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3
文件大小:74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配套教材。其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 合,使学生掌握正常的牙体解剖结构和口腔生理功能,为口腔临床专业课的学习莫定坚实的 基础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牙体解剂学与口腔生理学。牙体解剂学部 分安排了8个实验内容,包括牙的雕刻与塑型、髓腔及牙合型的观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 动手雕刻和描绘,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口腔生理学部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教,了解 口腔生理功能常见的检查方法。由于新版《牙合学》的编写,部分实验内容可供参考。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计划安排24学时。牙体解剖学部分安排21学时:口腔生理学 部分安排3学时。 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 【目的和要求】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剂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 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 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 2.测量牙体牙 【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磨】 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2-1和图 2-2)。 (1)牙体全长: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 ②)牙冠长: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图2.[A,图2-2A)。 (3)牙根长: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图2-18,图2-2B)。 (④)牙冠宽: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图2-IC,图2-2C)。 (⑤)牙颈宽: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图2.1D,[口2-2D)。 (6)牙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图2-1E,图2-2E)

1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配套教材。其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 合,使学生掌握正常的牙体解剖结构和口腔生理功能,为口腔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 基础。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牙体解剖学与口腔生理学。牙体解剖学部 分安排了 8 个实验内容,包括牙的雕刻与塑型、髓腔及牙合型的观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 动手雕刻和描绘,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口腔生理学部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教,了解 口腔生理功能常见的检查方法。由于新版《牙合学》的编写,部分实验内容可供参考。 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计划安排 24 学时。牙体解剖学部分安排 21 学时;口腔生理学 部分安排 3 学时。 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 学时) 【目的和要求】 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 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 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 认识与观察离体牙 2. 测量牙体牙 【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骤] 1. 对照离体牙,复习牙的解剖形态特点,熟记各类牙的主要解剖标志。 2. 熟悉游标尺的使用,练习测量数值的读取(以 mm 为单位)。 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 2-1 和图 2-2)。 (1)牙体全长: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 (2)牙冠长: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图 2.IA,图 2-2A)。 (3)牙根长: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图 2-18,图 2-2B)。 (4)牙冠宽: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图 2-IC,图 2-2C)。 (5)牙颈宽: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图 2.1D,[]2-2D)。 (6)牙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图 2-1E,图 2-2E)。 A B C

图21前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冠厚E,牙颈宽 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图22后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颈宽E.牙冠厚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7)牙颈厚: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低点的距离(图2.1F,图2-2)。 (⑧)近远中面颈曲度: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 的垂直距离(图2.1G,图2-2G)。 将别量结果填入实哈结里表中 4. 根据测量数值,对照离体牙,分别绘出上领中切牙、下领第一磨牙各面的外形 [思考题] 1.上领中切牙和尖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如何区分上下领的前牙? 2.如何区分上下领和左右侧的前磨牙? 3。第一磨牙和第一磨牙的鉴别要点县什么? 4.上下额第一磨牙为三根时,其牙根的分布、形态有何区别?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离体牙的测量结果和绘制的外形图。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3学时)

2 E D F G 图 2-1 前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 8.牙根长 c.牙冠宽 D.牙冠厚 E,牙颈宽 F.牙颈厚 G.近远中面颈曲度 E F G 图 2-2 后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 8.牙根长 C.牙冠宽 D.牙颈宽 E.牙冠厚 F.牙颈厚 G.近远中面颈曲度 (7)牙颈厚: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低点的距离(图 2.1F,图 2-2F)。 (8)近远中面颈曲度: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 的垂直距离(图 2.1G,图 2-2G)。 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结果表中。 4.根据测量数值,对照离体牙,分别绘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一磨牙各面的外形。 [思考题] 1.上颌中切牙和尖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如何区分上下颌的前牙? 2.如何区分上下颌和左右侧的前磨牙? 3.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4.上下颌第一磨牙为三根时,其牙根的分布、形态有何区别?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离体牙的测量结果和绘制的外形图。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3 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上颜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实验用品】白蜡块(85mm×35mm×25mm)、上颌中切牙雕刻标本一套、雕刻刀、直尺、 红蓝铅笔、垫板(玻璃板或硬纸板)。 [方法和步骤] 1握刀的基本方法练习 第一种握刀法:示指按于刀背,其余四指平握刀柄,手掌的小部分压住刀柄的远侧部。此 种握刀法多在切蜡时用。 第二种据刀法:将刀柄全部捏在第二、三、四、五指内,刀的根部位于示指的二、三指间 关节处。用刀时刀口向着雕刻者,对准蜡块,同时用左手握住蜡块,以握刀手的拇指顶住蜡 块作支点。此种刀法称为学得指提式,多用于修切牙冠各面图2-)。 第三种握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握钢笔的方法相似,称为握笔式(图2一4)。用 拇指、示指、中指握刀,无名指和小指作支点。此种握刀法用于比较细微的雕刻,也可用中 指作为主要的支点。 2.蜡块雕刻 图23掌拇指提式 图2-4握笔式 (1)复习上领中切牙各部位的数值(表2-1)。 表2-1上颌中切牙解剂数值 上中切牙平均值放大3倍值 上领中切牙平均值放大3倍值 冠长10.531.5 冠厚7.021.0 根长13.039.0 预厚6.018.0 冠宽8.525.5 中曲度3.5 10.5 颈宽7.021.0 远中颈曲度2.57.5 (2)画出唇面外形线:取白蜡块,选光滑面,按放大3倍的数据,画出上颌中切牙全长、 一条冠究的垂直平分线,再在长方形内标出冠长、根长利 (③)初步形成唇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蜡块。留下的蜡形可比 唇面稍大1m,以便修改(图2-5B)。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在近中面,标出冠厚、颈厚和颈曲线高度,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图 2-5C) ⑤)初步形成近中面:按邻面所绘图形,从垂直方向去除唇、舌面多余之蜡(图2-5D) (6)完成轮廓外形: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和远中面的雕刻,削去各面多余之蜡,初步形

