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世界通史》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4
文件大小:10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世界通史》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历史学专业教学大纲世界通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世界通史》是为文史预科、教育系等相关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为什么会成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故乡(即产业革命、电气化革命、新技术革命的故乡)及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西方又为什么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在1500年以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而在1500年以后又变成先进的西方,落后的东方?西方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迎接上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方法来认识西方文明进程的曲折性及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史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中小学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三)教学内容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教育)、军事和对外交往概况。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概念,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及传统美德和思想情操教育,培养学员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3.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四)教学时数60学时。(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并结合讨论、考察等方式。二、本文导论一、世界通史的研究的对象;二、世界通史的主要内容:三、学习世界通史的意义。第一章文明的曙光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历史学专业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世界通史》是为文史预科、教育系等相关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为什么会成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故乡(即产业革命、电气化 革命、新技术革命的故乡)及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西方又为什么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在 1500 年以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而在 1500 年以后又变成先进的西方, 落后的东方?西方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迎接上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方法 来认识西方文明进程的曲折性及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质。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史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中小学教 学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教育)、军事 和对外交往概况。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概念,认识世界历史发展 的基本规律。 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及传统美德和思想情操教育,培养学员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 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 3.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 问题和分析问题。 (四)教学时数 60 学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并结合讨论、考察等方式。 二、本文 导 论 一、 世界通史的研究的对象; 二、 世界通史的主要内容; 三、 学习世界通史的意义。 第一章 文明的曙光

教学要点: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氏族的特点,公社的内涵,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原始宗教的特点。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二、从猿到人的过渡三、人类的发展和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第二节氏族公社的产生和发展及解体一、氏族公社的产生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三、父系氏族公社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第三节原始文化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文字的萌芽三、原始艺术四、原始宗教考核要求:掌握:人类步入文明的历史过程及在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第二章大河文明教学要点:古埃及文明作为大河文明的代表所表现的特征、古埃及法老统治所体现的特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埃赫那吞改革、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及其原因。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二、欧洲学者的考古活动与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三、古埃及文明的分期第二节农业文明的发展

教学要点: 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原始 社会的历史分期,氏族的特点,公社的内涵,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原始宗教的特点。 教学时数: 5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 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 二、 从猿到人的过渡 三、 人类的发展和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第二节 氏族公社的产生和发展及解体 一、 氏族公社的产生 二、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三、 父系氏族公社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三节 原始文化 一、 科学知识的萌芽 二、 文字的萌芽 三、 原始艺术 四、 原始宗教 考核要求: 掌握:人类步入文明的历史过程及在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 第二章 大河文明 教学要点: 古埃及文明作为大河文明的代表所表现的特征、古埃及法老统治所体现的特点、金字塔 的象征意义、埃赫那吞改革、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及其原因。 教学时数: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 一、 古埃及的自然环境 二、 欧洲学者的考古活动与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 三、 古埃及文明的分期 第二节 农业文明的发展

一、考古及文献资料所见古埃及农业文明的发展状况二、古埃及农业文明的特征三、大河流域与农业文明第三节法老与金字塔一、法老的统治二、金字塔及其象征意义第四节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一、古埃及的宗教与神庙二、埃赫那吞改革与埃及奴隶制国家的衰落考核要求:分析: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共性以及政治统治特点和衰落原因。第三章地中海文明教学要点: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城邦,雅典与斯巴达,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其统治,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帝国的建立及盛衰,古希腊罗马文化。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希腊文明一、失落的爱琴文明二、古风与开创新风三、由盛到衰的古典时代四、亚历山大帝国与古希腊文明的衰落五、古希腊文化第二节古罗马文明一、意大利的早期文明与落后的罗马人二、罗马的兴起与共和制的灭亡三、前期帝国由盛到衰四、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五、后期帝国衰亡六、古罗马文化考核要求:

一、 考古及文献资料所见古埃及农业文明的发展状况 二、 古埃及农业文明的特征 三、 大河流域与农业文明 第三节 法老与金字塔 一、 法老的统治 二、 金字塔及其象征意义 第四节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 一、 古埃及的宗教与神庙 二、 埃赫那吞改革与埃及奴隶制国家的衰落 考核要求: 分析: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共性以及政治统治特点和 衰落原因。 第三章 地中海文明 教学要点: 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城邦,雅典与斯巴达,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亚历山大东 征及其影响,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其统治,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帝国的建立及盛衰,古希腊 罗马文化。 教学时数: 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希腊文明 一、失落的爱琴文明 二、古风与开创新风 三、由盛到衰的古典时代 四、亚历山大帝国与古希腊文明的衰落 五、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 古罗马文明 一、 意大利的早期文明与落后的罗马人 二、 罗马的兴起与共和制的灭亡 三、 前期帝国由盛到衰 四、 基督教的产生及演变 五、 后期帝国衰亡 六、 古罗马文化 考核要求:

