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的推进

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的推进
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的推进

第一节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冬“中国诗歌会” ·承续了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 ·成立于1932年9月 ·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发起人: ·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
第一节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v“中国诗歌会” • 承续了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 • 成立于1932年9月 • 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 发起人: • 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

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 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追求理想主义和英 雄主义色彩和刚强壮阔的力之美。 ·共同主题:反映农村的苦难与觉醒 ·代表诗人:蒲风(1911-1943) ·代表作《茫茫夜》 《六月流火》 ·杨骚《乡曲》 ·提出“国防诗歌”口号
“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Ø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 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追求理想主义和英 雄主义色彩和刚强壮阔的力之美。 • 共同主题 :反映农村的苦难与觉醒 • 代表诗人:蒲风(1911-1943) • 代表作《茫茫夜》 《六月流火》 • 杨骚《乡曲》 • 提出“国防诗歌”口号

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表现集体的“大我” >描摹现实,追求“歌谣化” 诗派贡献: ·适应时代要求;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扩展 了新诗的美学风格。 缺失: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 个性,成为宣传的传声筒
“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Ø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表现集体的“大我” Ø描摹现实,追求“歌谣化” v诗派贡献: • 适应时代要求;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扩展 了新诗的美学风格。 • 缺失: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 个性,成为宣传的传声筒

减克家(1905-2004) ·诗集:《烙印》 《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 ·诗歌写作风格:贴近泥土一被誉为“泥土诗人” ·人生态度:“坚忍主义” 显示了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清醒现实 主义精神 ·提倡“苦吟”,讲究炼字、诗风谨严
臧克家(1905-2004) • 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 • 诗歌写作风格:贴近泥土—被誉为“泥土诗人” • 人生态度: “坚忍主义” • 显示了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清醒现实 主义精神 • 提倡“苦吟” ,讲究炼字、诗风谨严

难民 日头堕到鸟巢里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 ● 把这群人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 ●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 满然征尘的古怪的服装,告诉了他们的来历, 一张一张兜着阴影的脸皮, 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难民 • 日头堕到鸟巢里, •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 • 把这群人度到这座古镇上。 •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 •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 • 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 满然征尘的古怪的服装,告诉了他们的来历, • 一张一张兜着阴影的脸皮, • 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第二节后新月派的创作 >主要阵地: 《新月》月刊(1928) 《诗刊》季刊(1930) >基本成员: 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 >诗歌观念与艺术追求 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 立场 从黑暗现实中逃避,回到自我内心世界,回到诗的 艺术世界中 ·强调抒情诗的创造
第二节 后新月派的创作 Ø 主要阵地: 《新月》月刊(1928)《诗刊》季刊(1930) Ø 基本成员: 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 Ø 诗歌观念与艺术追求 • 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 立场 • 从黑暗现实中逃避,回到自我内心世界,回到诗的 艺术世界中 • 强调抒情诗的创造

第二节后新月派的创作 >在题材、诗感上与现代派趋近: ·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 ·陈梦家《都市的颂歌》 ·孙大雨《自己的写照》 >形式试验: 。“十四行诗体”的转借与创造
第二节 后新月派的创作 Ø在题材、诗感上与现代派趋近: • 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 • 陈梦家《都市的颂歌》 • 孙大雨《自己的写照》 Ø形式试验: • “十四行诗体”的转借与创造

第二节后新月派的创作 十四行诗 >中世纪欧洲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20年代闻一多将其音译为“商籁体” >后期新月派诗人在十四行行诗里发现(找到)了中 西诗歌诗体形式的某种“契合点”,从而为新诗的 现实创造提供了新的经验 >成果: 孙大雨《决绝》、饶孟侃《弃儿》、卞之琳《一个 和尚》、朱湘《十四行英体》之十二、陈梦家《太 湖之夜》
第二节 后新月派的创作 v十四行诗 Ø 中世纪欧洲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Ø 20年代闻一多将其音译为“商籁体” Ø 后期新月派诗人在十四行行诗里发现(找到)了中 西诗歌诗体形式的某种“契合点” ,从而为新诗的 现实创造提供了新的经验 Ø 成果: • 孙大雨《决绝》、饶孟侃《弃儿》、卞之琳《一个 和尚》、朱湘《十四行英体》之十二、陈梦家《太 湖之夜》

第三节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 疃现代派诗 ·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 因《现代》杂志得名(施蛰存、杜衡主编) 其他主要杂志:《水星》(卞之琳) 《现代诗风》 (戴望舒)《新诗》(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冯至) 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 施蛰存、金克木、林庚、废名、曹葆华、路易士
第三节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 现代派诗 • 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 • 因《现代》杂志得名( 施蛰存、杜衡主编) • 其他主要杂志:《水星》(卞之琳)《现代诗风 》 (戴望舒)《新诗》(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冯至 ) • 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 施蛰存、金克木、林庚、废名、曹葆华、路易士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40年代现代小说的普及与深化.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话剧.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五四时期的散文.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五四时期其他重要小说家.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三十年代文学概况.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茅盾.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30年代小说的繁荣与成熟.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巴金.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现代话剧的高峰.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ppt
- 上海交通大学:《英美名诗赏析》教学资源_2015-16通识课英美名诗赏析_期末论文朗诵小组活动及周记_poemsfor essaywriting.docx
- 上海交通大学:《英美名诗赏析》教学资源_2013-2014class_week6-7_week6poems.docx
-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文学》教学资源_世界华文文学专题_讨论课ppt_姚冠文 白先勇与台湾现代派小说.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文学》教学资源_世界华文文学专题_小论文_麻将意象分析 郭健.doc
-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文学》教学资源_世界华文文学专题_小论文_尹雪艳人物分析 刘之源.doc
- 上海交通大学:《鲁迅与中外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ppt
- 上海交通大学:《英美名诗赏析》教学资源_期末论文_诗人生平.docx
- 上海交通大学:《英美名诗赏析》教学资源_期末论文_论文诗歌.docx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三十年代散文创作.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中国现代新诗的成熟与发展.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四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现代新诗的诞生与成长.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老舍.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_教学计划与必读书目.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三农问题_世纪末的反思_温铁军.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有了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时_你就复活了_史铁生.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老才子_的风骨与情怀_高尔泰新作_草色连云_读后感_陈华文.pdf
- 《文学与人生》课程阅读资料:外国文艺理论丛书《巴尔扎克论文艺》PDF电子书(人民文学出版社).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一百位诗人推荐的一百首外国情诗.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中文系 李亚伟.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_钱理群.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从_红高粱_到_檀香刑.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从新文化运动的争议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_袁伟时.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价值重估的尺度_论五四人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李新宇.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余华现实一种.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刘擎悼辞.doc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刘瑜 - 烟花.pdf
-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刘瑜:十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