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 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本质: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在热过程中的应用 18世纪初,工业革命,热效率只有1% 1842年,JR, Mayer阐述热一律,但没有 引起重视 1840-1849年, Joule)用多种实验的一致性 证明热一律,于1950年发表并得到公认 1909年,C. Caratheodory最后完善热一律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 1909年,C. Caratheodory最后完善热一律 本质: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在热过程中的应用 • 18世纪初,工业革命,热效率只有1% • 1842年,J.R. Mayer阐述热一律,但没有 引起重视 • 1840-1849年,Joule用多种实验的一致性 证明热一律,于1950年发表并得到公认

闭口系循环的热一律表达式 80=o Sw 要想得到功,必须化费热能或其它能量 热一律又可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 不可能制成的
闭口系循环的热一律表达式 要想得到功,必须化费热能或其它能量 热一律又可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 不可能制成的” Q = W

§2-2热一律的推论内能 内能的导出 闭口系循环 6O=①8W (SO-W)=0
§2-2 热一律的推论⎯内能 内能的导出 闭口系循环 ( ) 0 Q W − = Q W =

内能的导出 (aQ-W)=0 对于循环1a2c1 P (-6W)+(oQ-6W)=0 b la2 2cl 对于循环1b2c1 (Q-6W)+|(OQ-6W)=0 1b2 2c1 (o-6W)=(oQ-6 状态参数 la2 1b2
内能的导出 对于循环1a2c1 1 2 2 1 ( ) ( ) 0 a c Q W Q W − + − = 对于循环1b2c1 1 2 2 1 ( ) ( ) 0 b c Q W Q W − + − = 1 2 1 2 ( ) ( ) a b − = − Q W Q W ( ) 0 Q W − = 状态参数 p V 1 2 a b c

内能及闭口系热一律表达式 定义dU=8Q-8W 内能U状态函数 60=dU+8W闭口系热一律表达式 O=△U+W !两种特例 绝功系8Q=dU 绝热系δW=-dU
内能及闭口系热一律表达式 定义 dU = Q - W 内能U 状态函数 Q = dU + W Q = U + W 闭口系热一律表达式 !!!两种特例 绝功系 Q = dU 绝热系 W = - dU

内能U的物理意义 du=8o-8w 8O sw d代表某微元过程中系统通过边界 交换的微热量与徼功量两者之差值,也 即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 U代表储存于系统内部的能量 ——内储存能(内能、热力学能)
内能U 的物理意义 dU = Q - W Q W dU 代表某微元过程中系统通过边界 交换的微热量与微功量两者之差值,也 即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 U 代表储存于系统内部的能量 ⎯ 内储存能(内能、热力学能)

内能的性质 分子动能(移动、转动、振动) 内能分子位能(相互作用) 核能 化学能 说明: 内能是状态量 ●U:广延参数[kJ]:比参数kJ/kgl 内能总以变化量出现,内能零点人为定
内能的性质 分子动能(移动、转动、振动) 分子位能(相互作用) 核能 化学能 内能 • 内能是状态量 • U : 广延参数 [ kJ ] u : 比参数 [kJ/kg] • 内能总以变化量出现,内能零点人为定 说明:

系统总能 外部储存能 宏观动能E=mc2/2 机械能 宏观位能Ep=mg 系统总能 E=U+EK+Ep e=ute,t p 般与系统同坐标,常用U,dU,u,dn
系统总能 外部储存能 宏观动能 Ek= mc2 /2 宏观位能 Ep= mgz 机械能 系统总能 E = U + Ek + Ep e = u + ek + ep 一般与系统同坐标,常用U, dU, u, du

热一律的文字表达式 热一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系统内部储存能量的变化
热一律的文字表达式 热一律: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进入系统的能量 - 离开系统的能量 = 系统内部储存能量的变化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基本概念.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双语)No 6 Work, Energy, and the Cwe Theorem Class.pdf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双语)No 5 Simple Harmonic Oscillation Class.pdf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双语)No. 4 The gravitational force and the gravitational field.pdf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2)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动量算符.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1)表示力学量的算符.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8)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化,守恒定律.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7)算符的对易关系.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6)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5)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4)氢原子.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3)电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ppt
- 《量子力学》第七章 自旋与全同粒子.ppt
- 《量子力学》第五章 微扰理论 §5.6与时间有关的微扰理论 §5.7跃迁几率 §5.8光的发射与吸收 §5.9 选择定则 §5.10 变分法.ppt
- 《量子力学》第五章 微扰理论 §5.1 非简并定态微扰理论 §5.2 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 §5.3氢原子的一级斯它克效应.ppt
- 《量子力学》第四章 态和力学量的表象.ppt
- 《量子力学》第二章 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ppt
- 《量子力学》第一章 量子力学的诞生 Quantum Mechanics.ppt
- 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机械波习题.ppt
- 南京邮电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机械波(15-08)多普勒效应.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讨论课.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与过程.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蒸汽动力循环.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制冷(致冷)循环.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理想混合气体和湿空气.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热力学微分关系式及实际气体的性质.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言.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机械波.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波动光学 Wave Optics.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波动光学 Wave Optics.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狭义相对论.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光的量子性.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光的量子性 The Quantization of Light.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0章 原子的量子论.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0章 原子的量子论 Quantum Theory of The Atom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