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醇和醚

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第九章醇和醚 10110001 LOLOOLLOLOI 1101111001 001011003 B CHT exit
第九章 醇和醚 exit

本章纲 第一部分醇 第二部分醚
第一部分 醇 第二部分 醚 本章提纲

第一部分醇的提纲 第一节醇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醇的命名 第三节醇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醇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第五节醇的反应 第六节醇的制备
第一节 醇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醇的命名 第三节 醇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 醇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第五节 醇的反应 第六节 醇的制备 第一部分 醇的提纲

第一节醇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上的氢做羟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 CH3CH2OH OH CH,OH 乙醇 环已醇 环己甲醇 脂肪醇 脂环醇 脂环醇 CH,OH )OH 苯甲醇 苯酚 芳香醇 酚
脂肪烃分子中的氢、芳香族化合物侧 链 上的氢被羟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醇。 乙醇 环己醇 环己甲醇 脂肪醇 脂环醇 脂环醇 CH3 CH2OH OH CH2OH CH2OH OH 苯甲醇 芳香醇 苯酚 酚 第一节 醇的定义和分类 一 定义

分类 CH3CH,CH, CH,OH 一级醇(伯醇)cH2=CHoH=~cH3CHo 3021二级醇(仲醇) 烯醇 元醇 CH3 CH3 RCHEC-OH RCH2-C-R CH3COH三级醇(叔醇 CH 烯醇 OH -H,O R HOCH2CH2OH乙二醇 RR R 元醇 oH -H2O RCH RCHO OH HOCH2HCH2OH丙三醇(甘油) 元醇 R-CS 82 RCOOH OH OH
二 分类 三 元 醇 二 元 醇 一 元 醇 CH3CH2CH2CH2OH CH3CH2CHOH CH3 一级醇(伯醇) 二级醇(仲醇) 三级醇(叔醇) CH2=CH-OH CH3CHO RCH=C-OH RCH2 -C-R' R' O HOCH2CH2OH C R R' OH OH -H2O C R R' O RCH OH OH RCHO -H2O HOCH2CHCH2OH OH C OH OH OH R -H2O RCOOH 乙二醇 丙三醇(甘油) 烯醇 烯醇 CH3COH CH3 CH3

第二节醇的命名 衍生物命名法(看作甲醇的衍生物) CH 3 (CH3h2CHCHOH 甲基异丙基甲醇 二普通命名法(烷基的习惯名称+醇) CH (CH3h CHOH (CH3)2CHCHOH 异丙醇 二级丁醇
第二节 醇的命名 一 衍生物命名法(看作甲醇的衍生物) 二 普通命名法(烷基的习惯名称+醇) CH3 (CH3 ) (CH3 )2CHOH 2CHCHOH 甲基异丙基甲醇 CH3 (CH3 )2CHCHOH 异丙醇 二级丁醇

系统命名法(命名原则参见第一章) 几个实例 CH3CHCHCH2 CH2OH CH3 CHCH CH, ch2CHo 3-戊烯-1-醇 OH 5-羟基己醛 (CH3)3CCH2 CH2CHCH OH 5,5-二甲基2-己醇 CH2OH HOCH, CH2CHCH, CH,CH, CH,OH H 3-羟甲基-1,7庚二醇 3-羟基-4-氯环己甲酸
三 系统命名法(命名原则参见第一章) (CH3 )3CCH2CH2CHCH3 OH CH3CH=CHCH2CH2OH CH2OH HOCH2CH2CHCH2CH2CH2CH2OH CH3CHCH2CH2CH2CHO OH COOH OH Cl 3-戊烯-1-醇 5,5-二甲基-2-己醇 3-羟甲基-1,7-庚二醇 5-羟基己醛 3-羟基-4-氯环己甲酸 几个实例

