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目录《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818《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30《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39《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46《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55.64《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数据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75.84《现代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94《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106.116《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29《学科前沿》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37144《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57《IT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66.174《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81.188《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98《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206《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14223《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并行分布式计算》课程教学大纲232.242《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49《高性能框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57《云计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66《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4..287《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310.319《智能算法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最优化方法》课程教学大纲.325《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34.343《深度学习》课程教学大纲《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53.359《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大纲.369《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大纲《数字李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76《脑与认知科学》课程教学大纲3841
1 目 录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1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8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18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30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9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4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55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64 《数据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75 《现代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84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94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教学大纲.106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16 《学科前沿》课程教学大纲.129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37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44 《IT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57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66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174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81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88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198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6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14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23 《并行分布式计算》课程教学大纲.232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42 《高性能框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49 《云计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57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66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4 《Web 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87 《软件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310 《智能算法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19 《最优化方法》课程教学大纲.325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34 《深度学习》课程教学大纲.343 《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53 《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大纲.359 《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大纲.369 《数字孪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76 《脑与认知科学》课程教学大纲.384

.391《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99.《逆向工程》课程教学大纲..405《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
2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91 《逆向工程》课程教学大纲.399 《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405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执笔者:何志敏审核人:钟昌乐编写日期:2022年8月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类型是否为双语香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数1学分学时数总学时1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计算机各专业课程二、课程简述《专业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入门引导地位,它担负着系统、全面介绍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篇、系统篇等。认识篇从专业的角度认知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为学习计算机学科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系统篇以自底向上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由内到外地讨论计算机可以做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了解学科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解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3.设计/开发3.4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第9章计算机网络解决方案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第10章网络安全5.使用现代5.1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第1章认识计算机工具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第2章认识计算机学科-
1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执笔者:何志敏 审核人:钟昌乐 编写日期:2022 年 8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工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1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16,其中:实验学时 0;课外学时 0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计算机各专业课程 二、课程简述 《专业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今 后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入门引导地位,它担负着系统、 全面介绍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课程内容主要包 括:认识篇、系统篇等。认识篇从专业的角度认知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为学习计算机学科 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系统篇以自底向上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由内到外地讨论计算机可 以做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了解学科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对计算机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解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 习的兴趣和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内容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4 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第 9 章 计算机网络 第 10 章 网络安全 5. 使 用 现 代 工具 5.1 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 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 第 1 章 认识计算机 第 2 章 认识计算机学科

