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选择题(习题)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2.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A.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B.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C.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 D.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的质量 3.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 气体以30.0mLs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A.64 B.32 C.144 D.72 4.完全中和10升0.01 mol-L-I H2S04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 A.0.2mol B.2mol C.0.5mol D.0.4mol 5.与20克S0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02的质量为( A.33克B.44克C.16.5克 D.22克 6.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m和PClh混合物,己知PClm和PCln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32,则PC1m和PC1n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3B.2C.0.06D.0.04E.0.05 7.一定量的某气体于300K时装入10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912kPa,若 温度升高为360K,容器压缩为原来的34,此时压力将变为() A.68.4Pa B.121.6kPa C.146kPa D.73kPa 8.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压力为20.26kPa,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a,Po,分别为kP阳 A.10.133B.15.199C.5.066D.0.1E.0.05 9.将100kPa压力下的氢气150mL和45kPa压力的氧气75mL装入250mL的真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2.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 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 g·mol-1 的质量 3.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 15.0mL·s-1 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 气体以 30.0mL·s-1 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4. 完全中和 10 升 0.01mol·L-1 H2SO4 需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5. 与 20 克 SO3 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 CO2 的质量为( ) A. 33 克 B. 44 克 C. 16.5 克 D. 22 克 6. 3.1 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 PClm 和 PCln 混合物,已知 PClm 和 PCln 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3:2,则 PClm 和 PCl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3 B. 2 C. 0.06 D. 0.04 E. 0.05 7. 一定量的某气体于 300K 时装入 10 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 91.2kPa,若 温度升高为 360K,容器压缩为原来的 3/4,此时压力将变为( ) A. 68.4kPa B. 121.6kPa C. 146kPa D. 73kPa 8.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 423K,压力为 20.26kPa,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 P 总, P O2 分别为( )kPa A. 10.133 B. 15.199 C. 5.066 D. 0.1 E. 0.05 9. 将 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 150mL 和 45kPa 压力的氧气 75mL 装入 250mL 的真

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别为) A.13.5B.27C.60D.72.5E.145 10.实际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的条件是( A.低压高温B.高压低温 C.低温低温D.高温高压 11.下列关于分子论的论点,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是保持原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D.以上论述都不正确 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的体积小 B.原子比分子的质量小 C.分子能不断地运动,原子则不能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而原子则不能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化合物 C.纯净的石墨晶体由C-12,C-13,C-14构成碳单质 D.纯净的氧中含少量的臭氧构成氧单质 1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3,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必然含有( A.42个质子和41个中子B.1个中子,41个质子和41个电子 C.83个电子 D.42个中子和41个质子 15.多核素元素的几种核素,在其原子核中具有() A.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B.相同的质量数,但原子序数不同 C.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D.相同的中子数,但质子数不同 16.H1,H-2,H3与0-16,0-17,0-18六种核素,组成水的分子类型总 数是( A.9种 B.8种C.18种D.27种 17.核素C-12的原子质量为12.0000u,丰度为98.89%,核素C-13的原子质量为 13.0033u,丰度为1.109%,则碳的平均原子量为) A.13.0008,B.12.011C.13.0045 D.12.050