分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特征及其对东西方社会的影响。第四章西方的倒退与信仰的衰退教学要点:民族大迁徙的特征及其实质、日尔曼人所建立的国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性质、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加洛林帝国形成及瓦解、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侵及其影响、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来临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大迁与蛮族时代民族大迁徙与蛮族时代一、二、法兰克王国的兴起与查理曼帝国的崩溃第二节社会的多中心与信仰的兴衰社会的多等级与多中心一、二、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的东侵三、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来临考核要求:简述:十字军东侵的起因性质及影响西欧各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第五章西方的觉醒与地理大发现教学要点: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三十年战争。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艺复兴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二、西欧各地的文艺复兴三、自然科学的兴起第二节商业资本文明与新航路开辟活动一、商业资本文明的产生二、商业资本文明的进程与地理大发现的作用第三节宗教改革与三十年战争

分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特征及其对东西方社会的影响。 第四章 西方的倒退与信仰的衰退 教学要点: 民族大迁徙的特征及其实质、日尔曼人所建立的国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性质、法 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加洛林帝国形成及瓦解、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侵及其影响、社会的 发展与新时代的来临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与蛮族时代 一、 民族大迁徙与蛮族时代 二、 法兰克王国的兴起与查理曼帝国的崩溃 第二节 社会的多中心与信仰的兴衰 一、 社会的多等级与多中心 二、 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的东侵 三、 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来临 考核要求: 简述:十字军东侵的起因性质及影响 西欧各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第五章 西方的觉醒与地理大发现 教学要点: 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新航路的 开辟、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三十年战争。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艺复兴 一、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二、 西欧各地的文艺复兴 三、 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二节 商业资本文明与新航路开辟活动 一、 商业资本文明的产生 二、 商业资本文明的进程与地理大发现的作用 第三节 宗教改革与三十年战争

一、宗教改革二、反宗教改革及三十年战争考核要求:简述: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2.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性质、意义3.德国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及影响,4.三十年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第四章启蒙运动及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要点: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两次内战,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洛克与《政府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潘恩与《常识》,第一届大陆会议,列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国的启蒙运动,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斐扬派)执政,共和派(吉伦特派)执政,革命民主派(雅各宾派)执政,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拿破仑及其帝国,维也纳回忆,神圣同盟;各国的工业革命,拉丁美洲革命,“门罗”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农奴制度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国际,俾斯麦,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革命二、美国革命三、法国大革命四、拿破仑帝国的短暂性与维也纳会议的反动性第二节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二、工业革命在西方的扩展三、工业革命对西方的影响四、工业革命对落后地区的影响1.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2.日本进行“明治维新”3.亚非拉人民进行反殖民主义斗争五、工业革命对工人及思想领域的影响

一、 宗教改革 二、 反宗教改革及三十年战争 考核要求: 简述: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性质、意义 3.德国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4.三十年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 第四章 启蒙运动及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要点: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两次内战,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洛克与《政府论》,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潘恩与《常识》,第一届大陆会议, 列克星顿的枪声 ,华盛顿,《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国的启蒙运动,法国革 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斐扬派)执政,共和派(吉伦特 派)执政,革命民主派(雅各宾派)执政,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拿破仑及其帝国,维也纳 回忆,神圣同盟;各国的工业革命,拉丁美洲革命,“门罗”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 主义,《共产党宣言》,1848 年欧洲革命,俄国农奴制度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国际, 俾斯麦,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 教学时数: 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革命 二、美国革命 三、法国大革命 四、 拿破仑帝国的短暂性与维也纳会议的反动性 第二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 二、 工业革命在西方的扩展 三、 工业革命对西方的影响 四、 工业革命对落后地区的影响 1.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日本进行“明治维新” 3.亚非拉人民进行反殖民主义斗争 五、 工业革命对工人及思想领域的影响

1.工人的贫困与工人的斗争2.时代呼唤新的理论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及理论4.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的革命第三节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1.蒸汽机有局限性2.时代的要求与科学的推动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电能的开发和利用2.内燃机的开发和应用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1.进入电气化2.进入垒断资本主义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1.工人政党组织不断出现2.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分裂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第四节革命时代的文化自然科学涌现巨人一、二、人文科学走向繁荣1.思想领域不断创新2.文学和艺术走向繁荣考核要求:简述:1.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性质、特点。2.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发展及世界历史演进的重大意义。3.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重要作用。4.明治维新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5.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第五章帝国主义与战争教学要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波斯尼亚危机,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大海战,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列宁,四月提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凡尔塞一华盛顿体系,“柯立芝”繁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及罗斯福新

