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1 辨识的概念(负责人:欧阳名三)

CH1辨识的基本概念
1 CH1辨识的基本概念

§1辨识的基本概念 内容:系统辨识的概念、内容和 辨识步骤、方法。 要点: 1.系统和模型及建模分类 2.辩识问题的表示形式及原理 3.*辩识的内容和步骤(难点) 4.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与控制方法 2
2 § 1辨识的基本概念 内容:系统辨识的概念、内容和 辨识步骤、方法。 1. 系统和模型及建模分类 2. 辩识问题的表示形式及原理 3.* 辩识的内容和步骤(难点) 4.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与控制方法 要点:

1.系统和模型及建模分类 1) 模型分类 线性 (1) 微观 确定性 动态 静态 随机性 宏观 图1.1数学模型的分类 非线性
3 图1.1 数学模型的分类 随机性 确定性 动态 宏观 线性 1.系统和模型及建模分类 1)模型分类 (1) 非线性 静态 微观

(2)系统工程的特性 整体性(各个子系统可协调) 集合性(子集,如一台计算机) 层次性(从结构看子系统有层次和逻辑性) 相关性(子系统间的关系和演变) 目的性(实现功能) 适用性(考虑环境) 4
4 (2)系统工程的特性 • 整体性(各个子系统可协调) • 集合性(子集,如一台计算机) • 层次性(从结构看子系统有层次和逻辑性) • 相关性(子系统间的关系和演变) • 目的性(实现功能) • 适用性(考虑环境)

(3)系统分类 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实际系统和概念系统 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化工生产:系统中的参数 随时间变化) 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和复杂巨系统
5 (3)系统分类 • 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 实际系统和概念系统 • 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化工生产:系统中的参数 随时间变化) • 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 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和复杂巨系统

(4)系统工程及内容 系统定义 系统工程是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 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 二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以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 。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的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及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求、组织结构、 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 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地 。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组织管理技术、式局部和整体之 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6 (4)系统工程及内容 • 系统定义 系统工程是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 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 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以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 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的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及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求、组织结构、 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 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地 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组织管理技术、式局部和整体之 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的内容 (1)系统辨识技术 (2)系统模型优化 (3) 系统最优化技术 (4) 系统评价技术 (5) 系统预测技术 (6)系统决策技术
7 • 系统工程的内容 (1)系统辨识技术 (2)系统模型优化 (3)系统最优化技术 (4)系统评价技术 (5)系统预测技术 (6)系统决策技术

2)系统建模方法的分类(一般分成三类) (1)机理建模 这是一种常用的建模方法,是根据系统的结构和 物理定理,推导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 的模型可能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这类建模有 时也称为白箱建模。 8
8 2) 系统建模方法的分类(一般分成三类) (1)机理建模 这是一种常用的建模方法,是根据系统的结构和 物理定理,推导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 的模型可能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这类建模有 时也称为白箱建模

(2) 系统辨识 这是一种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模的方 法,也称黑箱建模。在这方面线性系统的建模 (辨识)理论已成熟,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要 求不变,获收的模型较简单,是实际系统的一 个合适的近似。 包括3个步骤:实验观测、数学建模和模型验 证
9 (2)系统辨识 这是一种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模的方 法,也称黑箱建模。在这方面线性系统的建模 (辨识)理论已成熟,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要 求不变,获收的模型较简单,是实际系统的一 个合适的近似。 包括3个步骤:实验观测、数学建模和模型验 证

(3) 机理分析和系统辨识相结合的建摸 方法 这种建模适用于系统的运动机理不是完全 未知的情况,称之为灰色建模。利用已知 的运动机理和经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即确定模型) 。 常用的模型的表示方法有(四种): 10
10 (3)机理分析和系统辨识相结合的建摸 方法 这种建模适用于系统的运动机理不是完全 未知的情况,称之为灰色建模。利用已知 的运动机理和经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即确定模型)。 常用的模型的表示方法有(四种):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7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6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4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章 绪论 Electric Drive Control System.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章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pdf
- 安徽理工大学:《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 Drive Control System(负责人:周莉).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1章 迭代学习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0章 智能算法及其应用.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9章 神经网络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8章 高级神经网络.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7章 典型神经网络.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6章 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5章 自适应模糊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4章 模糊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章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1章 绪论(负责人:陈静).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章 专家控制.pdf
- 安徽理工大学:《智能控制及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simulation(负责人:陈静).pdf
- 华东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pdf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2 辨识理论基础及古典辨识方法.pptx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3 最小二乘辨识.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4 极大似然辨识.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5 其他参数辨识方法及原理.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6 BP神经网络及其改进辨识方法.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7 改进的CMAC网络辨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辨识及其应用).ppt
- 安徽理工大学:《系统辨识与建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CH08 非线性动态系统其他参数辨识方法.pptx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上册).pdf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下册).pdf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实习中心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大纲汇编.pdf
-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英文文论文集(2013年下半年).pdf
-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英文文论文集(2015年下半年).pdf
-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中文论文集(2013年下半年).pdf
-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中文论文集(2015年下半年).pdf
- 吉林大学:《传感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任课教师:王君).doc
- 吉林大学:《传感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传感器技术.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