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别为( ) A. 13.5 B. 27 C. 60 D. 72.5 E. 145 10. 实际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的条件是( ) A. 低压高温 B. 高压低温 C. 低温低温 D. 高温高压 11. 下列关于分子论的论点,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C. 分子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D. 以上论述都不正确 12.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原子比分子的体积小 B. 原子比分子的质量小 C. 分子能不断地运动,原子则不能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而原子则不能 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单质 B.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称化合物 C. 纯净的石墨晶体由 C-12,C-13,C-14 构成碳单质 D. 纯净的氧中含少量的臭氧构成氧单质 14.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83,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必然含有( ) A. 42 个质子和 41 个中子 B. 1 个中子,41 个质子和 41 个电子 C. 83 个电子 D. 42 个中子和 41 个质子 15. 多核素元素的几种核素,在其原子核中具有( ) A. 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 B. 相同的质量数,但原子序数不同 C. 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D. 相同的中子数,但质子数不同 16. H-1, H-2, H-3 与 O-16, O-17, O-18 六种核素,组成水的分子类型总 数是( ) A. 9 种 B. 8 种 C. 18 种 D. 27 种 17. 核素 C-12 的原子质量为 12.0000u,丰度为 98.89%,核素 C-13 的原子质量为 13.0033u,丰度为 1.109%,则碳的平均原子量为( ) A. 13.0008, B. 12.011 C. 13.0045 D. 12.050

18.分子量为58的化合物,含5/29质量)的氢,其余为碳,这个化合物的一个分 子中氢原子的数目为机) A.5B.4C.8D.10 19.有一元素X,它与氧化合形成分子式为X0的化合物,如果8.40千克的X 与6.50千克的氧恰好完全化合,则元素X的原子量是() A.24.0B.31.0C.54.4D.70.3 20.一定温度和压力下,2.00克C02体积为1.12升,同温同压下,2.00克某气 体体积为0.77升,己知C02分子量为44,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A.64 B.34C.18.8D.80 21.氯的平均原子量为35.453,自然界存在的氯的同位素仅有C1-35,C1-37则 C1-35,C1-37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近似为() A.14B.31C.4:3D.32 22.标状下,25升气体的质量是0.050kg,则与气体的分子量最接近的数值是 A.22:B.34:C.45:D.56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某物质的摩尔质量 B."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C.标况下,1摩尔物质的质量才是摩尔质量 D."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是通过摩尔质量联系起来的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B.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C.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D.标准状态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 25.一定量的某气体,压力增为原来的4倍,绝对温度是原来得2倍,那么气 体体积变化的倍数是() A.8 B.2 C.7 D.g 2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8. 分子量为 58 的化合物,含 5/29(质量)的氢,其余为碳,这个化合物的一个分 子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 A. 5 B. 4 C. 8 D. 10 19. 有一元素 X,它与氧化合形成分子式为 X4O 的化合物,如果 8.40 千克的 X 与 6.50 千克的氧恰好完全化合,则元素 X 的原子量是( ) A. 24.0 B. 31.0 C. 54.4 D. 70.3 20. 一定温度和压力下,2.00 克 CO2 体积为 1.12 升,同温同压下,2.00 克某气 体体积为 0.77 升,已知 CO2 分子量为 44,则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4 C. 18.8 D. 80 21. 氯的平均原子量为 35.453, 自然界存在的氯的同位素仅有 Cl-35,Cl-37 则 Cl-35, Cl-37 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近似为( ) A. 1:4 B. 3:1 C. 4:3 D. 3:2 22. 标状下,25 升气体的质量是 0.050kg,则与气体的分子量最接近的数值是 ( ) A. 22: B. 34: C. 45: D. 56. 