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世界中古史》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26
文件大小:49.9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世界中古史》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附件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世界中古史一、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06050116z课程名世界中古史称号b学分/学时3学分/48 学时开课时间第2学期课程先修课程《世界上古史》基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本《世界古代史》(下册),朱寰主编,高等情教材教育出版社,2018年。况课程负责张琼人《世界中古史》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师范本科专业的必修主干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述欧洲中世纪文明与日耳曼文化、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以及由此形课成的欧洲中世纪宗教、政治、经济特征。从而使学生更好程地理解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经济的扩张及对全球经济、政性治、文化的影响。掌握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所涉及的质范围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历史学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具备历史科学的态度和宽广的人文底蕴。了解世界

附件 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中古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 号 06050116z b 课程名 称 世界中古史 课 程 基 本 情 况 学分/学时 3 学分/48 学时 开课时间 第 2 学期 先修课程 《世界上古史》 考核方式 考 试(平时成绩 50%、期末考试 50%) 教材 《世界古代史》(下册),朱寰主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8 年。 课程负责 人 张琼 课 程 性 质 《世界中古史》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师范本科 专业的必修主干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述欧洲中世纪文明 与日耳曼文化、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以及由此形 成的欧洲中世纪宗教、政治、经济特征。从而使学生更好 地理解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经济的扩张及对全球经济、政 治、文化的影响。掌握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所涉及的 范围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为进一步学习 历史学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 础。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具备历史科学的态度和宽广的人文底蕴。了解世界

中世纪历史整体发展规律,掌握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能够从政治、经济形态对比东西方封建社会的巨大差异。了解拜占庭的历史发展、地理位置以及对近东地区的影响;了解阿拉伯文明兴起的过程及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对应培养目标2)课程目标2: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应培养目标1、2)课程自标3:熟悉世界中古史的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方法,理解历史核心素养内涵,具备对世界中古史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能力。(对应培养目标2)课程目标4:通过学习《世界中古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在教学工作中作用,具有反思习惯,能够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经验、个人体验相结合,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对应培养目标1)课程目标5:通过文献查阅,独立或团队合作,能够对当前国内外比较复杂的政治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达到初步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历史学科学科体系的发展历史、基本思想和方法,前沿信息及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应培养目标4)2.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培养目培养目培养目培养目课程目标标1标2标3标4课程目/标1J课程目

中世纪历史整体发展规律,掌握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能 够从政治、经济形态对比东西方封建社会的巨大差异。了解拜占庭的 历史发展、地理位置以及对近东地区的影响;了解阿拉伯文明兴起的 过程及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对应培养目标 2) 课程目标 2: 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 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教 学工作中。(对应培养目标 1、2) 课程目标3: 熟悉世界中古史的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 方法,理解历史核心素养内涵,具备对世界中古史知识进行整理和归 纳的能力。(对应培养目标 2) 课程目标 4: 通过学习《世界中古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 会适应能力。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在教学工作中作用,具有反思习 惯,能够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经验、个人体验相结合,从学生学习、课 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对应培养 目标 1) 课程目标 5: 通过文献查阅,独立或团队合作,能够对当前国内 外比较复杂的政治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达到初步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历史学科 学科体系的发展历史、基本思想和方法,前沿信息及在社会历史发展 中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应培养目标 4) 2.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 目 标 培养 目 标 1 培养 目 标 2 培养 目 标 3 培养目 标 4 课程 目 标 1 √ 课程 目 √ √

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课程目指标点求标课程目标21.1师德师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践行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师德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依法执教为准则,立志成为一名有远大理想、扎实学识、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的历史教师。1.2教育情怀。以成为合格初中历史教师为已任,理解并认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有积极投身初中历史教学的热情和意愿;掌握历史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工作中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以较强的耐心、责任心投入中学历史教学,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对待学生,成为中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的引路人。课程目标12.1学科素养。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了解民族学、考古学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 求 指标点 课程目 标 一、践行 师德 1.1 师德师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遵守中学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依法执教为准则,立 志成为一名有远大理想、扎实学识、道德情 操和仁爱之心的历史教师。 1.2 教育情怀。以成为合格初中历史教 师为已任,理解并认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的 重要性、必要性,有积极投身初中历史教学 的热情和意愿;掌握历史的、辩证的思维方 法,工作中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以较强 的耐心、责任心投入中学历史教学,以足够 的爱心、细心对待学生,成为中学生品格锤 炼、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的引路人。 课程目标 2 2.1 学科素养。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了解民族学、考古学、 课程目标 1 标 2 课程 目 标 3 √ 课程 目 标 4 √ 课程 目 标 5 √

