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5章 自适应模糊控制

第5章自适应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比较容易地将 人的控制经验溶入到控制器中,但若缺乏这样 的控制经验,很难设计出高水平的模糊控制器。 而且,由于模糊控制器采用了IF-THRN控制规 则,不便于控制参数的学习和调整,使得构造 具有自适应的模糊控制器较困难
第5章 自适应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比较容易地将 人的控制经验溶入到控制器中,但若缺乏这样 的控制经验,很难设计出高水平的模糊控制器。 而且,由于模糊控制器采用了IF-THRN控制规 则,不便于控制参数的学习和调整,使得构造 具有自适应的模糊控制器较困难

自适应模糊控制是指具有自适应学习算法的模 糊逻辑系统,其学习算法是依靠数据信息来调整模 糊逻辑系统的参数。一个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可以用 一个单一的自适应模糊系统构成,也可以用若干个 自适应模糊系统构成。与传统的自适应控制相比, 自适应模糊控制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利用操作人员 提供的语言性模糊信息,而传统的自适应控制则不 能。这一点对具有高度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尤其重要
自适应模糊控制是指具有自适应学习算法的模 糊逻辑系统,其学习算法是依靠数据信息来调整模 糊逻辑系统的参数。一个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可以用 一个单一的自适应模糊系统构成,也可以用若干个 自适应模糊系统构成。与传统的自适应控制相比, 自适应模糊控制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利用操作人员 提供的语言性模糊信息,而传统的自适应控制则不 能。这一点对具有高度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尤其重要

自适应模糊控制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根据实际系统性能 与理想性能之间的偏差,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直接 调整控制器的参数; (2)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通过在线辨识获得 控制对象的模型,然后根据所得模型在线设计模 糊控制器
自适应模糊控制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根据实际系统性能 与理想性能之间的偏差,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直接 调整控制器的参数; (2)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通过在线辨识获得 控制对象的模型,然后根据所得模型在线设计模 糊控制器

5.1 模糊逼近 5.1.1模糊系统的设计 设二维模糊系统g(x)为集合U=[a,B,]x[a,B]cR 上的一个函数,其解析式形式未知。假设对任意一 个x∈U,都能得到g(x),则可设计一个逼近的模糊 系统。模糊系统的设计步骤为: 步骤1:在a,B,]上定义N(=1,2)个标准的、一致 的和完备的模糊集
5.1 模糊逼近 5.1.1 模糊系统的设计 设二维模糊系统 为集合 上的一个函数,其解析式形式未知。假设对任意一 个 ,都能得到 ,则可设计一个逼近的模糊 系统。模糊系统的设计步骤为: 步骤1:在 上定义 个标准的、一致 的和完备的模糊集。 g(x) 2 1 1 2 2 U , , R x U g(x) i i , N i 1, 2 i

A,,…,A 步骤2:组建M=W,×N,条模糊集IF-THEN规则: R,:如果x为A且X2为A,则y为B 其中,i=1,2…N,=1,2,,N 将模糊集B的中心(用表示)选择为 "=g(e",e) (5.1)
Ni Ai Ai Ai , , , 1 2 步骤2:组建 条模糊集IF-THEN规则: M N1 N2 R u i1 i2 :如果 x 1为 A 1 i1且 x 2 为 A 2 i2 ,则 y 为 1 2 i i B 其中, 1 1 2 2 i 1, 2, , N , i 1, 2, , N 将模糊集 B i1 i 2 的中心(用 y i1 i 2 表示)选择为 1 2 1 2 1 2 , i i i i y g e e (5.1)

步骤3:采用乘机推理机,单值模糊器和中心平 均解模糊器,根据M=N,×N,条规则来构造模 糊系统fx) N 2 ∑3wwg) f(x)= ∑((x)先(x,》 (5.2) i1=1
步骤3:采用乘机推理机,单值模糊器和中心平 均解模糊器,根据 条规则来构造模 糊系统 M N1 N2 f x 1 1 2 2 2 2 1 1 2 2 1 1 1 1 2 2 1 2 N i 1 N i 1 1 2 1 2 N i 1 N i 1 ( ( ) ( )) ( ( ) ( )) f (x ) x x y x x i A i A i A i A i i (5.2)

