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5.6-5.7)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5-6、7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电场力做功 与路径无关保守力 d4=F·d=qE·l= goEcos 6dl 其中cos=tr drc 则=qE +di E A=∫qEbt b ∫qnq,dr=y" qq0 4丌Enr
5—6、7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 r r + dr c dl c E b a 保守力 dA F dl q E dl q Ecosdl 0 = 0 = • = • 其中 cosdl = dr = b a A q Edr 0 dA q Edr 则 = 0 与路径无关 q • a r b r dr = = − b a r r a b o ) r r ( qq dr r q q 1 1 4 4 0 0 2 0 一.电场力做功

推广A=」n(E+E2+…+En 「qE·d+「q E,·+ E,·l =A1+A2+…+An=∑ 90q 74m60 与路径无关) 结论 试验电荷在任何静电场中移动时,静电场力所做 的功只与路径的起点和终点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
推广 = + + + • b a ab n A q ( E E E ) dl 0 1 2 = • + • + • b a b a b a n q E dl q E dl q E dl 0 1 0 2 0 = + + + = − i ia ib i n ) r r ( q q A A A 1 1 4 0 0 1 2 (与路径无关) 结论 试验电荷在任何静电场中移动时,静电场力所做 的功只与路径的起点和终点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q沿闭合路径 acbda-周电场力所作的功 b A=9E= E·m+|90Eod bda =∫qEd-jqE·d=0 d a acb adb 即静电场力移动电荷沿仟一闭和路径所作的功为零。 q0≠0 E●d=0 在静电场中,电场强度的环流恒为零。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静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有源且处处无旋
= • − • = acb adb q E dl q E dl 0 0 0 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a b c d 即静电场力移动电荷沿任一闭和路径所作的功为零。 q0 0 E • dl = 0 q0沿闭合路径 acbda 一周电场力所作的功 = • = • + • acb bda A q E dl q E dl q E dl 0 0 0 在静电场中,电场强度的环流恒为零。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静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有源且处处无旋

、电势能 保守力的功=相应势能的减少 所以静电力的功=对应电势能的减少 b a点电势能W 试验电荷q处于 b点电势能Wb 则a>b电场力的功An=q0E●dI=W-Wb 取W=0Wn=Am=Jq0E 注意W属于q及E系统
b点电势能 Wb 则a→b电场力的功 = • b a ab A q E dl 0 =Wa −Wb = 0 取 W = = • a a a W A q E dl 0 E Wa属于q0及 系统 试验电荷 q0 处于 a点电势能 Wa a b 注意 三、电势能 保守力的功=相应势能的减少 所以 静电力的功=对应电势能的减少

四、电势电势差 Wa=∫q0E● 定义电势 E●L q 单位正电荷在该点单位正电荷从该点到无穷远 所具有的电势能点(电势零)电场力所作的功 定义电势差L-电场中任意两点的 电势之差(电压) E·ll-E·d=E●d a、b两点的电势差等于将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 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 = • a a a E dl q W u 0 定义电势差 电场中任意两点 的 电势之差(电压) ua − ub = − = • − • a b a b a b u u u E dl E dl = • b a E dl = • a a W q E dl 0 四、电势 电势差 单位正电荷在该点 所具有的电势能 单位正电荷从该点到无穷远 点(电势零)电场力所作的功 a、b两点的电势差等于将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 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定义电势

将电荷q从a->b电场力的功 Ab=Wa-W=qoJEodiqo(u-u 注意 1、电势是相对量,电势零参考位置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电势参考位置选择的一般原则 ◆一是电势表达式要有意义; ◆一是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时,通常选择无穷远处为电 势的零参考位置。 3、两点间的电势差与电势零点选择无关
将电荷q从a→b电场力的功 = • b a q E dl Aab =Wa −Wb 0 ( ) = q0 ua − ub 注意 1、电势是相对量,电势零参考位置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2、电势 参考位置选择的一般原则: ◆ 一是电势表达式要有意义; ◆一是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时,通常选择无穷远处为电 势的零参考位置。 3、两点间的电势差与电势零点选择无关

五、电势的计算 1、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势 q P 如图P点的场强为E q 4T 2"0 由电势定义得up=JEm=∫,d=, P r4兀0r 兀EnF 对称性以q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点电势相等
1、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势 r q • • P 0 r 如图 P点的场强为 2 0 4 0 r r q E = = • = = P r P r q dr r q u E dl 0 2 0 4 4 由电势定义得 对称性 以q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点电势相等 五、电势的计算

2、电势叠加原理 若场源为q1、q2…gn的点电荷系 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场中任一点的 场强E=E,+E,+ +e n 电势n=∫E·=∫(E+E2+…+E,) E,●Ll+ P∞P E,·L+ E.·d P 2 ∑ 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电势的代数和
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场中任一点的 2、电势叠加原理 若场源为q1、q2 qn的点电荷系 场强 电势 En E E E ....... = 1 + 2 + + = • = + + + • P P n u E dl E E E dl ( ) 1 2 = = + + + = n i un ui u u ...... 1 1 2 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电势的代数和 = • + • + + • P P n P E dl E dl ....... E dl 1 2

点电荷系的电势 由电势叠加原理,P的电势为2·2P =∑u1=∑ q1 4兀E0r 连续带电体的电势 由电势叠加原理 d e P 4丌E0F
由电势叠加原理,P的电势为 点电荷系的电势 = = i i i r q u u 4 0 = = r dq u du 4 0 连续带电体的电势 由电势叠加原理 dq • P r r1 • q1 q2 • n • q 2 P r n r

电势计算的两种方法: ▲根据已知的场强分布,按定义计算 E●Ll ▲由点电荷电势公式,利用电势叠加原理计算
根据已知的场强分布,按定义计算 由点电荷电势公式,利用电势叠加原理计算 = • P P u E dl 电势计算的两种方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导体和电介质.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机械波(15.6)驻波.ppt
- 《核辐射测量与防护》PDF电子书(共八章)(王汝赡).pdf
-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核辐射探测》PDF电子书 (初版,共六章,编著:凌球、郭兰英).pdf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动量与能量.ppt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_刚体的运动.doc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ppt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恒定磁场(7-9)磁场中的磁介质.ppt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恒定磁场(7.7-7.8)磁场对运动电荷及电流的作用.ppt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恒定磁场(7-6)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ppt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恒定磁场(7.3-7.5)磁感应强度 毕 — 沙定律及其应用 磁场的高斯定理.ppt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讲义(张继华).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教学基本要求).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1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8)气体的迁移现象.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7)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5)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4)能量均分定律 理想气体内能.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3)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2)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5.1-5.3)库仑定律、电场强度.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电磁感应.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恒定磁场.ppt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前言.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晶体结构.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非晶态固体.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晶格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晶体缺陷.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金属电子论.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能带理论.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固体的磁性.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超导电性.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习题.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习题.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习题.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习题.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习题.pdf
- 四川大学:《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习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