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一章)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首页) 第1次课 授课时间2005.9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一章绪论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范畴。体内的控制系统。 掌握新陈代谢、兴奋性和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2、人体功能活动的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生物节律。 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调节的概念。 难点: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易于理解、掌握本章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预习和复习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首页) 第 1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一章 绪论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范畴。体内的控制系统。 掌握 新陈代谢、兴奋性和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2、人体功能活动的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生物节律。 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调节的概念。 难点: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易于理解、掌握本章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预习和复习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5分钟 一、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 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 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三)整体水平的研究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细胞内液 20分钟 体液1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 20分钟 一、神经调节 定义 方式 结构基础 特点 二、体液调节 定义 分类 特点 三、自身调节 定义 特点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25分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 (二)正反馈控制系统 四、前馈控制系统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 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 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三)整体水平的研究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定义 方式 结构基础 特点 二、体液调节 定义 分类 特点 三、自身调节 定义 特点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 (二)正反馈控制系统 四、前馈控制系统 15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25 分钟 血浆 组织液 体液

第2次课 授课时间2005.9 教案完成时间2005Z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大班 学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第一节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液态镶嵌模型学说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载体、通道和离子泵的概念。 难点: 离子泵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第 2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第一节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细胞膜的结构与液态镶嵌模型学说 掌握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载体、通道和离子泵的概念 。 难点: 离子泵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10分钟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30分钟 定义 特点 (二)易化扩散 定义 特点 类型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仁)主动转运 定义 40分钟 钠、钾离子的主动转运 钠一钾泵的作用及意义 (一)继发性主动转运 (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定义 特点 (二)易化扩散 定义 特点 类型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三)主动转运 定义 钠、钾离子的主动转运 钠—钾泵的作用及意义 (一)继发性主动转运 (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10 分钟 30 分钟 40 分钟

第3次课 授课时间2005.9 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 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第二节、第三节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及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2、神经与骨骼肌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特征及其形成原理。 难点:1.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2.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第 3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第二节、第三节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及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2、神经与骨骼肌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特征及其形成原理。 难点: 1. 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2. 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60分钟 一、跨膜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一)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 跨膜信号转导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C蛋白和膜的效应 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三)油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间通信的气体信息分子一 一氧化氮 三、跨膜信号转导和原癌基因 第三节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关于兴奋性(excitability)、兴奋(excitation)的定 20分钟 义 (一)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 (二)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 2.1 锋电位和Na+平衡电位 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跨膜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一)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 跨膜信号转导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C-蛋白和膜的效应 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三)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间通信的气体信息分子—— —氧化氮 三、跨膜信号转导和原癌基因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关于兴奋性(excitability) 、兴奋(excitation)的定 义 (一)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 (二)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和 K+平衡电位 2.锋电位和 Na+平衡电位 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60 分钟 20 分钟

第4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 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第三节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动作电位的引起,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电反应,动作电位发生时细胞 兴奋性变化。细胞兴奋传导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第 4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第三节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动作电位的引起,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电反应,动作电位发生时细胞 兴奋性变化。细胞兴奋传导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0分钟 (一)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 2.锋电位和Na平衡电位 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二、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 15分钟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定义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10分钟 局部兴奋的定义 局部兴奋的特点: ①它不是全或无的,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 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呈电紧张性扩布 ③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的 兴奋的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三)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5分钟 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 兴奋的跳跃式传导(sahatoryconduction) 第5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2005.1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 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第四节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外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生理。 掌握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细胞兴奋传导的原理。神经一骨骼肌接 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静息电位和 K+平衡电位 2.锋电位和 Na+平衡电位 3.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二、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细胞的传导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定义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局部兴奋的定义 局部兴奋的特点: ①它不是全或无的,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 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呈电紧张性扩布 ③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的 兴奋的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三)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 兴奋的跳跃式传导(sahatoryconduction) 4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第 5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二章 第四节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外在表现和力学分析;平滑肌生理。 掌握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细胞兴奋传导的原理。神经—骨骼肌接 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与骨骼肌的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电反应,动作电位发 生时细胞兴奋性变化。 难点:1.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2.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与骨骼肌的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电反应,动作电位发 生时细胞兴奋性变化。 难点:1.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2.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大体进程: 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实施情况: 同学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辅助手段:挂图)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 40分钟 (一)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传递过程 终板电位的概念和特点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2.肌管系统 (三)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兴奋一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rrac一tioncoupling)。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四)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滑行学说 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40分钟 前负荷 后负荷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长度 一张力曲线及意义 (二)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一速度曲 线及意义 (三)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第6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教案完成时间2005.7 学科 生理 年 04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级 级 教师 陆杰 职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2学时 称 (大、小班) 时 课程(章、节) 第三章 基本教材或主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生理性止血 要参考书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体液的分布概况。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掌握血液在内环境稳定中重要作用。生理止血过程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和生理 意义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传递过程 终板电位的概念和特点 (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2.肌管系统 (三)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rrac—tioncoupling)。 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四)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滑行学说 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前负荷 后负荷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一)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长度 —张力曲线及意义 (二)肌肉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张力—速度曲 线及意义 (三)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辅助手段:挂图) 40 分钟 40 分钟 第 6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7 学科 生理 年 级 04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教师 陆杰 职 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课程(章、节) 第三章 生理性止血 基本教材或主 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生理学》第六版 参考书《人体生理学》七年制 姚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体液的分布概况。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掌握 血液在内环境稳定中重要作用。生理止血过程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和生理 意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重庆医科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doc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胚胎学)胚胎学总论(一).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胚胎学)胚胎学各论(颜面、消化、呼吸发生).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胚胎学)胚胎学总论(二).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胚胎学)胚胎学各论(循环系统).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上皮组织.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绪论.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软骨与骨.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血液和血细胞发生.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肌肉组织.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固有结缔组织.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神经组织.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消化管.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循环系统.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消化腺.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免疫系统.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内分泌系统.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皮肤.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男性生殖系统.ppt
- 《组织胚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组织学)女性生殖系统.ppt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不同动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doc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电生理学发展简史.doc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生理学发展简史.doc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兔膈神经和膈肌的传出放电.doc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作业习题,含模拟试题,共十二章,无答案).doc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血液 BLOOD.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PHYSIOLOGY(重庆医科大学:王莎莉).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肾脏).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 THE BLOOD CIRCULATION.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内分泌 ENDOCRINE.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呼吸 respiration.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s.pps
-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神经系统.pps
- 《遗传与优生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遗传与优生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遗传优生教案8.doc
- 《遗传与优生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遗传优生教案1.doc
- 《遗传与优生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遗传优生教案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