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

《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 说明 普通物理实验是三年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 1.接受基本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能合理选择与正确使用基本伩器,能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对实验 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2.用实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物理现象、规律,应用所学得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从理论和实 验的结合上加深、扩展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指导中学实验的能 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114学时,每个实验为3学时。 教学内容 绪论(9学时) 1.普通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2.普通物理实验的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 3.实验室规则 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1.测量和误差的基本概念 2.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 3.误差的估算及其意义 4.有效数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5.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二) 1.随机误差的概念 2.标准误差的计算 3.系统误差的一般知识 力学实验(33学时) 力学实验是师专物理专业首先开设的基础物理实验,除了起到加深对物理规律认识、培养实验 基本技能的作用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验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长度、时间、质量三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懂得正确使用游标卡 尺、螺旋测微仪、测量显微镜、秒表、数字式毫秒计及光电门、天平、气垫导轨、光杠杆等基本测 量仪器和实验设备。能应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
1 《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 说 明 普通物理实验是三年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 1. 接受基本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能合理选择与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能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对实验 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2. 用实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物理现象、规律,应用所学得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从理论和实 验的结合上加深、扩展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指导中学实验的能 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 114 学时,每个实验为 3 学时。 教学内容 绪 论(9 学时) 1. 普通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2. 普通物理实验的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 3. 实验室规则 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一) 1. 测量和误差的基本概念 2. 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 3. 误差的估算及其意义 4. 有效数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5.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二) 1. 随机误差的概念 2. 标准误差的计算 3. 系统误差的一般知识 力学实验(33 学时) 力学实验是师专物理专业首先开设的基础物理实验,除了起到加深对物理规律认识、培养实验 基本技能的作用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验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长度、时间、质量三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懂得正确使用游标卡 尺、螺旋测微仪、测量显微镜、秒表、数字式毫秒计及光电门、天平、气垫导轨、光杠杆等基本测 量仪器和实验设备。能应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

本部分共列出15个实验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 1.分别用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计测量长方形、球形、圆环等试样的尺寸,并求体积。 2.利用测量显微镜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图形(或类似图形)的尺寸。练习在弯游标及不同的测 微螺旋上读数。 3.多次测量误差的运算,求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说明和要求 (1)掌握游标及螺旋测微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及测量显微镜 (3)掌握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估算方法与有效数字的基本运算。 实验二单摆的研究 1.用多周期测量法测不同摆长L下周期T,作L—T2图线,并求出重力加速度g 2.测定同一摆长下,相应于不同摆角θ的周期,作θ一T图,得出结论。 说明和要求 )学会镜尺和秒表的使用。 (2)掌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3)研究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周期和摆角的关系。 (4)学习用作图法处理测量数据 实验三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 1.物理天平的调整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用比重瓶法测液体的密度。 说明和要求 (1)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两种方法一一液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实验四惯性秤 对惯性秤进行定标,作定标曲线 2.用惯性秤测量待测物的惯性质量。 3.用天平称量待测物的引力质量,研究物体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关系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惯性秤测定惯性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物体的惯性质量,加深对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理解
