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复旦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叶根发)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50
文件大小:1.81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1、20世纪初中国与世界距离的拉大 2、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3、三民主义的构想 4、建立统一的革命党——同盟会 5、“三民主义”的提出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教师:叶根发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师:叶根发

人民英雄纪念碑——辛亥革命浮雕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 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 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人民英雄纪念碑——辛亥革命浮雕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 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 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主要历史线索 ◆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 ◆封建统治阶级沦为“洋人小朝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全面加深 ◆清末下层社会的大动荡 ◆武昌起义的爆发 ◆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主要历史线索 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 封建统治阶级沦为“洋人小朝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全面加深 清末下层社会的大动荡 武昌起义的爆发 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不平等条约就是我们的 卖身契………一定要主张废除 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 我们中国人的地位,堕 落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还不 想振作国民的精神,同心协 力,争回租界、海关和领事 裁判权。废除一切不平等的 条约,我们中国便不是世界 上的国家,我们中国人便不 是世界上的国民。 小中

不平等条约就是我们的 卖身契……一定要主张废除 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 我们中国人的地位,堕 落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还不 想振作国民的精神,同心协 力,争回租界、海关和领事 裁判权,废除一切不平等的 条约,我们中国便不是世界 上的国家,我们中国人便不 是世界上的国民。 ——孙中山

专题 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构想和实践

专题 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构想和实践

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 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 一主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 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

1、20世纪初中国与世界距离的拉大 ◆西方世界“向完全社会化过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形成 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 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 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图为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 的 一副漫画

1、20世纪初中国与世界距离的拉大 西方世界“向完全社会化过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形成 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一 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 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图为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 的 一副漫画

2、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4年日俄战争 (2)清政府统治走向覆亡 ◆A、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B、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 (3)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 展

2、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4年日俄战争 (2)清政府统治走向覆亡 A、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B、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 (3)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 展

预备立宪 ◆1、预备立宪的过程 ◆(1)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废除科举制度) ◆(3)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2、预备立宪的实质 ◆(1)其目的是清政府的自我挽救,不是“兴民权”,而是在于 “皇位永固”、“内乱可弥” 2)其方式虽宣布立宪,但却以预备为由而不实行立宪,欺骗 社会公众 ◆(3)《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以及责任内阁的组成,是为加强 中央集权和消灭革命

预备立宪 1、预备立宪的过程 (1)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废除科举制度) (3)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2、预备立宪的实质 (1)其目的是清政府的自我挽救,不是“兴民权”,而是在于 “皇位永固” 、 “内乱可弥” ; (2)其方式虽宣布立宪,但却以预备为由而不实行立宪,欺骗 社会公众; (3)《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以及责任内阁的组成,是为加强 中央集权和消灭革命

1905年9月,清政府宣布准备“预备立宪”,各地立宪派组织团体,并发起国会请愿 运动。图为1910年第二次国会请愿代表合影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