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第3章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第4章计算机组成第5章程序设计第6章操作系统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第8章软件工程第11章职业道德与择业8.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8.职业规范的含义,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守信。(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于课程且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且标如下,课程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和发展现状;课程目标2: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课程目标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课程目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3.设计/开发3.4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1课程目标1H解决方案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5.1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5.使用现代课程目标2H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工具其局限性。8.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在M8.职业规范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课程目标3实守信。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目标1:了解计算机学科现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目标2: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要求:目标3:了解专业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二)考核方式本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报告一份。课程报告内容和格式要符合学校有关规范要求。(三)成绩评定期末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课程报告(60%)。合计考核环节平时作业期末课程报告考核比例40%60%100%(1)平时作业:可以按个人作业或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综合性、设计性、2
2 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第 3 章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第 4 章 计算机组成 第 5 章 程序设计 第 6 章 操作系统 第 7 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 8 章 软件工程 8. 职业规范 8.3 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 的含义,并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 和规范,履行责任,诚实守信。 第 11 章 职业道德与择业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和发展现状; 课程目标 2: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 课程目标 3: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课程目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 权重 3. 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 3.4 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 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 1 H 5. 使用现代 工具 5.1 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 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 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 2 H 8. 职业规范 8.3 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含义,并在 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诚 实守信。 课程目标 3 M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目标 1:了解计算机学科现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标 2: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要求; 目标 3:了解专业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 报告一份。课程报告内容和格式要符合学校有关规范要求。 (三)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40%)和期末课程报告(60%)。 考核环节 平时作业 期末课程报告 合计 考核比例 40% 60% 100% (1)平时作业:可以按个人作业或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作业题以综合性、设计性

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平时作业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占比A优B良c中D及格E不及格(90-100)(80-89)(70-79)(60-69)(<60)知识及概念没有掌握知知识及概念掌握较全知识及概念知识及概知识及概念识及概念,掌握程度一掌握较全面,能够运念掌握程40%掌握全面,不会运用知面,能正确用,但没有般,并不能度运用得当识或理解方运用考虑约束条正确运用法件解题过程较解题过程错解题过程正解题过程中正确、完整,解题过程基误且不完解题过程确、完整,存在错误,逻辑性较本正确、完整,答案正的正确逻辑性强,答案正确率60%强,答案正整,答案正确率低于性、完整答案正确率超过60%确率超过确率超过60%性超过90%,80%,书写70%书写清晰清晰(2)期末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报告一份,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课程支课程考核原撑的毕考核形考核分目标考核内容始材料小计式业要求值序号类型序号平时作电子版15课程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业453.2目标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期末课纸质版301和发展现状。程报告平时作15课程电子版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业354.3目标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期末课纸质版202的基本构成和发展。程报告平时作10课程电子版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业205.3目标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期末课3范。10纸质版程报告合计1003
3 应用性习题为主,每次以等级评定,再综合得出最终作业成绩(分数)。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如下表所示。 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占比 A 优 (90-100) B 良 (80-89) C 中 (70-79) D 及格 (60-69) E 不及格 (<60) 知识及概 念掌握程 度 40% 知识及概念 掌握全面, 运用得当 知识及概念 掌 握 较 全 面,能正确 运用 知识及概念 掌 握 较 全 面,能够运 用,但没有 考虑约束条 件 知识及概念 掌握程度一 般,并不能 正确运用 没有掌握知 识及概念, 不会运用知 识或理解方 法 解题过程 的正确 性、完整 性 60% 解题过程正 确、完整, 逻辑性强, 答案正确率 超过 90%, 书写清晰 解题过程较 正确、完整, 逻 辑 性 较 强,答案正 确 率 超 过 80%,书写 清晰 解题过程基 本正确、完 整,答案正 确 率 超 过 70% 解题过程中 存在错误, 答案正确率 超过 60% 解题过程错 误 且 不 完 整,答案正 确 率 低 于 60% (2)期末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对专业学习等方面,撰写并提交课程 报告一份,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四)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考核说明:《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表达的对应关系,用于证明学生是否达到课程 目标的要求及评价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 课程目标考核方案一览表 课程支 撑的毕 业要求 序号 课程 目标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形 式 考核原 始材料 类型 考核分 值 小计 3.2 课程 目标 1 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计算 机学科(专业)的基本体系 和发展现状。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5 45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30 4.3 课程 目标 2 初步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 方法,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 的基本构成和发展。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5 35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20 5.3 课程 目标 3 理解计算机工程师在工程 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 范。 平时作 业 电子版 10 20 期末课 程报告 纸质版 10 合计 10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1章认识计算机重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难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计算机工作原理。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计算机工具的发展简史:第2节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第3节什么是计算机:第4节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第2章认识计算机学科重点: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难点: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计算机学科;第2节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在介绍第1节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第3章计算机的运算基础重点:数理逻辑基础、各种数制转换、信息的编码。难点:数理逻辑基础、原码、补码、反码等机器编码和补码的作用。课程思政: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数理逻辑基础第2节二进制第3节信息的编码第4节逻辑电路课程思政:在介绍第4节内容时,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第4章计算机组成重点:计算机的三大硬件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方式。难点: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课程思政:介绍研究CPU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A
