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三)抗原组成 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 1.BSAg为HBV3种颗粒所共有,是机体受 HBV感染的标志。代表HBSAg的结构单位。HBSAg 大量存在与感染者血清中,是HBV感染者的主要 标志。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S为NT抗体, 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HBSAg也 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的成分
(三) 抗原组成 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 1.HBsAg 为HBV 3种颗粒所共有,是机体受 HBV感染的标志。代表HBsAg的结构单位。HBsAg 大量存在与感染者血清中,是HBV感染者的主要 标志。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s为NT抗体, 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HBsAg也 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的成分
SHBSAg有不同的亚型,他们有一个共同抗 原表位a和二组互相排斥的亚型抗原表位d/y和 w/r。因此,HBSAg可分为adr、adw、ayr、ayw 等4种亚型。可用于流行病学凋查。这些亚型 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同。欧美各国以dw为主, 中东以yw为主。我国内地和沿海各省汉族主 要为adr型;在广西壮族以adw为主;在西藏、 内蒙和新疆以ayw为主;ayr在我国罕见
SHBsAg有不同的亚型,他们有一个共同抗 原表位a和二组互相排斥的亚型抗原表位d/y和 w/r。因此,HBsAg可分为adr、adw、ayr、ayw 等4种亚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这些亚型 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同。欧美各国以adw为主, 中东以ayw为主。我国内地和沿海各省汉族主 要为adr型;在广西壮族以adw为主;在西藏、 内蒙和新疆以ayw为主;ayr在我国罕见
2.HBcAg :系HBV的核心蛋白,存在于Dane核 心结构颗粒表面,为内衣壳成分。由于HBCAg外 面包裹HBSAg,以及少量游离的HBCAg可被抗HBC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因此用一般方法不能从 患者血清测出HBCAg,而只有在肝细胞核中才能 检出。肝细胞膜表面的HBcAg,是宿主CTL作用 的主要靶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cIgG 在血流中存在时间比较长,为非保护性抗体,无 中和作用。但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
2.HBcAg 系HBV的核心蛋白,存在于Dane核 心结构颗粒表面,为内衣壳成分。由于HBcAg外 面包裹HBsAg,以及少量游离的HBcAg可被抗HBc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因此用一般方法不能从 患者血清测出HBcAg,而只有在肝细胞核中才能 检出。肝细胞膜表面的HBcAg,是宿主CTL作用 的主要靶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cIgG 在血流中存在时间比较长,为非保护性抗体,无 中和作用。但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 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
3.HbeAg由PreC及C基因编码,整体转录及 转译后成为抗原(如仅由C基因转录转译则为 HBcAg)。是一种可溶性抗原,游离存在于血清 中,由于HBeAg出现较HBSA8短暂,并且和Dane颗 粒出现时间相一致,与BV DNA多聚酶在血流中 的消长动态也基本一致,因此一般把BeAg作为 HBV复制及血涛具有传染性的标志。急性乙型肝 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Be阳性;但抗 HB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3.HbeAg 由PreC 及C基因编码,整体转录及 转译后成为e抗原 (如仅由C基因转录转译则为 HBcAg)。是一种可溶性抗原,游离存在于血清 中,由于HBeAg出现较HBsAg短暂,并且和Dane颗 粒出现时间相一致,与HBV DNA多聚酶在血流中 的消长动态也基本一致,因此一般把HBeAg作为 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急性乙型肝 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HBe阳性;但抗 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4.PreSAg分为PreS1和PreS2两种抗原。 他们具有吸附与肝细胞受体的表位,其抗原性 比HBAg更强,因其抗体能阻断BV与肝细胞结合 而其抗病毒作用
4.PreSAg 分为PreS1和PreS2两种抗原。 他们具有吸附与肝细胞受体的表位,其抗原性 比HBAg更强,因其抗体能阻断HBV与肝细胞结合 而其抗病毒作用
四 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只有黑猩猩对BV易感,接种后可发生与人 类相似的急慢性感染。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 近年来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可使HBV基因转移给 小鼠或转染细胞株。将病毒DNA导入肝癌细胞后, 病毒可复制并在细胞中表达HBSAg、HBCAg和 HBeAg。有此细胞株可持续地产生Dane颗粒。这 些细胞培养可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疫苗制备 及HBV致病机制研究等
(四) 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只有黑猩猩对HBV易感,接种后可发生与人 类相似的急慢性感染。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 近年来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可使HBV基因转移给 小鼠或转染细胞株。将病毒DNA导入肝癌细胞后, 病毒可复制并在细胞中表达HBsAg、HBcAg和 HBeAg。有此细胞株可持续地产生Dane颗粒。这 些细胞培养可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疫苗制备 及HBV致病机制研究等
(五) 抵抗力 B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对低温、 干燥、紫外线、醚、氯仿、酚等均有抵抗性。 不被70%乙醇灭活。高压灭菌(121℃10min)、 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液、 0.2%新洁尔灭等均可使HBV失活 但应指出,HBV的感染性与HBSAg的抗原活性 并非一致。如100℃10min或pH2.4处理6h均可使 HBV失去感染性,但仍保持HBSA8的抗原活性
(五) 抵抗力 HBV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对低温、 干燥、紫外线、醚、氯仿、酚等均有抵抗性。 不被70%乙醇灭活。高压灭菌 (121℃10min)、 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液、 0.2%新洁尔灭等均可使HBV失活 但应指出,HBV的感染性与HBsAg的抗原活性 并非一致。如100℃10min或pH2.4处理6h均可使 HBV失去感染性,但仍保持HBsAg的抗原活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及HBSAg 无症状携带者均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 HBSAg携带者,做为传染源危害性更大 (二)传播途径乙型肝炎主要是经血液或注 射途径传播,即非胃肠道的感染。据报道少至 10-6-10-9/ml HBeAg的阳性血清即可引起感 染常见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传染源 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及HBsAg 无症状携带者均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 HBsAg携带者,做为传染源危害性更大 (二)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主要是经血液或注 射途径传播,即非胃肠道的感染。