第三节醇的结构特点 大部分醇的羟基与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烯 醇中的羟基与sp2杂化的碳原子相连。 2根据甲醇分子的键长、键角分析,醇羟基中 的氧是sp3杂化。 3醇的偶极距在2×103c.m左右。 般地说,相邻两个碳上最大的两个基团处 于对交叉最稳定,但当这两个基团可能以氢键 缔合时,则这两个基团处于邻交叉成为优势构 象
第三节 醇的结构特点 1 大部分醇的羟基与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烯 醇中的羟基与sp2杂化的碳原子相连。 2 根据甲醇分子的键长、键角分析,醇羟基中 的氧是sp3杂化。 3 醇的偶极距在210-3 c.m左右。 4 一般地说,相邻两个碳上最大的两个基团处 于对交叉最稳定,但当这两个基团可能以氢键 缔合时,则这两个基团处于邻交叉成为优势构 象

第四节醇的物理性质、光谱特征 物理性质 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固态,缔合较为牢固。液态,形成氢键和氢键的解离 均存在。气态或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醇分子可以单 独存在。 由于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沸点较相应分子量的烷 烃高。 由于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三个碳的醇和 叔丁醇能与水混溶。 二光谱特征(参见第八章)
第四节 醇的物理性质、光谱特征 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固态,缔合较为牢固。液态,形成氢键和氢键的解离 均存在。气态或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醇分子可以单 独存在。 由于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沸点较相应分子量的烷 烃高。 由于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三个碳的醇和 叔丁醇能与水混溶。 一 物理性质 二 光谱特征(参见第八章)

醇化物(结晶醇) 低级醇与一些无机盐形成的结晶状分子化合物称之为结晶 醇,也称之为醇化物。 MgCl,·6CH2OH CaCl2·4C2H5OH 注意 结晶醇不溶于有机 溶剂而溶于水。利 工业乙醚常杂有 许多无机盐 用这一性质,可以小少量乙醇,加入 不能作为醇 使醇和其它有机溶 CaC2可使醇从 的干燥剂。 剂分开,或从反应 乙醚中沉淀下来。 物中除去醇类
三 醇化物(结晶醇) 低级醇与一些无机盐形成的结晶状分子化合物称之为结晶 醇,也称之为醇化物。 MgCl2• 6CH3OH CaCl2 • 4C2H5OH 注意 许多无机盐 不能作为醇 的干燥剂。 结晶醇不溶于有机 溶剂而溶于水。利 用这一性质,可以 使醇和其它有机溶 剂分开,或从反应 物中除去醇类。 工业乙醚常杂有 少量乙醇,加入 CaCl2可使醇从 乙醚中沉淀下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有机与分析化学》高速逆流色谱.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超临界流体萃取.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荧光分光光度法.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纳米技术.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红外光谱分析.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第四章 卤烃类.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第六章 炔烃和二烯类.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第五章 烯烃.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双语版)Chapter 5 Alkenes.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第二章 烷烃.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第三章 立体化学.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气相色谱法.ppt
- 《有机与分析化学》中药指纹谱技术.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六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五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四章 吸光光度法.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二章 配位滴定法.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章 10.1 氧化还原平衡 10.2 氧化还原滴定法 10.3 氧化还原滴定法示例.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doc
- 《均相敞开系统热力学及相平衡准则》讲义.ppt
- 《物理化学词典》PDF电子书.pdf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doc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一章 绪论.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十章 防腐蚀设计.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十一章 加工建造和操作运行中.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十二章 防护方法.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十三章 金属在某些环境中的腐蚀.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复习题纲.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二章 腐蚀电池.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三章 电化学腐蚀的倾向.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四章 电化学腐蚀的速度.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五章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六章 金属的钝化.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七章 金属的高温氧化.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八章 局部腐蚀.ppt
- 四川理工学院:《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九章 腐蚀控制的基本概念.ppt
- 东莞理工学院:《有机化学》课堂练习_醛酮(周显宏).ppt
- 东莞理工学院:《有机化学》课堂练习_β-羰基(缩合反应).ppt
- 东莞理工学院:《有机化学》课堂练习_卤代烃.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