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第2章 聚类分析

第 1章 绪论

绪论第1章模式和模式识别的概念1.11.2模式识别系统1.3模式识别概况1.4模式识别的应用
第1章 绪论 1.1 模式和模式识别的概念 1.2 模式识别系统 1.3 模式识别概况 1.4 模式识别的应用

1.1模式和模式识别的概念1.广义定义1) 模式(pattern):一个客观事物的描述,一个可用来仿效的完善的例子。2)模式识别(patternrecognition):按哲学的定义是一个“外部信息到达感觉器官,并被转换成有例:识别热水、字迹等。意义的感觉经验”的过程2.狭义定义1)模式:对某些感兴趣的客体的定量的或结构的描述。模式类是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模式的集合。2)模式识别:研究一种自动技术,依靠这种技术,计算机将自动地(或人尽量少地干涉)把待别识模式分配到各自的模式类中去
2. 狭义定义 1)模式:对某些感兴趣的客体的定量的或结构的描述。模式类 是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模式的集合。 2)模式识别:研究一种自动技术,依靠这种技术,计算机将自 动地(或人尽量少地干涉)把待别识模式分配到各自的模式类 中去。 1. 广义定义 1)模式(pattern): 一个客观事物的描述,一个可用来仿效的完善的例子。 2)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 按哲学的定义是一个“外部信息到达感觉器官,并被转换成 有 意义的感觉经验”的过程。例:识别热水、字迹等。 1.1 模式和模式识别的概念

注意:狭义的“模式”概念一一是对客体的描述,不论是待识别客体,还是已知的客体。广义的“模式”概念一一是指“用于效仿的完善例子”3.相关的计算机技术1)目前的计算机建立在诺依曼体系基础之上。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工作方式的基本设想: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按照程序顺序执行,即“程序存储”的概念。1949年:研制出第一台冯·诺依曼式计算机。1956年:第一次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研讨会在美国召开
注意: 狭义的“模式”概念——是对客体的描述,不论是待识别客 体,还是已知的客体。 广义的“模式”概念——是指“用于效仿的完善例子” 1)目前的计算机建立在诺依曼体系基础之上。 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组 成和工作方式的基本设想: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 机按照程序顺序执行,即“程序存储”的概念。 1949年:研制出第一台冯·诺依曼式计算机 。 1956年:第一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研讨会在美国 召开。 3. 相关的计算机技术

2)第五代人工智能型计算机本质区别:主要功能将从信息处理上升为知识处理(学习、联想、推理、解释问题),使计算机具有人类的某些智能。研制工作从80年代开始,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几种可能的发展方向:神经网络计算机一一模拟人的大脑思维,生物计算机一一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蛋白分子作芯片。光计算机一一用光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对光的处理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4.研究和发展模式识别的目的提高计算机的感知能力,从而大大开拓计算机的应用
2)第五代人工智能型计算机 本质区别:主要功能将从信息处理上升为知识处理(学习、 联想、推理、解释问题),使计算机具有人类的某些智能。研 制工作从80年代开始,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结论 。 几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人的大脑思维。 生物计算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蛋白分子作芯片。 光计算机--用光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对光的处理来完成 对信息的处理。 4. 研究和发展模式识别的目的 提高计算机的感知能力,从而大大开拓计算机的应用

1.2 模式识别系统1.2.1简例:建立感性认识以癌细胞识别为例,了解机器识别的全过程1.信息输入与数据获取将显微细胞图像转换成数字化细胞图像,是计算机分析的原始数据基础,灰度数字图像浆C的像素值反映光密度的大小。核N背景B灰度图象经过染色处理过的彩色图象数字化显微细胞图像
1.2 模式识别系统 1.2.1 简例:建立感性认识 以癌细胞识别为例,了解机器识别的全过程。 1. 信息输入与数据获取 将显微细胞图像转换成数字化细胞图像,是计算机分析的原 始数据基础。 数字化显微细胞图像 经过染色处理过的彩色图象 灰度图象 核N 浆C 背景B 灰度数字图像 的像素值反映光密 度的大小

2.数字化细胞图像的预处理与区域划分预处理的目的:(1)去除在数据获取时引入的噪声与干扰(2)去除所有夹杂在背景上的次要图像,突出主要的待识别的细胞图像。例:平滑、图像增强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区域划分的目的:找出边界,划分出三个区域,为特征抽取做准备
2. 数字化细胞图像的预处理与区域划分 预处理的目的: (1)去除在数据获取时引入的噪声与干扰。 (2)去除所有夹杂在背景上的次要图像,突出主要的待识别 的细胞图像。 例:平滑、图像增强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区域划分的目的: 找出边界,划分出三个区域,为特征抽取做准备

