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制冷(致冷)循环

第八章 制冷(致冷)循环
第八章 制冷(致冷)循环

动力循环与制冷(热泵)循环 动力循环一正循环 输入热通过循环输出功 制冷(热泵)循环—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温 热源取热 热泵循环一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 热用户供热
动力循环与制冷(热泵)循环 • 制冷(热泵)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温 热源取热 • 动力循环 输入热通过循环输出功 • 热泵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 热用户供热、 —正循环 —逆循环 —逆循环

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8=q2 T 卡诺逆循环 c w g1-q2 T不变,T2↓ec↓ T2不变,Tof↓
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2 COP q w = = T0环境 卡诺逆循环 2 2 2 C 1 2 0 2 q q T w q q T T = = = − − q1 q2 w T s T2 T0 0 2 1 1 T T = − T0不变, T2 εC T2不变, T0 εC

热泵循环和供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q T 卡诺逆循环 w g1-g2 T不变,To↓ac↓ T不变,T1fεc↓ g1=w+g2
热泵循环和供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1 COP ' q w = = T1房间 卡诺逆循环 1 1 1 C 1 2 1 0 q q T w q q T T = = = − − q1 q2 w T s T2 T0 0 1 1 1 T T = − T1不变, T0 εC T0不变, T1 εC T1 q w q 1 2 = +

制冷能力和冷吨 生产中常用制冷能力来衡量设备产冷量大小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 走的热量(kJ/s)。 商业上常用冷吨来表示。 1冷吨:1吨0°c饱和水在24小时内被冷 冻 水的凝小化的辣所需3填J/kg 1冷吨=386kJs1美国冷吨=3517kJ/s
制冷能力和冷吨 生产中常用制冷能力来衡量设备产冷量大小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 走的热量(kJ/s)。 商业上常用冷吨来表示。 1冷吨:1吨0°C饱和水在24小时内被冷 冻 水的凝结(熔化)热 到0°C的冰所需冷量。 r =334 kJ/kg 1冷吨=3.86 kJ/s 1美国冷吨=3.517 kJ/s

制冷循环种类 空气压缩制冷√ 压缩制冷 蒸汽压缩制冷√ 吸收式制冷√ 制冷循环{吸附式制冷 蒸汽喷射制冷 半导体制冷 热声制冷
制冷循环种类 空气压缩制冷 压缩制冷 蒸汽压缩制冷 吸收式制冷 制冷循环 吸附式制冷 蒸汽喷射制冷 半导体制冷 热声制冷 √ √ √

§8-1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冷却水 3 2 冷却器 膨胀机 冷藏室 压缩机
§8-1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冷却水 膨胀机 压缩机 冷藏室 冷却器 3 2 4 1

pv图和T图 P T 3 3 1→2绝热压缩(S 2一3等压冷却 3—4绝热膨胀(s 逆勃雷登循环 4-1等压吸热
pv图和Ts图 1 2 绝热压缩 2 3 等压冷却 3 4 绝热膨胀 4 1 等压吸热 p v 3 2 1 4 T s T2 T0 1 2 3 4 逆勃雷登循环 s s p p

个个 P卫 PP 73 34 三 4 C(t-13-C(Ty
2 2 1 2 p 1 4 p 2 3 p 1 4 2 3 1 4 COP ( ) ( ) ( ) 1 1 q q w q q c T T c T T c T T T T T T = = = − − = − − − = − − − 制冷系数 T s 1 2 3 4 1 1 2 2 1 1 1 1 1 1 k k k k T p T p − − = = = −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 优点:工质无毒,无味,不怕泄漏。 缺点 1.无法实现(T),a 2.q2=Cp(71-T4),空气c很小,(T7不 能太大,q2很小。 若(T1-7)f↓ 3活塞式流量m小,制冷量Q2=mq2小, 使用叶轮式,再回热则可用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 • 优点:工质无毒,无味,不怕泄漏。 • 缺点: 1. 无法实现 T , < C 2. q2=cp (T1 -T4 ),空气cp很小, (T1 -T4 )不 能太大, q2 很小。 若(T 1 -T4 ) 3. 活塞式流量m小,制冷量Q2=m q2小, • 使用叶轮式,再回热则可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蒸汽动力循环.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与过程.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讨论课.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基本概念.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双语)No 6 Work, Energy, and the Cwe Theorem Class.pdf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双语)No 5 Simple Harmonic Oscillation Class.pdf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双语)No. 4 The gravitational force and the gravitational field.pdf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2)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动量算符.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1)表示力学量的算符.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8)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化,守恒定律.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7)算符的对易关系.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6)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5)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4)氢原子.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3.3)电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ppt
- 《量子力学》第七章 自旋与全同粒子.ppt
- 《量子力学》第五章 微扰理论 §5.6与时间有关的微扰理论 §5.7跃迁几率 §5.8光的发射与吸收 §5.9 选择定则 §5.10 变分法.ppt
- 《量子力学》第五章 微扰理论 §5.1 非简并定态微扰理论 §5.2 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 §5.3氢原子的一级斯它克效应.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理想混合气体和湿空气.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热力学微分关系式及实际气体的性质.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
- 《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言.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机械波.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波动光学 Wave Optics.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波动光学 Wave Optics.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狭义相对论.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光的量子性.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光的量子性 The Quantization of Light.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0章 原子的量子论.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0章 原子的量子论 Quantum Theory of The Atoms.ppt
- 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机械波.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课程介绍、第二章 物质世界.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三章 运动的描述 §3.1 质点和刚体 §3.2 参考系和坐标系 §3.3 运动的描述.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三章 运动的描述 §3.4 运动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习题课)(续).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三章 运动的描述 §3.3 运动的描述(续)§3.4 运动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习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