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就是某物质的摩尔质量 B.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C. 标况下,1 摩尔物质的质量才是摩尔质量 D.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是通过摩尔质量联系起来的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 22.4L B.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22.4L C. 标准状态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22.4L D. 标准状态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 22.4 25. 一定量的某气体, 压力增为原来的 4 倍,绝对温度是原来得 2 倍,那么气 体体积变化的倍数是( ) A. 8 B. 2 C. 1 2 D. 1 8 2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有关 B.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无关 C.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各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D.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总压与该组分的摩尔分数之积 27.初始压力为101.3kPa的N2(g)1升和C02(g)1升装入一个单向抽空的0.5升 容器中,如温度保持不变,N2(g)的分压为) A.101.3kPa B.202.6kPaC.303.9kPa D.405.2kPa 28、一敞开烧瓶在28K时充满气体,要使气体逸出,则应将温度升高到 A.400KB.300KC.420KD.450K 29.合成氨原料气中,比为31(体积比),除此二种气体外,还含有杂质 气体4%,原料气总压为15198.75kPa,则N2,H2的分压分别为() A.4217.0kPaB.3647.7kpa C.3500kpa D.11399.1kPaE.10943.1kPa 30.可使气体扩散速度增大的因素为( A.增加气体的质量 B.加入催化剂 C.升高气体的温度 D.恒温恒压下加入其它气体 31.标况下某气体112升,质量为125克,则H的扩散速度是同条件下该气体 扩散速度的()倍 A.12.50B.0.08C.3.54D.0.35 32.一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器内以10米秒的速度扩散,在此仪器内,CH4气 体以30米秒的速度扩散,此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33.银有质量为106.902u和108.900u两种同位素,以知银元素的原子量为 107.870,求质量为106.902u的同位素的丰度为( A.51.35% B.48.65% C.60.25%D.39.75% 34.用氢还原某n价金属氧化物时,1克氢气能还原m克氧化物,则该氧化物中 金属的原子量是() A.(m-8)n B.(8-m)n C.mn+8n D.(m-16n 35.某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RO,该元素R能与氢生成氢化物
A.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有关 B. 一种气体产生的压力,与其它气体的存在无关 C.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各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D. 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总压与该组分的摩尔分数之积 27. 初始压力为 101.3kPa 的 N2(g) 1 升和 CO2(g) 1 升装入一个单向抽空的 0.5 升 容器中,如温度保持不变,N2(g)的分压为( ) A. 101.3kPa B. 202.6kPa C. 303.9kPa D. 405.2kPa 28. 一敞开烧瓶在 280K 时充满气体,要使 1 3 气体逸出,则应将温度升高到 ( ) A. 400K B. 300K C. 420K D. 450K 29. 合成氨原料气中,H2,N2 比为 3:1(体积比),除此二种气体外,还含有杂质 气体 4%,原料气总压为 15198.75kPa,则 N2,H2 的分压分别为( ) A. 4217.0kPa B. 3647.7kpa C. 3500kpa D. 11399.1kPa E. 10943.1kPa 30. 可使气体扩散速度增大的因素为( ) A. 增加气体的质量 B. 加入催化剂 C. 升高气体的温度 D. 恒温恒压下加入其它气体 31. 标况下某气体 1.12 升,质量为 1.25 克,则 H2 的扩散速度是同条件下该气体 扩散速度的( )倍 A. 12.50 B. 0.08 C. 3.54 D. 0.35 32. 一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器内以 10 米/秒的速度扩散,在此仪器内,CH4 气 体以 30 米/秒的速度扩散,此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33. 银有质量为 106.902u 和 108.900u 两种同位素,以知银元素的原子量为 107.870,求质量为 106.902u 的同位素的丰度为( ) A. 51.35% B. 48.65% C. 60.25% D. 39.75% 34. 用氢还原某 n 价金属氧化物时,1 克氢气能还原 m 克氧化物,则该氧化物中 金属的原子量是( ) A. (m-8)n B. (8-m)n C. mn+8n D. (m-16)n 35. 某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 HRO3, 该元素 R 能与氢生成氢化物

