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量子力学基础

米 ☆ ☆ 2f动 女 ★ ☆ ☆ ★ ★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热辐射的有关概念和黑体辐射的有关定律。 二 理解普朗克的量子假设,理解爱因斯坦的光量子 理论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三掌握德布罗意假说的内容和意义。 四 了解海森伯不确定关系的意义。 五了解波函数的概念及其统计解释,了解薛定谔方 程极其重要性
一 了解热辐射的有关概念和黑体辐射的有关定律。 二 理解普朗克的量子假设,理解爱因斯坦的光量子 理论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教学基本要求 三 掌握德布罗意假说的内容和意义。 四 了解海森伯不确定关系的意义。 五 了解波函数的概念及其统计解释 , 了解薛定谔方 程极其重要性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量子概念是 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的,距今已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过爱因斯坦、玻尔、德 布罗意、玻恩、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等许多物理 大师的创新努力,到20世纪30年代,就建立了一 套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 微观世界的理论 量子力学 起源于对波粒二相性的认识 宏观领域 量子力学 经典力学 量子力学 相对论 现代物理的理论基础
量子概念是 1900 年普朗克首先提出的,距今已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过爱因斯坦、玻尔、德 布罗意、玻恩、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等许多物理 大师的创新努力,到 20 世纪 30 年代,就建立了一 套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 宏观领域 经典力学 现代物理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 相 对 论 量子力学 微观世界的理论 起源于对波粒二相性的认识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热辐射 (1)热辐射 实验证明不同温度下物体能发出 不同的电磁波,这种能量按频率的分布随温度而不同 的电磁辐射叫做热辐射, (2)单色辐射出射度 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表 面积发出的波长在入附近单位波长区间的电磁波的能 量 单色辐射出射度M,(T)单位:W/m3
一 热辐射 (1)热辐射 实验证明不同温度下物体能发出 不同的电磁波,这种能量按频率的分布随温度而不同 的电磁辐射叫做热辐射. (2)单色辐射出射度 单位时间内从物体单位表 面积发出的波长在 附近单位波长区间的电磁波的能 量 . 单色辐射出射度 M ( T ) 单位:W 3 /m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3)辐射出射度 钨丝和太阳的单色辐出度曲线 (辐出度) 太阳M,(T)10-8W/m3) 单位时间,单位 钨丝M,(T)109W/m3) 太阳 面积上所辐射出的各 12 -(5800K) 种频率(或各种波长) 可见 10 光区 的电磁波的能量总和. 8 6 钨丝 M(T)=M(T)d元 (5800K) 4 2 v/1014Hz 24681012
(3)辐射出射度 (辐出度) 单位时间,单位 面积上所辐射出的各 种频率(或各种波长) 的电磁波的能量总和. 0 2 4 6 8 10 12 /10 Hz 14 钨丝和太阳的单色辐出度曲线 2 12 10 4 6 8 ( )(10 W/m ) 8 3 太阳 M T 可见 光区 钨丝 (5800K) 太阳 (5800K) ( )(10 W/m ) 9 3 钨丝 M T 0 M (T ) M (T )d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实验表明 辐射能力越强的物体,其吸收能力也越强 (4)黑体 能完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频率 的电磁辐射的物体称为黑体·(黑体是理想模型) 黑体福射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表明 辐射能力越强的物体,其吸收能力也越强. (4)黑体 能完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频率 的电磁辐射的物体称为黑体 .(黑体是理想模型)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测量黑体辐射出射度实验装置 小孔 1 平行光管 L,会聚透镜 T 0 空腔 棱镜 热电偶
T L1 s L 2 会聚透镜 c 空腔 小孔 平行光管 棱镜 热电偶 测量黑体辐射出射度实验装置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二黑体辐射定律 (1)斯式藩一玻尔兹曼定律 M,(T)/104W.m3) M(T)=DM,(T)d元=oT4 1.0 斯忒藩一玻尔兹曼常量 可见光区 o=5.67×10-8W.m2.K-4 (2)维恩位移定律 0.5 6000K AmT=b 3000K 峰值波长 元/nm 1000 2000 常量b=2.897×103m.K m
0 1000 2000 1.0 0.5 ( )/(10 W m ) 14 3 M T / nm 二 黑体辐射定律 可 见 光 区 3000K 6000K (1)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4 0 M (T ) M (T )d T 8 2 4 5 67 10 W m K . 斯忒藩—玻尔兹曼常量 (2)维恩位移定律 T b m 2 897 10 m K 3 常量 b . 峰值波长 m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例1(1)温度为室温(20°C)的黑体,其单色辐 出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是多少?(2)若使一黑体 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在红色谱线范围内, 其温度应为多少?(3)以上两辐出度之比为多少? 解(1)由维恩位移定律 b 2.897×10 3 m=9890nm T 293 (2)取元=650nm b 2.897×10 -3 T'= K=4.46×103K 6.5×10-7 (3)由斯特藩一玻尔兹曼定律 M(T)/M(T)=(T/T)4=5.37×10
m 9890 nm 293 2.897 10 3 m T b K 4 46 10 K 6 5 10 2 897 10 3 7 3 m . . b . T' 4 4 M (T ') M (T ) (T ' T ) 5.37 10 例1 (1)温度为室温 的黑体,其单色辐 出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是多少?(2)若使一黑体 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在红色谱线范围内, 其温度应为多少?(3)以上两辐出度之比为多少? (20 C) 解 (2)取 m 650nm (1)由维恩位移定律 (3)由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例2 太阳的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波长2,=483nm, 试由此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 由维恩位移定律 b 2.897×10 3 T K≈6000K 483×10 对宇宙中其他发光星体的表面温度也可用这 种方法进行推测。 除辐射测温外,黑体辐射的规律在现代科学 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红外线 遥感、红外线追踪
