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长春中医药大学:《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五章 灾难急救与护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7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五章 灾难急救与护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讲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一6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 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 讲师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6 月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年3月24日(周四)2单元 教材内容第五章灾难急救与护教学任务或通过学习,了解各类灾难的 (章、节) 理 教学目标 特占,堂握各类衣难对人举 第一节概述 健康造成的损害, 以及医多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 人员应对灾难的应急救援 的组织管 第三节灾难伤员的转 措施,能够在紧急状况下参 与各类灾难的救护。 各类灾难的特点,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各类灾难的应急数援和灾后防 重点难点 疫要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第五章灾难急救与护理 应用多媒体课件 导课 第一节概述 1.讲授法 2.强调学习 一、灾难护理的概念 2.启发法 目标 3.谈论法 3,进授并插 灾难的分类 入提问与 三、灾难所致的伤病类型 讨论 四、灾难事故的特点 4课后小结 第二节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 5.布置作业 第三节灾难伤员的转运 第四节各类灾难的应急救援 “、地震的应急救援二、火灾的应急救援 三、水灾的应急救援四、核泄漏的应急防护 第五节灾后防疫 一、防疫要点 :、环墙治理 三、预防接种 作业和 作业, 学生学习1叙述灾难的分类及灾难事故的特点。 参考文献 2叙述地震的应急救援 .叙述灾后防疫要点。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绵: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了解灾难护理的概念,学握灾难的分 课后小结 类、灾难所致的伤病类型、灾难事故的特点、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 管理、各类灾难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防疫要点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 24 日(周四)2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五章 灾难急救与护 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 的组织管理 第三节 灾难伤员的转 运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各类灾难的 特点,掌握各类灾难对人类 健康造成的损害,以及医务 人员应对灾难的应急救援 措施,能够在紧急状况下参 与各类灾难的救护。 重点难点 各类灾难的特点,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各类灾难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防 疫要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 导课 2.强调学习 目标 3.讲授并插 入提问 与 讨论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第五章 灾难急救与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灾难护理的概念 二、灾难的分类 三、灾难所致的伤病类型 四、灾难事故的特点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 第三节 灾难伤员的转运 第四节 各类灾难的应急救援 一、地震的应急救援 二、火灾的应急救援 三、水灾的应急救援 四、核泄漏的应急防护 第五节 灾后防疫 一、防疫要点 二、环境治理 三、预防接种 应用多媒体课件 1.讲授法 2.启发法 3.谈论法 作业和 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作业: 1.叙述灾难的分类及灾难事故的特点。 2.叙述地震的应急救援。 3.叙述灾后防疫要点。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 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了解灾难护理的概念,掌握灾难的分 类、灾难所致的伤病类型、灾难事故的特点 、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 管理、各类灾难的应急救援 和灾后防疫要点

