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讲 程向红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讲 程向红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引言 ■22时域数学模型 2.3频域数学模型 24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2.1 引言 ¡ 2.2 时域数学模型 ¡ 2.3 频域数学模型 ¡ 2.4 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数学模型的几种表示方式 数学模型 时域模型 频域模型 方框图和信号流图状态空间模型
数学模型的几种表示方式 数学模型 时域模型 频域模型 方框图和信号流图 状态空间模型

2.1引言 ■描述系统或元件的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叫做系 统或元件的数学模型 ■深入了解元件及系统的动态特性,准确建立它们 的数学模型一称建模 ■物理模型任何元件或系统实际上都是很复杂的 难以对它作出精确、全面的描述,必须进行简化 或理想化。简化后的元件或系统为该元件或系统 的物理模型。简化是有条件的,要根据问题的性 质和求解的精确要求,来确定出合理的物理模型
2.1 引言 ¡ 描述系统或元件的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叫做系 统或元件的数学模型 ¡ 深入了解元件及系统的动态特性,准确建立它们 的数学模型-称建模 ¡ 物理模型 任何元件或系统实际上都是很复杂的, 难以对它作出精确、全面的描述,必须进行简化 或理想化。简化后的元件或系统为该元件或系统 的物理模型。简化是有条件的,要根据问题的性 质和求解的精确要求,来确定出合理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任何元件或系统实际上都是很复 杂的,难以对它作出精确、全面的描述,必 须进行简化或理想化。简化后的元件或系统 为该元件或系统的物理模型。简化是有条件 的,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求解的精确要求 来确定出合理的物理模型。 ■电子放大器看成理想的线性放大环节。 ■通讯卫星看成质点
¡ 物理模型 任何元件或系统实际上都是很复 杂的,难以对它作出精确、全面的描述,必 须进行简化或理想化。简化后的元件或系统 为该元件或系统的物理模型。简化是有条件 的,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求解的精确要求, 来确定出合理的物理模型。 ¡ 电子放大器 看成 理想的线性放大环节。 ¡ 通讯卫星 看成 质点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分析法一对系统各部分的运动机理进行分析, 物理规律、化学规律。 ■实验法一人为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基本 输出响应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 ¡ 分析法-对系统各部分的运动机理进行分析, 物理规律、化学规律。 ¡ 实验法-人为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基本 输出响应

分析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几个步骤: 建立物理模型 ■列写原始方程。利用适当的物理定律一如牛 顿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能量守 恒定律等) ■选定系统的输入量、输出量及状态变量(仅 在建立状态模型时要求),消去中间变量, 建立适当的输入输出模型或状态空间模型
分析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几个步骤: ¡ 建立物理模型。 ¡ 列写原始方程。利用适当的物理定律—如牛 顿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能量守 恒定律等) ¡ 选定系统的输入量、输出量及状态变量(仅 在建立状态模型时要求),消去中间变量, 建立适当的输入输出模型或状态空间模型

实验法一基于系统辨识的建模方法 输入(已知) 输出(已知) 黑匣子 已知知识和辨识目的 实验设计-选择实验条件 模型阶次-适合于应用的适当的阶次 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法 模型验证一将实际输岀与模型的计算输岀进行比较,系统模 型需保证两个输出之间在选定意义上的接近
实验法-基于系统辨识的建模方法 黑匣子 输入(已知) 输出(已知) ¡ 已知知识和辨识目的 ¡ 实验设计--选择实验条件 ¡ 模型阶次--适合于应用的适当的阶次 ¡ 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法 ¡ 模型验证—将实际输出与模型的计算输出进行比较,系统模 型需保证两个输出之间在选定意义上的接近

2.2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1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 例2-1 图21为由 R1 R2 RC组成的四端无 源网络。试列写 U1 Cl C2 U2 以U1(t)为输入 量,U2()为输出 图2-1RC组成的四端网络 量的网络微分方 程
2.2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1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 ¡ 图2-1为由一 RC组成的四端无 源网络。试列写 以U1(t)为输入 量,U2(t)为输出 量的网络微分方 程。 U1 R1 R2 C1 C2 U2 图2-1 RC组成的四端网络 例2-1

解:设回路电流i、记,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列写 方程如下: U,=Ri+U Uc=R,i2+Uc dt 由④、⑤得
1 1 1 Uc1 U R i ① i i dt C Uc ( ) 1 1 2 1 1 ② c1 2 2 Uc2 U R i ③ i dt C Uc 2 2 2 1 ④ U 2 U c 2 ⑤ 由④、⑤得 解: 设回路电流i1、i2,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列写 方程如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讲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程向红).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5 控制系统的校正(2/2).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5 控制系统的校正(1/2).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4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3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2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1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法、典型环节的幅相曲线).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0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法、典型环节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9 扰动下对稳态误差及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8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形定常系统的稳定性).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7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6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引言、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5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引言、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4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3 频域模型.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doc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0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doc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网络化仪器.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虚拟仪器 Virtual Instrumentation——Computer Based Instruments.ppt
- 吉林大学:《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2/2).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讲 传递函数及其性质、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讲 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及其基本组成.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讲 方块图的简化——等效变换.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讲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动态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讲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性能指标.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讲 二阶系统的性能改善、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讲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讲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线性系统频域分析法.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讲 典型环节的伯特图极坐标图(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讲 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伯特图求参数、典型环节的极坐标图.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讲 典型环节的极坐标图、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和稳定裕度.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讲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和稳定裕度、控制系统的校正.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讲 控制系统的校正.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讲 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串联校正、反馈校正)Design and Compensation Techniques.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程向红).ppt
-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数学模型).ppt
-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试题.doc
-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试题B.doc
-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试题B(2004).doc
-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_课程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