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老才子_的风骨与情怀_高尔泰新作_草色连云_读后感_陈华文

下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老才子的风骨与情怀 高尔泰新作《草色连云》读后感 陈华文 回忆与故事,再次把我带回历史的迷雾中,和他一起见证了人性 的倾轧、屈服、扭曲和抗争,目睹了生命的脆弱和复杂,体悟到 宏大历史中流血的细节。他的文字炉火纯青,朴实而细腻,体现 草色连云 出深深的家国情怀。 高尔泰和他那个年纪的很多人一样,人生是如此的风云变 幻与不堪回首。他年轻时在大学美术系就读,因发表美学论文 《论美》被打成右派,父亲和姐姐也遭此厄运。高尔泰曾经在戈 壁滩上的夹边沟劳改农场目睹了无数的死亡,自己也差点饿死, 幸好他命大,活了下来。也许是高尔泰艺术理论与创作水准高的 原因,他曾先后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兰州大 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任职,1992年后侨居美国,在多所大学 授课、访学。丰富的人生历练、中西文化的心灵碰撞,使他的艺 术境界不断提升。不论在怎样的地域环境,他总是讲其理、说真 话,骨子里头是守护的是生活的正义、艺术的自由。这一点,在 《草色连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读高尔泰的文字,无形中感受到他身上扑面而来的艺术气 质,他的文字无拘无束很是轻松,跃动若一颗诗意的灵魂,并且 富有无尽的魅力。此外,他的人生故事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揭 示若感性与理性、个体与整体、生命与形式、权力与义务之间的 博弈。在美学认知方面,他不迷信权威,一直认定“美是作为未 来创造的动力因而动态地存在的”。为此,他提出要扬弃积淀、 高尔泰不愧是历经沧桑的“老才子”,在新出版的思想随 追求差异、变化与多样,投入到永恒的时间巨流中,追逐在美的 笔集《草色连云》中,连书名都是如此富有诗意。我第一眼看到 过程与环节之中,而不是过分注目褪色的传奇和变蜕了的神话。 这个书名,不仅想到了春天的原野,微风吹来,温暖的阳光穿越 他的美学观是动态的,他认为审美是对过程的体验而不是对结果 洁白的云朵朵,直射到绿油油的草甸上。这是多么富有生机的自 的体验。 然图景。然而,熟悉高尔泰的人都知道,他的人生经历并不是这 作为美学家与画家的高尔泰,崇尚的是“动”,为此他在 样充满阳光。相反苦难一直伴随若他、纠缠着他。在生命的逆境 创作中总是努力地遗忘过往,但不流俗,更不附和。他追溯内心 中,高尔泰昂起不屈的头脑,以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书写人生 的自由从事绘画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美术界出现了否定中国 的豪情和自由。 古典艺术的浪潮,然而,高尔泰却又以保守者的姿态出现在公众 和其他文人相比,高尔泰的作品并不算多,甚至有点太少。 面前,高度肯中国古典艺术与水墨画的伟大成就。他曾提醒画家 这些年来,除了《寻找家园》这本书让人记忆深刻,他还有什么 们:一味地追随西方现代艺术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画家的艺术之 作品呢?好在评价一个作家的优秀并不以字数的多少进行衡量, 根在中国,这个根,就是延绵不息的古典文化遗产。高尔泰是中 《寻找家园》这本书中,他真实地回忆了上世纪50一70年代那个 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他的佛教绘画作品便是最好的明证。 狂风暴雨般的年代,自己和那一代人的命运悲欢。尤其是书中提 也许是年岁不断增长的原因,“老才子”高尔泰尤其喜欢回 到的“夹边沟劳改农场”,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之痛。这本书让 忆少年时代的往事。《草色连云》中,在叙述远去的故土时,他 无数人引起思想的强烈共鸣。至少,我是流泪读完的。 是那样的温情脉脉,这使我看到了他柔软的一面。本书读完后, 出生于1935年的高尔泰,是当代屈指可数的美学家、画家、 我眼前不仅出现这样的一幅画卷:少年的高尔泰在绿色的原野快 作家。在当代中国,能将绘画、文学、哲学融为一体的文化人实 活地玩耍,他时而卷起衣裤玩泥巴,时而潜在水里摸泥餓,时而 在不多,他就是其中之一。在《草色连云》这本书中,他依然秉 又去狂追飞翔的云雀…时代斗转星移,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持真实的态度,以反思的姿态叙述生命的庄重。本书中一篇篇的 注定成为生命中的著侈。● 《中田职工教有》2014年第5期总第268期77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高尔泰不愧是历经沧桑的“老才子”,在新出版的思想随 笔集《草色连云》中,连书名都是如此富有诗意。我第一眼看到 这个书名,不仅想到了春天的原野,微风吹来,温暖的阳光穿越 洁白的云朵朵,直射到绿油油的草甸上。这是多么富有生机的自 然图景。然而,熟悉高尔泰的人都知道,他的人生经历并不是这 样充满阳光。相反苦难一直伴随着他、纠缠着他。在生命的逆境 中,高尔泰昂起不屈的头脑,以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书写人生 的豪情和自由。 和其他文人相比,高尔泰的作品并不算多,甚至有点太少。 这些年来,除了《寻找家园》这本书让人记忆深刻,他还有什么 作品呢?好在评价一个作家的优秀并不以字数的多少进行衡量, 《寻找家园》这本书中,他真实地回忆了上世纪50—70年代那个 狂风暴雨般的年代,自己和那一代人的命运悲欢。尤其是书中提 到的 “夹边沟劳改农场”,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之痛。这本书让 无数人引起思想的强烈共鸣。至少,我是流泪读完的。 出生于1935年的高尔泰,是当代屈指可数的美学家、画家、 作家。在当代中国,能将绘画、文学、哲学融为一体的文化人实 在不多,他就是其中之一。在《草色连云》这本书中,他依然秉 持真实的态度,以反思的姿态叙述生命的庄重。本书中一篇篇的 “老才子”的风骨与情怀 ——高尔泰新作《草色连云》读后感 陈华文 回忆与故事,再次把我带回历史的迷雾中,和他一起见证了人性 的倾轧、屈服、扭曲和抗争,目睹了生命的脆弱和复杂,体悟到 宏大历史中流血的细节。他的文字炉火纯青,朴实而细腻,体现 出深深的家国情怀。 高尔泰和他那个年纪的很多人一样,人生是如此的风云变 幻与不堪回首。他年轻时在大学美术系就读,因发表美学论文 《论美》被打成右派,父亲和姐姐也遭此厄运。高尔泰曾经在戈 壁滩上的夹边沟劳改农场目睹了无数的死亡,自己也差点饿死, 幸好他命大,活了下来。也许是高尔泰艺术理论与创作水准高的 原因,他曾先后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兰州大 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任职,1992年后侨居美国,在多所大学 授课、访学。丰富的人生历练、中西文化的心灵碰撞,使他的艺 术境界不断提升。不论在怎样的地域环境,他总是讲真理、说真 话,骨子里头是守护的是生活的正义、艺术的自由。这一点,在 《草色连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读高尔泰的文字,无形中感受到他身上扑面而来的艺术气 质,他的文字无拘无束很是轻松,跃动着一颗诗意的灵魂,并且 富有无尽的魅力。