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经济发展的特点 文化发展的新特色
一、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文化发展的新特色 明清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济发展的特点 1、人口增长 2、农业技术的改良和新品种的引进 3、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4、商品经济的繁荣
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济发展的特点 1、人口增长 2、农业技术的改良和新品种的引进 3、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4、商品经济的繁荣

经济发展的特点 人口增长 年代 人口数量 洪武26年(1393) 07亿 万历28年(1600 1.97 康熙39年(1700) 1.50 亿亿 乾隆59年(1794) 3.13亿 道光30年(1850)430亿
经济发展的特点 人口增长 道光30年(1850) 4.30亿 乾隆59年(1794) 3.13亿 康熙39年 (1700) 1.50亿 万历28年(1600) 1.97亿 洪武26年(1393) 0.7亿 年代 人口数量

经济发展的特点 农业术的改良 民。用晨 以氏毅木 日史 日灸帝 「政 十 从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卡 實草 变十 根 可育四 中所见,当时农业上各个 食所菜 香素 生产过程中的工具都已齐 天 冰松江府知府 备。水转连磨、水转翻车, 旨光 以及木牛耕具的使用,对 于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农 业生产力,有深刻影响。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经济发展的特点 农业技术的改良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从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 中所见,当时农业上各个 生产过程中的工具都已齐 备。水转连磨、水转翻车, 以及木牛耕具的使用,对 于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农 业生产力,有深刻影响

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品种的引进 帖 计 在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有限 点g 的情况下,主要增产的途 径就是扩大耕地面积。由 于平原早已人满为患,开 垦越来越进入丘陵山区和 边远地区。至康、雍之际 准 全国垦田数字已超过明朝 后期水平。雍、乾两朝, 随着边疆和山区的开发, 垦田数字继续上升。 开垦事帖
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品种的引进 在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有限 的情况下,主要增产的途 径就是扩大耕地面积。由 于平原早已人满为患,开 垦越来越进入丘陵山区和 边远地区。至康、雍之际, 全国垦田数字已超过明朝 后期水平。雍、乾两朝, 随着边疆和山区的开发, 垦田数字继续上升。 开垦事帖

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品种的引进 新引进和传播推广的外来作物如甘薯、玉米、土 豆、花生等具有耐干旱的特点,不需要良好的水 土条件,使地形崎岖和干旱贫瘠的土地得到了利 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品种的引进 新引进和传播推广的外来作物如甘薯、玉米、土 豆、花生等具有耐干旱的特点,不需要良好的水 土条件,使地形崎岖和干旱贫瘠的土地得到了利 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经济发展的特点 在农村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就是商品化作 物的种植逐渐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它的重要地 位 “湖俗以桑为业,而〔茅〕处治生业喜种桑,则种桑万 于唐家村上”。 三区虽隶本县(昆山 田土高仰,物产瘠薄 不宜五谷,多种木棉,土人专事纺绩 烟草始于明末传入中国,推广迅速,雍正、乾隆之际, 遍及广东、江南、山东、直隶、湖广、陕西、甘肃各 地
经济发展的特点 在农村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就是商品化作 物的种植逐渐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它的重要地 位。 “湖俗以桑为业,而〔茅〕处治生业喜种桑,则种桑万 于唐家村上”。 “三区虽隶本县(昆山),……田土高仰,物产瘠薄, 不宜五谷,多种木棉,土人专事纺绩”。 烟草始于明末传入中国,推广迅速,雍正、乾隆之际, 遍及广东、江南、山东、直隶、湖广、陕西、甘肃各 地

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营性地主的出现,是此阶段农业生产领域中 的新现象。 《常昭合志稿》卷四八《轶闻》 “谭晓,邑东里人。与兄照俱精心计,居湖乡田多洼芜 乡之民逃农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 其值买之,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 则周以高塍辟而耕之,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蓄 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ba)舍,蓄鸡豕其中,鱼食其 粪又易肥,塍之上植梅桃诸果属,其污泽则种菰茈、菱芡 可畦者以艺四时诸蔬,皆以干计。……于是赀日益饶
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营性地主的出现,是此阶段农业生产领域中 的新现象。 《常昭合志稿》卷四八《轶闻》 “谭晓,邑东里人。与兄照俱精心计,居湖乡田多洼芜, 乡之民皆逃农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 其值买之,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 则周以高塍辟而耕之,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蓄 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ba)舍,蓄鸡豕其中,鱼食其 粪又易肥,塍之上植梅桃诸果属,其污泽则种菰茈、菱芡, 可畦者以艺四时诸蔬,皆以千计。……于是赀日益饶”

经济发展的特点 手工业规模的扩火 明代以后,手工业的生产,已开始脱离农家副业的性质 而向着工场手工业的道路前进,并在生产系统上逐渐组 成为一个有机的构成。 如松江的棉布、苏州的丝织、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等, 不仅规模大、质量精,而且逐渐发展出一些专业的城 镇、专业的乡村
经济发展的特点 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明代以后,手工业的生产,已开始脱离农家副业的性质, 而向着工场手工业的道路前进,并在生产系统上逐渐组 成为一个有机的构成。 如松江的棉布、苏州的丝织、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等, 不仅规模大、质量精,而且逐渐发展出一些专业的城 镇、专业的乡村

经济发展的特点 明代印花布
经济发展的特点 明代印花布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专制文明之颠—康乾盛世.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明朝中后期政治与清朝的兴起.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百年统治.ppt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秦朝广告(公元前221—前206年).ppt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查理大帝传》参考书籍PDF电子书.pdf
- 北京大学:《产业革命与现代工业》讲义.ppt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无答案).doc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共十五章).doc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灭亡与唐朝建立、西周三大制度.doc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关于大学学习方法.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楚辭天問.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课 甲骨文.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牧誓.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大盂鼎铭(金文).ppt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七月.ppt
- 《外国文学史》荷马史诗.ppt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明朝(公元1368-1644年).ppt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旧制度与大革命》参考书籍PDF电子书〔法〕托克维尔(共三篇二十五章).pdf
- 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史料选读、习题.doc
- 池州学院:中国历史与文化_教学大纲.doc
- 池州学院:《中国历史与文化》试题库.doc
- 池州学院:《中国历史与文化》电子教案.doc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ppt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四川地理概况、第二章 四川历史沿革、第三章 近代史上的四川.ppt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四川地理特点.ppt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共三篇,八章).doc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西昌学院:《四川地方史》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doc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 -前221年).ppt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远古时代(早于公元前2070年).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ppt
- 吉林大学:《东北地方史》教学资源_紅山文化玉器.ppt
- 吉林大学:《东北地方史》教学资源_環渤海的東夷文化圈.ppt
- 吉林大学:《东北地方史》教学资源_东北地方史.ppt
-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共十四章).doc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一章 地理大发现 Discovery in Geography.ppt
- 《世界近代史》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六章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The Great French Revolution and Rise and Fall of Napoleon’s Empire.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