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8章 立克次体、第19章 衣原体、第二十章 螺旋体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67
文件大小:210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8章 立克次体、第19章 衣原体、第二十章 螺旋体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18章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是与节肢动物有密切关系的严格 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个被发现的立克次体病是斑疹伤寒。 为了纪念因研究斑疹伤寒被感染而牺牲的年仅 39岁的立克次医师,将这类微生物统称为立克 次体

第18章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是与节肢动物有密切关系的严格 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个被发现的立克次体病是斑疹伤寒。 为了纪念因研究斑疹伤寒被感染而牺牲的年仅 39岁的立克次医师,将这类微生物统称为立克 次体

立克次体具有下列共同征 ①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见到,大小介于 病毒和细菌之间; ②都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引起人类发 热出疹性疾病; ③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增 殖于宿主细胞浆内增殖; ④有多种形态,主要为球杆状 ⑤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⑥对抗生素敏感

立克次体具有下列共同征 ① 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见到,大小介于 病毒和细菌之间; ② 都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引起人类发 热出疹性疾病; ③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方式增 殖 于宿主细胞浆内增殖; ④ 有多种形态,主要为球杆状 ⑤ 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⑥ 对抗生素敏感

立克次体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呈世界 性或地方性流行。人类多因节支动物吸血时而 受到感染。历史上历次大规模战争都有斑疹伤 寒大流行,死亡数以百万计。我国发现的立克 次体病主要有斑疹伤寒、Q热和恙虫病等

立克次体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呈世界 性或地方性流行。人类多因节支动物吸血时而 受到感染。 历史上历次大规模战争都有斑疹伤 寒大流行,死亡数以百万计。 我国发现的立克 次体病主要有斑疹伤寒、Q热和恙虫病等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立克次体大小为0.3一 0.6×0.8-2.0um,呈多形性,在不同的发育阶 段和不同的宿主内可出现球形、哑铃形、长杆状 或丝状等不同形态。常用Giemsa.或马氏染色法染 色,前者可将立克次体染成紫色或蓝色,后者将 立克次体染成红色。普氏立克次体常散在于细胞 浆中、恙虫病立克次体多在核旁成堆排列;而斑 点热立克次体则在胞浆或核内均可见到

一.生物学性状 ( 一) 形态 与染色 立克 次体 大小 为 0 . 3 - 0.6×0.8-2.0μm,呈多形性,在不同的发育阶 段和不同的宿主内可出现球形、哑铃形、长杆状 或丝状等不同形态。常用Giemsa或马氏染色法染 色,前者可将立克次体染成紫色或蓝色,后者将 立克次体染成红色。普氏立克次体常散在于细胞 浆中、恙虫病立克次体多在核旁成堆排列;而斑 点热立克次体则在胞浆或核内均可见到

(三)培养 立克次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 只在活细胞内增殖。繁殖一代需要6-10h常用的 培养方法有: 鸣胚卵黄囊内接种 组织细胞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L929细 胞、Vero单层细胞 动物接种:常采用豚鼠、小鼠腹腔接种 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 培养 立克次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 只在活细胞内增殖。繁殖一代需要6-10h常用的 培养方法有: 鸡胚卵黄囊内接种 组织细胞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L929细 胞、Vero单层细胞 动物接种 :常采用豚鼠、小鼠腹腔接种 是最常用的方法

抵抗力 除贝纳柯克斯体外,对热、消毒剂抵抗力 较弱。一般在56℃数分钟内即可被灭活,在 0.5%石碳酸、0.5%来苏及75%酒精中数分钟即 可杀死。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对 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低温及干燥的抵抗较强, 一20℃或冷冻干燥可保存半年以上,在干燥虱 粪中能保留传染性一年半以上

(三) 抵抗力 除贝纳柯克斯体外,对热、消毒剂抵抗力 较弱。一般在56℃数分钟内即可被灭活,在 0.5%石碳酸、0.5%来苏及75%酒精中数分钟即 可杀死。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对 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低温及干燥的抵抗较强, -20℃或冷冻干燥可保存半年以上,在干燥虱 粪中能保留传染性一年半以上

四 抗原构造 群特异的可溶性抗原:为脂多糖 种特异的外膜抗原:与外膜蛋白有关 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还有与变形杆菌某些 菌株(0X2、0X2、0X19)有共同的耐热多糖类抗 原。因而可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 次体抗原,进行定量疑集反应,以检测病人 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含量。此种交叉疑 集反应称为外一斐反应。供立克次体病的铺助 诊断

(四) 抗原构造 群特异的可溶性抗原:为脂多糖 种特异的外膜抗原:与外膜蛋白有关 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还有与变形杆菌某些 菌株(OX2、OX2、OX19)有共同的耐热多糖类抗 原 。因而可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 次体抗原,进行定量凝集反应,以检测病人 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含量。此种交叉凝 集反应称为外-斐反应 。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 诊断

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传播方式人是普氏立克次体的唯一宿主 经虱在人群间传播。斑点热立克次体在蜱唾液 腺中增殖,普氏立克次体在虱、蚤的肠上皮细胞 中增殖。故以蜱为媒介的立克次体是于蜱叮咬处 直接侵入人体;以虱、蚤为媒介的,是虱、蚤于 其叮咬处排出含有大量立克次体的粪便,经伤口 侵入人体。此外,偶有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者

二 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传播方式 人是普氏立克次体的唯一宿主 ,经虱在人群间传播。斑点热立克次体在蜱唾液 腺中增殖,普氏立克次体在虱、蚤的肠上皮细胞 中增殖。故以蜱为媒介的立克次体是于蜱叮咬处 直接侵入人体;以虱、蚤为媒介的,是虱、蚤于 其叮咬处排出含有大量立克次体的粪便,经伤口 侵入人体。此外,偶有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者

(二) 致病机理 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和磷脂酶A 立克次体的内毒素是LPS,引起发烧 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致微循环障碍和中毒 性休克、出现DIC等 磷脂酶A能容解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内吞 吞噬体膜,有利于立克次体穿入宿主细胞 膜并在其生长繁殖 立克次体表面结构有利于粘附到宿主细 胞表面和抗吞噬作用

(二)致病机理 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和磷脂酶A 立克次体的内毒素是LPS,引起发烧、 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致微循环障碍和中毒 性休克、出现DIC等 磷脂酶A能溶解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内吞 吞噬体膜,有利于立克次体穿入宿主细胞 膜并在其生长繁殖 立克次体表面结构有利于粘附到宿主细 胞表面和抗吞噬作用

人被感染后,经5-21d潜伏期,骤然发病, 表现有高热(达39-40℃)、头痛、肌肉痛等, 4-5d后出现皮疹,先躯干、后扩展至四肢,有 的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其他实 质器官的损害。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与地方 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

人被感染后,经5-21d潜伏期,骤然发病, 表现有高热 (达39-40℃) 、头痛、肌肉痛等, 4-5d后出现皮疹,先躯干、后扩展至四肢,有 的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其他实 质器官的损害。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与地方 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