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果蔬制品加工(2.5)果蔬保鲜加工

第五节果蔬保鲜加工 、果品涂膜保鲜 l、果品的涂层 (1)涂层的作用 在果品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抑制果实的气体交换,降低呼吸强度,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和水分的蒸发 损失,保持果品饱满新鲜的外表和较高的硬度:减少病原菌的侵染避免腐烂损失:增加果品表面的光亮度 改善外观,提高商品价值。 (2)涂料的种类 ①按作用分 阻湿性涂料:抑制果品表面的水分蒸发,保持其饱满新鲜的外观和嫩脆的品质。如石蜡、聚乙烯醇乳剂和 聚乙烯乳剂等 阻气性涂料:减少果品内部组织的氧含量,CO2浓度不变,从而抑制果品的需氧呼吸。 抑制乙烯涂料:抑制果品内部乙烯的生成, ②按性能分: 疏水性涂料:由疏水性物质、表面活性剂及水配制而成 水溶性涂料:由亲水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水配制而成。常用的亲水性聚合物:海藻酸钠、果胶、鹿角 菜胶、琼脂、淀粉、纤维素衍生物、阿拉伯胶、壳聚糖、魔芋葡聚糖、明胶和清蛋白等。 (3)涂膜方法:浸涂法、刷涂法、喷涂法 2、果蔬贮藏保鲜的环境 (1)温度 在0~(35-4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果蔬的呼吸强度增高(酶活加强),超过35-40℃,呼吸作用反而减 弱(酶变性)。一般来说,高温对贮藏总是不利的。适当的低温使蔬菜仍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是最 合理的贮藏状态。冻结对任何果蔬都有害:温度经常变动对贮藏有害 (2)湿度 阻的高低影响果蔬的蒸騰作用和微生物活动。降低蒸腾作用,RH髙有利;抑制微生物,则低有利。确定贮 藏湿度,需同时考虑贮藏温度。由下表可知,RH相同而温度不同时,饱和差是不同的,温度越高饱和差越 大(空气的吸湿力越强)。高温必须高湿,才能控制蒸腾:但高温高湿最有利于微生物活动,贮藏时应避
第五节 果蔬保鲜加工 一、果品涂膜保鲜 1、果品的涂层 (1)涂层的作用 在果品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抑制果实的气体交换,降低呼吸强度,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和水分的蒸发 损失,保持果品饱满新鲜的外表和较高的硬度;减少病原菌的侵染避免腐烂损失;增加果品表面的光亮度, 改善外观,提高商品价值。 (2)涂料的种类 ①按作用分: 阻湿性涂料:抑制果品表面的水分蒸发,保持其饱满新鲜的外观和嫩脆的品质。如石蜡、聚乙烯醇乳剂和 聚乙烯乳剂等。 阻气性涂料:减少果品内部组织的氧含量,CO2 浓度不变,从而抑制果品的需氧呼吸。 抑制乙烯涂料:抑制果品内部乙烯的生成。 ②按性能分: 疏水性涂料:由疏水性物质、表面活性剂及水配制而成。 水溶性涂料:由亲水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水配制而成。常用的亲水性聚合物:海藻酸钠、果胶、鹿角 菜胶、琼脂、淀粉、纤维素衍生物、阿拉伯胶、壳聚糖、魔芋葡聚糖、明胶和清蛋白等。 (3)涂膜方法:浸涂法、刷涂法、喷涂法 2、果蔬贮藏保鲜的环境 (1)温度 在 0~(35-4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果蔬的呼吸强度增高(酶活加强),超过 35-40℃,呼吸作用反而减 弱(酶变性)。一般来说,高温对贮藏总是不利的。适当的低温使蔬菜仍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是最 合理的贮藏状态。冻结对任何果蔬都有害;温度经常变动对贮藏有害。 (2)湿度 RH 的高低影响果蔬的蒸腾作用和微生物活动。降低蒸腾作用,RH 高有利;抑制微生物,则低有利。确定贮 藏湿度,需同时考虑贮藏温度。由下表可知,RH 相同而温度不同时,饱和差是不同的,温度越高饱和差越 大(空气的吸湿力越强)。高温必须高湿,才能控制蒸腾;但高温高湿最有利于微生物活动,贮藏时应避 免

(3)气体成分 普通空气组成:0221%、C020.03%、N278% 气调贮藏的原理:适当降低氧的分压或增高CO2分压,同时控制02、αO2两者的含量,能抑制果蔬呼吸强 度、延缓后熟老化、阻止水分蒸发、抑制微生物活动。气调和冷藏相结合是当前最有效的果蔬贮藏方法 氧分压的影响:低的氧压可延迟呼吸高峰并降低其强度,甚至不岀现高峰,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保绿)。 随空气中02↓,植物体呼吸所释放的C02量↓。C02释放量达到最低点时,空气中的02的浓度称为氧的 临界浓度。贮藏时不能低于临界浓度。大部分果蔬氧的临界浓度为冫,一些热带、亚热带作物高达5%~9% C02分压的影响: 定浓度的02会减弱与后熟有关的合成反应,过高则引起有害影响:风味和色泽恶化、出现生理 病害等 02与C02的综合影响: 气调贮藏中氧与CO2的相互拮抗作用没有CO2时,氧抑制果蔬后熟衰老的阈值约为7%,氧的 阈值随C02含量同时上升。C0对果蔬的毒害作用可因提高氧分压而消除或减轻,即C02的阈值随氧分压 而升高。气体的最适组成因果蔬种类和品种而异,一般:022%°5%,CO2与之相等或稍高 果蔬自身释放的挥发物的影响:乙烯贮藏库应经常通风,或(气调贮藏)空气净化,或减压贮藏 果蔬速冻加工 速冻保藏是将经过预处理的果蔬原料用快速冷冻(-25~-35℃)的方法,将其温度迅速降低到冻结点以下 的某一预定温度,使果蔬中的大部分水分形成冰晶体,然后在-18-20℃的低温下保藏。