第一节概述 一、灾难护理的概今 世界卫生组织对灾难所下的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受损 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 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就可称 其为灾推。 日本灾难护理学会将灾难护理定义为:所谓灾难护理,即护理人员系 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难护理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与其他专业领域于 展合作,为减轻灾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 知识链接 二、灾难的分类 (一)根据灾难的原因分类 ,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 洪水 滑坡和雪崩等 2人为灾难由人为因素引起,如战争、车祸、核事故和空难等。 (二)根据受灾的形式分类 1,突发性灾难发生突然,事先往往难以预料,因而造成的危苦也较 大,如恤震、火山爆发和洪水等。 2.渐变性灾难发生缓授,其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具有隐蔽性 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危害十分严重。如土地沙化、环境污染、森林面 积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物种的灭绝等己带来的和将带来的灾难,都 属于渐变性灾难。 (三)根据灾难与灾难原因的关系分类 1原生灾难 由灾难原因直接引起的灾难,如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及 浆有毒气体直接引起的灾难 2。次生灾难灾难原因诱发的其他灾难,如火山喷发诱发的火灾。 3.衍生灾难则是前两者引发的间接灾难,如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反常 (四)根据灾难的性质分类 1.气象性灾难水灾、旱灾、风灾、冰雹和太阳黑子爆炸等 2,地质性灾难地震、山 、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环境灾难此类灾难虽然是人为性的,但所造成的结果却与自然密 切相关,故列在此,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温室效应、 臭氧层空洞和电磁污染等。 4.疫病灾难这类灾难属于人与自然共同所致,如流行性感冒、病毒 性肝炎、霍乱和天花等。 三、灾难所致的伤病类型 (一)机械因素所致的伤病 此类疾病多由于直接机械损伤如建筑物倒塌挤压伤、车祸、火烧伤、 电击伤、淹溺、冻伤、战伤、台风卷起摔伤、冰雹砸伤、滑坡和雪崩 挤压伤等所致,直接损害躯体,使其完整性遭到破坏,如骨折、断肢 挤压、撕脱、挫伤、 扭修 和裂伤等 常合并出血、感染等危及生命的 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护,病死率较高。 (二)生物因素所致的疾病 灾难发生后由于致病菌的存在,出现各种疾病,此类疾病因其范围广

第一节 概述 一、灾难护理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灾难所下的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受损、 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 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就可称 其为灾难。 日本灾难护理学会将灾难护理定义为:所谓灾难护理,即护理人员系 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难护理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与其他专业领域开 展合作,为减轻灾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 知识链接 二、灾难的分类 (一)根据灾难的原因分类 1.自然灾难 由自然因素引起,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 洪水、干旱、滑坡和雪崩等。 2.人为灾难 由人为因素引起,如战争、车祸、核事故和空难等。 (二)根据受灾的形式分类 1.突发性灾难 发生突然,事先往往难以预料,因而造成的危害也较 大,如地震、火山爆发和洪水等。 2.渐变性灾难 发生缓慢,其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具有隐蔽性而 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危害十分严重。如土地沙化、环境污染、森林面 积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物种的灭绝等已带来的和将带来的灾难,都 属于渐变性灾难。 (三)根据灾难与灾难原因的关系分类 1.原生灾难 由灾难原因直接引起的灾难,如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及岩 浆有毒气体直接引起的灾难。 2.次生灾难 灾难原因诱发的其他灾难,如火山喷发诱发的火灾。 3.衍生灾难 则是前两者引发的间接灾难,如火山喷发后的气候反常。 (四)根据灾难的性质分类 1.气象性灾难 水灾、旱灾、风灾、冰雹和太阳黑子爆炸等。 2.地质性灾难 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环境灾难 此类灾难虽然是人为性的,但所造成的结果却与自然密 切相关,故列在此,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温室效应、 臭氧层空洞和电磁污染等。 4.疫病灾难 这类灾难属于人与自然共同所致,如流行性感冒、病毒 性肝炎、霍乱和天花等。 三、灾难所致的伤病类型 (一)机械因素所致的伤病 此类疾病多由于直接机械损伤如建筑物倒塌挤压伤、车祸、火烧伤、 电击伤、淹溺、冻伤、战伤、台风卷起摔伤、冰雹砸伤、滑坡和雪崩 挤压伤等所致,直接损害躯体,使其完整性遭到破坏,如骨折、断肢、 挤压、撕脱、挫伤、扭伤和裂伤等,常合并出血、感染等危及生命的 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护,病死率较高。 (二)生物因素所致的疾病 灾难发生后由于致病菌的存在,出现各种疾病,此类疾病因其范围广

