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七讲 最小生成树社区检测

历华毛子代枝大” 第八讲:最小生成树-社区检测 XIDIAN UNIVERSITY >最小生成树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2
最小生成树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第八讲:最小生成树-社区检测 2

历些毛子种枝大票 最小生成树 XIDIAN UNIVERSITY 1. 什么是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 所谓最小生成树,就是在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加权连通图G 中,如果存在某个树形子图T,其包含了图G中的所有项点和 一部分边,且不形成回路,并且子图T的各边权值(距离)之 和最小,则称T为图G的最小生成树。 0.55 0.5」 0.5 12 15 12 15 0.43 0.5\0.55 0.5 0.43 0.75 0.75 0.43 0.55 0.5 0.43 /0.46 0.46 0.46 0.43 13 10 0.55 0.460.75 0.43 八14/0.43 0.46 0.75 0.6 > 0.43 75 0.55 0.75 0.60.75 0.75 0.75 0.55 .75 0.75 图1.一个网络与它的最小生成树 3
1. 什么是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 )? 所谓最小生成树,就是在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加权连通图G 中,如果存在某个树形子图T,其包含了图G中的所有顶点和 一部分边,且不形成回路,并且子图T的各边权值(距离)之 和最小,则称T为图G的最小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 3 0.55 0.55 0.75 0.75 0.6 0.46 0.46 0.43 0.46 0.6 0.5 0.5 0.43 0.75 0.75 0.75 0.75 0.43 0.5 0.55 0.5 0.43 0.55 0.55 0.55 0.43 10 9 11 14 12 15 7 3 5 2 1 6 4 a 8 0.75 13 0.43 0.75 0.6 0.46 0.46 0.43 0.75 0.75 0.5 0.43 0.5 0.43 0.55 0.75 10 9 11 13 14 12 15 5 1 6 2 7 4 3 8 b 图1. 一个网络与它的最小生成树

历安毛子代枚大等 最小生成树 XIDIAN UNIVERSITY 2.最小生成树的特性 > 无环,不能有回路 节点数和网络节点数相等 > 边数比节点数少一个 > 最小生成树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0.55 0.5 0.5 15 12 0.43 4 0.5 0.5 0.55 4 0.43 0.75 0.75/ 0.43 0.43 0.55 0.46 0.43 13 /0.46 0.46 10 0.55 0.460.75 0.43 5 0.46 > 0.75 0.55八14 0.43 0.55 0.75 0.6 0.43 0.75 0.6 0.75 0.75 0.6 0.75 0.75 0.55 11 f 0.75 图1.一个网络与它的最小生成树 4
2. 最小生成树的特性 无环,不能有回路 节点数和网络节点数相等 边数比节点数少一个 最小生成树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最小生成树 4 0.55 0.55 0.75 0.75 0.6 0.46 0.46 0.43 0.46 0.6 0.5 0.5 0.43 0.75 0.75 0.75 0.75 0.43 0.5 0.55 0.5 0.43 0.55 0.55 0.55 0.43 10 9 11 14 12 15 7 3 5 2 1 6 4 a 8 0.75 13 0.43 0.75 0.6 0.46 0.46 0.43 0.75 0.75 0.5 0.43 0.5 0.43 0.55 0.75 10 9 11 13 14 12 15 5 1 6 2 7 4 3 8 b 图1. 一个网络与它的最小生成树

历安毛子代枚大” 最小生成树 XIDIAN UNIVERSITY 3. 最小生成树算法 > 无环,不能有回路 节点数和网络节点数相等 > 边数比节点数少一个 最小生成树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0.55 0.5 0.5 12 12 15 0.43 4 0.5 0.55 0.43 0.43 .5 0.75 0.43 0.43 0.75 0.55 0.46 0.46 0.46 0.43 0.43 10 5 0.55八14 /0.43 0.55 .460.75 0.46 0.75 0.55 0.75 0.6 7 0.43 0. 0.75 0.6 0.75 0.75 0.55 0.75 图1.一个网络与它的最小生成树 5
3. 最小生成树算法 无环,不能有回路 节点数和网络节点数相等 边数比节点数少一个 最小生成树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最小生成树 5 0.55 0.55 0.75 0.75 0.6 0.46 0.46 0.43 0.46 0.6 0.5 0.5 0.43 0.75 0.75 0.75 0.75 0.43 0.5 0.55 0.5 0.43 0.55 0.55 0.55 0.43 10 9 11 14 12 15 7 3 5 2 1 6 4 a 8 0.75 13 0.43 0.75 0.6 0.46 0.46 0.43 0.75 0.75 0.5 0.43 0.5 0.43 0.55 0.75 10 9 11 13 14 12 15 5 1 6 2 7 4 3 8 b 图1. 一个网络与它的最小生成树

