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目录《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818《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3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46《数字通信》课程教学大纲55..6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70.83《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1《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100《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9《现代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118《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28.14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54《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64《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71《学科前沿》课程教学大纲《Linux系统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179《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87《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19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5《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13222《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高性能框架》课程教学大纲231.239《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46《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教学大纲.253《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教学大纲《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60.269《智能算法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6《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88.303《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12《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软件定义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20.328《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38.348《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并行分布式计算》课程教学大纲356《IT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366
目录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8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18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8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46 《数字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55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61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70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3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91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00 《Web 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9 《现代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18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28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41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54 《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64 《学科前沿》课程教学大纲.171 《Linux 系统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179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87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19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5 《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13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22 《高性能框架》课程教学大纲.231 《计算机接口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39 《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教学大纲.246 《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教学大纲.253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60 《智能算法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69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6 《Web 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88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03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312 《软件定义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20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328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38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48 《并行分布式计算》课程教学大纲.356 《IT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66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ProfessionalIntroduction)执笔者:何志敏审核人:钟昌乐编写日期:2022年8月课程基本信息网络工程适用专业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类型否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网络工程各专业课程二、课程简述《专业导论》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今后学习其他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入门引导地位,它担负着系统、全面介绍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工程技术大门的重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篇、系统篇等。认识篇从专业的角度认知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为学习计算机学科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系统篇以自底向上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由内到外地讨论计算机可以做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了解学科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解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3.设计/开发3.4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第9章计算机网络解决方案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第10章网络安全第1章认识计算机5.1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第2章认识计算机学科5.使用现代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第3章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工具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第4章计算机组成第5章程序设计-
1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执笔者:何志敏 审核人:钟昌乐 编写日期:2022 年 8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网络工程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工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1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16,其中:实验学时 0;课外学时 0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网络工程各专业课程 二、课程简述 《专业导论》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今后学习其 他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入门引导地位,它担负着系统、全面 介绍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工程技术大门的重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 识篇、系统篇等。认识篇从专业的角度认知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为学习计算机学科提供正 确的方法指导;系统篇以自底向上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由内到外地讨论计算机可以做什 么以及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了解学科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网 络工程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解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 的兴趣和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内容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4 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第 9 章 计算机网络 第 10 章 网络安全 5. 使 用 现 代 工具 5.1 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 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 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第 1 章 认识计算机 第 2 章 认识计算机学科 第 3 章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第 4 章 计算机组成 第 5 章 程序设计