5.1.2 模糊系统的逼近精度 万能逼近定理表明模糊系统是除多项函数逼近器、神 经网络之外的一个新的万能逼近器。模糊系统较之其它逼 近器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利用语言信息的能力。万能 逼近定理是模糊逻辑系统用于非线性系统建模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从根本上解释了模糊系统在实际中得到成功应用的 原因
万能逼近定理表明模糊系统是除多项函数逼近器、神 经网络之外的一个新的万能逼近器。模糊系统较之其它逼 近器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利用语言信息的能力。万能 逼近定理是模糊逻辑系统用于非线性系统建模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从根本上解释了模糊系统在实际中得到成功应用的 原因。 5.1.2 模糊系统的逼近精度

万能逼近定理 令f(x)为式(5.2)中的二维模糊 系统,gx)为式(5.1)中的未知函数,如果g(x) 在U=a,B]x[aB,]上是连续可微的,模糊系统的 逼近精度为: lg-f.≤ + (5.3) e"1.2) (5.4) 式中,无穷维范数定义为ld(x儿=supld(x)
万能逼近定理 令 为式(5.2)中的二维模糊 系统, 为式(5.1)中的未知函数,如果 在 上是连续可微的,模糊系统的 逼近精度为: f x gx gx 1 1 1 2 U , 2 2 1 1 h x g h x g g f (5.3) max 1, 2 1 1 1 h e e i j i j i j N i i (5.4) 式中,无穷维范数 定义为 dx dx。 xU sup

由(5.4)式可知:假设x,的模糊集的个数为W, 其变化范围的长度为L,则模糊系统的逼近精度满 足 N,= L+1 h 即: h,=N,-1 由该定理可得到以下结论:
由(5.4)式可知:假设 的模糊集的个数为 , 其变化范围的长度为 ,则模糊系统的逼近精度满 足 i x Ni Li 1 i i i N L h 1 i i i h L N 即: 由该定理可得到以下结论:

(1)形如式(5.2)的模糊系统是万能逼近器,对任意给 定的都可将和么透得足够小,使图 h,<6成 立,从而保证suP8(-f)=g-f孔<ε (2)通过对每个x,定义更多的模糊集可以得到更为准确 的逼近器,即规则越多,所产生的模糊系统越有效。 (3)为了设计具有预定精度的模糊系统,必须知道8() 关于x和x的导数边界,即 和。同时,在设计 过程中,还必须知道g()在x=(e,e5) =1,2,,N,i=12,…,N)处的值
(1)形如式(5.2)的模糊系统是万能逼近器,对任意给 定的 ,都可将 和 选得足够小,使 成 立,从而保证 。 (2)通过对每个 定义更多的模糊集可以得到更为准确 的逼近器,即规则越多,所产生的模糊系统越有效。 (3)为了设计具有预定精度的模糊系统,必须知道 关于 和 的导数边界,即 和 。同时,在设计 过程中,还必须知道 在 处的值。 0 1 h 2 h 2 2 1 1 h x g h x g g x f x g f x U sup i x gx 1 x 2 x 1 x g 2 x g gx ( , ) 1 2 1 2 i i x e e 1 1 2 2 i 1, 2, , N ,i 1, 2, , 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4章 模糊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章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章 绪论(负责人:陈静).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章 专家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simulation(负责人:陈静).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3章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2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1章 信号与系统.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样题2答案.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样题2试题.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样题1答案.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样题1试题.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2试题.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2参考答案.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1参考答案.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1试题.pdf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稿)Chapter 8 Fundamentals of Optimal Control.pdf
-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稿)Chapter 7 State Feedback and State Estimator.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6章 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7章 典型神经网络.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8章 高级神经网络.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9章 神经网络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0章 智能算法及其应用.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1章 迭代学习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 Drive Control System(负责人:周莉).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章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章 绪论 Electric Drive Control System.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4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6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7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1 辨识的概念(负责人:欧阳名三).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2 辨识理论基础及古典辨识方法.pptx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3 最小二乘辨识.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4 极大似然辨识.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5 其他参数辨识方法及原理.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6 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辨识方法.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7 改进的CMAC网络辨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辨识及其应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