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课程电子教案_第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领域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章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领域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金融决策的政治学 在讨论国际贸易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从市场的规则和运行情况出发,观察市场力量怎 样塑造贸易结构,分析它有什么优势和缺陷,然后讨论国家干预、政策调节是否可以弥补市 场的缺陷。总体上遵循的是从市场到国家的思路。观察国际金融问题的思路则恰好相反,即 从国家到市场。首先要明确国家在管理金融活动时有什么目标,它可能选择什么样的政策 各国之间会达成什么样的安排,然后分析市场会如何反应。 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不同的思路也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无论是在贸易还是在金融问 题上,都存在国家与市场的冲突,存在激烈辩论。不过在贸易问题上,经过200年的曲折发 展,对市场力量的信任成为主流,国家对贸易的干预受到限制。金融问题上遭到置疑和限制 的却是市场力量。直到20世纪70、80年代,解除资本控制、允许自由流通的思想才兴盛起 来,不过国家调控的理论仍很有势力。潜在的判断是,国际贸易涉及商品的国际流动,国际 金融涉及资本的国际流动。而对现代经济而言,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商品是经济发展的 成果,前者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更具有政治敏感性,支持国家控制理所当然。 那么,国家使用货币金融政策希望达到哪些目标?上一节的分析表明,各国通过调整利 率和汇率追求两个目标,一是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二是吸引更多的资本。但是很快可以发 现,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如果希望促进贸易、扩大出口,应当设法增加高能货币的供 给,以促使货币贬值。如果希望吸引外国投资,则应当设法提高利率水平,以提高本国的资 产收益率水平,但这样做需要减少高能货币的供给,会引起货币升值。如何在两个目标之间 求得平衡,对各国的货币金融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和挑战。 同贸易政策类似,制定国际金融政策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利益集团相互角力的 政治过程。在各国内部都是既有支持货币贬值的一方,主要是面向世界市场的出口企业及其 雇员;也有支持货币升值的一方,包括金融投资机构和广大消费者。日益兴盛的跨国公司则 相对中立,追求汇率平衡稳定。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任期内,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争 斗和随之而来的政策摇摆 国家的政策目标 案例清楚地体现了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困难处境。国家政府必须确定具有包容性的政 策目标,才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引导各个压力集团达成共识。经济学家认为,在金融货 币领域国家的核心目标应当是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具体地讲,就是要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所谓内部平衡,就是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也就是保持投资 和资源之间的平衡。这里面的资源包括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资源合理利用实 际上包含实现充分就业、合理投资、矿藏适度开采、技术创新等具体指标。过度使用资源会
第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领域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金融决策的政治学 在讨论国际贸易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从市场的规则和运行情况出发,观察市场力量怎 样塑造贸易结构,分析它有什么优势和缺陷,然后讨论国家干预、政策调节是否可以弥补市 场的缺陷。总体上遵循的是从市场到国家的思路。观察国际金融问题的思路则恰好相反,即 从国家到市场。首先要明确国家在管理金融活动时有什么目标,它可能选择什么样的政策, 各国之间会达成什么样的安排,然后分析市场会如何反应。 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不同的思路也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无论是在贸易还是在金融问 题上,都存在国家与市场的冲突,存在激烈辩论。不过在贸易问题上,经过 200 年的曲折发 展,对市场力量的信任成为主流,国家对贸易的干预受到限制。金融问题上遭到置疑和限制 的却是市场力量。直到 20 世纪 70、80 年代,解除资本控制、允许自由流通的思想才兴盛起 来,不过国家调控的理论仍很有势力。潜在的判断是,国际贸易涉及商品的国际流动,国际 金融涉及资本的国际流动。而对现代经济而言,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商品是经济发展的 成果,前者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更具有政治敏感性,支持国家控制理所当然。 那么,国家使用货币金融政策希望达到哪些目标?上一节的分析表明,各国通过调整利 率和汇率追求两个目标,一是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二是吸引更多的资本。但是很快可以发 现,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如果希望促进贸易、扩大出口,应当设法增加高能货币的供 给,以促使货币贬值。如果希望吸引外国投资,则应当设法提高利率水平,以提高本国的资 产收益率水平,但这样做需要减少高能货币的供给,会引起货币升值。如何在两个目标之间 求得平衡,对各国的货币金融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和挑战。 同贸易政策类似,制定国际金融政策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利益集团相互角力的 政治过程。在各国内部都是既有支持货币贬值的一方,主要是面向世界市场的出口企业及其 雇员;也有支持货币升值的一方,包括金融投资机构和广大消费者。日益兴盛的跨国公司则 相对中立,追求汇率平衡稳定。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任期内,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争 斗和随之而来的政策摇摆。 国家的政策目标 案例清楚地体现了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困难处境。国家政府必须确定具有包容性的政 策目标,才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引导各个压力集团达成共识。经济学家认为,在金融货 币领域国家的核心目标应当是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具体地讲,就是要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所谓内部平衡,就是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也就是保持投资 和资源之间的平衡。这里面的资源包括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资源合理利用实 际上包含实现充分就业、合理投资、矿藏适度开采、技术创新等具体指标。过度使用资源会