1.工人的贫困与工人的斗争 2.时代呼唤新的理论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及理论 4.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的革命 第三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1.蒸汽机有局限性 2.时代的要求与科学的推动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电能的开发和利用 2.内燃机的开发和应用 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1.进入电气化 2.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四、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1.工人政党组织不断出现 2.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分裂 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 第四节 革命时代的文化 一、 自然科学涌现巨人 二、 人文科学走向繁荣 1.思想领域不断创新 2.文学和艺术走向繁荣 考核要求: 简述:1.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性质、特点。 2.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发展及世界历史演进的重大意义。 3.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4.明治维新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5.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五章 帝国主义与战争 教学要点: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国际关系,波斯尼亚危机,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索姆 河战役,日德兰大海战,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列宁,四月提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 “柯立芝”繁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及罗斯福新

政,法西斯统治在日本、德国的确立及远东、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绥靖政策,奇怪战争,敦克尔克撤退,“自由法国”运动,戴高乐,不列颠之战,邱吉尔,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西西里登陆,中途岛战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大战的根源及大战的来临1.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及矛盾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局部战争3.军备竞赛及大战的来临二、大战的爆发及大战的进程1.大战的爆发2.大战的进程三、大战的结束及人民的觉醒1.大战的结束2.人民的觉醒第二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两大体系的形成一、1.凡尔塞体系2.华盛顿体系二、经济恢复与短暂繁荣三、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四、新政与暴政1.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2.法西斯暴政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五、绥靖政策的破产与大战的来临1.大国的绥靖与小国的斗争2.绥靖政策的破产与大战的来临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战争的欧洲阶段1.白色计划与奇怪战争2.丹麦和挪威被占领

政,法西斯统治在日本、德国的确立及远东、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绥靖政策,奇怪战争, 敦克尔克撤退,“自由法国”运动,戴高乐,不列颠之战,邱吉尔,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 勒保卫战,西西里登陆,中途岛战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两次世界大战 的性质及其影响。 教学时数: 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大战的根源及大战的来临 1.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及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局部战争 3.军备竞赛及大战的来临 二、 大战的爆发及大战的进程 1.大战的爆发 2.大战的进程 三、 大战的结束及人民的觉醒 1.大战的结束 2.人民的觉醒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 一、 两大体系的形成 1.凡尔塞体系 2.华盛顿体系 二、 经济恢复与短暂繁荣 三、 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 四、 新政与暴政 1.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 2.法西斯暴政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五、 绥靖政策的破产与大战的来临 1.大国的绥靖与小国的斗争 2.绥靖政策的破产与大战的来临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战争的欧洲阶段 1.白色计划与奇怪战争 2.丹麦和挪威被占领

3.法国和低地国家的沦陷4.激战在不列颠上空5.向巴尔干进攻二、战争的全球阶段1.德国进攻苏联2.太平洋爆发战争3.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三战争的转折阶段1.欧洲战场2.北非战场3.太平洋战场四战争的胜利阶段1.欧洲的解放2.亚洲的解放3.反法西斯的胜利与人们的愿望第四节战争时代的文化一战争时代的自然科学1.自然科学进入新世纪2.自然科学与道德的偏离二战乱时代的各种主义考核要求:简述: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进程、性质和影响。2.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3.掌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深远影响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和国际会议第六章冷战与高科技时代教学要点:冷战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形成,冷战加剧与朝鲜战争,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美国侵略越南,“古巴导弹危机”军备竞赛的复活苏联的解体及东欧的巨变,美国由称霸到独霸,西欧的一体化,日本的强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特征及对世界的影响:当代世界的格局与主题,高科技时代的世界文化。教学时数:

3.法国和低地国家的沦陷 4.激战在不列颠上空 5.向巴尔干进攻 二 战争的全球阶段 1.德国进攻苏联 2.太平洋爆发战争 3.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三 战争的转折阶段 1.欧洲战场 2.北非战场 3.太平洋战场 四 战争的胜利阶段 1.欧洲的解放 2.亚洲的解放 3.反法西斯的胜利与人们的愿望 第四节 战争时代的文化 一 战争时代的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进入新世纪 2.自然科学与道德的偏离 二 战乱时代的各种主义 考核要求: 简述: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进程、性质和影响。 2.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深远影响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和国际会议 第六章 冷战与高科技时代 教学要点: 冷战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形成,冷战加 剧与朝鲜战争,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美国侵略越南,“古巴导弹危机” 军备竞赛的复活, 苏联的解体及东欧的巨变,美国由称霸到独霸,西欧的一体化,日本的强大;第三次科技革 命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特征及对世界的影响;当代世界的格局与主题,高科技时代的世 界文化。 教学时数:

