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章,含上中下篇综述)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32
文件大小:480.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导言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二、教学重点: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方法。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产生学习兴趣。四、教学时间:1学时五、主要内容:首先简单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不是历史学科的专业课,是要求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在正确了解国史,国情的前提下,确立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总体介绍教材的结构和本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上编(1840-1919):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失败。中编(1919-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下编(1949-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简单介绍:(1)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近现代史开端的原因(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表现(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4)1949年到1956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3.教材分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二、学习自的和意义1.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导 言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产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时间:1 学时 五、主要内容: 首先简单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中的一门,不是历史学科的专业课,是要求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 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在正确了解国史,国情的前提下,确立并增强对中国共产 党,对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总体介绍教材的结构和本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上编(1840-1919):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失败。 中编(1919-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下编(1949-至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简单介绍: (1)1840 年鸦片战争作为近现代史开端的原因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表现 (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 (4)1949 年到 1956 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教材分析: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二、学习目的和意义 1.了解国史国情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 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 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 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 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做的努力,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历史的发展要求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我们应该更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党的领导。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更必然性,联系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牢固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4.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提供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三、学习方法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阅读教材第一页第一部分)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面临两个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也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掌握的两条主线和提纲。2.世界历史观的方法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只有把中国的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考察,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清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近代中国两大基本任务的辨证关系。3.联系现实只有联系现实,把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联系起来,才能认识“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只有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无论是地主 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太平天国运动, 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做的努 力,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历史的发展要求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让位于新民主 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 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我们应该更自觉地 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党的领导。 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深刻了解中 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牢固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 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提供相关的历史 基础知识。 三、学习方法 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阅读教材第一页第一部分) 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面临两个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 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也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掌握的两 条主线和提纲。 2.世界历史观的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一部分,只有把中国的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 景中考察,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清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近代中国两大基本 任务的辨证关系。 3.联系现实 只有联系现实,把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联系起来,才能认识“三个选择”的必然 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 只有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一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二、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三、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四、教学时间:1学时五、主要内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卓越成就。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闻名世界。万里长城、大运河等宏伟工程,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自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地。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煎饼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

上 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近代中国 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三、教学难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时间:1 学时 五、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 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 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卓越成就。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 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闻名世界。万里长城、 大运河等宏伟工程,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典籍文献 浩如烟海。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 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 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自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代到 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 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 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 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在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 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 没有土地。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煎饼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

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德治,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遂渐走向衰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降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象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拥有厂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1)英国: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伴随看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闲境,英国资产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2)法国和美国: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19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3)俄国:沙皇俄国是一个极具侵略传统的封建帝国。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但利用与中国接壤的条件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世纪中叶,俄国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文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从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领土

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后,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德治, 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 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实行文化专制主 义。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 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 逐渐走向衰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 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象尽显,潜伏 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 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 (1)英国: 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8 世纪, 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 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16 世纪末,英国殖民 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 1600 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 年,英国派遣 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 我国东南沿海。1825 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英国资产 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2)法国和美国: 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 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 19 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 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 (3)俄国: 沙皇俄国是一个极具侵略传统的封建帝国。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但利用与中国接 壤的条件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 世纪中叶,俄国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 湖以东地区,1689 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 年,又签订 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从 18 世纪中叶起,沙俄侵 略者不断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领土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战争过程(1)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略讲)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而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等产品却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找到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19世纪初,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输人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在英国输华的货物中,鸦片就占了一半以上。罪恶的毒品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过鸦片,每年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达高数百万元,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A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大量的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B众多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C鸦片走私中的贿赂,贪污和欺诈行为,使清政府更治更加腐败;D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2)中国政府开始禁烟鸦片贸易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1838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下,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上缴所有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3)战争爆发1839年8月初,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扩大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 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 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战争过程 (1)英国对华鸦片贸易 (略讲) 18 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 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而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等产品却在中国的出口 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变 这种不利局面,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找到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 从 18 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19 世纪初,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 多次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在英国输华的 货物中,鸦片就占了一半以上。罪恶的毒品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 过鸦片,每年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达高数百万元,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 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A 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大量的 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 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 众多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 C 鸦片走私中的贿赂,贪污和欺诈行为,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败; D 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中国政府开始禁烟 鸦片贸易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1838 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12 月任命 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 年 3 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 大力支持下,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 期上缴所有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1839 年 6 月 3 日,林 则徐下令将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 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3)战争爆发 1839 年 8 月初,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 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扩大

在华的商业利益,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客观要求,也是英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转嫁危机的手段。1840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由48艘舰船,4000余名士兵(后增至15000人),540门大炮组成的“东方远征军”,抵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没有统一的作战思路,时战时和,由抵抗走要协,加上中国军事武器和装备的落后,英国侵略军一路北上,相继攻破厦门,宁波,镇海,8月上旬,在英国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海面时,清政府向英国投降求和,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2.条约内容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和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丧失的权益:(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A割让香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B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财政负担)C取消“公行”制度,实行自由贸易。开放厂州,厦,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D海关关税必须与英国商定规定了“值百抽五”,即规定绝大部分主要货物的税率为5%左右(丧失了关税自主权)(2)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A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3)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A允许美国兵船在中国各港口“巡香贸易,(中国的领海权遭到破坏B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和“听讲”的权利,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的管事官处理,中国政府无权处理,中美《望厦条约》规定,所有美国人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4)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在通商的五口建造教堂和地(便于文化侵略,1846年,法国追使清政府下令取消一百多年来对天主教的禁令)(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近本的依据

