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重庆医科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5
文件大小:7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重庆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二OO六年九月 第1页共15页

第 1 页 共 15 页 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重庆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二○○六年九月

前言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使医学生掌握正常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学好生理学是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是研究病理 现象的前提,也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和科研工作实践 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生理学课程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着重学习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每种生命现象产生的原理以及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各 系统/脏器如何在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协调一致地工作的,如何去适应 内、外环境变化,维持相对稳定的。在教学各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生理学教学大纲是专为全国统编教材(五年制,姚泰主编)所编写, 其中掌握部分是学生重点学习部分,也是每章节的重点:主要内容都是要 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都安排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 也可由学生自学来掌握。 此大纲中,虽然没有列出专业英文词汇,但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 专业英文词汇(参考生理专业英文词汇书),并列入考试内容。大纲中掌握 部分就是每章节中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将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研究的 重大新成就,使学生了解生理学科进展的动向。 第2页共15页

第 2 页 共 15 页 前 言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使医学生掌握正常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学好生理学是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是研究病理 现象的前提,也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和科研工作实践 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生理学课程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着重学习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每种生命现象产生的原理以及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各 系统/脏器如何在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协调一致地工作的,如何去适应 内、外环境变化,维持相对稳定的。在教学各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生理学教学大纲是专为全国统编教材(五年制,姚泰主编)所编写, 其中掌握部分是学生重点学习部分,也是每章节的重点;主要内容都是要 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都安排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 也可由学生自学来掌握。 此大纲中,虽然没有列出专业英文词汇,但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 专业英文词汇(参考生理专业英文词汇书),并列入考试内容。大纲中掌握 部分就是每章节中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将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研究的 重大新成就,使学生了解生理学科进展的动向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5)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5) 第三章血液. (6) 第四章血液循环. (7) 第五章呼吸. (8)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9)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0)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 (11) 第九章感觉器官. (12) 第十章神经系统 (13)》 第十一章内分泌. . (14) 第3页共15页

第 3 页 共 15 页 目 录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5) 第三章血液.(6) 第四章血液循环.(7) 第五章呼吸.(8)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9)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10)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11) 第九章感觉器官.(12) 第十章神经系统.(13) 第十一章内分泌.(14)

教学时数分配表 内 容 讲课时数 1 绪论 2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8 3 血液 2 4 血液循环 18 5 呼吸 6 6 消化和吸收 5 7 能量代谢和体温 2 8 肾脏的排泄 6 9 感觉器官 5 10 神经系统 12 11 内分泌 4 总学时(理论部分) 72 第4页共15页

第 4 页 共 15 页 教学时数分配表 内 容 讲课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绪论 细胞的基本功能 血液 血液循环 呼吸 消化和吸收 能量代谢和体温 肾脏的排泄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内分泌 2 8 2 18 6 5 2 6 5 12 4 总学时(理论部分) 72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范畴。生命的基本表现。 掌握新陈代谢、兴奋性和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等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从不同水平研究生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1、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2、人体功能活动的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生物节律。 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调节的概念。 教学方式 大课讲解(以下各章均采用) 难点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思考题 1.名词概念:内环境稳态负反馈正反馈 2.参与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和生理意义? 3.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外在表现和力学 分析;平滑肌生理。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与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 原理。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主要内容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载体、 通道和离子泵的概念。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3、神经与骨骼肌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特征及其形成原理。动作电 第5页共15页

第 5 页 共 15 页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了解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范畴。生命的基本表现。 掌握 新陈代谢、兴奋性和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等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从不同水平研究生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1、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2、人体功能活动的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生物节律。 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调节的概念。 教学方式 大课讲解(以下各章均采用) 难点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思考题 1. 名词概念:内环境 稳态 负反馈 正反馈 2. 参与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和生理意义? 3. 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了解 细胞膜的结构与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外在表现和力学 分析;平滑肌生理。 掌握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与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 原理。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主要内容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载体、 通道和离子泵的概念。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3、神经与骨骼肌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特征及其形成原理。动作电