2 本部分共列出 15 个实验。 实验一 长度的测量 1. 分别用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计测量长方形、球形、圆环等试样的尺寸,并求体积。 2. 利用测量显微镜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图形(或类似图形)的尺寸。练习在弯游标及不同的测 微螺旋上读数。 3. 多次测量误差的运算,求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说明和要求 (1)掌握游标及螺旋测微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及测量显微镜。 (3)掌握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估算方法与有效数字的基本运算。 实验二 单摆的研究 1. 用多周期测量法测不同摆长 L 下周期 T,作 L— 2 T 图线,并求出重力加速度 g。 2. 测定同一摆长下,相应于不同摆角θ 的周期,作θ —T 图,得出结论。 说明和要求 (1)学会镜尺和秒表的使用。 (2)掌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3)研究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周期和摆角的关系。 (4)学习用作图法处理测量数据。 实验三 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定 1. 物理天平的调整。 2.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 用比重瓶法测液体的密度。 说明和要求 (1)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两种方法——液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实验四 惯性秤 1. 对惯性秤进行定标,作定标曲线。 2. 用惯性秤测量待测物的惯性质量。 3. 用天平称量待测物的引力质量,研究物体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关系。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惯性秤测定惯性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物体的惯性质量,加深对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理解

实验五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1.调整光电计时系统和气垫导轨。 2.研究滑块质量一定时,加速度和所受外力的关系:研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说明和要求 (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其正确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熟悉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学会测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六(a)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用气垫导轨) 1.测定滑块在弹性和非弹性碰撞前后的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由碰撞前后的速度值计算恢复系数和碰撞前后的动能比值,并和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悉气垫导轨的使用方法 (3)用观察法研究弹性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实验六(b)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用碰撞仪) 1.根据摆球(或圆柱体)摆动的位移,间接求出它们在弹性和非弹性碰撞前后的速度,验证动 量守恒定律。 2.由碰撞前后的速度值计算恢复系数和碰撞前后的动能损失 说明和要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用观察法研究弹性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实验七(a)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拉伸法) 1.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用逐差法计算测量结果,求出杨氏弹性模量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训练正确地调整测量系统的能力 (3)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七(b)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弯曲法) 1.测量梁在不同负载P下的弛垂度Y,绘制P—Y图线
3 实验五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1. 调整光电计时系统和气垫导轨。 2. 研究滑块质量一定时,加速度和所受外力的关系;研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说明和要求 (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其正确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熟悉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学会测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六(a)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用气垫导轨) 1. 测定滑块在弹性和非弹性碰撞前后的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由碰撞前后的速度值计算恢复系数和碰撞前后的动能比值,并和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悉气垫导轨的使用方法。 (3)用观察法研究弹性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实验六(b)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用碰撞仪) 1. 根据摆球(或圆柱体)摆动的位移,间接求出它们在弹性和非弹性碰撞前后的速度,验证动 量守恒定律。 2. 由碰撞前后的速度值计算恢复系数和碰撞前后的动能损失。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用观察法研究弹性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实验七(a)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拉伸法) 1.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 用逐差法计算测量结果,求出杨氏弹性模量。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训练正确地调整测量系统的能力。 (3)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七(b)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弯曲法) 1. 测量梁在不同负载 P 下的弛垂度 Y,绘制 P—Y 图线