二、学会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教学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学教学体系。2.2教学能力。掌握历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学情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历史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历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三、学会3.1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课程目标1、育人使学生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掌握班级2组织与建设的规律与基本方法;熟悉班级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3.2综合育人。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历史学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历史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关注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4.1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课程目标5展意识。了解国内历史基础教育发展动态

二、学会 教学 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 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相关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学教学体系。 2.2 教学能力。掌握历史教学理论和教 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初中历史 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学情和学科认知特点, 运用历史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 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 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历史教学能力和一定 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 育人 3.1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 使学生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掌握班级 组织与建设的规律与基本方法;熟悉班级组 织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 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 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 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 得积极体验。 3.2 综合育人。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和 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历史学育人价值,能够 有机结合历史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 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 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历史现象,关注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 课程目标1、 2 4.1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 展意识。了解国内历史基础教育发展动态, 课程目标 5

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四、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4.2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沟通和合作的技能,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学时数(48)序内容课堂学时实践学号数时数绪言1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6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与十字军第二章42东征10-15世纪西欧诸国封建制度第三章82的发展2第四章中世纪西欧的宗教与文化3第五章东欧的封建国家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4第六章国3第七章南亚和东南亚的封建国家3第八章东亚的封建国家2第九章十五世纪末叶以前的非洲国家第十章62封建专制时期的英国和法国

四、学会 发展 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 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思维方法, 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4.2 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 解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沟通和合 作的技能,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 有效沟通与协作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小 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序 号 内容 学时数(48 ) 课堂学时 数 实践学 时数 绪言 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 第一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6 第二章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与十字军 东征 4 2 第三章 10-15 世纪西欧诸国封建制度 的发展 8 2 第四章 中世纪西欧的宗教与文化 2 第五章 东欧的封建国家 3 第六章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 国 4 第七章 南亚和东南亚的封建国家 3 第八章 东亚的封建国家 3 第九章 十五世纪末叶以前的非洲国家 2 第十章 封建专制时期的英国和法国 6 2

6合计42(四)考核要求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课外阅读,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2)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3)平时成绩评定:出勤(15分):学生在一学期的出勤多少进行评分;课堂考核(20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提问等形式,一学期至少一次;课后作业(35分):每章内容之后,根据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的作业:课堂讨论(15分):每学期围绕所学内容,布置1-2个题目,以班、小组为单位,安排2学时,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课外阅读(15分):每学期布置若干本与本课程有关的经典书目让学生阅读,并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2.考题设计阐述考题的重点考查内容,试题种类、形式及所占的比例。3.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1.采邑制与西欧封建制度的1.课堂出勤建立。2.读书笔记课程目标3.期末考试2.庄园制在中世纪西欧经济1中的作用与变化。3.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4.阿拉伯文明的兴起与扩张。1.中国唐代文明对东亚文化1.课堂出勤的辐射。2.读书笔记

合计 42 6 (四)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课外阅读,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2)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3)平时成绩评定:出勤(15 分):学生在一学期的出勤多少进 行评分;课堂考核(20 分):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提 问等形式,一学期至少一次;课后作业(35 分):每章内容之后,根据 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的作业;课堂讨论(15 分):每学期围绕所学内容, 布置 1-2 个题目,以班、小组为单位,安排 2 学时,组织学生讨论发 言;课外阅读(15 分):每学期布置若干本与本课程有关的经典书目让 学生阅读,并写出不少于 1500 字的心得。 2.考题设计 阐述考题的重点考查内容,试题种类、形式及所占的比例。 3.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1.采邑制与西欧封建制度的 建立。 2.庄园制在中世纪西欧经济 中的作用与变化。 3.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这 种差异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 影响。 4.阿拉伯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1.课堂出勤 2.读书笔记 3.期末考试 1.中国唐代文明对东亚文化 的辐射。 1.课堂出勤 2.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2.中国唐代文化对阿拉伯及3.期末考试2经阿拉伯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1.通过对西欧中世纪各国政1.课堂出勤课程目标治、经济发展的考察,理解英国发2.读书笔记3展有限王权的必然性以及其在近3.课堂讨论代早期开展海洋霸权的优越性。4.主题发言5.期末考试2.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十字军东征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西欧内部经济、宗教、政治体制带来的深刻变革。1.课堂出勤和课1.通过遣隋使、遣唐使的派堂讨论遣,感受中国文化在同一时期所取课程目标得的辉煌成就,理解今天朝鲜半2.读书笔记4岛、日本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1.通过对黑死病的学习,分析1.课堂出勤和课堂讨论人口下降后对西欧各国经济的影课程目标响,庄园制的衰落与农奴制的解2.读书笔记5体,对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3.主题研究响。4.主题发言5.期末考试2.分析西欧各国王权不断崛起的过程以及与民族国家建立之间的关系。二、 本文(一)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2 2.中国唐代文化对阿拉伯及 经阿拉伯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3.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3 1.通过对西欧中世纪各国政 治、经济发展的考察,理解英国发 展有限王权的必然性以及其在近 代早期开展海洋霸权的优越性。 2.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十字军东征对 东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尤其 是对西欧内部经济、宗教、政治体 制带来的深刻变革。 1.课堂出勤 2.读书笔记 3.课堂讨论 4.主题发言 5.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4 1.通过遣隋使、遣唐使的派 遣,感受中国文化在同一时期所取 得的辉煌成就,理解今天朝鲜半 岛、日本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关 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课堂出勤和课 堂讨论 2.读书笔记 课程目标 5 1.通过对黑死病的学习,分析 人口下降后对西欧各国经济的影 响,庄园制的衰落与农奴制的解 体,对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 响。 2.分析西欧各国王权不断崛 起的过程以及与民族国家建立之 间的关系。 1.课堂出勤和课 堂讨论 2.读书笔记 3.主题研究 4.主题发言 5.期末考试 二、本文 (一)课程教学内容