位的引起,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反应,动作电位发生时细胞兴奋性变化。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收缩的结构基础。肌肉收缩的滑行机制理论。兴奋 一收缩耦联。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影响肌肉收缩的 主要因素。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难点 1.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2.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4.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思考题 1.名词概念: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兴奋性兴奋 刺激 动作电位 2.三种跨膜信号转导方式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 3.何谓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 4.何谓阈刺激、阈强度、阈值和阈电位? 5.什么是前负荷和后负荷?它们分别对肌肉收缩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章 血液 目的要求 了解体液的分布概况。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血型及输血原则。 掌握血液在内环境稳态中重要作用。生理止血过程,血凝、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 过程和生理意义。 主要内容 1、体液分布概况。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各部分体液量。血液在保持内环境相对 恒定中的重要作用。 2、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浆的成分、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的正常值和主要生理功能。 3、生理止血机制: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凝血过程:凝血的三个主要步 骤和两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及凝血的瀑布学说。抗凝系统及其生 第6页共15页

第 6 页 共 15 页 位的引起,在同一细胞膜传导,局部反应,动作电位发生时细胞兴奋性变化。 4.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收缩的结构基础。肌肉收缩的滑行机制理论。兴奋 一收缩耦联。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影响肌肉收缩的 主要因素。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难点 1. 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2. 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3.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4.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思考题 1. 名词概念: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兴奋性 兴奋 刺激 动作电位 2.三种跨膜信号转导方式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 3. 何谓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 4. 何谓阈刺激、阈强度、阈值和阈电位? 5. 什么是前负荷和后负荷?它们分别对肌肉收缩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章 血液 目的要求 了解 体液的分布概况。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血型及输血原则。 掌握 血液在内环境稳态中重要作用。生理止血过程,血凝、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 过程和生理意义。 主要内容 1、体液分布概况。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各部分体液量。血液在保持内环境相对 恒定中的重要作用。 2、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浆的成分、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的正常值和主要生理功能。 3、生理止血机制:血管收缩与止血栓形成和加固。凝血过程:凝血的三个主要步 骤和两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及凝血的瀑布学说。抗凝系统及其生

理意义。主要抗凝血物质一一抗凝血酶Ⅲ和肝素。纤维蛋白溶解及其生理意义。 4、血型。ABO系统和Rh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该内容将在《免疫学》 讲授) 难点 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三个系统的各自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思考题 1.名词概念:出血时间血液凝固 红细胞沉降率血浆与血清 2.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是 如何形成的?各有何生理意义? 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基本特征? 4.生理止血和凝血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有何区别? 5.血小板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了解各类血管功能特点与血液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静脉与淋巴循环和冠状循环。 组织液生成的原理。体表心电图各波生理意义。 掌握心脏泵血过程、调节与评定指标。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脏的生物电现 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动脉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静脉血流特点。微循环 的生理功能。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主要内容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的产生。心脏 泵功能的评定:每博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与心脏作功。心泵功能的调 节:每博输出量的调节,前后负荷的概念及对心肌收缩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概念及 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泵功能的储备。 2、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两类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和自 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慢反应细胞电活动的比较。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兴奋性: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一次兴奋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期前收缩及代偿性间歇。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律细胞的跨 第7页共15页

第 7 页 共 15 页 理意义。主要抗凝血物质——抗凝血酶Ⅲ和肝素。纤维蛋白溶解及其生理意义。 4、血型。ABO 系统和 Rh 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该内容将在《免疫学》 讲授) 难点 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三个系统的各自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思考题 1. 名词概念:出血时间 血液凝固 红细胞沉降率 血浆与血清 2.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是 如何形成的?各有何生理意义? 3.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基本特征? 4. 生理止血和凝血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有何区别? 5. 血小板在凝血和止血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了解 各类血管功能特点与血液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静脉与淋巴循环和冠状循环。 组织液生成的原理。体表心电图各波生理意义。 掌握 心脏泵血过程、调节与评定指标。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脏的生物电现 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动脉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静脉血流特点。微循环 的生理功能。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主要内容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的产生。心脏 泵功能的评定:每博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与心脏作功。心泵功能的调 节:每博输出量的调节,前后负荷的概念及对心肌收缩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概念及 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泵功能的储备。 2、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两类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和自 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慢反应细胞电活动的比较。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兴奋性: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一次兴奋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化及其与收缩活动的关系。期前收缩及代偿性间歇。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律细胞的跨

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 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3、体表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的波型及生理意义。 4、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血 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动脉 脉搏。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的组成。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组织 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其生理意义。 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受体。舒血管神经(交感、副交感) 的作用。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心血 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 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局部血流调节: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6、器官循环: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 调节。 难点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思考题 1.简述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2.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有何影响?简述其影响机制? 3.形成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什么? 第五章 呼 吸 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胸内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气体在 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活动的调节特点。 第8页共15页