2.有P一Y图线的斜率求杨氏弹性模量。 说明和要求 (1)学会用梁的弯曲法测定杨氏弹性模量,验证梁的弯曲公式。 2)学习应用测量显微镜(或测高仪)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八(a)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用扭摆) 1.用扭摆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2.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说明和要求 (1)学习用扭摆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验证平行轴定理。 实验八(b)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用三线摆) 1.测定圆盘、圆环及任意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2.测定离转轴一定距离的两圆柱体的转动惯量,验证平行轴定理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三线摆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验证平行轴定理。 实验八(c)刚体转动实验(用刚体转动实验仪) 1.验证刚体的转动定律,求出转动惯量 2.观测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关系。检验平行轴定理 3.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刚体的转动定律,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并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质量及质量分布而改 变的情况 (2)验证平行轴定理 (3)掌握用作图法(曲线改直)处理数据 实验九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1.用分析天平测小球的质量 2.用螺旋测微计测小球的直径,用游标卡尺及米尺测玻璃管的直径及刻线间的长度 3.用密度计测蓖麻油的密度 说明和要求 (1)用落体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 (2)掌握分析天平的调整方法和使用方法
4 2. 有 P—Y 图线的斜率求杨氏弹性模量。 说明和要求 (1)学会用梁的弯曲法测定杨氏弹性模量,验证梁的弯曲公式。 (2)学习应用测量显微镜(或测高仪)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八(a)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用扭摆) 1. 用扭摆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2. 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说明和要求 (1)学习用扭摆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验证平行轴定理。 实验八(b)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用三线摆) 1. 测定圆盘、圆环及任意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2. 测定离转轴一定距离的两圆柱体的转动惯量,验证平行轴定理。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三线摆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验证平行轴定理。 实验八(c)刚体转动实验(用刚体转动实验仪) 1. 验证刚体的转动定律,求出转动惯量。 2. 观测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关系。检验平行轴定理。 3.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刚体的转动定律,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并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质量及质量分布而改 变的情况。 (2)验证平行轴定理。 (3)掌握用作图法(曲线改直)处理数据。 实验九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1. 用分析天平测小球的质量。 2. 用螺旋测微计测小球的直径,用游标卡尺及米尺测玻璃管的直径及刻线间的长度。 3. 用密度计测蓖麻油的密度。 说明和要求 (1)用落体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 (2)掌握分析天平的调整方法和使用方法

实验十弦振动的研究 利用驻波现象测定电动音叉的频率。 2.验证振动频率一定时,波长的平方与弦线所受张力成正比。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弦线上的横波波长与弦线张力、密度的关系。 (2)观察横波所形成的驻波波形,用驻波法测频率 实验十一(a)谐振动的研究(气垫导轨) 1.用光电测量系统直接测出滑块在导轨上振动时位移及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测量滑块质量m改变时及弹簧的倔强系数K变时的振动周期T,验证T=2n,/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物体作谐振动时,其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证明谐振动的周期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特性而与初始条件无关 实验十一(b)谐振动的研究(弹簧振子) 1.测定悬挂不同质量m的砝码时,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T,画出m一T图线。 2.由图线求得倔强系数和弹簧的等效质量。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测出弹簧的倔强系数 (2)用图解法求弹簧的等效质量 实验十二阻尼振动的研究 1.测定不同阻尼情况下的衰减振动曲线,计算阻尼因数 2.由振动衰减曲线求半衰期、阻尼常数和品质因数。 说明和要求 (1)研究振动系统所受的阻尼力和速度成正比时,其振幅随时间衰减的规律。 (2)测定振动系统的半衰期和品质因数。 (3)测定滑块的阻尼常数 实验十三伯努利方程的验证 1.用汾丘里流量计测定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2.验证伯努利方程。 说明和要求 (1)测定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5 实验十 弦振动的研究 1. 利用驻波现象测定电动音叉的频率。 2. 验证振动频率一定时,波长的平方与弦线所受张力成正比。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弦线上的横波波长与弦线张力、密度的关系。 (2)观察横波所形成的驻波波形,用驻波法测频率。 实验十一(a)谐振动的研究(气垫导轨) 1. 用光电测量系统直接测出滑块在导轨上振动时位移及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 测量滑块质量 m 改变时及弹簧的倔强系数 K 变时的振动周期 T,验证 K m T = 2π 。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物体作谐振动时,其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证明谐振动的周期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特性而与初始条件无关。 实验十一(b)谐振动的研究(弹簧振子) 1. 测定悬挂不同质量 m 的砝码时,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T,画出 m— 2 T 图线。 2. 由图线求得倔强系数和弹簧的等效质量。 