第6章操作系统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第8章软件工程8.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第11章职业道德与择业8.职业规范的含义,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守信。(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和发展现状:课程目标2: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课程目标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课程目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3.设计/开发3.4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M课程目标1解决方案文化及环境等因素。5.1能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及其它资源,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掌握运用现5.使用现代M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网课程目标2工具络工程专业重要资料与信息的来源及其获取方法。8.3理解网络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在工M8.职业规范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课程目标3守信。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1:了解计算机学科现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目标2: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要求;目标3:了解专业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二)考核方式本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报告一份。课程报告内容和格式要符合学校有关规范要求。(三)成绩评定期末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课程报告(60%)。合计考核环节平时作业期末课程报告考核比例40%60%100%(1)平时作业:可以按个人作业或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2
2 第 6 章 操作系统 第 7 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 8 章 软件工程 8. 职业规范 8.3 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 的含义,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 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守信。 第 11 章 职业道德与择业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和发展现状; 课程目标 2: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 课程目标 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课程目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 权重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4 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 1 M 5. 使用现代 工具 5.1 能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及其 它资源,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掌握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网 络工程专业重要资料与信息的来源及其获取方 法。 课程目标 2 M 8. 职业规范 8.3 理解网络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在工 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 守信。 课程目标 3 M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目标 1:了解计算机学科现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标 2: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要求; 目标 3:了解专业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报告 一份。课程报告内容和格式要符合学校有关规范要求。 (三)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课程报告(60%)。 考核环节 平时作业 期末课程报告 合计 考核比例 40% 60% 100% (1)平时作业:可以按个人作业或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综合性、设计性、 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如下表所示。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占比c中考核内容A优B良D及格E不及格(90-100)(80-89)(70-79)(60-69)(<60)知识及概念没有掌握知知识及概念掌握较全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识及概念,掌握较全面,能够运掌握程度一念掌握程不会运用知40%掌握全面,面,能正确用,但没有般,并不能度运用得当识或理解方运用考虑约束条正确运用法件解题过程较解题过程错解题过程正解题过程中正确、完整,解题过程基误且不完解题过程确、完整,存在错误,逻辑性较本正确、完整,答案正的正确逻辑性强,答案正确率60%强,答案正整,答案正确率低于性、完整答案正确率超过60%确率超过确率超过60%性超过90%,80%,书写70%书写清晰清晰(2)期末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报告一份,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课程支课程考核原撑的毕考核形考核分目标考核内容小计始材料式业要求值序号类型序号平时作电子版15课程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业353.2目标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期末课纸质版201和发展现状。程报告平时作15课程电子版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业35目标4.3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期末课纸质版202的基本构成和发展。程报告平时作电子版10课程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业308.3目标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期末课3范。纸质版20程报告合计1003
3 如下表所示。 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占比 A 优 (90-100) B 良 (80-89) C 中 (70-79) D 及格 (60-69) E 不及格 (<60) 知识及概 念掌握程 度 40% 知识及概念 掌握全面, 运用得当 知识及概念 掌 握 较 全 面,能正确 运用 知识及概念 掌 握 较 全 面,能够运 用,但没有 考虑约束条 件 知识及概念 掌握程度一 般,并不能 正确运用 没有掌握知 识及概念, 不会运用知 识或理解方 法 解题过程 的正确 性、完整 性 60% 解题过程正 确、完整, 逻辑性强, 答案正确率 超过 90%, 书写清晰 解题过程较 正确、完整, 逻 辑 性 较 强,答案正 确 率 超 过 80%,书写 清晰 解题过程基 本正确、完 整,答案正 确 率 超 过 70% 解题过程中 存在错误, 答案正确率 超过 60% 解题过程错 误 且 不 完 整,答案正 确 率 低 于 60% (2)期末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 报告一份,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 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 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课程支 撑的毕 业要求 序号 课程 目标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形 式 考核原 始材料 类型 考核分 值 小计 3.2 课程 目标 1 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 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 和发展现状。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5 35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20 4.3 课程 目标 2 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 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 的基本构成和发展。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5 35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20 8.3 课程 目标 3 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 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 范。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0 30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20 合计 10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1章认识计算机重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难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计算机工作原理。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计算机工具的发展简史:第2节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第3节什么是计算机:第4节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第2章认识计算机学科重点: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难点: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计算机学科;第2节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在介绍第1节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第3章计算机的运算基础重点:数理逻辑基础、各种数制转换、信息的编码。难点:数理逻辑基础、原码、补码、反码等机器编码和补码的作用。课程思政: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数理逻辑基础第2节二进制第3节信息的编码第4节逻辑电路课程思政:在介绍第4节内容时,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第4章计算机组成重点:计算机的三大硬件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方式。难点: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课程思政:介绍研究CPU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4
4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 1 章 认识计算机 第 1 节 计算机工具的发展简史; 第 2 节 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 第 3 节 什么是计算机; 第 4 节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第 2 章 认识计算机学科 第 1 节 什么是计算机学科; 第 2 节 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1 节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 第 3 章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第 1 节 数理逻辑基础 第 2 节 二进制 第 3 节 信息的编码 第 4 节 逻辑电路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4 节内容时,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 第 4 章 计算机组成 重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 难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计算机工作原理。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 难点: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数理逻辑基础、各种数制转换、信息的编码。 难点:数理逻辑基础、原码、补码、反码等机器编码和补码的作用。 课程思政: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计算机的三大硬件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方式。 难点: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 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 课程思政:介绍研究 CPU 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存储器;第2节中央处理器CPU:第3节输入输出设备。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研究CPU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第5章程序设计重点:结构化程序设计:算法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基本概念。难点:算法的描述;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问题求解与程序设计:第2节数据结构;第3节算法和算法分析;第4节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思政:在介绍第4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第6章操作系统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功能。难点:主流的操作系统。课程思政:介绍开发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操作系统;第2节操作系统的功能:第3节几种流行的操作系统。课程思政:在介绍第3节内容时,介绍开发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难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其使用。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数据库。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数据库;第2节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5
