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基于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

第4章基于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

第4章基于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研究对象及相关概率4.14.2贝叶斯决策4.3贝叶斯分类器的错误率4.4聂曼-皮尔逊决策4.5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估计4.6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估计后验概率密度分类的势函数方法4.7
4.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率 4.2 贝叶斯决策 4.3 贝叶斯分类器的错误率 4.4 聂曼-皮尔逊决策 4.5 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估计 4.6 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估计 4.7 后验概率密度分类的势函数方法 第4章 基于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

4.1研究对象及相关概率1.两类研究对象获取模式的观察值时,有二种情况:*确定性事件:事物间有确定的因果关系。第三章内容水随机事件:事物间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观察到的特征具有统计特性,是一个随机向量。只能利用模式集的统计特性进行分类,使分类器发生分类错误的概率最小。2.相关概率1)概率的定义设2是随机试验的基本空间(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或基本事件的全体构成的集合,也称样本空间),A为随机事件,P(A)为定义在所有随机事件组成的集合上的实函数,若P(A满足:
获取模式的观察值时,有二种情况: * 确定性事件:事物间有确定的因果关系。第三章内容。 * 随机事件:事物间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观察到的特征具有 统计特性,是一个随机向量。只能利用模式集的统计特性进 行分类,使分类器发生分类错误的概率最小。 1. 两类研究对象 2. 相关概率 1)概率的定义 设Ω是随机试验的基本空间(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或基本 事件的全体构成的集合,也称样本空间),A为随机事件,P(A) 为定义在所有随机事件组成的集合上的实函数,若P(A)满足: 4.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率

(1对任一事件A有:00,则称P(AI B)- PAB)(4-1)P(B)为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
(3)对于两两互斥的事件A1,A2,.有 P(A1 + A2 +) = P(A1 )+ P(A2 )+ (1)对任一事件A有:0≤P(A)≤1。 (2)P(Ω)=1, Ω——事件的全体 则称函数P(A)为事件A的概率。 设A、B是两个随机事件,且P(B)>0,则称 为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 3)条件概率定义 ( ) ( ) P(B) P AB P A| B = (2)P(A)=1− P(A) (3)P(AB)= P(A)+ P(B)−P(AB) (1)不可能事件V的概率为零,即P(V)=0。 2)概率的性质 联合概率P(AB): A,B同时发生的概率 (4-1)

4)条件概率的三个重要公式:(1)概率乘法公式:如果P(B)>0,则联合概率(4-2)P(AB)=P(B) P(AB)=P(A) P(BIA)=P(BA)(2)全概率公式:设事件A,A2,...,An,两两互斥,且ZA =2, P(A)>0, i=1,2,.,ni=1则对任一事件B有:P(B)= P(A,)P(B/ A,)(4-3)(3)贝叶斯公式:在全概率公式的条件下,若P(B)>0,则将(4-2),(4-3)式代入(4-1)式中,有:P(A)P(BIA)P(A, IB)= (4-4)Z P(A,)P(B A)P(A|B)- P(AB)il(4-1)P(B)
(1)概率乘法公式:如果P(B)>0,则联合概率 P(AB)= P(B) P(A|B) = P(A) P(B|A) =P(BA) (3)贝叶斯公式:在全概率公式的条件下,若P(B)>0,则将 (4-2),(4-3)式代入(4-1)式中,有: ( ) ( ) ( ) ( ) ( ) = = n i i i i i i P A P B A P A P B A P A B 1 | | | (4-4) 4)条件概率的三个重要公式: A Ω P(Ai ) i n n i i , 0, 1,2, , 1 = = = 则对任一事件B有: ( ) ( ) ( )i n i P B P Ai P B | A 1 = = (2)全概率公式:设事件A1 , A2 ,. ,An,两两互斥,且 ( ) ( ) ( ) | = (4 −1) P B P AB P A B (4-2) (4-3)

5)模式识别中的三个概率设随机样本向量X,相关的三个概率:(1)先验概率P(の):根据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得出的の类样本出现的概率,与现在无关。(2)后验概率P(@X):相对于先验概率而言。指收到数据X(一批样本)后,根据这批样本提供的信息统计出的类出现的概率。表示X属于の类的概率。(3)条件概率P(X):已知属于の类的样本X,发生某种事件的概率。例对一批得病患者进行一项化验,结果为阳性的概率为95%,の,代表得病人群,则X化验为阳性的事件可表示为P(X=阳|@)=0.95今后的分类中常用到类概率密度p(Xlo):の类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通常也称为の的似然函数
今后的分类中常用到类概率密度p(X |ωi ) :ωi类的条件概 率密度函数,通常也称为ωi的似然函数。 设随机样本向量X ,相关的三个概率: (2)后验概率P(ωi |X) :相对于先验概率而言。指收到数据X (一批样本)后,根据这批样本提供的信息统计出的ωi类出现 的概率。表示X 属于ωi类的概率。 5)模式识别中的三个概率 (1)先验概率P(ωi ) :根据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得出的ωi类样本 出现的概率,与现在无关。 (3)条件概率P(X |ωi ) :已知属于ωi类的样本X,发生某种事 件的概率。例对一批得病患者进行一项化验,结果为阳性的概 率为95%,ω1代表得病人群, 则X化验为阳性的事件可表示为 P(X =阳|1 )= 0.95