K 6000 K 483 10 2 897 10 9 3 m b . T 例2 太阳的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波长 , 试由此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m 483nm 解 由维恩位移定律 对宇宙中其他发光星体的表面温度也可用这 种方法进行推测。 第一节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除辐射测温外,黑体辐射的规律在现代科学 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红外线 遥感、红外线追踪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振动和波.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静电场.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恒定磁场 第四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磁性药物治疗剂的临床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恒定电流与电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分子物理学基础.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刚体的转动.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15章 量子物理基础.pptx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14章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四部分 波动光学 第13章 波动光学.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三部分 电磁学 第12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三部分 电磁学 第11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二部分 热学 第9章 气体动理论.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二部分 热学 第8章 热力学.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三部分 振动与波 第7章 机械波.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三部分 电磁学 第10章 静电场.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三部分 振动与波 第6章 机械振动基础.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一部分 力学(Mechanics)第5章 刚体力学基础(动量矩).ppt
-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I University Physics I》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一部分 力学(Mechanics)第4章 冲量和动量.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光学基本知识与药用光学仪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ppt
-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物理》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传热传质学 Heat and Mass Transfer 第一章 绪论(王平阳).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5-3 边界层型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5-4 流体外掠平板传热层流分析解及比拟理论 第六章 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6-1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2-1 导热基本定律 2-2 导热问题的数学描写.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2-3 典型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 2-4 通过肋片的导热.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2-5 具有内热源的一维导热问题 2-6 多维稳态导热的求解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3-2 零维问题的分析法——集中参数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2-5 具有内热源的一维导热问题 2-6 多维稳态导热的求解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3-2 零维问题的分析法——集中参数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 3-3 典型一维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 §3-4 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 第四章 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4-1 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思想 4-2 内节点离散方程的建立方法 4-3 边界结点离散方程的建立及代数方程的求解.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4-4 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pdf
- 上海交通大学:《传热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5-1 对流传热概说 5-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pdf
-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Lecture 15_Polytropic process.pdf
-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Lecture 16_Control volume analysis - mass conservation.pdf
-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Lecture 17_Control volume analysis - energy conservation.pdf
-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Lecture 18_Illustrations_1 Nozzles, diffusers, turbines.pdf
-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Lecture 19_Illustrations_2 Compressors, pumps.pdf
-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Lecture 20-21_Illustrations_3 Heat exchangers, throttling devices, System integration.pdf
-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Lecture 22_Transient analysis of Energy.pdf
- 上海交通大学:《热力学 Thermodynamics(I)》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Lecture 23-24_Introducing 2nd law, concept of irreversibiliti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