5 第 1 节 存储器; 第 2 节 中央处理器 CPU; 第 3 节 输入输出设备。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研究 CPU 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 第 5 章 程序设计 第 1 节 问题求解与程序设计; 第 2 节 数据结构; 第 3 节 算法和算法分析; 第 4 节 程序设计语言。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4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第 6 章 操作系统 第 1 节 什么是操作系统; 第 2 节 操作系统的功能; 第 3 节 几种流行的操作系统。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3 节内容时,介绍开发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 第 7 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 1 节 什么是数据库; 第 2 节 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结构化程序设计;算法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难点:算法的描述;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功能。 难点:主流的操作系统。 课程思政:介绍开发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难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其使用。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数据库。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数据库。第8章软件工程重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软件生命周期。难点:软件开发模型。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软件危机;第2节什么是软件工程;第3节软件过程;第4节软件质量。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第9章计算机网络重点:OSI模型的七层结构及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应用。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参考模型。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第2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第3节网络体系结构第4节互联网课程思政:在介绍第1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第10章网络安全重点:主流网络安全技术。难点: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网络安全第2节信息加密;第3节数字认证;第4节网络检测与防范。课程思政:在介绍第1节内容时,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第11章职业道德与择业重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6
6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数据库。 第 8 章 软件工程 第 1 节 软件危机; 第 2 节 什么是软件工程; 第 3 节 软件过程; 第 4 节 软件质量。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 第 9 章 计算机网络 第 1 节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第 2 节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第 3 节 网络体系结构 第 4 节 互联网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1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第 10 章 网络安全 第 1 节 什么是网络安全; 第 2 节 信息加密; 第 3 节 数字认证; 第 4 节 网络检测与防范。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1 节内容时,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第 11 章 职业道德与择业 重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软件生命周期。 难点:软件开发模型。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及各层的功能; TCP/IP 协议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应用。 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参考模型。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主流网络安全技术。 难点: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 课程思政: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

难点:专业岗位与择业。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种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计算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第2节安全与隐私;第3节专业岗位与择业;第4节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职业种类。课程思政:在介绍第4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种类。六、学时分配作业对应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题量课程目标讲实实课小讨习章节主要内容授训外计验论题2认识计算机23课程目标112222认识计算机学科课程目标1322计算机的运算基础2课程目标141计算机组成/1课程目标15程序设计1课程目标1116操作系统1课程目标11171课程目标1数据库管理系统/18软件工程21课程目标129计算机网络111课程目标2101网络安全1课程目标211122职业道德与择业2课程目标3合计161616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11黄国兴、丁岳伟、张瑜编著.计算机导论(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2]胡明.计算机学科概论(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主要参考资料:[1】(美)BehrouzA.Forouzan著,刘艺,段立,钟维亚等译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6月[2]翟中、刘玲、林丽丹、熊安萍.计算机科学导论(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7
7 第 1 节 计算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 第 2 节 安全与隐私; 第 3 节 专业岗位与择业; 第 4 节 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职业种类。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4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种类。 难点:专业岗位与择业。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种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对应 课程目标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1 认识计算机 2 2 3 课程目标 1 2 认识计算机学科 2 2 2 课程目标 1 3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 2 2 课程目标 1 4 计算机组成 1 1 1 课程目标 1 5 程序设计 1 1 1 课程目标 1 6 操作系统 1 1 1 课程目标 1 7 数据库管理系统 1 1 1 课程目标 1 8 软件工程 2 2 1 课程目标 1 9 计算机网络 1 1 1 课程目标 2 10 网络安全 1 1 1 课程目标 2 11 职业道德与择业 2 2 2 课程目标 3 合计 16 16 16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 黄国兴、丁岳伟、张瑜编著. 计算机导论(第 4 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8 月. [2] 胡明.计算机学科概论(第 2 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7 月. 主要参考资料: [1] (美)Behrouz A.Forouzan 著, 刘艺, 段立, 钟维亚等译.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 第 4 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年 6 月. [2] 瞿中、刘玲、林丽丹、熊安萍.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 6 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 版社. 2021 年 7 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Programming)执笔者:周燕审核人:钟昌乐编写日期:2022年8月课程基本信息网络工程适用专业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类型否是否为双语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数3.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64,其中:实验学时24:课外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导论后续课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二、课程简述《C语言程序设计》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工程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以C为基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编程思想、基本算法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与计算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有初步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锻炼了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简单的算法设计能力。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1.2能够将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工程第1章程序设计和C语言基础知识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第2章程序的灵魂一一算法1工程知识融合的计算机网络领域,并对复杂工程第3章顺序程序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第3章顺序程序设计3.2能够针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3设计/开发8
