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四川地理概况、第二章 四川历史沿革、第三章 近代史上的四川

四川历史发展的地哪
第一编 四川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

第一章四川地理概况
第一章 四川地理概况

第一节四川地形地貌
第一节 四川地形地貌

四川地 四川省位于中国中部偏西南,长江上游。简 称川或蜀。 介于北纬26°03~34°19,东经 97°21~110°12。 老四川指的1997年重庆未划为直辖市之前, 包括今四川省及重庆市的全部地域范围 四川西为青藏高原所扼控,东有长江三峡之 险,北有秦岭巴山屏障,南为贵高原拱卫。东 湖北,湖南,北接陕甘,南通贵州、云南,西 接青藏高原。是联接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二 地区的天然纽带
一、四川地理位置 四川省位于中国中部偏西南,长江上游。简 称川或蜀。 介于北纬26°03‘~34°19’,东经 97°21‘~110°12’ 。 老四川指的1997年重庆未划为直辖市之前, 包括今四川省及重庆市的全部地域范围。 四川西为青藏高原所扼控,东有长江三峡之 险,北有秦岭巴山屏障,南为云贵高原拱卫。东 邻湖北,湖南,北接陕甘,南通贵州、云南,西 接青藏高原。是联接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 地区的天然纽带

1997年以前,四川省面积近5万平 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6%,是仅次于新 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大省。1997年 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 过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此次行政区划调 整后四川省面积48平方公里
1997年以前,四川省面积近57万平 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6%,是仅次于新 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大省。1997年 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 过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此次行政区划调 整后,四川省面积48·万平方公里

三四川地形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天地貌单元,是中国多山 省份 地势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相对高差显著。 四川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平原和丘陵外,大部 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 最低的东部长江三峡,海拔仅70余米?前最 占 海拔7556米, 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 西藏、新疆可比
二、四川地形地貌单元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是中国多山 省份之一。 地势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相对高差显著。 四川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平原和丘陵外,大部 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 最低的东部长江三峡,海拔仅70余米;而最 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二 者相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 西藏、新疆可比

四川全省地形以龙门山--峨嵋山 大凉山连线划界分为东、西两部。西部是 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区,东部是四川 盆地及盆缘山地。东、西两部的自然条件 和人文实况都有很大差异,历史进程也就 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四川全省地形以龙门山----峨嵋山----- 大凉山连线划界分为东、西两部。西部是 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区,东部是四川 盆地及盆缘山地。东、西两部的自然条件 和人文实况都有很大差异,历史进程也就 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盆地质 四川盆地原本是远青时期一个广阔的内 地壳运动和四面高山积使湖盆不断抬升并呈西北高东南 终切割开东南面的巫山而外泄,大约在 7000万年前形成盆地。 四川盆地地域范围大致以川北之广元一川东之奉节 川南之叙永 西之雅安四点连线做为盆地的底部与 四面高山的分界线。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 面积17万平方公里 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 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 山一峨眉原组成 中 积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 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 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 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 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原本是远古时期一个广阔的内陆湖。后来因 地壳运动和四面高山冲积使湖盆不断抬升并呈西北高东南 低趋势。湖水最终切割开东南面的巫山而外泄,大约在 7000万年前形成盆地。 四川盆地地域范围大致以川北之广元---川东之奉节-- --川南之叙永----川西之雅安四点连线做为盆地的底部与 四面高山的分界线。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 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 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 眉山—峨眉平原组成。 其中,成都平原面积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 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 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 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 峰

)四丿 rrrr 地边象四面高山,东北象是大巴山米仓 东南缘是七曜山巫山大娄山;西北缘、西南缘是龙门 山邛崃山、大相岭等 该区主要山脉有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西北缘的 道教名山青城山 盆地区内最高峰是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 米。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故 常称为盆周山区。 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 山地面积的96%左右。 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于山地之间,山间平 原在当地价称为。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秀山坝子 天全项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四川盆地边缘四面高山:东北缘是大巴山、米仓山; 东南缘是七曜山、巫山、大娄山;西北缘、西南缘是龙门 山、邛崃山、大相岭等; 该区主要山脉有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西北缘的 道教名山青城山; 盆地区内最高峰是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 米。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故 常称为盆周山区。 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 山地面积的96%左右。 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于山地之间,山间平 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秀山坝子、 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川西北高厉 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属藏 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藏公路是川西北高原地区与川西南山区的大致分界 线。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 地两部分。自岷山以西的松潘、黑水、卓斯甲、炉霍、甘 孜运于邓柯一带,是青藏高原的东 为黄河河源和 尼玛卿山(古称积石山)。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 布滑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 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 红军长征所过草地即 指此 地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 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 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 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 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 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三)川西北高原地区 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属青藏 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川藏公路是川西北高原地区与川西南山区的大致分界 线。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 地两部分。自岷山以西的松潘、黑水、卓斯甲、炉霍、甘 孜迄于邓柯一带,是青藏高原的东隅,北为黃河河源和阿 尼玛卿山(古称积石山)。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 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 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红军长征所过草地即指此 地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 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 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 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 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ppt
- 池州学院:《中国历史与文化》电子教案.doc
- 池州学院:《中国历史与文化》试题库.doc
- 池州学院:中国历史与文化_教学大纲.doc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专制文明之颠—康乾盛世.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明朝中后期政治与清朝的兴起.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百年统治.ppt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秦朝广告(公元前221—前206年).ppt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查理大帝传》参考书籍PDF电子书.pdf
- 北京大学:《产业革命与现代工业》讲义.ppt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无答案).doc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共十五章).doc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灭亡与唐朝建立、西周三大制度.doc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关于大学学习方法.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楚辭天問.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课 甲骨文.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牧誓.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大盂鼎铭(金文).ppt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四川地理特点.ppt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共三篇,八章).doc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doc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 -前221年).ppt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远古时代(早于公元前2070年).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ppt
- 吉林大学:《东北地方史》教学资源_紅山文化玉器.ppt
- 吉林大学:《东北地方史》教学资源_環渤海的東夷文化圈.ppt
- 吉林大学:《东北地方史》教学资源_东北地方史.ppt
-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共十四章).doc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一章 地理大发现 Discovery in Geography.ppt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六章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The Great French Revolution and Rise and Fall of Napoleon’s Empire.ppt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二章 文艺复兴 The Renaissanc.ppt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七章 维也纳会议.ppt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八章 工业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ppt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三章 宗教改革 the Reformation.ppt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四章 英国革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