速冻保藏的目的是 尽可能地保存果蔬的风味和营养素(保持其新鲜特性)。 l、概述 1)冷冻中的物理变化对果蔬的影响 冷冻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大,膨压降低。冷冻期间,植物组织中冰晶体不断增大可导致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等 的不可逆变化和损害,尤其是缓冻,会造成细胞壁破裂、组织结构崩解。而速冻所形成的冰晶体非常细小,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就很小。解冻时的损伤也很小。冷冻的组织细胞失去水分,解冻后不能恢复其膨胀度和 原始体积。 (2)冷冻中的化学变化对果蔬的影响 组织中积累羰基化合物和乙醇等,产生挥发性异味:原料中的类脂物氧化产生异味:色泽变化:退绿和褐 变:冷冻产品色泽和风味的变化主要与酶有关,过冷状态下,酶被激活 2、速冻工艺 (1)基本流程
(3)气体成分 普通空气组成:O2 21%、CO2 0.03%、N278%; 气调贮藏的原理:适当降低氧的分压或增高 CO2 分压,同时控制 O2 、CO2 两者的含量,能抑制果蔬呼吸强 度、延缓后熟老化、阻止水分蒸发、抑制微生物活动。气调和冷藏相结合是当前最有效的果蔬贮藏方法。 氧分压的影响:低的氧压可延迟呼吸高峰并降低其强度,甚至不出现高峰,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保绿)。 随空气中 O2 ↓,植物体呼吸所释放的 CO2 量↓。CO2 释放量达到最低点时,空气中的 O2 的浓度称为氧的 临界浓度。贮藏时不能低于临界浓度。大部分果蔬氧的临界浓度为 2%,一些热带、亚热带作物高达 5%~9%。 CO2 分压的影响: 一定浓度的 CO2 会减弱与后熟有关的合成反应,过高则引起有害影响:风味和色泽恶化、出现生理 病害等。 O2 与 CO2 的综合影响: 气调贮藏中氧与 CO2 的相互拮抗作用 没有 CO2 时,氧抑制果蔬后熟衰老的阈值约为 7%,氧的 阈值随 CO2 含量同时上升。CO2 对果蔬的毒害作用可因提高氧分压而消除或减轻,即 CO2 的阈值随氧分压 而升高。气体的最适组成 因果蔬种类和品种而异,一般:O22%~5%,CO2 与之相等或稍高。 果蔬自身释放的挥发物的影响:乙烯贮藏库应经常通风,或(气调贮藏)空气净化,或减压贮藏。 二、果蔬速冻加工 速冻保藏是将经过预处理的果蔬原料用快速冷冻(-25~ -35℃)的方法,将其温度迅速降低到冻结点以下 的某一预定温度,使果蔬中的大部分水分形成冰晶体,然后在-18~-20℃的低温下保藏。速冻保藏的目的是 尽可能地保存果蔬的风味和营养素(保持其新鲜特性)。 1、概述 (1)冷冻中的物理变化对果蔬的影响 冷冻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大,膨压降低。冷冻期间,植物组织中冰晶体不断增大可导致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等 的不可逆变化和损害,尤其是缓冻,会造成细胞壁破裂、组织结构崩解。而速冻所形成的冰晶体非常细小,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就很小。解冻时的损伤也很小。冷冻的组织细胞失去水分,解冻后不能恢复其膨胀度和 原始体积。 (2)冷冻中的化学变化对果蔬的影响 组织中积累羰基化合物和乙醇等,产生挥发性异味;原料中的类脂物氧化产生异味;色泽变化:退绿和褐 变;冷冻产品色泽和风味的变化主要与酶有关,过冷状态下,酶被激活。 2、速冻工艺 (1)基本流程

原料选择→预处理(清洗、去皮、去核、切分)→热烫、冷却、沥干→称量、包装→速冻 2)不同的果蔬热烫要求不同: 菠菜(先对根部热烫4060s,再对叶部30°40s): 甘蓝(56min)、芦笋(3^5min)等 蚕豆、毛豆(数分钟)豌豆(50~90s) 草莓、桃、李、杏等水果不热烫,对原料要求很高。 3、包装与贮藏 (1)包装 包装材料的要求:不透水,一定的耐热性: 常用:金属罐、纸版盒、铝箔、蜡纸、玻璃纸、聚乙烯及其他塑料等 2)贮藏:低温-12~-23℃(-18℃最适),保持库温相对稳定 4、解冻 蔬菜类一般不采用自然解冻,解冻和烹煮同时进行:果实类的自然解冻:-1~5℃的冷藏库中;其他解冻方 法:微波真空低频电流加热等
原料选择→预处理(清洗、去皮、去核、切分)→热烫、冷却、沥干→称量、包装→速冻 (2) 不同的果蔬热烫要求不同: 菠菜(先对根部热烫 40~60s,再对叶部 30~40s); 甘蓝(5~6min)、芦笋(3~5min)等; 蚕豆、毛豆(数分钟)豌豆(50~90s); 草莓、桃、李、杏等水果不热烫,对原料要求很高。 3、包装与贮藏 (1)包装 包装材料的要求:不透水,一定的耐热性; 常用:金属罐、纸版盒、铝箔、蜡纸、玻璃纸、聚乙烯及其他塑料等。 (2)贮藏:低温-12~-23℃(-18℃最适),保持库温相对稳定。 4、解冻 蔬菜类一般不采用自然解冻,解冻和烹煮同时进行;果实类的自然解冻:-1~5℃的冷藏库中;其他解冻方 法:微波 真空 低频电流加热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果蔬制品加工(2.4)果蔬腌渍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果蔬制品加工(2.3)果蔬干制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果蔬制品加工(2.2)果蔬罐头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果蔬制品加工(2.1)果蔬原料贮存与预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加工特性(1.2)果蔬的化学成分及加工特性.