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战后的冷战与西方的变化战后的冷战-、1.冷战的原因2.冷战的开始与升温二、面西方的变化1.美国开始称霸2.西欧由复兴到一体化3.日本由扶植到强大第二节高科技时代的西方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一、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特征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西方的影响4。高科技时代的落后地区及高科技对第三世界的影响5.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二、高科技时代的西方与世界1.西方与当代世界的格局2.西方与当代世界的经济3.西方与当代世界的主题4.联合国为主题不断努力第三节高科技时代的西方文化一、人文科学万花筒1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思潮和新理论2.文学艺术万花筒二、文化的大众化与多元化1.教育的普及化与多元化2.基督教的本土化与多元化3.体育的大众化与多元化4.假文化与反主流文化三、西方人的发展思想与未来主义1.资本主义有惊人的创造力和破坏力2.发展学和未来主义在西方兴起

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战后的冷战与西方的变化 一、 战后的冷战 1.冷战的原因 2.冷战的开始与升温 二、 西方的变化 1.美国开始称霸 2.西欧由复兴到一体化 3.日本由扶植到强大 第二节 高科技时代的西方与世界、 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特征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西方的影响 4.高科技时代的落后地区及高科技对第三世界的影响 5.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二、 高科技时代的西方与世界 1.西方与当代世界的格局 2.西方与当代世界的经济 3.西方与当代世界的主题 4.联合国为主题不断努力 第三节 高科技时代的西方文化 一、 人文科学万花筒 1.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思潮和新理论 2.文学艺术万花筒 二、 文化的大众化与多元化 1.教育的普及化与多元化 2.基督教的本土化与多元化 3.体育的大众化与多元化 4.假文化与反主流文化 三、 西方人的发展思想与未来主义 1.资本主义有惊人的创造力和破坏力 2.发展学和未来主义在西方兴起

考核要求:掌握:1。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升级与冷战危机的表现。2.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及其影响。3.当今世界局势的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三、参考书目1.《世界通史》(上古部分),齐思和主编,人民出版社,1973年。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3.《世界通史参考资料选辑》(上古部分),林志纯主编,商务印书馆,1974年。4.《世界文明史》【美]威尔·杜兰著,东方出版社,1999年。5:《古代社会》,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纯、马雍、马巨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6.《古代埃及宗教》,【美]亨利·富兰克弗特著:郭子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12月。7.《古代埃及史》,刘文鹏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8.《希腊化研究》,陈恒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9.《希腊城邦制度》,顾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0.《古希腊风化史》,[德利奇德著,杜之、常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1.《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下卷),【美]罗斯托夫采夫著,马雍、厉以宁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12.《古罗马风化史》,【德]奥托·基费著,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3.《全球通史一一1500年以前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14.《全球通史一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15.《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16.《英国封建社会研究》,马克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7.《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马克垚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18.《欧洲中世纪简史》,【美]沃伦·霍莱斯特著,陶松寿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19.《基督教史》,唐逸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20.《宗教学通论》,吕大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21.《近代欧洲的兴起》,朱孝远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2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黄晓京:彭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23.《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

考核要求: 掌握:1。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升级与冷战危机的表现。 2.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及其影响。 3.当今世界局势的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 三、参考书目 1. 《世界通史》(上古部分),齐思和主编,人民出版社,1973 年。 2.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1998 年。 3.《世界通史参考资料选辑》(上古部分),林志纯主编,商务印书馆,1974 年。 4.《世界文明史》[美]威尔·杜兰著,东方出版社,1999 年。 5.《古代社会》,[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等译,商务印书馆, 1997 年。 6.《古代埃及宗教》,[美]亨利·富兰克弗特著;郭子林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5 年 12 月。 7.《古代埃及史》,刘文鹏著,商务印书馆,2000 年。 8.《希腊化研究》,陈恒著,商务印书馆,2006 年。 9.《希腊城邦制度》,顾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0.《古希腊风化史》,[德]利奇德著,杜之、常鸣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1.《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下卷),[美]罗斯托夫采夫著,马雍、厉以宁译,商务印 书馆,1985 年。 12.《古罗马风化史》,[德]奥托·基费著,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13.《全球通史——1500 年以前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年。 14.《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年。 15.《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6.《英国封建社会研究》,马克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 17.《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马克垚著,学林出版社,1997 年。 18.《欧洲中世纪简史》,[美]沃伦·霍莱斯特著,陶松寿译,商务印书馆,1988 年。 19.《基督教史》,唐逸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 20.《宗教学通论》,吕大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 21.《近代欧洲的兴起》,朱孝远著,学林出版社,1997 年。 2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黄晓京:彭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23.《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年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