说明和要求 (1)验证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测出弹簧的倔强系数。 (2)用图解法求弹簧的等效质量。 实验十二 阻尼振动的研究 1. 测定不同阻尼情况下的衰减振动曲线,计算阻尼因数。 2. 由振动衰减曲线求半衰期、阻尼常数和品质因数。 说明和要求 (1)研究振动系统所受的阻尼力和速度成正比时,其振幅随时间衰减的规律。 (2)测定振动系统的半衰期和品质因数。 (3)测定滑块的阻尼常数。 实验十三 伯努利方程的验证 1. 用汾丘里流量计测定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2. 验证伯努利方程。 说明和要求 (1)测定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2)验证伯努利方程。 实验十四(a)声速的测定(用昆特管) 1.用昆特管测定声音在金属棒中传播的速度 2.测定金属棒的杨氏弹性模量 说明和要求 (1)学会利用共振干涉法测定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2)观察纵波所形成的驻波波形。 实验十四(b)声速的测定(用共鸣管) 用音叉和共鸣管测定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说明和要求 (1)测定声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验证声速与声源的频率无关 实验十四(c)声速的测定(用音频波) 1.利用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速。 2.用逐差法进行运算求出波长及声速 说明和要求 (1)学会利用共振干涉法测定声速。 (2)了解利用电声换能器进行电声转换和测量的方法 (3)从使用角度初步熟悉示波器和音频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实验十五(a)复摆 1.测定复摆摆动周期和相应的回转轴到重心的距离,绘出图线 2.由图线确定不同周期时的等值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说明和要求 (1)研究复摆摆动周期与回转轴到重心距离的关系 (2)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十五(b)可倒摆 用光电测量系统测可倒摆的周期,求得重力加速度。 说明和要求 用可倒摆精确测定重力加速度
6 (2)验证伯努利方程。 实验十四(a)声速的测定(用昆特管) 1. 用昆特管测定声音在金属棒中传播的速度。 2. 测定金属棒的杨氏弹性模量。 说明和要求 (1)学会利用共振干涉法测定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2)观察纵波所形成的驻波波形。 实验十四(b)声速的测定(用共鸣管) 用音叉和共鸣管测定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说明和要求 (1)测定声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验证声速与声源的频率无关。 实验十四(c)声速的测定(用音频波) 1. 利用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速。 2. 用逐差法进行运算求出波长及声速。 说明和要求 (1)学会利用共振干涉法测定声速。 (2)了解利用电声换能器进行电声转换和测量的方法。 (3)从使用角度初步熟悉示波器和音频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实验十五(a)复摆 1. 测定复摆摆动周期和相应的回转轴到重心的距离,绘出图线。 2. 由图线确定不同周期时的等值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说明和要求 (1)研究复摆摆动周期与回转轴到重心距离的关系。 (2)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十五(b)可倒摆 用光电测量系统测可倒摆的周期,求得重力加速度。 说明和要求 用可倒摆精确测定重力加速度

热学实验 通过本部分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热传导、热膨胀、相变等热现象规律的认识,掌握温度、压强 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气压计、量热器等热学仪器,懂得系统误差的补 本部分共列出10个实验 实验一金属比热的测定 1.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 2.利用温升曲线进行散热修正 说明和要求 (1)学会基本的量热方法一一混合法 (2)测定金属的比热 (3)学习热学实验中系统散热带来的误差的修正方法。 实验二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用光杠杆法测定金属棒的线胀系数。 说明和要求 握线胀系数的一种测定方法。 实验三水的汽化热的测定 1.测定水在沸腾温度下的汽化热 2.测定杜瓦瓶量热器的有效热容量 说明和要求 (1)学会测定水在沸腾温度下的汽化热。 (2)学会测定杜瓦瓶量热器的有效热容量。 实验四(a)热功当量的测定 测定热功当量,并与标准值比较,计算测量误差,用热功当量测定仪。 说明和要求 研究机械功与热量的转换,测定热功当量。 实验四(b)热功当量的测定 1.用电热法测定热功当量 2.做时间一温度曲线进行散热修正
7 热学实验 通过本部分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热传导、热膨胀、相变等热现象规律的认识,掌握温度、压强 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气压计、量热器等热学仪器,懂得系统误差的补 正。 本部分共列出 10 个实验。 实验一 金属比热的测定 1. 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 2. 利用温升曲线进行散热修正。 说明和要求 (1)学会基本的量热方法——混合法。 (2)测定金属的比热。 (3)学习热学实验中系统散热带来的误差的修正方法。 实验二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用光杠杆法测定金属棒的线胀系数。 说明和要求 掌握线胀系数的一种测定方法。 实验三 水的汽化热的测定 1. 测定水在沸腾温度下的汽化热。 2. 测定杜瓦瓶量热器的有效热容量。 说明和要求 (1)学会测定水在沸腾温度下的汽化热。 (2)学会测定杜瓦瓶量热器的有效热容量。 实验四(a)热功当量的测定 测定热功当量,并与标准值比较,计算测量误差,用热功当量测定仪。 说明和要求 研究机械功与热量的转换,测定热功当量。 实验四(b)热功当量的测定 1. 用电热法测定热功当量。 2. 做时间—温度曲线进行散热修正

说明和要求 (1)学会用电热方法测定热功当量 (2)进一步熟悉热学实验中系统散热的修正。 实验五气体三定律及气态方程验证 1.应用气体定律实验仪验证气体三定律 2.验证气态方程和计算R值 说明和要求 (1)验证气体三定律及气态方程 (2)测定普适常数R (3)学会使用福廷气压计 实验六(a)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1.用稳态法测定铜的导热系数 2.利用热电偶测量试件两端的温度差 说明和要求 掌握测定良导体导热系数的一种方法。 实验六(b)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橡皮或胶木)的导热系数 说明和要求 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实验七液体比热的测定 用已知比热的水作为比较对象,用电流量热器测定变压器油(或甘油)的比热。明白“清除” 与环境热交换带来影响的方法 说明和要求 学会用比较测量法测液体的比热。 实验八沸点与压强关系的研究 测定在压强减小及增加时,水沸点的变化 说明和要求 研究水的沸点随压强变化的规律