第 8 页 共 15 页 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 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3、体表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的波型及生理意义。 4、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血 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动脉 脉搏。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的组成。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组织 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其生理意义。 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受体。舒血管神经(交感、副交感) 的作用。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心血 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 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局部血流调节;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6、器官循环: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 调节。 难点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思考题 1. 简述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2. 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有何影响?简述其影响机制? 3. 形成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什么? 第五章 呼 吸 目的要求 了解 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掌握 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胸内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气体在 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活动的调节特点

主要内容 1、呼吸的概念、生理意义。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 2、肺通气: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通气 的阻力: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胸廓的弹性阻力和 顺应性,非弹性阻力 3、肺容积和肺容量: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肺容量: 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和最大 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4、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的动力和影响因素、气体交换 的过程,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面积,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的运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主要特征,氧解离曲线。 CO2的运输:物理溶解,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成与运输。 6、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脊髓、低位脑干(延髓、脑桥)、呼吸相关神经元: 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CO2、低O2 及旧]对呼吸的调节。 难点 肺通气的阻力,胸内负压的形成。呼吸运动的调节。 思考题 1.何谓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2.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简述其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目的要求 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基本过程,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食物在口腔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掌握胃肠道激素的概念及胃泌素、促胰液素、胰泌素、生长抑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食物在胃内和小肠内的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主要内容 第9页共15页

第 9 页 共 15 页 主要内容 1、呼吸的概念、生理意义。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 2、肺通气: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通气 的阻力: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胸廓的弹性阻力和 顺应性,非弹性阻力. 3、肺容积和肺容量: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肺容量: 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和最大 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4、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的动力和影响因素、气体交换 的过程,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面积,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的运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主要特征,氧解离曲线。 CO2 的运输:物理溶解,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成与运输。 6、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脊髓、低位脑干(延髓、脑桥)、呼吸相关神经元; 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CO2、低 O2 及[H+ ]对呼吸的调节。 难点 肺通气的阻力,胸内负压的形成。呼吸运动的调节。 思考题 1. 何谓胸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2. 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简述其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目的要求 了解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基本过程,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食物在口腔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掌握 胃肠道激素的概念及胃泌素、促胰液素、胰泌素、生长抑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食物在胃内和小肠内的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主要内容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 功能。消化道外来神经和内在神经丛的作用。 1、口腔内消化。 2、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功能。胃酸分泌的机制。消化期间胃液分泌的 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活动的调节。胃的运动形式及作用,胃的排空。胃 运动的调节。 3、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成分,胆盐的功能,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 的形式及运动的调节。 4、大肠的消化与运动。 5、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的方式。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难点 1.几种主要胃肠道激素的功能。 2.神经和体液因素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3.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思考题 1.名词概念:胃容受性舒张分节运动 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 慢波电位胆盐 的肠一肝循环 2.试述胃液的成份、性质和作用。 4.试述胰液的成份、性质和作用。 5.列表说明胃泌素、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的来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目的要求 了解食物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概念。 掌握体温的概念及生理变动的正常范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汗腺活动的神 经支配和调节。体温的的调节过程。 主要内容 1、体温的概念。正常体温及其变动。 第10页共15页

第 10 页 共 15 页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 功能。消化道外来神经和内在神经丛的作用。 l、口腔内消化。 2、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功能。胃酸分泌的机制。消化期间胃液分泌的 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活动的调节。胃的运动形式及作用,胃的排空。胃 运动的调节。 3、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成分,胆盐的功能,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 的形式及运动的调节。 4、大肠的消化与运动。 5、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的方式。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难点 1. 几种主要胃肠道激素的功能。 2. 神经和体液因素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3. 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思考题 1. 名词概念:胃容受性舒张 分节运动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慢波电位 胆盐 的肠—肝循环 2. 试述胃液的成份、性质和作用。 4. 试述胰液的成份、性质和作用。 5. 列表说明胃泌素、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的来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目的要求 了解 食物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概念。 掌握 体温的概念及生理变动的正常范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汗腺活动的神 经支配和调节。体温的的调节过程。 主要内容 1、体温的概念。正常体温及其变动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