3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实验用品】 白蜡块(85mm×35mm×25mm)、上颌中切牙雕刻标本一套、雕刻刀、直尺、 红蓝铅笔、垫板(玻璃板或硬纸板)。 [方法和步骤] 1.握刀的基本方法练习 第一种握刀法:示指按于刀背,其余四指平握刀柄,手掌的小部分压住刀柄的远侧部。此 种握刀法多在切蜡时用。 第二种握刀法:将刀柄全部握在第二、三、四、五指内,刀的根部位于示指的二、三指间 关节处。用刀时刀口向着雕刻者,对准蜡块,同时用左手握住蜡块,以握刀手的拇指顶住蜡 块作支点。此种握刀法称为掌拇指握式,多用于修切牙冠各面(图 2-3)。 第三种握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握钢笔的方法相似,称为握笔式(图 2—4)。用 拇指、示指、中指握刀,无名指和小指作支点。此种握刀法用于比较细微的雕刻,也可用中 指作为主要的支点。 2.蜡块雕刻 图 2-4 握笔式 (1)复习上颌中切牙各部位的数值(表 2-1)。 表 2-1 上颌中切牙解剖数值 上颌中切牙 平均值 放大3倍值 mm mm 上颌中切牙 平均值 放大3倍值 mm mm 冠长 l0.5 31.5 根长 l3.0 39.0 冠宽8.5 25.5 颈宽 7.0 21.0 冠厚 7.0 21.0 颈厚 6.0 18.0 近中颈曲度 3.5 10.5 远中颈曲度 2.5 7.5 (2)画出唇面外形线:取白蜡块,选光滑面,按放大 3 倍的数据,画出上颌中切牙全长、 冠宽和颈宽的双边长方形,然后画一条冠宽的垂直平分线,再在长方形内标出冠长、根长和 颈曲线高度,最后参考唇面观图形画出唇面外形图(图 2-5A)。 (3)初步形成唇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蜡块。留下的蜡形可比 唇面稍大 1mm,以便修改(图 2-5B)。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在近中面,标出冠厚、颈厚和颈曲线高度,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图 2-5C)。 (5)初步形成近中面:按邻面所绘图形,从垂直方向去除唇、舌面多余之蜡(图 2-5D)。 (6)完成轮廓外形: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和远中面的雕刻,削去各面多余之蜡,初步形

成中切牙的轮廓外形。 ()完成牙冠各轴面外形,将冬轴面角利圆每,并完成冬轴面的合话外形高度及接触占 (⑧)完成切缘 切和切角 切缘平直,远中略倾向舌侧,切嵴不宜太薄,近中切角过 似直角,远中切角稍圆纯(图2-5E 图2.5上领中切牙的雕刻 A.唇面外形线B.形成唇面C.近中面外形线D.形成近中面 E.完成切缘、切嵴F.修整完成 (⑨)绘出颈缘曲线: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圆而突出。 (10)雕刻牙冠唇面形态:距近远中边缘约1/4冠宽处,分别沿与近远中边缘平行的方向 刮出两条发育沟,注意不宜雕太深。 (11)完成牙冠舌面形态: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先将舌面刻成凹面,然后用雕刻丁 雕出舌窝。 (12)完成牙根外形: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宜刮得太多,牙根在颈1/3 处最大。 (13)修整完成:仔细检查各部分尺寸,精修完成(图2.5F)。 「更老1 1.冠长与根长在作图时如何确定? 2.表2-1上的各数值是指哪两点间距离?如何作图? 3.上颌中切牙雕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学生雕刻的上颌中切牙。 实验三下颌磨牙的雕刻(3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下额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剂形态及其生理特点 悉磨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用品]白蜡块(75mmx40ramx35m)、雕刻刀、直尺、红蓝铅笔、垫板, [方法和步骤】 1.复习下颌磨牙各部位的数值(表2-4)。 表2-4下颌第一磨牙解剖数值

4 成中切牙的轮廓外形。 (7)完成牙冠各轴面外形: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的合适外形高度及接触点。 (8)完成切缘、切嵴和切角:切缘平直,远中略倾向舌侧,切嵴不宜太薄,近中切角近 似直角,远中切角稍圆钝(图 2-5E)。 A B C D E F 图 2.5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A.唇面外形线 B.形成唇面 C.近中面外形线 D.形成近中面 E.完成切缘、切嵴 F.修整完成 (9)绘出颈缘曲线: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圆而突出。 (10)雕刻牙冠唇面形态:距近远中边缘约 l/4 冠宽处,分别沿与近远中边缘平行的方向 刮出两条发育沟,注意不宜雕太深。 (11)完成牙冠舌面形态: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先将舌面雕刻成凹面,然后用雕刻刀 雕出舌窝。 (12)完成牙根外形: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宜刮得太多,牙根在颈 1/3 处最大。 (13)修整完成:仔细检查各部分尺寸,精修完成(图 2.5F)。 [思考题] 1.冠长与根长在作图时如何确定? 2.表 2-1 上的各数值是指哪两点间距离?如何作图? 3.上颌中切牙雕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学生雕刻的上颌中切牙。 实验三下颌磨牙的雕刻(3 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下颌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特点 悉磨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用品] 白蜡块(75mm x40ram x35mm)、雕刻刀、直尺、红蓝铅笔、垫板。 [方法和步骤】 1.复习下颌磨牙各部位的数值(表 2-4)。 表 2-4 下颌第一磨牙解剖数值