核N浆CT疑似肿瘤细胞检测的边缘设灰度阈值为T和T,,图像中某像素的灰度值为T,则T≥T,的点属于胞核区;T<T.的点属于背景区;T≤T< T,的点属于胞浆区;
设灰度阈值为Tc和Tn,图像中某像素的灰度值为Ti,则: Ti ≥ Tn的点属于胞核区; Ti < Tc的点属于背景区; Tc≤Ti< Tn的点属于胞浆区; 检测的边缘 Tn Tc 疑似肿瘤细胞 Tc Tn 核N 浆C

3.细胞特征的抽取、选择和提取目的:为了建立各种特征的数学模型,以用于分类。①抽取特征:原始采集数据,第一手资料,特征数据量大是特征选择和提取的依据。例:对一个细胞抽取33个特征,建立一个33维的空间X,每个细胞可通过一个33维随机向量表示,记为:X =[xi,X2,"",X33]即把一个物理实体“细胞”变成了一个数学模型“33维随机向量”,也即33维空间中的一点。②特征选择:在原始特征基础上选择一些主要特征作为判别用的特征。③特征提取:采用某种变换技术,得出数目上比原来少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用,称为特征维数压缩,习惯上亦称特征提取
例:对一个细胞抽取33个特征 ,建立一个33维的空间X,每个细 胞可通过一个33维随机向量表示,记为: T 1 2 33 X = [x , x , , x ] 即把一个物理实体“细胞”变成了一个数学模型“33维随机 向量”,也即33维空间中的一点。 3. 细胞特征的抽取、选择和提取 目的:为了建立各种特征的数学模型,以用于分类。 ① 抽取特征 :原始采集数据,第一手资料,特征数据量大。 是特征选择和提取的依据。 ② 特征选择:在原始特征基础上选择一些主要特征作为判别 用的特征。 ③ 特征提取:采用某种变换技术,得出数目上比原来少的综 合特征作为分类用,称为特征维数压缩,习惯上亦称特征提取

例:有五个特征xi×2,X3,×4,s,以及变换)、g(),则可有:Y2 = g(x1,X2,X3,X4,Xsi = f(xi,X2,X3,X4,Xs)结果:X空间中的向量X=[,X2,X,4,]变成Y空间的向量Y=[,]即:特征向量由5维降为2维。4.判别分类(1)气管细胞97个,识别错误率为7.2%。(2)肺细胞166个,识别错误率为18%。判别的好坏通过错误率给出,不同错误的代价和风险不同
例:有五个特征 x1 , x2 , x3 , x4 , x5 ,以及变换f(·)、g(·) ,则可有: ( ) ( ) 1 1 2 3 4 5 2 1 2 3 4 5 y = f x , x , x , x , x y = g x , x , x , x , x 结果: X 空间中的向量 变成 Y 空间的向量 T 1 2 3 4 5 X = [x , x , x , x , x ] T 1 2 Y = [y , y ] 即:特征向量由5维降为2维。 4. 判别分类 (1)气管细胞97个,识别错误率为7.2% 。 (2)肺细胞166个,识别错误率为18% 。 判别的好坏通过错误率给出,不同错误的代价和风险不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判别函数及几何分类法.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模糊模式识别法.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句法模式识别.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特征选择与特征提取.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ppt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共五个实验).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章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模糊模式识别.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章 特征提取与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聚类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非参数判别分类方法.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估计.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贝叶斯决策理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绪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 Pattern Recognition(研究生).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6讲 推荐系统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5讲 Lucene信息检索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4讲 Web信息检索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7讲 Mahout数据挖掘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3讲 无线网状网.doc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基于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ppt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5 Out of Order Execu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6 Memory Hierarchy and Cache.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4 Spectualtive Execu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7 Multiprocessors.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2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Microarchitecture Implementa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3 Pipelining.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0 Introduc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留学生版)Lecture 1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ntroduc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2 Shared Memory Multiprocessor.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5 GPGPU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 Paradigm.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4 Towards Renewable Energy Powered Sustainable and Green Cloud Datacenters.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1 Multi-core and Multi-threading.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0 Out of Order and Speculative Execu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13 An Introduction to Cloud Data Centers.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9 Case Study- Jave Branch Prediction Optimizatio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7 Instruction Decode.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8 Instruction Fetch and Branch Predictioin.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6 Scoreboarding and Tomasulo.pdf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Lecture 04 Memory Data Prefetch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