传搭快、病情重、病死率高,与平时该类疾病的特点不完全相同。灾 期和灾后生物因素所致疾病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获病主要分为三类 ①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 状病毒和腺病毒等引起的: ②流行性感染:由甲、乙、丙类流感病毒及其他变异流感病毒所致的 ③其他:由其他致病原所致,如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肺结核等 2.肠道疾病 甲肝、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其他非特异性感染性腹泻等。 3虫媒性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斑疹伤寒和鼠疫等,或由病原体直 接穿诱皮肤入人体所致的疾病,如钩虫、钩端螺旋体和血吸虫等。 4,其他如结膜炎和真菌感染等 (三)气体尘埃因素所致疾病 此类疾病主要是火山喷发或森林大火产生的烟雾所致。最致命的原因 是几分钟内发生室总,救护十分困难。 (四)灾难损伤综合征 由于灾难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灾难幸存者的肉体和精神 上留下了难已抚平的创伤。灾难发生时的恐怖场面及紧张状况,以及 灾后留下的毁灭性破坏,都可使人们的心理和躯体之间出现不平衡, 出现一种对环境不满、悲观、愤怒等应激状况,导致一系列病理、生 理变化,引起疾病。 1,生理应激反应包括躯体平衡失调引起的灾害应激性疾病如消化逍 应激性溃病 心血管病加剧(血压升高、猝死、应激性高血糖等 2灾难性心理障碍心理平衡失调所致的疾病统称为灾吉应激病或包 伤后应激病,这类疾病是一组临床症候群,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中枢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障碍或失常,对健康及社会危害很大。 四、灾雄事故的特点 (一)灾难事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 (二)灾难事故的复杂性 第二节灾难医学救授的组织管理 灾难医学救援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它不仅要有多 学科医疗卫生技术的综合应用,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工作的相互配合, 还需要整个救灾系统如排险、运输、通讯、给养、后勤、公安、法制 等各个部门的默切配合 灾难医学救援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①任务重、接触病种多: ②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 ③工作量大、空间小、污染机会多 灾难医 救援的组织形式 )灾难的分级救治 1,第一级现场抢救由军队或地方医疗队派出的医务人员与战士、民 兵、公安与消防人员、红十字会员、职工群众、担架员、挖捞人员等 共同组成抢救小组,在灾区现场,对伤员实行初步急救措施。首先将

传播快、病情重、病死率高,与平时该类疾病的特点不完全相同。灾 期和灾后生物因素所致疾病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疾病 主要分为三类: ①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 状病毒和腺病毒等引起的; ②流行性感染:由甲、乙、丙类流感病毒及其他变异流感病毒所致的; ③其他:由其他致病原所致,如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肺结核等。 2.肠道疾病 甲肝、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其他非特异性感染性腹泻等。 3.虫媒性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斑疹伤寒和鼠疫等,或由病原体直 接穿透皮肤入人体所致的疾病,如钩虫、钩端螺旋体和血吸虫等。 4.其他 如结膜炎和真菌感染等。 (三)气体尘埃因素所致疾病 此类疾病主要是火山喷发或森林大火产生的烟雾所致。最致命的原因 是几分钟内发生窒息,救护十分困难。 (四)灾难损伤综合征 由于灾难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灾难幸存者的肉体和精神 上留下了难已抚平的创伤。灾难发生时的恐怖场面及紧张状况,以及 灾后留下的毁灭性破坏,都可使人们的心理和躯体之间出现不平衡, 出现一种对环境不满、悲观、愤怒等应激状况,导致一系列病理、生 理变化,引起疾病。 1.生理应激反应 包括躯体平衡失调引起的灾害应激性疾病如消化道 应激性溃疡、心血管病加剧(血压升高、猝死)、应激性高血糖等。 2.灾难性心理障碍 心理平衡失调所致的疾病统称为灾害应激病或创 伤后应激病,这类疾病是一组临床症候群,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中枢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障碍或失常,对健康及社会危害很大。 