领第一磨牙 平均值 放大3倍值 下额第一牙 平均值 放大3倍值 冠长 7.5 22.5 颈宽 9.027.0 根长 14.0 42.0 冠厚 10.53L.5 110 33.0 颈厚 9.027.0 2.画出面外形线取白蜡块一面为颊面,按表2-4放大3倍的数据,标出下颌第 冠长、根长、牙冠及牙颈的近远中径,画出下颜第一磨牙颊面外形线(图2-8A)。 3.初步形成颇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蜡块,初步形成颊面的 (图2.8B)。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在近中面标出冠长、根长和颈曲线高度,最后画出近中面牙体 线(图2.8C) 5.初步形成近中面按所绘外形线,从垂直方向去除烦、舌面多余蜡,初步形成近中面 (图2.8D)。 6,完成轴面维形在此基础上完成各轴面的雕刻,使舌面路小于缬面,远中面较近中面 略小且突。初步形成斜方形的牙冠外形。将各轴面角刮圆纯,并完成各轴面的合适外形高度 及接触 (图2-8 7.形成颈缘曲线用铅笔在各轴面绘出颈缘曲线,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略突 于根部(图2-8E)。 8.雕刻牙合面形态 ()确定牙尖和发有沟位置:首先用铅笔标记5个牙尖顶的位置,画出发育沟走行方向及 三角嵴的标志线。注意烦尖接近中 舌尖接近舌侧边缘,远中尖位于烦面和远中面的交角 线上,颊沟位于中线的稍近中,舌沟接近中线处(图2-8) (②)雕刻牙尖:由于牙尖的项端由四蜡会合而成,嵴又是两斜面相交而成,所以只要把 斜面雕出来,嵴就自然形成了。因此先进行斜面的雕刻。应结合外形,逐个牙尖依次进行雕 刻。先看准斜面的方向.将刀刃按确定的方向由牙尖顶向下方刻切,依次刻完每个牙尖的斜 面。 (③)雕刻发育沟:根据雕刻牙尖时初步形成的沟的位置,修整完成牙合面五条主要的发育 沟。注意沟的深度,勿太深太浅。 (4)完成合面雕刻:参照标本模型,用雕刀仔细修改牙合面的尖、窝、沟、蜂形状,使 相交的棱角一钝,牙合面各部位光滑(图2-8G) 9.。修整完成对照表2一4仔细检查各部分尺寸,精修完成(图2-8)

5 下颌第一磨牙 平均值 放大3倍值 mm mm 下颌第一磨牙 平均值 放大3倍值 mm mm 冠长 7.5 22.5 根长 l4.0 42.0 冠宽 ll.0 33.0 颈宽 9.0 27.0 冠厚 l0.5 31.5 颈厚 9.0 27.0 2.画出颊面外形线取白蜡块一面为颊面,按表 2-4 放大 3 倍的数据,标出下颌第一 冠长、根长、牙冠及牙颈的近远中径,画出下颌第一磨牙颊面外形线(图 2-8A)。 3.初步形成颊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蜡块,初步形成颊面的 (图 2.8B)。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在近中面标出冠长、根长和颈曲线高度,最后画出近中面牙体 线(图 2.8C)。 5.初步形成近中面按所绘外形线,从垂直方向去除颊、舌面多余蜡,初步形成近中面 (图 2.8D)。 6.完成轴面雏形在此基础上完成各轴面的雕刻,使舌面略小于颊面,远中面较近中面 略小且突。初步形成斜方形的牙冠外形。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的合适外形高度 及接触点(图 2-8E)。 7.形成颈缘曲线用铅笔在各轴面绘出颈缘曲线,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略突 于根部(图 2-8E)。 8.雕刻牙合面形态 (1)确定牙尖和发育沟位置:首先用铅笔标记 5 个牙尖顶的位置,画出发育沟走行方向及 三角嵴的标志线。注意颊尖接近中线,舌尖接近舌侧边缘,远中尖位于颊面和远中面的交角 线上,颊沟位于中线的稍近中,舌沟接近中线处(图 2-8r)。 (2)雕刻牙尖:由于牙尖的顶端由四嵴会合而成,嵴又是两斜面相交而成,所以只要把 斜面雕出来,嵴就自然形成了。因此先进行斜面的雕刻。应结合外形,逐个牙尖依次进行雕 刻。先看准斜面的方向,将刀刃按确定的方向由牙尖顶向下方刻切,依次刻完每个牙尖的斜 面。 (3)雕刻发育沟:根据雕刻牙尖时初步形成的沟的位置,修整完成牙合面五条主要的发育 沟。注意沟的深度,勿太深太浅。 (4)完成牙合面雕刻:参照标本模型,用雕刀仔细修改牙合面的尖、窝、沟、嵴形状,使 相交的棱角一钝,牙合面各部位光滑(图 2-8G)。 9.修整完成对照表 2—4 仔细检查各部分尺寸,精修完成(图 2-8H)