其中氢的含量为17.76%,那R的原子量为() A.7B.14 C31 D.75 36.用足量的金属还原m克某金属氧化物RO,得n克金属R,则R的原子量 为( 48n A.(mn) C.(m-n) 24n D.(m-n) 48n 37.欲配制1升含NH10%的氨水,(d=0.96gmL-,标准状况下,需NH的体积 为() A.253升B.126.5升C.63.25升D.0.1265升 38.373K与98658.6Pa压力下,一物质蒸气密度d-0.5977克/升,该物质的分子 量( A.64 B.34 C.144D.18.8 39.关于摩尔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 B.摩尔既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又是表 示它们质量大小的质量单位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 本单元数与0.012kgC-12的原子数目相等 D.摩尔是一个质量单位 40.在相同条件下,2.00L某气体质量为3.04克,8L的2的质量为10克,则该 气体的分子量为( A.17 B.34C.68D.136 41.一个20升的氧气钢瓶,未使用前其压力为1.52×10Pa,(室温293K时)使用 一段时间后,钢瓶内压力降为2.03×10P,则用掉的氧气的质量为) A.3.461B.1.825C.1.731D.0.913 第二章化学平衡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Kc的单位是(
其中氢的含量为 17.76%,那 R 的原子量为( ) A. 7 B. 14 C. 31 D. 75 36. 用足量的金属还原 m 克某金属氧化物 R2O3 ,得 n 克金属 R,则 R 的原子量 为( ) A. 48n (m-n) B. 24n (m-n) C. (m-n) 24n D. (m-n) 48n 37. 欲配制 1 升含 NH310%的氨水,(d=0.96g·mL-1 ),标准状况下,需 NH3 的体积 为( ) A. 253 升 B. 126.5 升 C. 63.25 升 D. 0.1265 升 38. 373K 与 98658.6Pa 压力下,一物质蒸气密度 d=0.5977 克/升,该物质的分子 量( ) A. 64 B. 34 C. 144 D. 18.8 39. 关于摩尔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 B. 摩尔既是计量一系统物质中所含基本单元数量多少的数量单位,又是表 示它们质量大小的质量单位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 本单元数与 0.012kg C-12 的原子数目相等 D. 摩尔是一个质量单位 40. 在相同条件下,2.00L 某气体质量为 3.04 克,8L 的 N2 的质量为 10 克,则该 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17 B. 34 C. 68 D. 136 41. 一个 20 升的氧气钢瓶,未使用前其压力为 1.52×107Pa,(室温 293K 时) 使用 一段时间后,钢瓶内压力降为 2.03×105Pa,则用掉的氧气的质量为( ) A. 3.461 B. 1.825 C. 1.731 D. 0.913 第二章 化学平衡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反应 Kc 的单位是( )

2X(g)+2Y(g)=3Z(g) A L'mol-1 B mol-L-1 C L2mol2 D mol2.mol-2 2.下列哪一个反应的Kc和Kp的数值相等() A.3H2(g)+N2(g)=2NH3(g) B.H2(g)+I2(g)=2HI(g) C.CaCO3(s)=CaO(s)+CO2(g) D.2F2(g)+2H2O(I)=2HF(g)+O2(g) 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呈平衡状态, 3H2+N2=2NH3-K1 }+号N2=NIK2 则K1与K2的关系为 A.KI=K2 B.K22=K1 C.K12=K2 D.无法确定 4.已知:2S02+02=2$03反应达平衡后,加入Vz05催化剂,则S02的转化率 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确定 5.正反应能自发进行和反应达平衡的条件分别为( A.Qp>Kp,△GKp,△G>0 C.Qp0 E.Qp=Kp,△G-0 6.酷酸铵在水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NH3+H2O=NH4*+OH-K HAc+H2OAc+H3O+-K2 NH4++Ac"=HAc+NH3 -K3 2H0=H30*+OH -K4 以上四个反应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A.K3=KIK2K4 B.K4=KIK2K3 C.K3K2=KIK4 D.K3K4=KIK2 7.可逆反应,C(s)+H0一CO(g)H(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X(g)+2Y(g)=3Z(g) A L·mol-1 B mol·L-1 C L2·mol2 D mol2·mol-2 2. 下列哪一个反应的 Kc 和 Kp 的数值相等( ) A. 3H2(g)+N2(g)=2NH3(g) B. H2(g)+I2(g)=2HI(g) C. CaCO3(s)=CaO(s)+CO2(g) D. 2F2(g)+2H2O(l)=2HF(g)+O2(g) 3.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呈平衡状态, 3H2+N2=2NH3-K1 3 2 H2+ 1 2 N2=NH3-K2 则 K1 与 K2 的关系为( ) A. K1=K2 B. K2 2=K1 C. K1 2 = K2 D. 无法确定 4. 已知: 2SO2+O2=2SO3 反应达平衡后,加入 V2O5 催化剂,则 SO2 的转化率 (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5. 正反应能自发进行和反应达平衡的条件分别为( ) A. Qp>Kp,△GKp,△G>0 C. Qp0 E. Qp=Kp,△G=0 6. 醋酸铵在水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NH3+H2O NH4 + + OH- -K1 HAc+H2O Ac- + H3O+ -K2 NH4 + + Ac- HAc + NH3 -K3 2H2O H3O+ + OH- -K4 以上四个反应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K3=K1K2K4 B. K4=K1K2K3 C. K3K2=K1K4 D. K3K4=K1K2 7. 可逆反应,C(s)+H2O CO(g)+H2(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增加压力对平衡没有影响 D.加入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 E.升高温度使V正增大,V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8合成氨反应:N(gH3Hg)=2NHsg)的平衡常数K,=P:当体系 PN2 Pi 总压力增大一倍时,同温下重新建立平商。此时K,一品 pim,K与K网 的关系为 A.Kp=1/4Kp B.Kp=4Kp' C.Kp=Kp' D.Kp与Kp'没有如上关系 9.下列因素对转化率无影响的是( A.温度B.浓度C.压力(对气相反应)D.催化剂 10.