四、灾难事故的特点 (一)灾难事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 (二)灾难事故的复杂性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 灾难医学救援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它不仅要有多 学科医疗卫生技术的综合应用,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工作的相互配合, 还需要整个救灾系统如排险、运输、通讯、给养、后勤、公安、法制 等各个部门的默切配合。 灾难医学救援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①任务重、接触病种多; ②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 ③工作量大、空间小、污染机会多。 一、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形式 (一)灾难的分级救治 1.第一级现场抢救 由军队或地方医疗队派出的医务人员与战士、民 兵、公安与消防人员、红十字会员、职工群众、担架员、挖捞人员等 共同组成抢救小组,在灾区现场,对伤员实行初步急救措施。首先将

伤员从各种灾难困墙中拾救出来,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 固定和其他急救措施,再把经过急救的伤员集中起来,做好转运准备 2第二级早期治疗 由灾区原有的医疗机构或外援的医疗队单独 立,也可由两者合作共同组织实施。其基本任务是对经过现场抢救小 组处理的伤员进行检伤分类、登记、填写简要病历,实行紧急治疗, 包括开烦减压、气管切开、开放性气胸缝合、胸脑闭式引流、腹部探 查、手术止血、抗休克、挤压伤筋膜切开减压、清创、四肢骨折复位 及抗感染等;留治传染患者、轻伤员或暂 不宜转送的危重伤员:将需 要专科治疗或需较长时间恢复的伤员转送到灾区附近或较远的指定医 院。 3第三级专科治疗由设置在安全地带的地方和军队医院担任。其主 要任务是收容灾区医疗站、医院转送来的伤员,进行确定性治疗,直 到体命出院 (二)分级救治的要求 1.迅速及时灾难伤员的救治最首要的是“快”,时间对于挽救生命 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致残率至关重要。 2.分工合作为了保证分级救治质量,各级救治措施要前后衔接,既 不出断.又不雷有 3.转送与医疗结合在转送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不间断的伤情观察 医疗护理,确保伤员迅速安全地到达接收医疗机构。 二、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指挥 其工作要点包括: 1做好伤员分类 2.组织伤员转送 3.随时调整救治力量 4提高救治机构的整体效能 第三节灾难伤员的转运 灾难发生后,大批伤员突然出现,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 同的医疗任务,无论是救治水平还是医疗资源的利用,都是十分经济 和有效的,所以,灾难伤员的转运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节各类灾难的应急散援 一、地展的应急救援 地展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颜度高,可产生严重 次生灾害。对壮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一)地震灾难的特点 1.事件的突发性 2伤情的复杂性其复杂性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重伤员多②复合伤、多发伤多③感染伤员多 3.任务的特殊性 4.环境的惨烈性 )地展的 文援对策 1.快速反应科学决策 2.整体运筹,多方救治 3.抓紧防疫预防疫情

伤员从各种灾难困境中抢救出来,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 固定和其他急救措施,再把经过急救的伤员集中起来,做好转运准备。 2.第二级早期治疗 由灾区原有的医疗机构或外援的医疗队单独设 立,也可由两者合作共同组织实施。其基本任务是对经过现场抢救小 组处理的伤员进行检伤分类、登记、填写简要病历,实行紧急治疗, 包括开颅减压、气管切开、开放性气胸缝合、胸腔闭式引流、腹部探 查、手术止血、抗休克、挤压伤筋膜切开减压、清创、四肢骨折复位 及抗感染等;留治传染患者、轻伤员或暂不宜转送的危重伤员;将需 要专科治疗或需较长时间恢复的伤员转送到灾区附近或较远的指定医 院。 3.第三级专科治疗 由设置在安全地带的地方和军队医院担任。其主 要任务是收容灾区医疗站、医院转送来的伤员,进行确定性治疗,直 到痊愈出院。 (二)分级救治的要求 1.迅速及时 灾难伤员的救治最首要的是“快”,时间对于挽救生命、 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致残率至关重要。 2.分工合作 为了保证分级救治质量,各级救治措施要前后衔接,既 不中断,又不重复 3.转送与医疗结合 在转送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不间断的伤情观察和 医疗护理,确保伤员迅速安全地到达接收医疗机构。 二、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指挥 其工作要点包括: 1.做好伤员分类 2.组织伤员转送 3.随时调整救治力量 4.提高救治机构的整体效能 第三节 灾难伤员的转运 灾难发生后,大批伤员突然出现,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 同的医疗任务,无论是救治水平还是医疗资源的利用,都是十分经济 和有效的,所以,灾难伤员的转运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节 各类灾难的应急救援 一、地震的应急救援 地震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频度高,可产生严重 次生灾害,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一)地震灾难的特点 1.事件的突发性 2.伤情的复杂性 其复杂性体现在以下三点: ①重伤员多②复合伤、多发伤多③感染伤员多 3.任务的特殊性 4. 环境的惨烈性 (二)地震的救援对策 1. 快速反应,科学决策 2. 整体运筹,多方救治 3. 抓紧防疫,预防疫情