A 图28下额磨牙的雕刻 「里老顾 1.上下颂第一磨牙各自的解剖特点是什么? 2。后牙殆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确定每个牙尖的大小和位置?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雕刻的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四上颌前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3学时) [目的和要求】滴蜡塑形又称堆塑,是通过加蜡的方法形成殆形态的一种技术。本实 验通过对上领第一前磨牙合面滴蜡塑形,掌握前磨牙沿面牙尖的形态特点,更有效地学习 牙体解剂形态,熟悉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哈滴蜡朔形的基木方法 2.上第一前磨牙矜滴蜡塑形 3。上颌第一磨牙拾滴蜡塑形 【实验用品】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石音牙模型、红蜡片、蓝色蜡条、红蓝 铅笔、酒精灯、雕刻器。 「方法和步暖】 滴蜡塑形的基本方法练习 (1)线状堆蜡练习:将雕刻器在火上烤热,立即置于蜡上,粘带适量的蜡液,作三角形、 方形、圆形、曲线等多种图形的线状堆蜡方法练习。 (②)直立堆的练习:将雕刻器在火上烤1分钟左右,立即置于蜡上并粘带适量的蜡液, 然后将雕刻器竖直使蜡缓缓往尖端流,当液态蜡在尖端呈水滴状时,立即置于玻板上,同时 轻轻作小圆圈运动,待蜡凝固前移开雕刻器,蜡堆形成,形似圆锥体。 在练习时要注意支点的应用,应适时掌捉移开雕刻器的时机,太快蜡堆高度不够,太慢 蜡堆尖顶残缺似火山口。 2.上颌第一前磨牙矜滴蜡塑形 (1)确定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在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石音牙模型上,均匀削 去面2厚度,参考同名牙标本的解剖特点,用红铅笔画出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 的位置(图2-9 (2)形成牙尖:在所定牙尖位置处,用蓝色蜡条直立堆高牙尖,其形态似圆锥体形。 般先堆颊尖后堆舌尖,修去多余部分,形成锥状牙尖(图2-9B)

6 [思考题] 1.上下颌第一磨牙各自的解剖特点是什么? 2.后牙牙合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确定每个牙尖的大小和位置?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雕刻的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四上颌前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3 学时) [目的和要求] 滴蜡塑形又称堆塑,是通过加蜡的方法形成牙合 形态的一种技术。本实 验通过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掌握前磨牙牙合面牙尖的形态特点,更有效地学习 牙体解剖形态,熟悉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牙合滴蜡塑形的基本方法 2.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滴蜡塑形 3.上颌第一磨牙牙合滴蜡塑形 【实验用品】 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石膏牙模型、红蜡片、蓝色蜡条、红蓝 铅笔、酒精灯、雕刻器。 [方法和步骤】 1.牙合滴蜡塑形的基本方法练习 (1)线状堆蜡练习:将雕刻器在火上烤热,立即置于蜡上,粘带适量的蜡液,作三角形、 方形、圆形、曲线等多种图形的线状堆蜡方法练习。 (2)直立堆的练习:将雕刻器在火上烤 1 分钟左右,立即置于蜡上并粘带适量的蜡液, 然后将雕刻器竖直使蜡缓缓往尖端流,当液态蜡在尖端呈水滴状时,立即置于玻板上,同时 轻轻作小圆圈运动,待蜡凝固前移开雕刻器,蜡堆形成,形似圆锥体。 在练习时要注意支点的应用,应适时掌握移开雕刻器的时机,太快蜡堆高度不够,太慢 蜡堆尖顶残缺似火山口。 2.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滴蜡塑形 (1)确定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在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石膏牙模型上,均匀削 去牙合面 2mm 厚度,参考同名牙标本的牙合解剖特点,用红铅笔画出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 的位置(图 2-9A)。 (2)形成牙尖:在所定牙尖位置处,用蓝色蜡条直立堆高牙尖,其形态似圆锥体形。一 般先堆颊尖后堆舌尖,修去多余部分,形成锥状牙尖(图 2-9B)

n 图2-9上颌第一前磨牙滴蜡塑形示意图 A。确定牙尖顶、边缘、三角嵴位置8。加出牙尖 C.堆筑边缘嵴D.加出三角嵴E.形成窝与沟 (3)堆筑边缘嵴:在所定边缘嵴位置上,由颊尖近中边缘开始堆加蜡,然后依次堆加近中、 舌侧、远中、远中颉侧边缘,参照同名牙形态修整边缘储(图2-9C)。 (④)加出三角:仔细观察同名牙颊尖三角和舌尖三角嵴的高度、方向、解剖外形后, 沿所定三角嵴位置加蜡形成三角嵴,雕刻成形(图2-9D) (⑤)形成窝与沟:用烧热的雕刻器蘸微量红色蜡液,让其缓慢流到窝、沟正确位置上。在 中央部分形成下凹状窝,即中央窝,窝中深处即中央沟,中央沟向近中和远中有近中沟和远 中沟,沟的近中和远中有小窝。参照同名牙窝、沟的走行方向,修整完成中央沟、近中沟、 远中沟、近中京和远中(图-) (6)修整完成: 用蓝色蜡堆加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参考同名牙的形态特点,完 成各面的外形雕刻。反复检查修整。 (⑦)下颌前磨牙的堆塑方法与此相同,但应注意各组牙的形态特点。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完成的堆塑模型,并与石膏牙模型比较。 实验五上颌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3学时)》 [目的和要求】本实验通过对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合缅滴蜡塑形,掌握磨牙矜面牙尖的形态特 点,更有效地学习牙体解剖形态,熟悉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上领第一磨牙牙哈滴蜡朔形 【实验用品】上领第一磨牙石膏牙模型、红蜡片、蓝色蜡条、红蓝铅笔、酒精灯、雕 刻器 [方法和步骤] 上领第一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