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反应温度相同,反应 (1)mA+nB=pC (X+2Y=Z 对A和X而言,转化率大的是() A.X>A B.A>X C.X=A D.无法确定 11.反应:A(gBS)二C(g,在400K时,平衡常数Kp0.5.当平衡时,体系 总压力为10OkPa时,A的转化率是( A.50%B.33% C.66% D.15% 12.己知反应N2O4(g)-2NO2(g)在873K时,K1=1.78×10,转化率为a%,改变 条件,并在1273K时,K2=2.8×104,转化率为b%b>a,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由于1273K时的转化率大于873K时的,所以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于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O C.由于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 D.由于温度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因而转化率不同 13.在276K时反应:C0(g)+H20(g) C0z(g(g)的Kc-2.6
A.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增加压力对平衡没有影响 D. 加入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 E. 升高温度使 V 正增大,V 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8. 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 3 N NH p 2 H2 3 p p p K = :当体系 总压力增大一倍时,同温下重新建立平衡,此时: 3 N H 2 NH p 2 2 3 p' p' p' K' = , Kp 与 Kp’ 的关系为( ) A. Kp=1/4Kp’ B. Kp=4Kp’ C. Kp=Kp’ D. Kp 与 Kp’没有如上关系 9. 下列因素对转化率无影响的是( ) A. 温度 B. 浓度 C. 压力(对气相反应) D. 催化剂 10. 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反应温度相同,反应: (1) mA + nB pC (2) X+2Y Z 对 A 和 X 而言,转化率大的是( ) A. X>A B. A>X C. X=A D. 无法确定 11. 反应: A(g)+B(s) C(g),在 400K 时,平衡常数 Kp=0.5.当平衡时,体系 总压力为 100kPa 时,A 的转化率是( ) A. 50% B. 33% C. 66% D. 15% 12. 已知反应 N2O4(g)→2NO2(g)在 873K 时,K1=1.78×104,转化率为 a%,改变 条件,并在 1273K 时,K2=2.8×104,转化率为 b%(b>a),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由于 1273K 时的转化率大于 873K 时的,所以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 由于 K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 C. 由于 K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 D. 由于温度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因而转化率不同 13. 在 276K 时 反 应 : CO(g)+H2O(g) CO2(g)+H2(g)的 Kc=2.6

当CO(g)与HO(g)的浓度(moL)以何种比例(与下列各组数据接近的)混合 时,可得到90%的C0的转化率() A.11B.1:2C.14D.15 14.对于反应:C(S+H2O(g)=CO(g+H(g),△H>0,为了提高C(S)的转化 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反应温度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的总压力D.增大HO(g)的分压 E.多加入C(S) 15.反应:2S02(g+02(g)= 2SO3(g),△H<0,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和生产的实际要求,在硫酸生产中,下列哪一个条件是不适宜的( A.选用V2O5作催化剂 B.空气过量些 C.适当的压力和温度 D.低压,低温 16.下列反应处于平衡状态,2S02(g+02(g) 2S0(g)△ H=200 kJ-mol-1,欲提高平衡常数Kc的值,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力 C.加入氧气 D.去掉三氧化硫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 B.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发生移动 C.恒压下,在反应之后气体分子数相同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 不发生移动 D.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 E.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18.下列关于催化剂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1可以加速某些反应的进行 B.可以抑制某些反应的进行 C.可以使正逆反应速度以相等的速度加快 D.可以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19.勒沙特列原理()