4.心理救援人文关怀 :潮建屋障重建家品 火灾的应急教援 (一)火灾的危喜特点 1.直接伤害 (1)火焰烧伤 (2)热烟灼伤 2.次生伤害 如烟气爆炸、坍塌、中毒等,这些次生灾害往往对人 造成始料不及的伤害。 (1)浓烟室总 (2)中毒:火灾中死亡人数的80%是由于吸入有毒性气体而致死。 (3)顶伤、埋压 (④)刺伤、制伤 (二)火灾现场的救护对策 1.积极开展自救 (1)迅速报警 (2)保持镇定 (3讯速撤离 (4)避免烟雾中毒 (5)积极呼救 2.现场急救措施 ()使伤员迅速脱离现场,去除烧伤源火源、热源等): 2)紧急处理室息、骨折或大出血等情况。 (3)保护创面、镇静止痛 (4)尽快转运,及时输液和抗休克。 (三)烧伤患者的心理治疗 三、水灾的应急救援 (一)落水白 落水后,应保持冷静,切勿大喊大叫,以免水进入呼吸道引起 塞和剧烈咳呛:应尽量抓住漂浮物如木板、树木、桌椅等,以助漂浮 双脚像踏自行车那样踩水,并用双手不断划水 (二)水上救助 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可从前方接近:对神志清醒的菠 水者,抢救人员应从背后接近,用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 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要防止抢教人 员被溺水者死死剂 住而双双发生危险。在水中发现淹溺者已昏迷,可在拖泳过程中向淹 溺者进行口对口吹气,边游边吹,争取抢救时间。 (三)岸上急散 抓紧时间作短斩时间空水(即倒水)快速急数,讯速设法加用 指抠出淹溺者口、鼻中的污物, 以保 气道畅通,要坚持不懈地进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不能轻易放弃。 (四)综合教治 四、核泄漏的应急防护 (一)放射性物质的特点

4. 心理救援,人文关怀 5. 帮建医院,重建家园 二、火灾的应急救援 (一)火灾的危害特点 1.直接伤害 (1)火焰烧伤 (2)热烟灼伤 2.次生伤害 如烟气爆炸、坍塌、中毒等,这些次生灾害往往对人体 造成始料不及的伤害。 (1)浓烟窒息 (2)中毒:火灾中死亡人数的 80%是由于吸入有毒性气体而致死。 (3)砸伤、埋压 (4)刺伤、割伤 (二)火灾现场的救护对策 1.积极开展自救 (1)迅速报警 (2)保持镇定 (3)迅速撤离 (4)避免烟雾中毒 (5)积极呼救 2.现场急救措施 (1)使伤员迅速脱离现场,去除烧伤源(火源、热源等)。 (2)紧急处理窒息、骨折或大出血等情况。 (3)保护创面、镇静止痛。 (4)尽快转运,及时输液和抗休克。 (三)烧伤患者的心理治疗 三、水灾的应急救援 (一)落水自 落水后,应保持冷静,切勿大喊大叫,以免水进入呼吸道引起阻 塞和剧烈咳呛;应尽量抓住漂浮物如木板、树木、桌椅等,以助漂浮, 双脚像踏自行车那样踩水,并用双手不断划水 (二)水上救助 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可从前方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溺 水者,抢救人员应从背后接近,用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 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要防止抢救人员被溺水者死死抱 住而双双发生危险。在水中发现淹溺者已昏迷,可在拖泳过程中向淹 溺者进行口对口吹气,边游边吹,争取抢救时间。 (三)岸上急救 抓紧时间作短暂时间空水(即倒水)快速急救,迅速设法如用手 指抠出淹溺者口、鼻中的污物,以保证气道畅通,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不能轻易放弃。 (四)综合救治 四、核泄漏的应急防护 (一)放射性物质的特点

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人员健康只有技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才 会对韩康造成危害。在同样剂量放附线作用下对胎儿危害最大其次是 儿童,再次是成人。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系统、免疫 统、生殖器官和胃肠道等。 (二)放射线的危害 1.成年人遭受一定剂量的放射线以后,产生的健康危害主要有 ①外周血细嗣下降、成染、盆血和出血等 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④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 不育等。 2.胎儿受照射后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①胎儿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碍,出现死胎或畸形发有。 今新生儿死十率增加 ③出现小头畸形、智力发育不全、生长发育迟缓和畸形儿机率增多等。 3.放射线照射还可能引起的远期效应包括 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 ②骨髓中白细胞可呈成熟障碍甚至再生低下,骨髓和外周血细胞染色 体骑变率增加。 ③可引发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皮 肤痛、恶性淋巴瘤等。 ④可加速老化,毛发脱色或变白,皮肤弹性减弱。 ⑤可发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二)发生核泄漏事故时人员的防护措施 1核泄漏早期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1)隐敲:在放射性污染物到达以前,人员应躲在室内,关闭门窗。必 要时可用砖、土坏、沙袋将窗户加以屏蔽。 (2)尽可能快速撒离:受照剂量较高、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的人 群应尽可能快速撤离。 (3)必要的药物防护: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片。 2.核漫漏中期采取的防护指施主要有 (1)搬迁:即将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 (2)污染区控制:限制人员进入污染区。通过清扫、水洗、覆盖或刮 去表层等措施清除建筑物、道路及工作场所受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3)污垫食物摄入管避:控制摄入受污垫的合物和饮水,如必须合月 沾染食物时, 可用水洗或去掉被沾染的表层、削去果皮的方法去除蔬菜 和水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 3.核泄漏时个人防护措施有 ()呼吸防护:可用防尘口罩,也可用手帕、纸巾、餐巾、衣服等捂住 口、鼻。如果将口罩或其他防护材料浸湿,其防护放射性物质效果更佳 (2)体表防护可用任何着装用品如帽、头巾、雨衣、手套和靴等, 可翻起衣领、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等方法,减少体表放射性物厉 的沾染。 (3)清洗沾染:放射性物质沾染皮肤时,最好的清除沾染方法是淋浴 在没有淋浴的情况下,可用水洗身体裸露部位,如脸、手、颈部等特别应

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人员健康,只有较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才 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在同样剂量放射线作用下,对胎儿危害最大,其次是 儿童,再次是成人。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系统、免疫系 统、生殖器官和胃肠道等。 (二)放射线的危害 1.成年人遭受一定剂量的放射线以后,产生的健康危害主要有 ①外周血细胞下降、感染、贫血和出血等。 ②免疫功能低下,易疲劳。 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④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 不育等。 2.胎儿受照射后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①胎儿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碍,出现死胎或畸形发育。 ②新生儿死亡率增加。 ③出现小头畸形、智力发育不全、生长发育迟缓和畸形儿机率增多等。 3.放射线照射还可能引起的远期效应包括 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 ②骨髓中白细胞可呈成熟障碍甚至再生低下,骨髓和外周血细胞染色 体畸变率增加。 ③可引发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皮 肤癌、恶性淋巴瘤等。 ④可加速老化,毛发脱色或变白,皮肤弹性减弱。 ⑤可发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二)发生核泄漏事故时人员的防护措施 1.核泄漏早期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1)隐蔽:在放射性污染物到达以前,人员应躲在室内,关闭门窗。必 要时可用砖、土坯、沙袋将窗户加以屏蔽。 (2)尽可能快速撤离:受照剂量较高、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的人 群应尽可能快速撤离。 (3)必要的药物防护: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片。 2. 核泄漏中期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1)搬迁:即将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 (2)污染区控制:限制人员进入污染区。通过清扫、水洗、覆盖或刮 去表层等措施清除建筑物、道路及工作场所受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3)污染食物摄入管理:控制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如必须食用 沾染食物时,可用水洗或去掉被沾染的表层、削去果皮的方法去除蔬菜 和水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 3. 核泄漏时个人防护措施有 (1)呼吸防护:可用防尘口罩,也可用手帕、纸巾、餐巾、衣服等捂住 口、鼻。如果将口罩或其他防护材料浸湿,其防护放射性物质效果更佳。 (2)体表防护:可用任何着装用品如帽、头巾、雨衣、手套和靴等,并 可翻起衣领、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等方法,减少体表放射性物质 的沾染。 (3)清洗沾染:放射性物质沾染皮肤时,最好的清除沾染方法是淋浴, 在没有淋浴的情况下,可用水洗身体裸露部位,如脸、手、颈部等,特别应