4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 1 章 认识计算机 第 1 节 计算机工具的发展简史; 第 2 节 计算机的历史和未来; 第 3 节 什么是计算机; 第 4 节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第 2 章 认识计算机学科 第 1 节 什么是计算机学科; 第 2 节 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1 节时,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 第 3 章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第 1 节 数理逻辑基础 第 2 节 二进制 第 3 节 信息的编码 第 4 节 逻辑电路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4 节内容时,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 第 4 章 计算机组成 重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 难点:冯.诺伊曼模型的概念,计算机工作原理。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计算机学科的核心概念。 难点: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学科的概况。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数理逻辑基础、各种数制转换、信息的编码。 难点:数理逻辑基础、原码、补码、反码等机器编码和补码的作用。 课程思政:介绍逻辑电路在我国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计算机的三大硬件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方式。 难点: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 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 课程思政:介绍研究 CPU 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存储器;第2节中央处理器CPU:第3节输入输出设备。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研究CPU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第5章程序设计重点:结构化程序设计:算法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基本概念。难点:算法的描述;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问题求解与程序设计:第2节数据结构;第3节算法和算法分析;第4节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思政:在介绍第4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第6章操作系统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功能。难点:主流的操作系统。课程思政:介绍开发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操作系统;第2节操作系统的功能:第3节几种流行的操作系统。课程思政:在介绍第3节内容时,介绍开发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第7章数据库管理系统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难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其使用。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数据库。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数据库;第2节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5
5 第 1 节 存储器; 第 2 节 中央处理器 CPU; 第 3 节 输入输出设备。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研究 CPU 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 第 5 章 程序设计 第 1 节 问题求解与程序设计; 第 2 节 数据结构; 第 3 节 算法和算法分析; 第 4 节 程序设计语言。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4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第 6 章 操作系统 第 1 节 什么是操作系统; 第 2 节 操作系统的功能; 第 3 节 几种流行的操作系统。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3 节内容时,介绍开发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 第 7 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 1 节 什么是数据库; 第 2 节 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结构化程序设计;算法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难点:算法的描述;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功能。 难点:主流的操作系统。 课程思政:介绍开发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难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其使用。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数据库。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数据库。第8章软件工程重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软件生命周期。难点:软件开发模型。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软件危机:第2节什么是软件工程;第3节软件过程;第4节软件质量。课程思政:在介绍第2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第9章计算机网络重点:OSI模型的七层结构及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应用。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参考模型。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第2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第3节网络体系结构第4节互联网课程思政:在介绍第1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第10章网络安全重点:主流网络安全技术。难点: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什么是网络安全第2节信息加密;第3节数字认证;第4节网络检测与防范。课程思政:在介绍第1节内容时,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第11章职业道德与择业6
6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数据库。 第 8 章 软件工程 第 1 节 软件危机; 第 2 节 什么是软件工程; 第 3 节 软件过程; 第 4 节 软件质量。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2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 第 9 章 计算机网络 第 1 节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第 2 节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第 3 节 网络体系结构 第 4 节 互联网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1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第 10 章 网络安全 第 1 节 什么是网络安全; 第 2 节 信息加密; 第 3 节 数字认证; 第 4 节 网络检测与防范。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1 节内容时,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第 11 章 职业道德与择业 重点: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软件生命周期。 难点:软件开发模型。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现状。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OSI 模型的七层结构及各层的功能; TCP/IP 协议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应用。 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参考模型。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主流网络安全技术。 难点: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 课程思政: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难点:专业岗位与择业。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种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手段。第1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第2节安全与隐私;第3节专业岗位与择业;第4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关的职业种类。课程思政:在介绍第4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种类六、学时分配作业对应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题量课程目标讲实实课讨小习章节主要内容外计授验训论题221认识计算机3课程目标12222认识计算机学科课程目标13计算机的运算基础222课程目标1411课程目标1计算机组成15程序设计11课程目标16操作系统111课程目标1711课程目标1数据库管理系统8软件工程2课程目标1219计算机网络11课程目标2110网络安全11课程目标21122职业道德与择业2课程目标3合计161616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1]黄国兴,丁岳伟,张瑜编著,计算机导论(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2]胡明.计算机学科概论(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主要参考资料:[1】(美)BehrouzA.Forouzan著,刘艺,段立,钟维亚等译。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6月[2]】翟中,刘玲,林丽丹,熊安萍.计算机科学导论(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7