7 A B C D E 图 2-9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滴蜡塑形示意图 A.确定牙尖顶、边缘嵴、三角嵴位置 8.加出牙尖 C.堆筑边缘嵴 D.加出三角嵴 E.形成窝与沟 (3)堆筑边缘嵴:在所定边缘嵴位置上,由颊尖近中边缘开始堆加蜡,然后依次堆加近中、 舌侧、远中、远中颊侧边缘,参照同名牙形态修整边缘嵴(图 2-9C)。 (4)加出三角嵴:仔细观察同名牙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的高度、方向、解剖外形后, 沿所定三角嵴位置加蜡形成三角嵴,雕刻成形(图 2-9D)。 (5)形成窝与沟:用烧热的雕刻器蘸微量红色蜡液,让其缓慢流到窝、沟正确位置上。在 中央部分形成下凹状窝,即中央窝,窝中深处即中央沟,中央沟向近中和远中有近中沟和远 中沟,沟的近中和远中有小窝。参照同名牙窝、沟的走行方向,修整完成中央沟、近中沟、 远中沟、近中窝和远中窝(图 2-9E)。 (6)修整完成:用蓝色蜡堆加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参考同名牙的形态特点,完 成各面的外形雕刻。反复检查修整。 (7)下颌前磨牙的堆塑方法与此相同,但应注意各组牙的形态特点。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完成的堆塑模型,并与石膏牙模型比较。 实验五上颌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3 学时) [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通过对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滴蜡塑形,掌握磨牙牙合面牙尖的形态特 点,更有效地学习牙体解剖形态,熟悉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上颌第一磨牙牙合滴蜡塑形 【实验用品】 上颌第一磨牙石膏牙模型、红蜡片、蓝色蜡条、红蓝铅笔、酒精灯、雕 刻器。 [方法和步骤] 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 A B

图2.10上领第一磨牙络面滴蜡塑形示意图 A.确定牙尖、边缘嵴、三角嵴位置B.形成牙尖C.堆筑边缘嵴 D.堆筑三角特和斜特E.形成窝与沟F。修整完成 (1)确定牙尖顶、边缘和三角嵴的位置:在上颌第一磨牙的石牙模型上,均匀削去 合面2厚度,参考同名牙标本的殆面解剖特点,用红铅笔划出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 的位置(图2-10A)。 (②)形成牙尖:在所定牙尖位置处,用蓝色蜡条直立堆高牙尖,形似圆锥体。堆尖的顺 序是:近中频尖、远中频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蜡堆完成后,检查位置、高度是否合适, 添加或修整多余部分,完成牙尖的形态(图2·1B)。 (3)堆筑边缘:方法与前磨牙的堆筑法相似,沿所定边缘位置,从近中颊尖的近中 边缘嵴开始,然后依次堆加近中、舌侧、远中、远中颊侧边缘,最终与起点会合。参照同名 牙边缘堵形态修整完成其外形(图2-10C)。 (4)堆塑三角增和斜蜂:仔细观察同名牙颊舌尖三角蜂的高度、方向(尤其是斜嵴的走行 方向)和解剂外形结合己形成的牙尖、边缘蜂,从尖顶开始沿所画三角嵴方向、位置向窝的 方向加蜡形成三角嵴,添加或修整多余部分,完成三角嵴和斜嵴的堆塑(图2·10D) (⑤)形成窝与沟:用烧热的雕刻器蘸微量红色蜡液,让其缓慢流到窝、沟正确位置上 在中央部分下凹形成中央窝,近中和远中下凹部分形成近中窝和远中窝。参照同名牙窝、沟 的走行方向,修整完成颊沟、远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的外形,在完成沟的雕刻时,注意勿 伤及斜晴(图2-10E)。 (⑥)修整完成:用蓝色蜡堆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参考同名牙的形态特点,完 成各面的外形雕刻(图2.10F)。反复检查修整。 (7)下领第一磨牙的堆塑方法与此相同,但应注意下领第一磨牙五个尖、五个沟的位置。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完成的堆塑模型,并与石膏牙模型比较。 实验六髓腔形态观察与绘制(3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各种离体牙髓腔标本的观察和描绘,掌握随腔的形态特征, 握牙体外形与髓室和根管的关系,并能了解髓腔的几种观察方法· [实验内容】 1.观察离体牙髓腔标本

