红色组(立即处理组)黄色组(延迟处理组)绿色组 (轻伤组)黑色组(死亡组)。 检伤分类标志 红色:危重伤,第一优先。伤情非常紧急,危急生命,生命体征不稳 定,需立即给予基本生命支持,并在 1 小时内转运到确定性医疗单位 救治。 黄色:中重伤,第二优先。生命体征稳定的严重损伤,有潜在危险。 应急救后优先后送,在 4-6 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 检伤分类标志 绿色:轻伤。第三优先。不紧急,能行走的伤病员,较小的损伤,可 能不需要立即入院治疗。 黑色:致命伤。指已经死亡、没有生还可能性、治疗为时已晚的伤病 员。 检伤分类标志

START分类流程 现场急数风的制分 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区。检伤分类,挂卡,并提供必要的紧急复苏等。 急救区(治疗区):接收危重伤、重伤病员抢救、治疗。 后送区:接受能自己行走或较轻的伤病员。 太平区:停放死亡者。(专人看管) 现场救护范围: 一初级心肺复苏 昏迷 合适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室息 张力性气胸 -穿刺排气。开放性气胸一一封闭包扎 活动性出血 有放止血。 伤口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内脏脱出一一保护性包扎。 休古 一抗休克治疗 现场救护范围 有明显疼痛者 给予止痛药。 大面积烧伤 保护创面。 伤口污染亚币 一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中毒患者 及时给予解毒剂或排毒外理 四、院前急救常用护理措施 采取合理体位: 无呼吸心跳者:复苏体位 昏迷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 清醒忠者:据病情和受伤部位酌情放置 维持呼吸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功能。 充分暴露患者身体,处理外伤。 院前急救常用护理措施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对症治疗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心理护理 五、安全转运 在现场检伤分类和救护的基础上,同时要按不同病情进行伤病员的快 速分流,以及时得到后续治疗和处理。 轻度伤者」 般处理后 暂住处社区医院回家 中度伤者:对症应急处理后 附近有条件医院 重度伤者:现场急数生命体征稍稳定 附近有条件医院 死亡者:做好善后与遗体处理工作 五、安全转运 转运前准备:正确掌握转送指征和时机 1.现场实施的救治措施都已完成 2.确保伤病员不会因搬动和转送而使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做好途中护理。 认真交接伤病员

START 分类流程 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区。检伤分类,挂卡,并提供必要的紧急复苏等。 急救区(治疗区):接收危重伤、重伤病员抢救、治疗。 后送区:接受能自己行走或较轻的伤病员。 太平区:停放死亡者。(专人看管) 现场救护范围: 呼吸、心跳骤停——初级心肺复苏。 昏迷——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窒息 张力性气胸——穿刺排气。开放性气胸——封闭包扎。 活动性出血——有效止血。 伤口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内脏脱出——保护性包扎。 休克——抗休克治疗。 现场救护范围: 有明显疼痛者——给予止痛药。 大面积烧伤——保护创面。 伤口污染严重——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中毒患者——及时给予解毒剂或排毒处理。 四、院前急救常用护理措施 采取合理体位: 无呼吸心跳者:复苏体位 昏迷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 清醒患者:据病情和受伤部位酌情放置 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功能。 充分暴露患者身体,处理外伤。 院前急救常用护理措施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对症治疗。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心理护理。 五、安全转运 在现场检伤分类和救护的基础上,同时要按不同病情进行伤病员的快 速分流,以及时得到后续治疗和处理。 轻度伤者:一般处理后 暂住处/社区医院/回家 中度伤者:对症应急处理后 附近有条件医院 重度伤者:现场急救生命体征稍稳定 附近有条件医院 死亡者:做好善后与遗体处理工作 五、安全转运 转运前准备:正确掌握转送指征和时机。 1.现场实施的救治措施都已完成。 2.确保伤病员不会因搬动和转送而使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做好途中护理。 认真交接伤病员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