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一章 变化中的磁场和电场 § 11.1 电磁感应(续)§ 11.2 磁场能量

第三篇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一章变化中的磁场和电场 本章共35讲
? 本章共3.5讲 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一章 变化中的磁场和电场

§11.1电磁感应(续)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二.动生电动势 三.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 四.自感 K接通时:B立即亮,A逐渐亮 1.自感现象(实验) K断开时:B立即灭,A逐渐灭。 R A灯电流: R,L A
§ 11.1 电磁感应(续) 一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二 . 动生电动势 三 . 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 四 . 自感 1 . 自感现象(实验) K B R A R,L K接通时:B立即亮,A逐渐亮; K断开时:B立即灭,A逐渐灭。 t L I o L I o t A灯电流:

由于回路中电流变化,引起穿过回路包围面积的全 磁通变化,从而在回路自身中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现 象叫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自感电动势EL (1)定义:由白毕沙定律:dBoI 由叠加原理:B=「dB B∝I 磁通链:Vn= NB.ds m aI yue=L 自感系数:L n L等于当线圈中通有单位电流时,穿过线圈的全磁通 由线圈形状、大小、匝数、周围介质分布等因素决定
由于回路中电流变化,引起穿过回路包围面积的全 磁通变化,从而在回路自身中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现 象叫自感现象 自感电动势 L 2 .自感系数 由叠加原理: B = B d B I 磁通链: = s m N B S d I m LI m = (1)定义: 由毕-沙定律: dB I 自感系数: I L m = L等于当线圈中通有单位电流时,穿过线圈的全磁通 . 由线圈形状、大小、匝数、周围介质分布等因素决定

(2)物理意义 由法拉第定律E dym d(ln) dt dt 若常数 L L dt L/ dt L等于当线圈中电流变化率为一个单位时线圈中自 感电动势的大小 负号:楞次定律内容,G总是阻碍的变化 若定,L↑线崮阻碍度变化能力越强 L:描述线圈电磁惯性的大小 (3)计算 设求Wmn=NEs→L=ym
(2)物理意义 负号:楞次定律内容, L 总是阻碍 的变化 I 由法拉第定律 t LI ) t m L d d( d d = − = − 若 L 为常数 t I L L d d = − t I L L d d = − L等于当线圈中电流变化率为一个单位时,线圈中自 感电动势的大小 . L: 描述线圈电磁惯性的大小 . 若 一定, L , 线圈阻碍 L I变化能力越强 . t I d d (3)计算 设 I 分布B 求 = s m N B S d I L m =

[例]求长直螺线管自感系数(已知n,V=,=A4H1 n 解:设螺线管通有电流Ⅰ MNNNNNNNNNNNN 由安培环路定理 S H=nl B=Mou, H=un/ ym=NBS=nlBs=unly 增大V 提高L的途径提高n 实用 放入/值高的介质
r n S l [例]求长直螺线管自感系数(已知 ) r n , V = lS , = 0 m NBS nlBS n IV2 = = = n V I L m 2 = = 提高 L 的途径 增大 V 提高 n 放入 值高的介质 r 实用 解:设螺线管通有电流I 由安培环路定理 H = nI B H nI I = 0 r =

练习:p34311-12 已知:l=20cm,d=1.5cmL=1.0×10H 求:(1)该螺线管应该绕多少匝? (2)实际上绕的匝数应该比理论值多还是少, 为什么? N、,,元l 解:(1)L=山on2V=()2l 4 4L A0m2≈300匝 (2)实际上不可能真正线密绕、B线泄漏, 绕的匝数要多一些
练习: p343 11 - 12 已知: 求:(1)该螺线管应该绕多少匝? (2)实际上绕的匝数应该比理论值多还是少, 为什么? 20cm, 1 5cm, 1.0 10 H −4 l = d = . L = (2)实际上不可能真正线密绕、 线泄漏, 绕的匝数要多一些 . B (1) 300 4 4 ( ) 2 0 2 2 0 2 0 = = = d l L N d l l N L n V 匝 解:

五.互感 1互感现象 回顾中学原副线圈实验: K 副线圈 PI R 原线圈 1变化一变化 线圈2中产生E21 I2变化一变化 线圈1中产生E1 个载流回路中电流变化,引起邻近另一回路中 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现象一互感现象 互感电动势
五 .互感 1 .互感现象 回顾中学原副线圈实验: R K G 原线圈 副线圈 一个载流回路中电流变化,引起邻近另一回路中 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现象 — 互感现象 . 互感电动势 2 I 1 2 12 21 1 I 1 2 I1 变化 变化 线圈 2 中产生 21 2 I 变化 变化 12 线圈 1 中产生 12 21