8 C D E F 图 2.10 上颌第一磨牙貉面滴蜡塑形示意图 A.确定牙尖、边缘嵴、三角嵴位置 B.形成牙尖 C.堆筑边缘嵴 D.堆筑三角嵴和斜嵴 E.形成窝与沟 F.修整完成 (1)确定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在上颌第一磨牙的石膏牙模型上,均匀削去 牙合面 2mm 厚度,参考同名牙标本的牙合面解剖特点,用红铅笔划出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 的位置(图 2-10A)。 (2)形成牙尖:在所定牙尖位置处,用蓝色蜡条直立堆高牙尖,形似圆锥体。堆尖的顺 序是: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蜡堆完成后,检查位置、高度是否合适, 添加或修整多余部分,完成牙尖的形态(图 2·10B)。 (3)堆筑边缘嵴:方法与前磨牙的堆筑法相似,沿所定边缘嵴位置,从近中颊尖的近中 边缘嵴开始,然后依次堆加近中、舌侧、远中、远中颊侧边缘,最终与起点会合。参照同名 牙边缘嵴形态修整完成其外形(图 2-10C)。 (4)堆塑三角嵴和斜嵴:仔细观察同名牙颊舌尖三角嵴的高度、方向(尤其是斜嵴的走行 方向)和解剖外形结合已形成的牙尖、边缘嵴,从尖顶开始沿所画三角嵴方向、位置向窝的 方向加蜡形成三角嵴,添加或修整多余部分,完成三角嵴和斜嵴的堆塑(图 2·10D)。 (5)形成窝与沟:用烧热的雕刻器蘸微量红色蜡液,让其缓慢流到窝、沟正确位置上。 在中央部分下凹形成中央窝,近中和远中下凹部分形成近中窝和远中窝。参照同名牙窝、沟 的走行方向,修整完成颊沟、远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的外形,在完成沟的雕刻时,注意勿 伤及斜嵴(图 2-10E)。 (6)修整完成:用蓝色蜡堆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参考同名牙的形态特点,完 成各面的外形雕刻(图 2.10F)。反复检查修整。 (7)下颌第一磨牙的堆塑方法与此相同,但应注意下颌第一磨牙五个尖、五个沟的位置。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完成的堆塑模型,并与石膏牙模型比较。 实验六髓腔形态观察与绘制(3 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各种离体牙髓腔标本的观察和描绘,掌握髓腔的形态特征,掌 握牙体外形与髓室和根管的关系,并能了解髓腔的几种观察方法。 [实验内容】 1.观察离体牙髓腔标本

9 2.制备和观察离体牙髓腔磨片 3.描绘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实验用品】 全套恒牙髓腔剂面标本,恒牙髓腔透明标本,随腔铸型标本,离体牙标 本,铅笔,电机,磨石。 「方法和步骤] 1.离体牙髓腔标本的观察 (①)讲解观察髓腔的方法: )髓腔剖面观察法 比较原始的一种观察方法,仅能观察平面形态。方法:根据需要,用 金刚砂片将离体牙从近远中面剖开,观察髓腔正面形态,或从颊舌面剖开,观察侧面形态, 或平牙根颈部、牙根中部横切,观察髓腔的大小、位置与牙外形的关系。 2)髓腔铸型观察法:是一种可观察髓腔全貌的方法,缺点是破坏了牙体外形,不能与牙 体外形结合观察。方法:去除牙髓后用甲基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注入髓腔,树脂固化 后将牙浸人40%氢氧化钠溶液中 使牙体硬组织溶解,余留下来的即是髓腔的铸型。如 果在活体通过血管灌注,可观察髓腔的毛细血管网铸型。 3)透明标本观察法:是一种可观察到髓腔立体形态的方法。方法:向髓腔内注入墨汁 或合成树脂,5%硝酸脱钙,冲洗后乙醇脱水,浸入二甲苯溶液中透明,最后放人松节 油中保存、观察。 4)x线片观察法:拍摄x线牙片,观察髓腔平面形态,或通过电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 定量分析 (②)观察恒牙髓腔的剖面标本、透明标本,讲解各组牙的髓腔解剖形态特点: 1)上颌前牙髓腔形态特点:根管较粗大,一般为单根管,髓室与根管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其近远中剂面观可见整个髓腔约呈三角形,唇舌剂面则见髓腔呈梭形。根管在牙颈部的横断 面为圆二角形。根管向切端的延伸线位干切线的唇侧。上领尖牙在诉远中髓角之间有一更为 突出的髓角。尖牙的牙根较长较粗,其根管也较长较粗。 2)下前牙髓腔形态特点:与上前牙相似,但牙体较小,随腔细小得多。唇舌径大于近远中 径。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 3)上颌前磨牙髓腔形态特点:髓室似立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髓室位于牙冠颈部及根 柱内。领舌制面观有频舌髓角分别突入频尖和舌尖中,领侧髓角较高,舌侧黼角较低。根分 歧的部位比较接近根尖]/3部, 一般从窝洞口很难见到或探及髓室底。颈部横切面观,髓 腔呈细长的椭圆形或长圆形。上倾第一前磨牙多为2个根管,上领第 前磨牙可为1个根管 也可能为2个根管。 4)下颌前磨牙髓腔形态特点:髓室顶上频舌两个髓角。烦舌剖面观,髓腔和根管的烦舌径 较大,颊舌南角突入频舌牙尖内,频侧髓角较舌侧髓角高。大多为1个相大较直的根管,有 时可为2个根管。牙颈部横切面观,根管多为圆形或卵圆形。 5)上颌磨牙髓腔形态特点:颊舌 面观 随室形态与牙体外形相似,颊舌径很宽,有髓角突 人相应牙尖内,其中近中颊髓角最高。髓室顶凹向下,随室底呈圆形,易发现。颊侧根有近 中和远中2个根管,根管口距离较近。腭侧根有1个粗大的根管。牙颈部横切面可见3个根 管口的排列较规则,为近远中径短、频舌径长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端为腭侧根管口,底边 为2个频根管口连线。上颌第二磨牙可能出现2个频根融合为1个较粗大的频根,根管也合 为1个根管。上颌第三磨牙的变异更多,大部分融合为】个根管 6)下额磨牙随腔形态特点:下领磨牙髓腔的近远中径明显大于舌径。近中髓角高于远中 髓角,舌侧髓角高于烦侧随角。髓室项距随室底较近。一般有3个根管,近中根有颊、舌2 个根管,远中根多为1个粗大根管。下额第一磨牙有时有4个根管,即近中根和远中根各有 2个根管。下颌第三磨牙的髓腔多有变异,有的为1个融合根管