在华的商业利益,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客观要求,也是 英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转嫁危机的手段。1840 年 6 月,乔治·懿律率领由 48 艘舰船, 4000 余名士兵(后增至 15000 人),540 门大炮组成的“东方远征军”,抵达中国广东海面, 封锁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没有统一的作战思路,时战时和,由抵抗走向妥协,加上中国军 事武器和装备的落后,英国侵略军一路北上,相继攻破厦门,宁波,镇海,8 月上旬,在 英国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海面时,清政府向英国投降求和,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2.条约内容 1842 年 8 月 29 日,耆英,伊里布和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 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丧失的权益: (1)1842 年 8 月,中英《南京条约》 A 割让香港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 B 赔款 2100 万银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财政负担) C 取消“公行”制度,实行自由贸易。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 商口岸(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 D 海关关税必须与英国商定 规定了“值百抽五”,即规定绝大部分主要货物的税率为 5%左右 (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2)1843 年 7 月和 10 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 的附件 A 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3)1844 年 7 月 3 日,中美《望厦条约》 A 允许美国兵船在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中国的领海权遭到破坏) B 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1843 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交涉诉讼,英国领事 有“查察”和“听讲”的权利,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的管事官处理,中国政府无权 处理,中美《望厦条约》规定,所有美国人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 问。” (4)1844 年 10 月 24 日,中法《黄埔条约》 在通商的五口建造教堂和坟地 (便于文化侵略,1846 年,法国迫使清政府下令取消 一百多年来对天主教的禁令)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 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近本的依据

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在自已的领土上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被割裂,英国割占了香港,葡萄牙于1849年强占了澳门,中国的主权的独立也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和租界的形成使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允许外国兵船在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使中国的领海主权也遭到了破坏,中国成为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战前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战后,外国的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猛烈的冲击,东南沿海一带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经济上的半封建国家。社会矛盾的变化:除原有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盾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且这个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从此,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革命性质的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战后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革命的性质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战前中国社会阶级主要是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战后中国逐渐出现两个新兴的阶级一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新兴阶级的出现对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1.新兴阶级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了,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他们的产生必然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1)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及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雇佣的工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的工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现代企业中的工人。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产生较早,人数少。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早了30年。大多由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厂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因为这个特点比较容易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关系:

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进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全部主权。 战后中国的领土被割裂,英国割占了香港,葡萄牙于 1849 年强占了澳门,中国的主权的 独立也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和租界的形成使中国 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允许外国兵船在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使中国的领海主权也遭到 了破坏,中国成为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国家。 经济上:战前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战后,外国的大量商品涌入 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猛烈的冲击,东南沿海一带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 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经济上 的半封建国家。 社会矛盾的变化:除原有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 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且这个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从此,中国的革命进入了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 革命性质的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战后由于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革命的性质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战前中国社会阶级主要是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战后中 国逐渐出现两个新兴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新兴阶级的出现对中国后来 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 1.新兴阶级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了,这是中国社 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他们的产生必然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 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 (1)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及特点 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 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雇佣的工人;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的工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现代企业中的工人。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产生较早,人数少。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早了 30 年。大多由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 者组成,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厂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因为这个特点比较容 易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关系;

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很强,是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2)中国资产阶级的组成及特点中国资产阶级的组成:官僚资产阶级一一多由封建统治阶级转化而来,又多在列强的扶植下发展起来,到抗日战争后达到顶峰;小资产阶级一一封建社会的小生产阶层,近代的知识阶层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一一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的: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摇摆不定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革命性一一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软弱性一一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我们的历史任务时有我们的社会矛盾决定的。为此我们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也就是说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帝反封建革命二是实现近代化。这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打证明了这一点。六、学习思考: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很强,是最有前途的革命阶 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2)中国资产阶级的组成及特点 中国资产阶级的组成: 官僚资产阶级——多由封建统治阶级转化而来,又多在列强的扶植下发展起来,到抗 日战争后达到顶峰; 小资产阶级——封建社会的小生产阶层,近代的知识阶层和自由职业者。 民族资产阶级——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 人转化而来的;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 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摇摆不定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 革命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 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软弱性——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 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 响。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其中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我们的历史任务时有我们的社会矛盾决定的。为此我们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 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也就是说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帝反封建革命二是实现近代化。这两大历 史任务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 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 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六、学习思考: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是什么?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七、阅读文献:1.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第二编第一、二、三章2.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一、二卷3.列宁:《中国的战争》,见《列宁选集》第一卷4.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对华贸易》,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七、阅读文献: 1.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第二编第一、二、三章 2.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一、二卷 3.列宁:《中国的战争》,见《列宁选集》第一卷 4.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对华贸 易》,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努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通过学习,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届屈斗争是亲国主义不能灭广中国的根本原因。二、教学重点: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和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三、教学难点: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主要内容: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资本一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次的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制造了多起惨案。例如,甲午战争中,1894年11月,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四天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2万余人。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仅庄王府一处,就烧死和杀死义和团团民与平民1700多人。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借,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已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1858年,俄国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努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通过学习,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屈斗争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 原因。 二、教学重点: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和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 因。 三、教学难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四、教学时间:2 学时 五、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 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 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次的侵华战争。在历次侵 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制造了多起惨案。例如,甲午战争中,1894 年 11 月,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四天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 2 万余人。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仅庄王府一处,就烧死和杀死义和团团民与平民 1700 多 人。1900 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 租借,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 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 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49 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1887 年,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1858 年,俄国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 60 万平方公里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