8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C Programming) 执笔者:周燕 审核人:钟昌乐 编写日期:2022 年 8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网络工程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工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3.5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64,其中:实验学时 24;课外学时 0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专业导论 后续课程 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二、课程简述 《C 语言程序设计》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工程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以 C 为基础, 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编程思想、基本算法及其在具体 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与计算思维能力,为 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程序 设计语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有初步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 下坚实基础,也锻炼了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 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简单的算法设计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内容 1 工程知识 1.2 能够将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工程 基础知识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 融合的计算机网络领域,并对复杂工程 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 第 1 章 程序设计和 C 语言 第 2 章 程序的灵魂——算法 第 3 章 顺序程序设计 第 4 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3 设计/开发 3.2 能够针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 第 3 章 顺序程序设计

解决方案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合理地组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织数据、有效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第5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设计部件以及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第6章数组第7章函数第8章指针第7章函数5.2针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使用软硬件设计与仿真平第8章指针5使用现代台、技术等资源进行问题的建模与预第9章结构体和共用体工具测,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效第10章文件率。(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课程目标1:具有良好的编程习惯,能够灵活应用C的基本概念、基本算法解决工程问题,能够根据项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测试工具并应用。课程目标2:具备分析问题和设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问题,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测试,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课程目标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遵守职业道德的计算机工程师。课程目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1.2能够将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应H1工程知识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计算机网络领课程目标1域,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3.2能够针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3设计/开发题的特定需求,合理地组织数据、有效存储和处M课程目标2解决方案理数据,正确地设计部件以及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价。5.2针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5使用现代使用软硬件设计与仿真平台、技术等资源进行问L课程目标3工具题的建模与预测,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9
9 解决方案 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合理 地组 织数据、有效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 设计部件以及对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 4 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第 5 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第 6 章 数组 第 7 章 函数 第 8 章 指针 5 使 用 现 代 工具 5.2 针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复杂 工程问题,使用软硬件设计与仿真平 台、技术等资源进行问题的建模与预 测,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效 率。 第 7 章 函数 第 8 章 指针 第 9 章 结构体和共用体 第 10 章 文件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 1:具有良好的编程习惯,能够灵活应用 C 的基本概念、基本算法解决工程问 题,能够根据项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测试工具并应用。 课程目标 2:具备分析问题和设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问题,选用 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测试,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遵守职业道德的计算机工程师。 课程目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 权重 1 工程知识 1.2 能够将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工程基础知识应 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计算机网络领 域,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 课程目标 1 H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2 能够针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 题的特定需求,合理 地组织数据、有效存储和处 理数据,正确地设计部件以及对算法进行分析和 评价。 课程目标 2 M 5 使用现代 工具 5.2 针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使用软硬件设计与仿真平台、技术等资源进行问 题的建模与预测,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和效率。 课程目标 3 L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 要求。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主要是考核学 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物联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SLAM空间智能计算.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低功耗广域网.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毫米波感知.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无源感知系统.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智慧工业.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智慧供应链.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智能建筑.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新兴通信技术.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移动互联网.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感知技术.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定位系统.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识别技术.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物联网概述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智能交通.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物联网与隐私.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物联网与安全.pptx
-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pdf
-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pdf
- 《J2SE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GUI(图形用户界面).pptx
- 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物联网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2 What is NLP, why NLP and How NLP.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1 About the course.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3 Fundamental Tasks of NLP.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4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1/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6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3/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5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2/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7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4/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8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5/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9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6/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2 sentiment analysis.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1 coreference resolution.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0 information extraction.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5 Machine translation.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4 Question Answering.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6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7 Deep leanring Programing framework.pdf
-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安全标准化白皮书(2018 版).pdf
-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Fundamental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A.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