8 说明和要求 (1)学会用电热方法测定热功当量。 (2)进一步熟悉热学实验中系统散热的修正。 实验五 气体三定律及气态方程验证 1. 应用气体定律实验仪验证气体三定律。 2. 验证气态方程和计算 R 值。 说明和要求 (1)验证气体三定律及气态方程。 (2)测定普适常数 R。 (3)学会使用福廷气压计。 实验六(a)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1. 用稳态法测定铜的导热系数 2. 利用热电偶测量试件两端的温度差。 说明和要求 掌握测定良导体导热系数的一种方法。 实验六(b)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橡皮或胶木)的导热系数。 说明和要求 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实验七 液体比热的测定 用已知比热的水作为比较对象,用电流量热器测定变压器油(或甘油)的比热。明白“清除” 与环境热交换带来影响的方法。 说明和要求 学会用比较测量法测液体的比热。 实验八 沸点与压强关系的研究 测定在压强减小及增加时,水沸点的变化。 说明和要求 研究水的沸点随压强变化的规律

实验九(a)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拉脱法) 测定弹簧的倔强系数。 2.用拉脱法测定水(或其他液体)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系数。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焦利氏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九(b)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毛细管法) 测定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毛细管半径,算出表面张力系数 说明和要求 掌握用毛细管测定液体表面系数的方法 实验十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1.用机械泵获得低真空,并用火花检漏仪来判断真空度及检漏。用热偶真空计测量真空度。 2.利用扩散泵在预备真空基础上获得高真空。用电离真空计测真空度。 说明和要求 (1)学习真空的获得及测量方法 (2)熟悉有关真空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电磁学实验 电磁学实验的内容包括:电场和磁场的描绘: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 的运动和非电量与电量的相互转化等四个方面。 通过本部分实验使学生加深对静电场和稳恒磁场的分布规律的认识,掌握电流、电压、电阻、 电动势和磁感应强度等基本量的测量方法,熟练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电桥、电位差计、检流计等 基本测量仪器与仪表,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各种波形及进行有关的测量,能初步分析实验中存 在的系统误差,并能运用随机误差处理的方法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作图,从而能居高临下、更好 地指导和安排中学电学实验教学。 本部分共列出16个实验 实验一电学实验基本知识 1.详细考察电表、电阻箱、滑线变阻器、开关的结构。 2.连接限流和分压电路。 3.观察滑线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和电压、电流的关系。 说明和要求 (1)学习电学实验室的规则、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了解电学实验的基本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学习连接电路的一般方法
9 实验九(a)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拉脱法) 1. 测定弹簧的倔强系数。 2. 用拉脱法测定水(或其他液体)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系数。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焦利氏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九(b)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毛细管法) 测定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毛细管半径,算出表面张力系数。 说明和要求 掌握用毛细管测定液体表面系数的方法。 实验十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1. 用机械泵获得低真空,并用火花检漏仪来判断真空度及检漏。用热偶真空计测量真空度。 2. 利用扩散泵在预备真空基础上获得高真空。用电离真空计测真空度。 说明和要求 (1)学习真空的获得及测量方法。 (2)熟悉有关真空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电磁学实验 电磁学实验的内容包括:电场和磁场的描绘;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 的运动和非电量与电量的相互转化等四个方面。 通过本部分实验使学生加深对静电场和稳恒磁场的分布规律的认识,掌握电流、电压、电阻、 电动势和磁感应强度等基本量的测量方法,熟练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电桥、电位差计、检流计等 基本测量仪器与仪表,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各种波形及进行有关的测量,能初步分析实验中存 在的系统误差,并能运用随机误差处理的方法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作图,从而能居高临下、更好 地指导和安排中学电学实验教学。 本部分共列出 16 个实验。 实验一 电学实验基本知识 1. 详细考察电表、电阻箱、滑线变阻器、开关的结构。 2. 连接限流和分压电路。 3. 观察滑线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和电压、电流的关系。 说明和要求 (1)学习电学实验室的规则、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了解电学实验的基本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学习连接电路的一般方法

实验二静电场的描绘 测量和描绘同轴电缆中的等位线。 测量两根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间的等位线 说明和要求 了解模拟法适用的条件,学习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加深对静电场性质的理 解 实验三伏安法测电阻 1.分别用电流表内、外接电路测待测电阻 2.分析电表的接入误差,分别用各自修正公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3.画出所测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正确使用伏特表、毫安表等。 (3)了解电表的接入误差 实验四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1.用滑线式电桥或电阻箱组装电桥测量电阻 2.用箱式电桥测量电阻和电桥的灵敏度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学会用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学会测量电桥灵敏度的方法,并了解提高电桥灵敏度的途径。 实验五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究 1.观察灵敏电流计线圈的三种运动状态 2.测定灵敏电流计的内阻和灵敏度 说明和要求 (1)了解灵敏电流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测量灵敏电流计内阻和灵敏度的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灵敏电流计。 实验六(a)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0 实验二 静电场的描绘 1. 测量和描绘同轴电缆中的等位线。 2. 测量两根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间的等位线。 