当 CO(g)与 H2O(g)的浓度(mol·L-1 )以何种比例(与下列各组数据接近的)混合 时,可得到 90%的 CO 的转化率( ) A. 1:1 B. 1:2 C. 1:4 D. 1:5 14. 对于反应: C(S)+H2O(g) = CO(g)+H2(g), △H>0,为了提高 C(S)的转化 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温度 C. 增大体系的总压力 D. 增大 H2O(g)的分压 E. 多加入 C(S) 15. 反 应 : 2SO2(g)+O2(g) 2SO3(g), △H<0,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和生产的实际要求,在硫酸生产中,下列哪一个条件是不适宜的( ) A. 选用 V2O5 作催化剂 B. 空气过量些 C. 适当的压力和温度 D. 低压,低温 16. 下列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SO2(g)+O2(g) 2SO3(g) △ H=-200kJ·mol-1,欲提高平衡常数 Kc 的值,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力 C. 加入氧气 D. 去掉三氧化硫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 B. 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发生移动 C. 恒压下,在反应之后气体分子数相同的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 不发生移动 D. 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 E. 在封闭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18.下列关于催化剂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 i. 可以加速某些反应的进行 B. 可以抑制某些反应的进行 C. 可以使正逆反应速度以相等的速度加快 D. 可以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19.勒沙特列原理( )

A.只适用于气体间的反应 B.适用所有化学反应 C,只限于平衡时的化学反应D.适用于平衡状态下的所有体系 a)一定温度下反应:PCls(g)一 PC1s(g+C(g)达平衡时,此 时已有S0%的PCl5分解,下列方法可使PCl5分解程度增大的是() A.体积增大一倍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总压力增大一倍 C.保持总压不变,加入氮气使总体积增大一倍 D.增大PC5的分压 E.降低PCs的分压 20.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S(s)=H2S(g)(1)KI S6+0g)=s0g)(②)K: 则反应:H(gS02(g)三02(gHS(g)和 反应:S02Ss)+02(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A.1/K1 B.1/K2 C.K1-K2 D.K2/K E.K1/K2 第三章电离平衡习题 一.选择题 L.一定浓度的HAc在下列溶剂中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A.HOB.液NHC.液态HFD.纯H2SO4 2.下列物质的酸性由强到弱的次序是( A.NH4>H2SO>H3AsO+HS>HCIO B.H2SO4>H3AsOHS>HCIO>NH* C,H2SO4>H3AsOHClO>NH4>HS- D,H2SO4>HS>H3AsONH4>HCIO 3.pH=6的溶液的酸度是PH=3的溶液的()倍。 A.3B.1/3C.300 D.1/1000 4.在1.0x102 mol-L-HAc溶液中,其水的离子积为() A.1.0×102 B.2 C.101D.102 5.295K时,水的Kw是1.0x1014.313K时,Kw是3.8×1014此时
A. 只适用于气体间的反应 B. 适用所有化学反应 C, 只限于平衡时的化学反应 D. 适用于平衡状态下的所有体系 a) 一定温度下反应 : PCl5(g) PCl3(g)+Cl2(g)达平衡时,此 时已有 50%的 PCl5 分解,下列方法可使 PCl5 分解程度增大的是( ) A. 体积增大一倍 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总压力增大一倍 C. 保持总压不变,加入氮气使总体积增大一倍 D. 增大 PCl5 的分压 E. 降低 PCl5 的分压 20.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S(s) H2S(g) (1) K1 S(s)+O2(g) SO2(g) (2) K2 则反应: H2(g)+SO2(g) O2(g)+H2S(g) 和 反 应 : SO2 S(s)+O2(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 A. 1/K1 B. 1/K2 C. K1-K2 D. K2/K1 E. K1/K2 第三章 电离平衡习题 一.选择题 1. 一定浓度的 HAc 在下列溶剂中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A. H2O B. 液 NH3 C. 液态 HF D. 纯 H2SO4 2. 下列物质的酸性由强到弱的次序是( ) A. NH4 +>H2SO4>H3AsO4>HS->HClO B. H2SO4>H3AsO4>HS->HClO>NH4 + C,H2SO4>H3AsO4>HClO>NH4 +>HSD,H2SO4>HS->H3AsO4>NH4 +>HClO 3. pH=6 的溶液的酸度是 PH=3 的溶液的( )倍. A. 3 B. 1/3 C. 300 D. 1/1000 4. 在 1.0×10-2mol·L-1HAc 溶液中,其水的离子积为( ) A. 1.0×10-2 B. 2 C. 10-1 D. 10-12 5. 295K 时,水的 Kw 是 1.0×10-14.313K 时,Kw是 3.8×10-14 .此时

CH30+1.0×107的水溶液是() A.酸性B.中性C.碱性D.缓冲溶液 6.一般成年人胃液的pH值是1.4,正常婴儿胃液的pH值为5.0,问成人胃液 中旧]与婴儿胃液中H]之比是( A.0.28B.1.45.0C.4.0×10D.3980 7.干燥的氯化氢分子中含有氢,它使蓝色石蕊试纸() A.变红 B.变白 C.不变色D.无法确定 8.某溶液滴加甲基橙变为黄色,若加入甲基红变为红色,该溶液的pH值与下 列数字相接近的是( A.7B.4C.1D.12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的效果是相同的 B.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的效果是相反的 C.盐效应与同离子效应相比影响要小的多 D.盐效应与同离子效应相比影响要大的多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下列几组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B.HC—NaCI C.NaOH—Na2SO4D.NaHCO3—NaCo3 11.在氨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H4Ac后,溶液的pH值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1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缓冲溶液pH值的整数部分主要由pKa或pK决定其小数部分由 L总或L号决定 B.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无限的 C是政总的比值越大,缓冲能力越强 D急号的此值越小,缓冲能力越弱
