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习题课

量子力学习题课 第五次作业兼期中tips By你们的量子 力学助教
量子力学习题课 第五次作业兼期中tips By 你们的量子 力学助教

Part第五次作业 问题1(表象的变换)自旋为1的粒子的自旋角动量S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分别 记作S,S,S2,它们满足对易关系 Sr, Sy= ihs 以及循环置换的形式.它们的矩阵形式是 01 01,S 000 0 010 0 注意到S2具有对角形式,可以说这是在S2表象中的表示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表示为 00 J=边00-1,J=i000,J=边100 100 000 可以验证,(2)中的表示也满足(1)式中的对易关系.以下令h=1. 我们的目的是,找到一个酉变换U,使得USU=J,其中k=x,y,2.为此,我们可以先 考虐S2和J2的本征向量,分别记作)和|),这里的下标i,j∈{-1,0,+1},对应于 S2和J2的本征值
Part I 第五次作业

+)=|0,=1,(-=|0 n+1) n-1) 0 然后构造一个西变换V, V=|+1)(+1+m)(o|+|n-1)(-1 容易验证,VS2V=J但是,让V作用于S2和S之后,发现 vSp /0 01 000,Vsvt=00 100 010

Solution 1 由于Jz2的本征矢可以乘一个任意的相位因子,于是将酉变换V写成更一般的形式,如下 V= an+1)(s+1l+Bno (Col+rn-1)(c-II a y 0√20 ·So| ution2 沿着上述过程继续,希望找到一个与J对易的矩阵W,使得: w(VS-vt)wt=Jr, w(VS,vt)wt=J 与J2对易的矩阵在其表象下是对角的, ∑ AilSs 000 0 10|+入 000+入 000 00
• Solution 1 • Solution 2

问题2( Heisenberg绘景)A和B表示两个自旋1/2粒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Hπ=-gσA⑧σB,g是耦合常数.忽略两个粒子自身的哈密顿量,整个两体系统的哈密 顿量就是H=Hm,时间演化算子是, cos gt sin gt 0 0 U(t) sechin sin gt cos gt 0 00 cos gt -sin gt 0 sin gt cos gt (a)在 Heisenberg绘景中,写出A粒子的力学量a4随时间变化的形式 (b)在 Heisenberg绘景中,写出B粒子的力学量aB,oB,oB随时间变化的形式 注如果利用 Baker-Hausdorff公式 eA Be-A=B+[A, B+A,A, B l+ MA,[A,A,Bll+ 那么未必需要用到U(1)的矩阵表示

问题3(含时哈密顿量)作为一个可以严格求解的含时问题,我们讨论了绕z轴以匀角速 度旋转的磁场B(t)中自旋1/2粒子的量子态,磁场表示为 B(t)=Boez+B1(cos wter +sin wtey) 自旋1/2粒子的哈密顿量是 H(t)=-u.B=hwoa2 +ohwl(or cost +O, sinwt 其中0 elBo eB ·写出从t=0时刻到t时刻的时间演化算子U(t) ·考虑共振( resonance)情形,即ω=ω.写出共振情形下的随时间演化的西算子 Us(t).仅仅就U=(t)的形式而不是真实的物理过程而言,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该变 换. ·对于酉变换,我们可能有这样一个成见,即U(t1)U(t2)=U(t1+t2).这个说法对于 U=(t)是成立的么?

现在,在量子力学中考察不等式(3).将上面提到的力学量A看作是 Pauli矩阵a系统 的哈密顿量设为 题 H 4 这里我们令h=1.设系统的初态是某个任意的归一化的向量∈C2.在t1时刻测量 2,得到的结果记作vm(t1)其值是+1或者-1,下标m表示测量得到的值.测量后系统 的态是|2+)或者|2-),相应的几率分别是p(tm(1)=+1)和p(vm(t)=-1).然后,系统 从|2+)或者|-)开始继续在哈密顿量H的支配下继续演化在t时刻测量a2,得到结 果是tm(t2)=+1或-1. 计算下面四个条件几率 p(vm(2)=+1lm(t)=+1),p(tmn()=-1lm(t)=+1) p(tm(42)=+1ln()=-1),p(tm(42)=-lmt1)= 定义第一个实验给出的关联函数: C(t1,t2):={tm(t1)mn(t2) (+1)P(cm(1)=+1,tm(t2)=+1)+(+1)p(m(1)=-1,tm(t2)=-1) +(-1)p(m(1)=+1,tmn(t)=-1)+(-1)p(vm(1)=-1,m(2)=-1) 其意思就是tm(t1)tm(t2)的期望值 类似地可以定义其它三个实验给出的关联函数,C(t2,ta),C(ta,t4),C(t1,t4).所以在量 子力学中,与不等式(3)对应的形式应该是 C(1, t2)+C(t2, ta)+C(t3, t4)-C(t1, 44)<2 在量子力学中,不等式(5总是成立的么?为了使计算简单,不妨设t一t1=t-t2 t4-t3=△t.在量子力学中,对不等式(5)的最大违反是多少?
问题4