导致经济过热现象,出现通货膨胀形式的价格波动和各式各样的盲目投资,人与人之间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持续紧张。而资源使用不足则导致经济停滞,通货紧缩、失业增加,其痛 苦更为人熟知。无论是过热还是停滞,政府都会承受各种政治压力,所以应力求达到内部平 衡,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 所谓外部平衡,简单地说就是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注意这里隐含的前提是开放经济, 独立于国际体系之外自然可以实现平衡,但由于失去各种贸易、投资、技术交流机会而不可 取。而一旦加入国际经济往来,保持外部平衡就是利他亦利己的选择。从利己的角度考虑, 谁都不愿意在贸易和投资项目上长期出现赤字,因为它可能意味着国家财富的流失,或是国 家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长期贸易赤字很可能由于政策误导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引起,而投 资赤字往往引起对未来偿债能力的担忧。面临双赤字的国家通常都面临调整政策的压力,谋 求恢复外部平衡。 现在设想另一种极端情况,本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同时出现大量盈余,这似乎是求之 不得的理想状况。但应当认识到,全球范围的资产和贸易流动肯定是平衡的,本国获利必然 建立在他国的损失上面。受损国家不会甘于这种局面长期保持,很可能采取限制甚至报复措 施,从而引起国际关系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本国设法恢复外部平衡是利他,最终也是利 总之,只有同时达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才能够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和本国国际竞争 力的提高
导致经济过热现象,出现通货膨胀形式的价格波动和各式各样的盲目投资,人与人之间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持续紧张。而资源使用不足则导致经济停滞,通货紧缩、失业增加,其痛 苦更为人熟知。无论是过热还是停滞,政府都会承受各种政治压力,所以应力求达到内部平 衡,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 所谓外部平衡,简单地说就是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注意这里隐含的前提是开放经济, 独立于国际体系之外自然可以实现平衡,但由于失去各种贸易、投资、技术交流机会而不可 取。而一旦加入国际经济往来,保持外部平衡就是利他亦利己的选择。从利己的角度考虑, 谁都不愿意在贸易和投资项目上长期出现赤字,因为它可能意味着国家财富的流失,或是国 家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长期贸易赤字很可能由于政策误导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引起,而投 资赤字往往引起对未来偿债能力的担忧。面临双赤字的国家通常都面临调整政策的压力,谋 求恢复外部平衡。 现在设想另一种极端情况,本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同时出现大量盈余,这似乎是求之 不得的理想状况。但应当认识到,全球范围的资产和贸易流动肯定是平衡的,本国获利必然 建立在他国的损失上面。受损国家不会甘于这种局面长期保持,很可能采取限制甚至报复措 施,从而引起国际关系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本国设法恢复外部平衡是利他,最终也是利 己。 总之,只有同时达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才能够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和本国国际竞争 力的提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课程电子教案_第二章 国际贸易体系.pdf
-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章 导言.pdf
-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课程教学大纲.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转型中的中美关系.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转的前夜.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五十年来的中国与世界.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论1945年至1955年中国外交的“内向性”.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论6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解放战争时期的美苏国共关系.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90年代以来对建国后中苏关系研究的综述.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中国崛起”:梦想与现实之间.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越过三八线: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决策研究之二.doc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论文:未来十五年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评估(牛军).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十年来关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综述.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毛泽东的“危机意识”与中苏同盟破裂的缘起(1957-1959).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美国对台湾政策及美台关系的演变:一个历史的考察.doc
-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课程教学资源(学术论文)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和思考.doc
-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课程电子教案_第四章 国家间的竞争.pdf
-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课程电子教案_第五章 国家间的合作.pdf
-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课程电子教案_第六章 全球时代的经济与政治.pdf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期检查情况汇报.ppt
- 复旦大学:《公共行政学》PPT教学课件_管理理论与创新(第二专题 公共行政基础、第三专题 公共行政理论).ppt
- 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主讲:林尚立,共十一章).ppt
- 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课程教学大纲.doc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课程试卷_领导科学试卷(B卷).docx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课程试卷_领导科学试卷(A卷).docx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十四章 未来的领导者.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十二章 领导环境.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十一章 领导方法.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十章 用权与授权.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九章 领导活动的艺术化.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八章 决策.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七章 领导者与追随者.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六章 领导内容.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五章 领导方式.ppt
- 复旦大学:《领导科学 Leadership》PPT教学课件_第四章 领导结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