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加工特性(1.1)果蔬原料的种类.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面包生产工艺及基本理论(4.2)面包制作原理.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面包生产工艺及基本理论(4.1)面包生产工艺及基本理论概论.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饼干生产工艺(3.5)饼干的成型.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饼干生产工艺(3.3)面团的调制.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饼干生产工艺(3.1)饼干的名称和分类.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焙烤食品原料学(2.6)疏松剂.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焙烤食品原料学(2.5)蛋制品.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焙烤食品原料学(2.4)乳及乳制品.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焙烤食品原料学(2.3)油脂.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焙烤食品原料学(2.2)糖.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焙烤食品原料学(2.1)小麦粉.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焙烤食品原料学(2.1)焙烤食品的概念和历史.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其他肉制品的加工(5.6)低温肉制品的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其他肉制品的加工(5.5)速冻肉制品的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软饮料用水和辅料(3.1)软饮料用水及处理方法.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软饮料用水和辅料(3.2)配料.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软饮料加工(4.1)概述.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软饮料加工(4.2)碳酸饮料加工工艺.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软饮料加工(4.3)果蔬汁加工工艺.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软饮料加工(4.4)其他软饮料加工.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乳品加工的单元操作.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乳品中的微生物.doc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软饮料加工(4.3)冰淇淋生产.doc
- 《水产品的营养价值》讲义.ppt
- 《功能性食品》(英文版)Functional Foods.pdf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何慧).ppt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doc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第九章 风味.doc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第八章 维生素和矿物质.doc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第六章 酶.doc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第五章 氨基酸、肽和蛋白质.doc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第四章 脂类.doc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第三章 糖类.doc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第二章 水.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