7 第 1 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 第 2 节 安全与隐私; 第 3 节 专业岗位与择业; 第 4 节 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关的职业种类。 课程思政:在介绍第 4 节内容时,介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种类。 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 难点:专业岗位与择业。 课程思政:介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种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 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对应 课程目标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1 认识计算机 2 2 3 课程目标 1 2 认识计算机学科 2 2 2 课程目标 1 3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 2 2 课程目标 1 4 计算机组成 1 1 1 课程目标 1 5 程序设计 1 1 1 课程目标 1 6 操作系统 1 1 1 课程目标 1 7 数据库管理系统 1 1 1 课程目标 1 8 软件工程 2 2 1 课程目标 1 9 计算机网络 1 1 1 课程目标 2 10 网络安全 1 1 1 课程目标 2 11 职业道德与择业 2 2 2 课程目标 3 合计 16 16 16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 黄国兴, 丁岳伟, 张瑜编著. 计算机导论(第 4 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8 月. [2] 胡明.计算机学科概论(第 2 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7 月. 主要参考资料: [1] (美)Behrouz A.Forouzan 著, 刘艺, 段立, 钟维亚等译.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 第 4 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年 6 月. [2] 瞿中, 刘玲, 林丽丹, 熊安萍.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 6 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 社. 2021 年 7 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Programming)执笔者:周燕审核人:钟昌乐编写日期:2022年8月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类型否是否为双语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数3.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64,其中:实验学时24:课外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专业导论后续课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二、课程简述《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必修课程。本课程以C为基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编程思想、基本算法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与计算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有初步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锻炼了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简单的算法设计能力。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第1章程序设计和C语言第2章程序的灵魂一一算法5.2能够合理选择技术、资源、现代工5.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将其运用于系第3章顺序程序设计具统分析、设计、开发及测试过程中。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8
8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C Programming) 执笔者:周燕 审核人:钟昌乐 编写日期:2022 年 8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工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3.5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64,其中:实验学时 24;课外学时 0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A、专业导论 后续课程 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二、课程简述 《C 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必修课程。本课程以 C 为基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编程思想、基本算法及 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与计算思维 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有初步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 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锻炼了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后, 学生将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简单的算法设计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内容 5.使用现代工 具 5.2 能够合理选择技术、资源、现代工 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将其运用于系 统分析、设计、开发及测试过程中。 第 1 章 程序设计和 C 语言 第 2 章 程序的灵魂——算法 第 3 章 顺序程序设计 第 4 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物联网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佛山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年版物联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SLAM空间智能计算.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低功耗广域网.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毫米波感知.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无源感知系统.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智慧工业.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智慧供应链.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智能建筑.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新兴通信技术.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移动互联网.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感知技术.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定位系统.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识别技术.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物联网概述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智能交通.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物联网与隐私.pptx
- 《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物联网与安全.pptx
-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2 What is NLP, why NLP and How NLP.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1 About the course.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3 Fundamental Tasks of NLP.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4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1/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6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3/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5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2/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7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4/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8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5/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09 Language Model &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6/6).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2 sentiment analysis.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1 coreference resolution.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0 information extraction.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5 Machine translation.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4 Question Answering.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6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pdf
- 《深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课件(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17 Deep leanring Programing framework.pdf
-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安全标准化白皮书(2018 版).pdf
-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Fundamental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A.pdf
-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五章,任课教师:刘冰).pdf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五章,沈阳师范大学:刘冰).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