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典、眼围用应讲行彻库擦洗。 一旦发现有异常放射性物质或上述不适症状,应尽快到 专业医疗机构 步检查和治疗。 第五节灾后防疫 一、防疫要点 预防肠消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灾区疾实防控工作的面要内容。灾风豆 民应尽可能食用卫生质量符合要求且直接入口的防污染和定型包装食 、饮料,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蔬菜及水果要洗净消毒后食用。要 意饮水卫生防止传染病流行。 二、环境治理 (一)消灭病媒生物 要加强环境治理防止虫媒疾病流行。应及时采取药物喷洒第措施控制 病媒生物密度,室外或垮塌现场可用高效氯氰菊酯 溴氰菊酯等由专业 人员按照比例配制,用普通喷雾器或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有条件时可 使用飞机进行作业喷洒:室内可使用气雾剂、蚊香,也可使用上述药物 按照使用浓度进行喷洒,快速杀灭有害媒介生物:帐篷周围5一10m使 用2.5%溴氰菊酯可湿粉剂100倍稀释后喷洒以防止蜱蝙侵害。另外 灾区人员应注意进行个人防护如使用趋避剂喷洒在衣服上或涂抹于暴 露皮肤部位,防止蚊虫叮咬。 (二)做好尸体的处理 操作人员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眼镜及口罩、穿隔离衣、戴 胶皮手套、穿高筒胶鞋等,作业完毕将使用过的防护物品和工具进行严 格消毒,并洗澡更农。对尸体的处理要做好“喷、包、捆、运、埋”等 1.喷尸休与喷药应紧密结合,可用石灰水、草木灰等吸附含臭物质 或喷洒3%~5%的来苏水:WHO建议尸体用石蜡浸泡后就地焚化,以 避免疫情的发生。 2。包先用包装物包裹尸体头部后用覆盖物包赛整个尸体成装入朝 料袋扎紧口。 3.捆将包裹后的尸体捆扎3道(头、腰、腿部,以便于搬运和避免包 裹物破裂。 4.运应尽可能使用专用车辆将包捆后的尸体及时运走,尸体装车前应 先在车厢内垫一层砂土或塑料布,以防止污染车厢,运送完毕要进行整 车洪消。 5埋应选择适当的埋尸地点,在不影响环境及不污染水源的前提下将 尸体深埋。 三、预防接种 对于灾区实行普遍预防接种,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和消灭传染 病的有力措施。灾风接种的疫苗右麻奏磨苗、脊髓灰质炎疼苗、百亡 流行性脑脊随膜炎菌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感疫

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鼻、眼周围,应进行彻底擦洗。 (4)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异常放射性物质或上述不适症状,应尽快到 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第五节 灾后防疫 一、防疫要点 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灾区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灾区居 民应尽可能食用卫生质量符合要求且直接入口的防污染和定型包装食 品、饮料,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蔬菜及水果要洗净消毒后食用。要注 意饮水卫生,防止传染病流行。 二、环境治理 (一)消灭病媒生物 要加强环境治理,防止虫媒疾病流行。应及时采取药物喷洒等措施控制 病媒生物密度,室外或垮塌现场可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由专业 人员按照比例配制,用普通喷雾器或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有条件时可 使用飞机进行作业喷洒;室内可使用气雾剂、蚊香,也可使用上述药物 按照使用浓度进行喷洒,快速杀灭有害媒介生物;帐篷周围 5~10 m 使 用 2.5 %溴氰菊酯可湿粉剂 100 倍稀释后喷洒,以防止蜱螨侵害。另外, 灾区人员应注意进行个人防护,如使用趋避剂喷洒在衣服上或涂抹于暴 露皮肤部位,防止蚊虫叮咬。 (二)做好尸体的处理 操作人员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眼镜及口罩、穿隔离衣、戴 胶皮手套、穿高筒胶鞋等,作业完毕将使用过的防护物品和工具进行严 格消毒,并洗澡更衣。对尸体的处理要做好“喷、包、捆、运、埋”等 工作。 1.喷 尸体与喷药应紧密结合,可用石灰水、草木灰等吸附含臭物质, 或喷洒 3 %~5 %的来苏水;WHO 建议尸体用石蜡浸泡后就地焚化,以 避免疫情的发生。 2.包 先用包装物包裹尸体头部,后用覆盖物包裹整个尸体,或装入塑 料袋扎紧口。 3.捆 将包裹后的尸体捆扎 3 道(头、腰、腿部),以便于搬运和避免包 裹物破裂。 4.运 应尽可能使用专用车辆将包捆后的尸体及时运走,尸体装车前应 先在车厢内垫一层砂土或塑料布,以防止污染车厢,运送完毕要进行整 车洗消。 5.埋 应选择适当的埋尸地点,在不影响环境及不污染水源的前提下将 尸体深埋。 三、预防接种 对于灾区实行普遍预防接种,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和消灭传染 病的有力措施。灾区接种的疫苗有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 破三联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感疫 苗等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