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5章 氧化还原

第5章氧化还原反粒 5.1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5.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原电池、电极电势的产生、测定、 影响因素、应用 5.3元素电极电势图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应用 型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5.1 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5.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原电池、电极电势的产生、测定、影响因素、应用 5.3 元素电极电势图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应用 第5章 氧化还原反应

5.1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或氧化数变化的反应,被称为 氧化还原反应。 Cu(aq+Zm(s)-Zn*(aq+Cu(s) 得失电子 H,(g)+Cl g)=2HCI g) 电子偏移 有关概念: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半反应、 氧化还原电对 圈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半反应、 氧化还原电对 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或氧化数变化的反应,被称为 氧化还原反应。 Cu (aq) Zn(s) Zn (aq) Cu(s) 2 + 2 + 得失电子 + + H2 (g)+Cl2(g) 2HCl(g) 电子偏移 5.1 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有关概念:

2Fe 3++Sn 2+2Fe 2+Sn 4+ 氧化剂 还原剂 Fe3++e-→Fe2+ 还原反应 Sn2+-→Sn4++2e 氧化反应 氧化型+ze 还原型 半反应 氧化型/还原型(Fe3+/Fe2+;Sn+/Sn2+) 氧化还原电对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氧化型 + z e 还原型 半反应 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型 / 还原型 ( Fe 3+ / Fe 2+ ; Sn4+ / Sn 2+ ) 2Fe 3+ + Sn 2+ = 2Fe 2+ + Sn 4+ Fe 3+ + e ─→ Fe 2+ Sn 2+ ─→ Sn 4+ + 2e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5.1.1 氧化数(值) 氧化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荷 电数是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 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①单质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为零;简单离子中 元素原子氧化数等于离子的电荷数。 ②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 零;复杂离子中,各元素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等 于离子的总电荷数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5.1.1 氧化数(值) 氧化数: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荷 电数是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 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②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 零;复杂离子中,各元素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等 于离子的总电荷数。 ①单质中,元素原子的氧化数为零;简单离子中, 元素原子氧化数等于离子的电荷数

③H的氧化数一般为+1,只有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 (如NaH、CaH2)中,H的氧化数为-1。 ④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为-2;但是在过氧 化物中,氧的氧化数为-1,在氟的氧化物中,如 0F2和02F2中,氧的氧化数分别为+2和+1。 例: S203S的氧化数为+2 S40?S的氧化数为+2.5 H5I06的氧化数为+7 Fe304 o的氧化数为+号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③H的氧化数一般为+1,只有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 (如NaH、CaH2)中,H的氧化数为-1。 ④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为-2;但是在过氧 化物中,氧的氧化数为-1,在氟的氧化物中,如 OF2 和O2F2中,氧的氧化数分别为+2和+1。 例: S O2 2 3 - S的氧化数为+2 S O2 4 6 - S的氧化数为+2.5 H5 IO6 I的氧化数为+7 Fe 3O4 3 8 Fe的氧化数为+

5.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原则: (1)氧化数升高总数等于氧化数降低总数, (2)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1)写出未配平的反应式. (2)确定有关元素原子氧化数变化值. 圈 (3)将变化值乘以适当系数,升降总数相等. (4)观察法配平其他系数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5.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数升高总数等于氧化数降低总数. (2)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原则: 配平步骤: (1)写出未配平的反应式. (2)确定有关元素原子氧化数变化值. (3)将变化值乘以适当系数,升降总数相等. (4)观察法配平其他系数

用氧化数法配平氯酸与磷作用生成氯化氢和磷酸的 反应 iio,+P→H+H,杭。 +5 +5 (-1)-(+5)=-6 +5101-11+5 HCIO3+P4→HCI+L3PO4 阁 [(+5)-0]×4=+20 10HCI03+3P4→10HC1+12H3P04 10HCI03+3P4+18H20→10HC1+12H3P04 10HCI03+3P4+18H20=10HC1+12H3P04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用氧化数法配平氯酸与磷作用生成氯化氢和磷酸的 反应 + 5 0 -1 +5 10HClO3 + 3P4 + 18 H2O =10 HCl + 12H3PO4 HClO3 + P4 → HCl + H3PO4 ( -1 ) – ( +5 ) = - 6 [( +5 ) – 0] ×4 = + 20 + 5 0 -1 +5 HClO3 + P4 → HCl + H3PO4 10HClO3 + 3P4 →10 HCl + 12H3PO4 10HClO3 + 3P4 + 18 H2O →10 HCl + 12H3PO4

5.1.2.1离子一 电子法 配平原则: (1)参加反应的物质之间得失电子总数必须相等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配乎骤 (1)写出未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将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方程式,并使两边 相同元素的原子数相等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5.1.2.1 离子 — 电子法 配平原则: (1)参加反应的物质之间得失电子总数必须相等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1)写出未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将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方程式,并使两边 相同元素的原子数相等

(3)用加、减电子数方法使两边电荷数相等 (4)用适当系数乘以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以使氧化半反 应中得电子数和还原半反应中失电子数相等,然后将两 个半反应方程式相加、整理,即得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 图 程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3)用加、减电子数方法使两边电荷数相等: (4)用适当系数乘以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以使氧化半反 应中得电子数和还原半反应中失电子数相等,然后将两 个半反应方程式相加、整理,即得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

例1:配平反应方程式 KMnO4(aq)+KSO3(aq) 酸性溶液中 MnSO4(aq)+K2SO4(aq) ① MnOi+SO+H+SO+Mn2+ ② MnO4+8H+一Mn2++4H20 还原半反应 周 S03+H20一S0?+2H+ 氧化半反应 超
第5章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例1:配平反应方程式 MnSO (aq) K SO (aq) KMnO (aq) K SO (aq) 4 2 4 酸性溶液中 4 2 3 + + - - - + + ① MnO + SO SO Mn 2 2 4 2 4 3 + H+ ② - + + MnO4 + 8H Mn2 + 4H2O 还原半反应 - - + SO + H O SO + 2H 2 2 4 2 3 氧化半反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4章 沉淀溶解平衡.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3章 酸碱平衡.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1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ppt
- 《无机化学》课程复习试题(1-10)参考答案(工科).doc
- 《无机化学》课程复习试题(1-6)试题(工科).doc
- 《无机化学》课程试卷习题(二)试卷(10套)参考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试卷习题(一)试卷(10套)试题.doc
- 《无机化学》课程试卷习题(一)试卷(10套)参考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综合练习题(十一套)及参考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试卷习题(二)试卷(10套)试题.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判断题及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填空题及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选择题(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选择题(习题).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计算题及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讲义,共四十个实验).doc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大连理工无机化学(第五版)习题答案.pdf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上册)部分习题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六章 d区元素——过度元素(二,含参考答案).doc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6章 原子结构.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8章 配位化合物.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第7章 分子结构.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一章 气体.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二章 热化学.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五章 酸碱平衡.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四章 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八章 原子结构.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B)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C)第一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石河子大学:乔秀文).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C)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C)第三章 酸碱反应.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C)第七章 共价键和分子结构.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C)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C)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C)第六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C)第四章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equilibrium.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D)第一章 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