问题5两体量予系统由子系统A和B构成.两个子系统都是自旋1/2粒子子系统A有 两个彼此互补的观测量,记作A1和A2;子系统B的两个彼此互补的观测量为B1和B2 也就是说,设A1的两个本征向量为a0)和),A2的两个本征向量为a(2)和a2) 那么对于∈101有a9)=边观测量B1和B2之间的互补性有与此相同 的描述.考虑如下形式的两体系统的观测量, C=A1⑧B1+A1⑧B2+A2⑧B1-A2⑧B2 对于所有的c2②c2空间中量子态),证明观测量C的期望值(C)=(亚C|)的最大 值等于2√2 注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将观测量A和B3选择为特殊形式,比如 Pauli矩阵

1.题目关于A、B本征值说明并不完整,应添加条件A、B本征值均 为正负1 ·2.将A、B设为Pau矩阵可以一下子将题目做出来,但是为什么可 以这么做? ·3.选取奇怪的基向量 ·4.二维复空间空间中矢量的 Bloch向量表示
• 1. 题目关于A、B本征值说明并不完整,应添加条件A、B本征值均 为正负1 • 2. 将A、B设为Pauli矩阵可以一下子将题目做出来,但是为什么可 以这么做? • 3. 选取奇怪的基向量 • 4. 二维复空间空间中矢量的Bloch向量表示

问题6对某个量子系统进行测量.制备过程提供了两个量子态,|)和12).测量方式有 两种,记作m1和m2.它们都是投影测量,即测量算子都是投影算子.每一种测量方式都 有两个观测结果,我们可以用1和2标记这两个测量结果 以m1方式进行测量,与测量结果1对应的投影算子是m1),与测量结果2对应的 投影算子是m ·以m2方式进行测量,与测量结果1对应的投影算子是m,与测量结果2对应的 投影算子是 而且,我们还可以设定,测量是完全的即m+m=1,i=1,2,这里1是描述该量子 系统的 Hilbert空间上的单位阵 现在考虑测量结果的几率分布用mm方式测量量子态|,得到结果r的几率记作 p,这里,m,s,r∈{1,2).考察下面的几率表 mh1测量 ml2测量 )|2) )|v2 上表的左侧一栏描述的是用m1方式测量两个不同的量子态)和|2)得到的结果的 几率分布例如用该种测量方式测量(),得到结果1(对应于投影算子m)的几率等 于,得到结果2(对应于投影算子n)的几率等于0即1=1,2=0.而用同样的 测量方式观测量子态2,则得到结果1的几率是0得到结果2的几率为1,即n2=0 2=1.对上表右侧一栏有类似的解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讲 课程绪论(主讲:宗福建).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夸克禁闭和渐近自由(PPT讲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黄涛).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5讲 狭义相对论 §3.1 相对论的实验基础.ppt
-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测量误差与实验不确定度.ppt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静电场.ppt
- 清华大学:RHIC As an Exotic Particle Factory(PPT讲稿)Recent Result on Pentaquark Searches.ppt
- 冷原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学术讨论(PPT讲稿)Entanglement purification and faithful qubit transmission.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讲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5 电磁场的能量和动量.ppt
- 中国科技大学:夸克物质(PPT讲稿)量子色动力学的凝聚态物理(近代物理系:王群).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辐射阻尼.pptx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波动光学.ppt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ppt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Molecular Weight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ppt
- 《现代太阳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太阳光球.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半导体器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Principl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主讲:徐军).ppt
- 《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橡胶弹性 Rubber Elasticity.ppt
- 近代物理学(PPT讲稿)Modern physics.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3讲 静电场——电像法(主讲教师:宗福建).ppt
- 《光电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光纤探测技术与系统.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学)第十章 稳恒磁场.ppt
- 《普通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ppt
-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To resolve the mystery of superfluidity and supersolidity(PPT讲稿)superfluidity as a Bose exchange effect.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光度学基础.ppsx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宇宙的量子诞生(PPT讲稿).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加速器及同步辐射(PPT讲稿)第一部分 加速器及其应用(主讲:裴元吉).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负责人:李毅).ppt
- 中国科技大学:加速器与同步辐射(PPT讲稿).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4讲 静电场 §2.2 静电势的多极展开.ppt
- 郑州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第四讲 氢原子及现代技术的量子理论简述.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关于黑洞与时间性质的若干思考(PPT讲稿,赵峥).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透射.ppt
- 《原子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ppt
- 基本粒子和粒子的相互作用、守恒定律和对称原理.ppt
-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高二物理——变压器).doc
- 太原师范学院:物理系科学教育专业实验课教学大纲汇编.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四章 三维空间中的量子力学.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五章 全同粒子.pdf
- Early Quantum Theory and Models of Atom(PPT讲稿)Early Quantum Theory and Models of Atom.ppt
- 冷原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学术讨论(PPT讲稿)Exact solvability and unified analytical treatments to qubit-oscillator system.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3讲 静电场 §2.5 格林函数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