此外,他的人生故事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揭 示着感性与理性、个体与整体、生命与形式、权力与义务之间的 博弈。在美学认知方面,他不迷信权威,一直认定“美是作为未 来创造的动力因而动态地存在的”。为此,他提出要扬弃积淀、 追求差异、变化与多样,投入到永恒的时间巨流中,追逐在美的 过程与环节之中,而不是过分注目褪色的传奇和变蜕了的神话。 他的美学观是动态的,他认为审美是对过程的体验而不是对结果 的体验。 作为美学家与画家的高尔泰,崇尚的是“动”,为此他在 创作中总是努力地遗忘过往,但不流俗,更不附和。他追溯内心 的自由从事绘画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美术界出现了否定中国 古典艺术的浪潮,然而,高尔泰却又以保守者的姿态出现在公众 面前,高度肯中国古典艺术与水墨画的伟大成就。他曾提醒画家 们:一味地追随西方现代艺术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画家的艺术之 根在中国,这个根,就是延绵不息的古典文化遗产。高尔泰是中 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他的佛教绘画作品便是最好的明证。 也许是年岁不断增长的原因,“老才子”高尔泰尤其喜欢回 忆少年时代的往事。《草色连云》中,在叙述远去的故土时,他 是那样的温情脉脉,这使我看到了他柔软的一面。本书读完后, 我眼前不仅出现这样的一幅画卷:少年的高尔泰在绿色的原野快 活地玩耍,他时而卷起衣裤玩泥巴,时而潜在水里摸泥鳅,时而 又去狂追飞翔的云雀……时代斗转星移,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注定成为生命中的奢侈。● 《中国职工教育》 2014 年第 5 期 总第 268 期 77 品味书香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有了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时_你就复活了_史铁生.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三农问题_世纪末的反思_温铁军.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_教学计划与必读书目.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老舍.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现代新诗的诞生与成长.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四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中国现代新诗的成熟与发展.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三十年代散文创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的推进.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40年代现代小说的普及与深化.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话剧.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五四时期的散文.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五四时期其他重要小说家.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三十年代文学概况.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茅盾.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30年代小说的繁荣与成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巴金.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现代话剧的高峰.ppt
- 《文学与人生》课程阅读资料:外国文艺理论丛书《巴尔扎克论文艺》PDF电子书(人民文学出版社).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一百位诗人推荐的一百首外国情诗.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中文系 李亚伟.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_钱理群.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从_红高粱_到_檀香刑.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从新文化运动的争议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_袁伟时.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价值重估的尺度_论五四人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李新宇.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余华现实一种.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刘擎悼辞.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刘瑜 - 烟花.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刘瑜:十问.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历史观念重构_罪感意识表达与语言形式翻新_评莫言长篇小说_蛙.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问题_袁伟时.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史铁生 扶轮问路.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回答对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责难_献给_五四_85周年_袁伟时.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大书库._等;.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女权主义口号下的女人.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布罗茨基诗两首.doc
- 《文学与人生》课程阅读资料:性与性别学术译从《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PDF电子书(美)朱迪斯·巴特勒着.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惶然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