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不能拒绝裁判引申出的法律适用准则(何雅静)

不能拒绝裁判引申出的法律适用准则 何雅静 发布时间:2007-01-16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内容上属于私法, 充分体现了权利平等、意思自治等理念。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法官不能以法无明 文规定为由拒绝裁判。18世纪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 也对此作了描述:“法律明确时,法官遵循法律;法律不明确时,法官则探求法 律的精神。”因此,在出现法律规则适用的真空时,就需要有不同等级的法律适 用准则以处理民事纠纷。如我国台湾民法第一条规定:“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 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瑞士民法典》第一条也有此规定。 当然,在适用该准则时,也应严格遵守相应的条件。第一,法律有明确规 定的,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处理。制定法永远处在优先适用的地位。该条规定的适 用是为了防止习惯与法理对法律关系调整的泛滥,防止从没有法律进行调整的极 端走向无限制“法进行调整的另一个极端。在法律的世界中,法官除了法律就不 应该有别的上司。当法官因为滥用法外标准而生活在“人情”关系网中,不断受到 “人情影响时,规则就会因人而异,程序就会因事而异,就无法做到同案同判 司法公正就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在法律没有规定并且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违背 法律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可依人们普遍遵守且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进行处 理。习惯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反复适用的行为准则。从法律解释与 适用的角度考量,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治艺术的周延性。法律就是一门 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第三,在既 无法律规定,又无习惯可供考量的情况下,得以在不与现行立法精神相违背的前 提下,依法理处理个案。受制于人类语言表达及立法者能力的有限、经济生活的 复杂多变以及社会发展时空的局限等因素的影响,法律漏洞的存在是必然的,这 就为法律的解释与适用提供了现实与理论上的依据,也为习惯与法理的补充解释 适用做了铺垫。 (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法院)
不能拒绝裁判引申出的法律适用准则 何雅静 发布时间:2007-01-16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内容上属于私法, 充分体现了权利平等、意思自治等理念。在民事审判活动中,法官不能以法无明 文规定为由拒绝裁判。18 世纪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 也对此作了描述:“法律明确时,法官遵循法律;法律不明确时,法官则探求法 律的精神。”因此,在出现法律规则适用的真空时,就需要有不同等级的法律适 用准则以处理民事纠纷。如我国台湾民法第一条规定:“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 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瑞士民法典》第一条也有此规定。 当然,在适用该准则时,也应严格遵守相应的条件。第一,法律有明确规 定的,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处理。制定法永远处在优先适用的地位。该条规定的适 用是为了防止习惯与法理对法律关系调整的泛滥,防止从没有法律进行调整的极 端走向无限制“法”进行调整的另一个极端。在法律的世界中,法官除了法律就不 应该有别的上司。当法官因为滥用法外标准而生活在“人情”关系网中,不断受到 “人情”影响时,规则就会因人而异,程序就会因事而异,就无法做到同案同判, 司法公正就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在法律没有规定并且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违背 法律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可依人们普遍遵守且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进行处 理。习惯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反复适用的行为准则。从法律解释与 适用的角度考量,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治艺术的周延性。法律就是一门 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第三,在既 无法律规定,又无习惯可供考量的情况下,得以在不与现行立法精神相违背的前 提下,依法理处理个案。受制于人类语言表达及立法者能力的有限、经济生活的 复杂多变以及社会发展时空的局限等因素的影响,法律漏洞的存在是必然的,这 就为法律的解释与适用提供了现实与理论上的依据,也为习惯与法理的补充解释 适用做了铺垫。 (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法院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一统六合的法典化运动(韩强).doc
- 华东政法学院:《民法总论》德国民法典的基本特点(朱淑丽).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之探研(费安玲).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民法概述(刘春彦).ppt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张千帆).doc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总论》由物权法的争论想到的若干宪法问题(韩大元).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民法帝国主义——民法到底是什么?(徐国栋).doc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总论》民法学与宪法学对话之前因后果(胡弘弘).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民法典论坛之七—民法典的人文精神.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德国民法的百年发展.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宪法的用途与误用-如何看待物权法中的宪法问题.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再论物权法草案中的宪法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童之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物权法草案六审稿评析(梁慧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民法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梁慧星).doc
- 广西大学法学院:《民法总论》中国宪法学向何处去(魏敦友).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不宜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梁慧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物权法(草案)该如何通过宪法之门(童之伟).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物权法草案的若干问题(梁慧星).doc
- 武汉大学法学院:《民法总论》“物权法之争”与宪法解释(秦前红 涂四益).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迷思(苗连营、程雪阳).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人身损害赔偿(1/3).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人身损害赔偿(2/3).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公法与私法的分立与结合.doc
- 复旦大学法学院:《民法总论》司法判例与中国民事法律(刘士国教授).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在自由与规范之间(周斌).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大陆法演进趋势略谈(朱淑丽).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朱淑丽).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十号).doc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法总论》民事习惯及其法律意义(春杨).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民事活动行为正当性的判断.doc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法总论》西方民法史上的“骄子” ——论《法国民法典》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叶秋华).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006 年司考试卷四第六题——法律渊源的扩充和限缩(戴顺娟).doc
- 华东政法学院:《民法总论》瑞士民法典的特征(朱淑丽).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006年司考试卷四第六题——由本题看如何弥补制定法之不足.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006年司考试卷四第六题——由本题看民法法源的涵义及效力(李克才).doc
- 华东政法学院:《民法总论》罗马法的复兴(朱淑丽).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罗马法的特点.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罗马法的特质(朱淑丽).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认真对待作为“动态法典”的案例(蒋惠岭).doc
- 同济大学:《民法总论》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话说“民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