绪言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中世纪历史分期、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政治、文化形态。教学内容:一、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二、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三、中世纪史的分期和体系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中古史》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学难点:学习《世界中古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支撑课程目标1、3、5)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建立、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查理·马特采邑改革、封君封臣制、教皇国的形成、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及分裂等重要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建立一、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二、民族大迁徙三、日耳曼“蛮族”诸国家的建立四、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绪言 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支撑课程目标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中世纪历史分 期、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政治、文化形态。 教学内容: 一、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二、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三、中世纪史的分期和体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世界中古史》的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世界中古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 1 学时 第一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支撑课程目标 1、3、5)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蛮族”国家 的建立、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查理·马特采邑改革、封君封臣制、 教皇国的形成、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及分裂等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建立 一、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 二、民族大迁徙 三、日耳曼“蛮族”诸国家的建立 四、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法兰克封建国家的发展一、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封建化二、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四、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五、加洛林帝国的瓦解第三节中古基督教教会一、基督教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二、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中的作用三、教皇权和教皇权国四、“异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查理·马特采邑改革的内容及对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了解查理曼帝国的兴衰和中古基督教教会的发展。教学难点:基督教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教学时数:6学时第二章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与十字军东征(支撑课程目标1、3、5)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体会西欧城市对加强王权的意义、行会对中世纪西欧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及其后果尤其是十字军东征对西欧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法兰克封建国家的发展 一、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二、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 三、加洛林帝国的形成 四、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 五、加洛林帝国的瓦解 第三节 中古基督教教会 一、基督教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 二、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皇权和教皇权国 四、“异端”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查理·马特采邑改革的内容及对西欧封建制 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了解查理曼帝国的兴衰和中古基督教教会的发 展。 教学难点: 基督教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 教学时数: 6 学时 第二章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与十字军东征(支撑课程目标 1、3、5)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及影响,体会 西欧城市对加强王权的意义、行会对中世纪西欧生产的组织与管理。 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及其后果尤其是十字军东征对西欧政治、 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兴起背景一、二、城市兴起的方式三、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意义第二节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的背景二、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三、、十字军东征的影响教学重点: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及其后果。教学难点: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4学时第三章10-15世纪西欧诸国封建制度的发展(支撑课程目标1、3、5)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法兰克王国解体后,西欧主要国家封建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各自特点,了解英法两国的矛盾冲突,分析黑死病对西欧各国人口、封建经济生产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了解西欧英法两国王权加强的同时,德意志和意大利分裂的原因,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收复失地运到的过程并理解其率先探索大航海的必然性及伟大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兰西和英吉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的兴起 一、 城市的兴起背景 二、 城市兴起的方式 三、 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意义 第二节 十字军东征 一、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 二、 十字军东征的过程 三、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教学重点: 掌握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及其后果。 教学难点: 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4 学时 第三章 10-15 世纪西欧诸国封建制度的发展(支撑课程目标 1、 3、5)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法兰克王国解体后,西欧主要 国家封建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各自特点,了解英法两国的矛盾冲突,分 析黑死病对西欧各国人口、封建经济生产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了解 西欧英法两国王权加强的同时,德意志和意大利分裂的原因,了解西 班牙和葡萄牙收复失地运到的过程并理解其率先探索大航海的必然 性及伟大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兰西和英吉利

共2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