9 2.制备和观察离体牙髓腔磨片。 3.描绘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实验用品】 全套恒牙髓腔剖面标本,恒牙髓腔透明标本,髓腔铸型标本,离体牙标 本,铅笔,电机,磨石。 [方法和步骤] 1.离体牙髓腔标本的观察 (1)讲解观察髓腔的方法: ’ 1)髓腔剖面观察法:比较原始的一种观察方法,仅能观察平面形态。方法:根据需要,用 金刚砂片将离体牙从近远中面剖开,观察髓腔正面形态,或从颊舌面剖开,观察侧面形态, 或平牙根颈部、牙根中部横切,观察髓腔的大小、位置与牙外形的关系。 2)髓腔铸型观察法:是一种可观察髓腔全貌的方法,缺点是破坏了牙体外形,不能与牙 体外形结合观察。方法:去除牙髓后用甲基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注入髓腔,树脂固化 后将牙浸人 40%氢氧化钠溶液中,使牙体硬组织溶解,余留下来的即是髓腔的铸型。如 果在活体通过血管灌注,可观察髓腔的毛细血管网铸型。 3)透明标本观察法:是一种可观察到髓腔立体形态的方法。方法:向髓腔内注入墨汁 或合成树脂,5%硝酸脱钙,冲洗后乙醇脱水,浸入二甲苯溶液中透明,最后放人松节 油中保存、观察。 4)x 线片观察法:拍摄 x 线牙片,观察髓腔平面形态,或通过电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 定量分析。 (2)观察恒牙髓腔的剖面标本、透明标本,讲解各组牙的髓腔解剖形态特点: l)上颌前牙髓腔形态特点:根管较粗大,一般为单根管,髓室与根管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其近远中剖面观可见整个髓腔约呈三角形,唇舌剖面则见髓腔呈梭形。根管在牙颈部的横断 面为圆三角形。根管向切端的延伸线位于切缘的唇侧。上颌尖牙在近远中髓角之间有一更为 突出的髓角。尖牙的牙根较长较粗,其根管也较长较粗。 2)下颌前牙髓腔形态特点:与上前牙相似,但牙体较小,髓腔细小得多。唇舌径大于近远中 径。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 3)上颌前磨牙髓腔形态特点:髓室似立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髓室位于牙冠颈部及根 柱内。颊舌剖面观有颊舌髓角分别突入颊尖和舌尖中,颊侧髓角较高,舌侧髓角较低。根分 歧的部位比较接近根尖]/3 部,一般从窝洞口很难见到或探及髓室底。颈部横切面观,髓 腔呈细长的椭圆形或长圆形。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 2 个根管,上颌第二前磨牙可为 1 个根管, 也可能为 2 个根管。 . 4)下颌前磨牙髓腔形态特点:髓室顶上颊舌两个髓角。颊舌剖面观,髓腔和根管的颊舌径 较大.颊舌髓角突入颊舌牙尖内,颊侧髓角较舌侧髓角高。大多为 1 个粗大较直的根管,有 时可为 2 个根管。牙颈部横切面观,根管多为圆形或卵圆形。 5)上颌磨牙髓腔形态特点:颊舌面观,髓室形态与牙体外形相似,颊舌径很宽,有髓角突 人相应牙尖内,其中近中颊髓角最高。髓室顶凹向下,髓室底呈圆形,易发现。颊侧根有近 中和远中 2 个根管,根管口距离较近。腭侧根有 l 个粗大的根管。牙颈部横切面可见 3 个根 管口的排列较规则,为近远中径短、颊舌径长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端为腭侧根管口,底边 为 2 个颊根管口连线。上颌第二磨牙可能出现 2 个颊根融合为 l 个较粗大的颊根,根管也合 为 1 个根管。上颌第三磨牙的变异更多,大部分融合为 l 个根管。 6)下颌磨牙髓腔形态特点:下颌磨牙髓腔的近远中径明显大于颊舌径。近中髓角高于远中 髓角,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髓室顶距髓室底较近。一般有 3 个根管,近中根有颊、舌 2 个根管,远中根多为 1 个粗大根管。下颌第一磨牙有时有 4 个根管,即近中根和远中根各有 2 个根管。下颌第三磨牙的髓腔多有变异,有的为 l 个融合根管