2.互感系数 (1)定义 当线圈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周围介质均一定时 1=N221Cl1y21 y12=N12∝CI2 YI 7 P3 1212 30例2) 互感系数M y12 M等于当一回路中通过单位电流时,引起的通过另 回路的全磁通
2 . 互感系数 2 12 1 21 I I M = = M等于当一回路中通过单位电流时,引起的通过另 一回路的全磁通. 互感系数 M 当线圈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周围介质均一定时 . 21 2 21 1 = N I 21 21 1 = M I 12 1 12 2 = N I 12 12 2 = M I M12 = M21 = M (P330 例2) (1)定义

(2)物理意义 dy 12 =-M 12 M dt dt M=-a1 21 d d M等于当一个回路中电流变化率为一个单位时,在 相邻另一回路中引起的互感电动势 (3)计算 设I1的磁场分布过回路2的 v2x=N2B1·dS一得M
(2)物理意义 , d d d d 21 1 21 t I M t = − = − t I M t d d d d 12 2 12 = − = − = − = t M I d d 21 1 t I d d 12 2 − M等于当一个回路中电流变化率为一个单位时,在 相邻另一回路中引起的互感电动势 . (3)计算 设 I1 的磁场分布 I1 B 穿过回路 1 2 的 21 得 1 21 I M = = 2 21 2 1 d s N B S

[例求两共轴长直细螺线管的互感系数 已知:R1,N1,L1,l R2.N,L,/ 2R,kRlIIlllill 求:M=? , I 自学教材:P327例9(设外管通电流1求解) 采用设内管通电流重做 解:设内管通电流l2 2 un, I2=u (rR2)
[例]求两共轴长直细螺线管的互感系数 ? 2 2 2 1 1 1 M = R . N . L . l 已知: R . N . L . l 求: N1 N2 l 2R1 2R2 L1 L2 自学教材:P327 例9(设外管通电流 求解) 采用设内管通电流 重做 . 2 I 1 I B2 = ( ) 2 2 2 2 2 I r R l N n I = 0 ( ) R2 r 解:设内管通电流 2 I 2 I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一章 变化中的磁场和电场 § 11.1 电磁感应(续).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章 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稳恒磁场 习题课.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章 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稳恒磁场 § 10.4 磁场对运动电荷及电流的作用(续)§ 10.5 顺磁质和抗磁质 § 10.6 铁磁质.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章 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稳恒磁场 § 10.1 运动电荷间相互作用 § 10.2 磁感应强度 毕 — 沙定律及其应用.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章 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稳恒磁场 § 10.3 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续).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九章 电相互作用和静电场 § 9.9 静电场的能量 § 9.10 稳恒电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九章 电相互作用和静电场 §9.6 静电场中的导体.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九章 电相互作用和静电场 § 9.7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 9.8 电容、电容器.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九章 电相互作用和静电场 习题课:E , U 的计算.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九章 电相互作用和静电场 § 9.4 环路定理、电势.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九章 电相互作用和静电场 § 9.3 高斯定理.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九章 电相互作用和静电场 §9.1 两条基本实验定律、静电场 §9.2 电场强度.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八章 相对论 §8.4 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八章 相对论 §8.5 广义相对论简介(了解).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六章 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八章 相对论 §8.3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八章 相对论 §8.1 力学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 §8.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洛仑兹变换.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七章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五章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5.1 角动量、转动惯量 §5.2 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力矩.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五章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续).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章 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稳恒磁场 § 10.4 磁场对运动电荷及电流的作用.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三篇 相互作用和场 第十章 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稳恒磁场 习题课 毕 — 沙定律应用.ppt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上册)第十一章(11-3)位移电流.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波动综述、光的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麦克斯韦方程组、光的电磁理论(电磁场的波动性).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平面电磁波、球面波和柱面波、光波的辐射.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平面电磁波、球面波和柱面波、光波的辐射.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电磁场的边值关系、光在两个介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光在两个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的波动性(1-8复习,9光波在金属表面的透射和反射、10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光波的叠加与分析(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的迭加、驻波).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光波的叠加、光波的叠加与分析(两个频率、振动方向、传播方向、驻波、不同频率的两个单色光波的叠加).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光波的叠加综述、光的干涉和干涉仪(产生干涉的条件).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不同频率的两个单色光波的叠加.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光波的分析.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光的干涉和干涉仪(产生干涉的条件、双光束干涉的基本理论与杨氏干涉系统).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双光束干涉的基本理论与分波面干涉、杨氏条纹的对比度.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分振幅干涉的基本内容回顾、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平面干涉仪、迈克耳逊干涉仪、泰曼干涉仪、傅立叶变换光谱仪.ppt
-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多光束干涉与光学薄膜(§4-1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4-2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和陆末-盖尔克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