说明和要求 了解模拟法适用的条件,学习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加深对静电场性质的理 解。 实验三 伏安法测电阻 1. 分别用电流表内、外接电路测待测电阻。 2. 分析电表的接入误差,分别用各自修正公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3. 画出所测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正确使用伏特表、毫安表等。 (3)了解电表的接入误差。 实验四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1. 用滑线式电桥或电阻箱组装电桥测量电阻。 2. 用箱式电桥测量电阻和电桥的灵敏度。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2)学会用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学会测量电桥灵敏度的方法,并了解提高电桥灵敏度的途径。 实验五 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究 1. 观察灵敏电流计线圈的三种运动状态。 2. 测定灵敏电流计的内阻和灵敏度。 说明和要求 (1)了解灵敏电流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测量灵敏电流计内阻和灵敏度的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灵敏电流计。 实验六(a)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磁学(PPT讲稿)Electromagnetism revision.ppt
- 香港中文大学:由耦合演化驱动的网络结构与相分离行为(PPT讲稿)Disconnected-connected network transitions and phase separation driven by coevolving dynamics.ppt
- 《量子物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1章 量子光学基础 fundament of quantun optics(21.3-21.7).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章 矢量分析.ppt
- 《电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磁介质.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波传播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部分 电波传播环境介绍.pptx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半导体器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新型半导体器件.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半导体发光器件(主讲:明海).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3讲 静电场 §2.5 格林函数法.ppt
-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高一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doc
-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原子模型).ppt
-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是工程技术的基础(PPT讲稿,主讲:何晓雄).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1章 矢量分析与场论(主讲:黄丘林).pptx
-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PPT讲稿).ppt
- 东南大学:对称能与非核子自由度及其它(专题PPT,物理系:蒋维洲).ppt
- 上海交通大学:密立根油滴实验(PPT课件讲稿)基本电荷测定.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16 波动(习题,含解答).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3讲 电磁波的辐射 §5.1 讯变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ppt
-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考试大纲.doc
- High Energy cosmic-Radiation Detection(HERD)Facility onboard China’s Space Station.pptx
-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时变电磁场.ppt
- 大学物理:《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6讲 狭义相对论 §3.2 相对论时空观(上).ppt
- 大学物理:《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ppt
- 陇东学院:《量子力学》教学指南教学指南.pdf
- 《电机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交流绕阻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ppt
- 《高分子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聚合物的屈服与断裂 The yielding and fracture of polymers.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振动和波动)第6章 振动学基础(Vibration).ppt
- 《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电路定理、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电磁学》第16章 变化的电磁场 Electromagnatic field changed.ppt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2章 导体电学 Conductor electricity、第13章 电介质 Dielectric.ppt
- 《固体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Solid State Physics)第四章 金属电子论——电子的费米统计.ppt
- 山东大学:《焊接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Welding Physics)第5章 焊丝设计基础(主讲:孙俊生).ppt
-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考试大纲(适用于物理学所有学科).doc
-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高二物理——自感现象).doc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统计物理)第七章 统计物理初步.ppt
- 《普通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Ⅲ.pdf
-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应用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真空技术.ppt
-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讲 静电场 §2.2 唯一性定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