(3)观察乳牙髓腔的剂面标本、透明标本,讲解乳牙的髓腔解剖形态特点: 乳牙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其大小和特点与乳牙的外形一致。乳牙髓腔的特点是髓腔大, 随室薄,随角高,根管粗 根管方向斜度较大 根尖孔大 乳前牙的随室与牙冠外形一致,多为单根 乳磨牙髓室一般为三根管,近中随角较高,上领乳磨牙有2个颊侧根管,1个舌侧根管 下领乳磨牙有2个近中根管和1个远中根管,乳磨牙根分叉较大而且弯曲,根管也相当弯曲。 2.离休牙髓脖磨片的制名和观密 ()根据离体牙的不同,确定磨片的剖开方向。磨牙在近中根处作颊舌切面观,前磨牙作 颊舌切面观,前牙作近远中切面观 (2)根据离体牙的外形,确定中线,平分整个牙体,铅笔标记。 (3)用磨石(电机)或钻针(涡轮机)沿中线剖开牙体。 (4)将剖面磨光,观察。 3描绘上领中切牙的骑形 ()绘制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 根据冠长(10.5m)、根长(13.0mm)用铅笔画a、b、( 三条平行线,ab=10.5mm,bc=13.0mm,过三条线作垂线d,以d为中线,根据牙冠近远中 径(8.5m)、牙颈近远中径(7.0m)分别作冠宽线和颈宽线(图2一11)。注意唇面颈缘曲 度不超过冠长1/3(图2一11A虚线所示)。 D 图2-11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 A.画线B.画外形轮廊C.画髓腔形态D.修改完成 在图2-11A的基础上,根据上额中切牙唇面冠根外形特点。画出唇面冠根外形轮廓(图 2.11B) 根据冠观察的上领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特点髓腔与牙体外形的关系,画出近远中 静面随腔形态。要求髓室项最宽部位于牙冠中部,并且向根尖逐渐变细(图2-11C)。 对照标本检查并修改,完成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图2-11D)。 (2)绘制唇舌剖面髓腔形态:用上述方法首先画出a、b、C三条横线,然后根据唇舌 径(.0m)、牙颈唇舌径(6.0m)分别画出牙冠和颈根的唇舌向宽度,再根据上颌中切 牙邻面外形特点,画出邻面冠根外形轮廓(图2-12)。 根据上领中切牙唇舌剖面髓腔形态特点,髓腔与牙体外形关系画出唇舌剖面髓腔形态。 要求髓腔最宽处位于颈部,髓腔分别向切端和根尖方向逐渐变细(图2.12B)。 对照标本检查并修改,完成唇舌剖面髓腔形态。(图2-12C)

10 (3)观察乳牙髓腔的剖面标本、透明标本,讲解乳牙的髓腔解剖形态特点: 乳牙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其大小和特点与乳牙的外形一致。乳牙髓腔的特点是髓腔大, 髓室薄,髓角高,根管粗,根管方向斜度较大,根尖孔大。 乳前牙的髓室与牙冠外形一致,多为单根管。 乳磨牙髓室一般为三根管,近中髓角较高,上颌乳磨牙有 2 个颊侧根管,1 个舌侧根管, 下颌乳磨牙有 2 个近中根管和 1 个远中根管。乳磨牙根分叉较大而且弯曲,根管也相当弯曲。 2.离体牙髓腔磨片的制备和观察 (1)根据离体牙的不同,确定磨片的剖开方向。磨牙在近中根处作颊舌切面观,前磨牙作 颊舌切面观,前牙作近远中切面观。 (2)根据离体牙的外形,确定中线,平分整个牙体,铅笔标记。 (3)用磨石(电机)或钻针(涡轮机)沿中线剖开牙体。 (4)将剖面磨光,观察。 3.描绘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1)绘制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根据冠长(10.5mm)、根长(13.Omm)用铅笔画 a、b、C 三条平行线,ab=10.5mm,bc=13.Omm,过三条线作垂线 d,以 d 为中线,根据牙冠近远中 径(8.5mm)、牙颈近远中径(7.Omm)分别作冠宽线和颈宽线(图 2 一 llA)。注意唇面颈缘曲 度不超过冠长 1/3(图 2 一 llA 虚线所示)。 A B C D 图 2-ll 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 A.画线 B.画外形轮廓 C.画髓腔形态 D.修改完成 在图 2-1 1A 的基础上,根据上颌中切牙唇面冠根外形特点,画出唇面冠根外形轮廓(图 2.11B)。 根据冠观察的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特点髓腔与牙体外形的关系,画出近远中 静面髓腔形态。要求髓室顶最宽部位于牙冠中部,并且向根尖逐渐变细(图 2-1IC)。 对照标本检查并修改,完成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图 2-11D)。 (2)绘制唇舌剖面髓腔形态:用上述方法首先画出 a、b、C 三条横线,然后根据唇舌 径(7.0 mm)、牙颈唇舌径(6.0 mm)分别画出牙冠和颈根的唇舌向宽度,再根据上颌中切 牙邻面外形特点,画出邻面冠根外形轮廓(图 2-12A)。 根据上颌中切牙唇舌剖面髓腔形态特点,髓腔与牙体外形关系画出唇舌剖面髓腔形态。 要求髓腔最宽处位于颈部,髓腔分别向切端和根尖方向逐渐变细(图 2.12B)。 对照标本检查并修改,完成唇舌剖面髓腔形态。(图 2-12C)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