据报道少至 10-6-10-9/ml HBeAg的阳性血清即可引起感 染常见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血液、血制品传播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 品 (包括丙种球蛋白等)均可传播乙型肝炎 2.医源性传播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 牙、内窥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纹身、各 种医疗器具、甚至工作人员的手,均可传播乙 型肝炎 3,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围产期,分娩时新生 儿经产道接触或吸吞入含HBV的母血、羊水、或 分必物所致,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也可通过 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1.血液、血制品传播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 品 (包括丙种球蛋白等) 均可传播乙型肝炎 2.医源性传播 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 牙、内窥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纹身、各 种医疗器具、甚至工作人员的手,均可传播乙 型肝炎 3.母婴传播 主要是在围产期,分娩时新生 儿经产道接触或吸吞入含HBV的母血、羊水、或 分泌物所致,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也可通过 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4.接触传播传播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日常 生活中如共用牙刷、洗澡、刷子、剃须刀等可 引起HBV感染。通过唾液传播的可能性也应受 到重视,因约30%-50%左右HBV慢性感染者睡液 中可检出BsAg。性交,尤其男性同性恋亦可 传播BV。因此,在西方国家将乙肝列为性传 播疾病(STD)之
4.接触传播 传播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日常 生活中如共用牙刷、洗澡、刷子、剃须刀等可 引起HBV感染。通过唾液传播的可能性也应受 到重视,因约30%-50%左右HBV慢性感染者唾液 中可检出HBsAg。性交,尤其男性同性恋亦可 传播HBV。因此,在西方国家将乙肝列为性传 播疾病(STD)之一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27章 肠道病毒、第二十八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第29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 副粘病毒 第三节其他呼吸道病毒.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毒的诊断 第二节 抗病毒治疗 第三节 抗病毒感染的预防、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流感病毒.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病毒的分类、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22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二十章 螺旋体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第三篇 真菌学 第21章 真菌概述 第一节 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致病性与免疫性 第三节 微生物学检查法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8章 立克次体、第19章 衣原体、第二十章 螺旋体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第16章 其他细菌 第一节 弯曲菌属 第二节 螺杆菌属 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 第四节 嗜血杆菌属 第五节 军团菌属 第6节 鲍特菌属、第17章 支原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4章分枝杆菌属 第2节 麻风分枝杆菌、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一节 布鲁斯菌属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2/2)、第12 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第13章 棒状杆菌、第14章分枝杆菌属 第1节 结核分枝杆菌.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章 弧菌属 第一节 霍乱弧菌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1/2).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肠杆菌科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其他菌属.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球菌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第四节 奈瑟菌属、第九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埃希菌属.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6.4)、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6.1-6.3).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第一篇 细菌学总论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学(负责人:侯芳玉).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30章 黄病毒、第31章 出血热病毒、第32章 胞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32章 胞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人疱疹病毒6型、7型与8型.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33章 逆转录病毒、第34章 狂犬病病毒、第35章 朊粒.ppt
- 吉林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总复习.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pathophysiology、第二章 疾病概论(负责人:郭中钰).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RI).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七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1/2).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2/2)、第二节 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缺氧 hypoxia.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发热 fever.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激 stress.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休克 shock.ppt
- 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ppt
- 吉林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基因操作(重组DNA技术、目的基因的获得和检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