例如:一个2类问题,の,诊断为患有某病,の,诊断为无病则:P(の)表示某地区的人患有此病的概率,通过统计资料得到P)表示该地区人无此病的概率若用某种方法检测是否患有某病,假设X表示“试验反应呈阳性”。则:P(Xl02)表示无病的人群做该试验时反应呈阳性(显示有病)的概率P(02lX)表示试验呈阳性的人中,实际没有病的值低/高?人的概率。值低/高?P(Xo)表示患病人群做该试验时反应呈阳性的概率。P(のlX)表示试验呈阳性的人中,实际确实有病的人的概率
P(ω2 | X) 表示试验呈阳性的人中,实际没有病的 人的概率。 若用某种方法检测是否患有某病,假设 X 表示“试验反 应呈阳性”。则: 例如:一个2类问题,ω1诊断为患有某病,ω2诊断为无病, P(ω2 )表示该地区人无此病的概率。 则: P(ω1 )表示某地区的人患有此病的概率, P(X |ω2 ) 表示无病的人群做该试验时反应呈阳性 (显示有病)的概率。 值低 / 高 √ 值低 / 高 √ P(X |ω1 ) 表示患病人群做该试验时反应呈阳性的 概率。 P(ω1 | X) 表示试验呈阳性的人中,实际确实有病的 人的概率。 ? ? 通过统计 资料得到

(4)三者关系:根据(4-4)贝叶斯公式有P(A)P(B|A)P(A, IB) =ZP(A,)P(BIA)i-1P(o, X)= (X(0)P(a) =-p(X10 )P(a.)(4-5)p(X)Zp(x0,)p(o,)1=M:类别数
(4)三者关系:根据(4-4)贝叶斯公式有 ( ) ( ) ( ) ( ) ( ) ( ) ( ) ( ) = = = M i i i i i i i i p P p P p p P P 1 | | | | X X X X X (4-5) ( ) ( ) ( ) ( ) ( ) = = n i i i i i i P A P B A P A P B A P A B 1 | | | M:类别数

4.2贝叶斯决策4.2.1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1.问题分析讨论模式集的分类,目的是确定X属于那一类,所以要看X来自哪类的概率大。在下列三种概率中:先验概率P(o)类(条件)概率密度p(X/o)后验概率P(o/X)采用哪种概率进行分类最合理?后验概率P(の/X)2.决策规则设有M类模式,若 P(o,IX)=max(P(o, IX)), j=1,2,...,M则Xe0类(4-6)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规则
2. 决策规则 若 P( i | X) = maxP( j | X), j =1,2, ,M 则 X i类 4.2.1 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 讨论模式集的分类,目的是确定X属于那一类,所以 要看X来自哪类的概率大。在下列三种概率中: 先验概率P(ωi ) 类(条件)概率密度p(X |ωi ) 后验概率P(ωi | X) 采用哪种概率进行分类最合理? 1. 问题分析 后验概率P(ωi | X) 4.2 贝叶斯决策 设有M类模式, (4-6) —— 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规则

若P(@/X)=maxP(o,/X)bj=1,2,.,M则XEO类几种等价形式:虽然后验概率P(X)可以提供有效的分类信息,但先验概率P(の)和类概率密度函数p(Xo)从统计资料中容易获得,故用Bayes公式,将后验概率转化为类概率密度函数和先验概率的表示。由:P(0, /X)- p(X/0,)P(0.)p(x)可知,分母与无关,即与分类无关,故分类规则又可表示为若p(Xl)P(@)=maxp(Xo)P(o)/j=1,2,,M,则Xo类(4-7)
( ) ( ) ( ) (X ) X X p p P P i i i | | = 虽然后验概率P(ωi | X)可以提供有效的分类信息,但先验概 率P(ωi )和类概率密度函数p(X |ωi )从统计资料中容易获得,故 用Bayes公式,将后验概率转化为类概率密度函数和先验概率的 表示。由: 可知,分母与i无关,即与分类无关,故分类规则又可表示为: 若 p(X | i )P( i )= maxp(X | j )P( j ) j =1,2, ,M , 则 X i类 (4-7) 则 类 若 i P i P j j M = = X ( | X) max ( | X) , 1,2,, 几种等价形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第2章 聚类分析.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判别函数及几何分类法.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模糊模式识别法.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句法模式识别.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特征选择与特征提取.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共五个实验).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章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模糊模式识别.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章 特征提取与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聚类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非参数判别分类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估计.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贝叶斯决策理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绪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 Pattern Recognition(研究生).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6讲 推荐系统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5讲 Lucene信息检索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4讲 Web信息检索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7讲 Mahout数据挖掘平台.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5 Out of Order Execu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6 Memory Hierarchy and Cache.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4 Spectualtive Execu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7 Multiprocessors.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2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Microarchitecture Implementa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3 Pipelining.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0 Introduc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1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ntroduc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2 Shared Memory Multiprocessor.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5 GPGPU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 Paradigm.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4 Towards Renewable Energy Powered Sustainable and Green Cloud Datacenters.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1 Multi-core and Multi-threading.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0 Out of Order and Speculative Execu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3 An Introduction to Cloud Data Centers.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9 Case Study- Jave Branch Prediction Optimiza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7 Instruction Decode.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8 Instruction Fetch and Branch Predictioi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6 Scoreboarding and Tomasulo.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4 Memory Data Prefetching.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5 Core Pipelin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