C(H3O+ )=1.0×10-7 的水溶液是( ) A. 酸性 B. 中性 C. 碱性 D. 缓冲溶液 6. 一般成年人胃液的 pH 值是 1.4,正常婴儿胃液的 pH 值为 5.0,问成人胃液 中 [H+ ]与婴儿胃液中[H+ ]之比是( ) A. 0.28 B. 1.4:5.0 C. 4.0×10 D. 3980 7. 干燥的氯化氢分子中含有氢,它使蓝色石蕊试纸( ) A. 变红 B. 变白 C. 不变色 D. 无法确定 8. 某溶液滴加甲基橙变为黄色,若加入甲基红变为红色,该溶液的 pH 值与下 列数字相接近的是( ) A. 7 B. 4 C. 1 D. 12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的效果是相同的 B.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的效果是相反的 C. 盐效应与同离子效应相比影响要小的多 D. 盐效应与同离子效应相比影响要大的多 E.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 下列几组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 A. H2O——NaAc B. HCl——NaCl C. NaOH——Na2SO4 D. NaHCO3——Na2CO3 11. 在氨水中加入少量固体 NH4Ac 后,溶液的 pH 值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12. 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缓冲溶液 pH 值的整数部分主要由 pKa 或 pKb 决定.其小数部分由 Lg C酸 C盐 或 Lg C碱 C盐 决定. B.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无限的 C. C酸 C盐 或 C碱 C盐 的比值越大,缓冲能力越强 D. C酸 C盐 或 C碱 C盐 的比值越小,缓冲能力越弱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计算题及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讲义,共四十个实验).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大连理工无机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pdf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上册)部分习题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六章 d区元素——过度元素(二,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六章 d区元素——过度元素(一,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二章 s区元素——主族元素(二,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二章 s区元素——主族元素(一,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一章 配合物(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章 固体结构(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九章 分子结构(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八章 原子结构(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六章 沉淀平衡(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章 化学平衡(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五章 酸碱平衡(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热化学(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 气体(含参考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共十九章).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选择题(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填空题及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判断题及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试卷习题(二)试卷(10套)试题.doc
- 《无机化学》课程综合练习题(十一套)及参考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试卷习题(一)试卷(10套)参考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试卷习题(一)试卷(10套)试题.doc
- 《无机化学》课程试卷习题(二)试卷(10套)参考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复习试题(1-6)试题(工科).doc
- 《无机化学》课程复习试题(1-10)参考答案(工科).doc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3章 酸碱平衡.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4章 沉淀溶解平衡.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5章 氧化还原.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6章 原子结构.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8章 配位化合物.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7章 分子结构.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一章 气体.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二章 热化学.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