历安毛子代枚大等 最小生成树 XIDIAN UNIVERSITY 3.克鲁斯卡尔算法(Kruskal Algorithm) 第一步:在带权连通图中,将边的权值排序; 第二步:从权值最小的边开始,判断是否需要选择这条边。判断 的依据是边的两个顶点是否已连通,如果连通则继续下一条;如 果不连通,那么就选择使其连通。 连通时,要做如下判断:这两个点是否在己找到点的集合中 出现过?①.如果两个点都没有出现过,那么将这两个点都加入已 找到点的集合中;②如果其中一个点在集合中出现过,那么将另 一个没有出现过的点加入到集合中;③如果这两个点都出现过, 则不用加入到集合中。 第三步:循环第二步,直到图中所有的顶点都在子图中,即得到 最小生成树。 6
3. 克鲁斯卡尔算法(Kruskal Algorithm) 第一步:在带权连通图中,将边的权值排序; 第二步:从权值最小的边开始,判断是否需要选择这条边。判断 的依据是边的两个顶点是否已连通,如果连通则继续下一条;如 果不连通,那么就选择使其连通。 连通时,要做如下判断: 这两个点是否在已找到点的集合中 出现过? ①.如果两个点都没有出现过,那么将这两个点都加入已 找到点的集合中;②.如果其中一个点在集合中出现过,那么将另 一个没有出现过的点加入到集合中;③.如果这两个点都出现过, 则不用加入到集合中。 第三步:循环第二步,直到图中所有的顶点都在子图中,即得到 最小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 6

历柴毛子代枚大学 最小生成树 XIDIAN UNIVERSITY 4.Prim算法(加点法) G=(V,E)为一图,其中V为顶点的集合,E为边的集合 第一步:从某一顶点1出发,选择与它相连的具有最小权值的边(1, ),将其顶点加入到生成树顶点集合U中。U用于存放G的最小 生成树中的顶点,F存放G的最小生成树中的边。初始时刻: U={v1};F={}。 第二步:重复上述步骤 以后每一步从U中选择一个顶点而另一个顶点属于V-U的边中 ,选取具有最小权值的边(,y),将顶点加入集合U中,将 边(,y)加入集合F中; 如此不断重复,直到U=V时,最小生成树构造完毕,这时集合F中 包含了最小生成树的所有边
4. Prim算法(加点法) G=(V,E)为一图,其中V为顶点的集合,E为边的集合 第一步:从某一顶点v1出发,选择与它相连的具有最小权值的边(v1, vi),将其顶点vi加入到生成树顶点集合U中。U用于存放G的最小 生成树中的顶点,F存放G的最小生成树中的边。初始时刻: U={v1} ;F={ }。 第二步:重复上述步骤 以后每一步从U中选择一个顶点vi, 而另一个顶点vj属于V-U的边中 ,选取具有最小权值的边(vi , vj ),将顶点vj加入集合U中,将 边( vi ,vj )加入集合F中; 如此不断重复,直到U=V时,最小生成树构造完毕,这时集合F中 包含了最小生成树的所有边。 最小生成树 7

历些毛子代枝大学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XIDIAN UNIVERSITY 1.社区网络最小生成树的特征 >在最小生产树上,社区之间的边距离较长;社区内的边 距离较短。利用这个特征就可以基于最小生成树进行社 区检测。 > 叶子节点和其它节点的连接距离较长。 0.5 0.5 0.55 15 12 0.43 0.43 0.s 0.5 0.55 0.7 0.43 0.43 0.75/ 0.55 0.46 0.46 0.43 0.46 0.460.75 0.43 10 0.55 0.75 0.55八14 0.43 0.55 0.75 0.6 0.46 1 0.43 0.75 0.6 0.75 0.6 0.75 0.75 0.55 0.75 图1.一个网络与它的最小生成树 8
1. 社区网络最小生成树的特征 在最小生产树上,社区之间的边距离较长;社区内的边 距离较短。利用这个特征就可以基于最小生成树进行社 区检测。 叶子节点和其它节点的连接距离较长。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8 0.55 0.55 0.75 0.75 0.6 0.46 0.46 0.43 0.46 0.6 0.5 0.5 0.43 0.75 0.75 0.75 0.75 0.43 0.5 0.55 0.5 0.43 0.55 0.55 0.55 0.43 10 9 11 14 12 15 7 3 5 2 1 6 4 a 8 0.75 13 0.43 0.75 0.6 0.46 0.46 0.43 0.75 0.75 0.5 0.43 0.5 0.43 0.55 0.75 10 9 11 13 14 12 15 5 1 6 2 7 4 3 8 b 图1. 一个网络与它的最小生成树

历安毛子种枝大学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XIDIAN UNIVERSITY 2.产生距离矩阵 >距离矩阵和相似性矩阵的区别; >距离矩阵的产生: 以公式(1)计算节点v和节点y之间的距离 d na1/1+nb1/2+nc1/3 (1) 其中,na,nb,nc分别为一阶路径、二阶路径、三阶路径的个数; >去掉叶子节点产生距离矩阵; >用Kruskal Algorithm算法或者Prim算法得到最小生成树 9
2. 产生距离矩阵 距离矩阵和相似性矩阵的区别; 距离矩阵的产生: 以公式(1)计算节点vi和节点vj之间的距离 (1) 其中, na,nb, nc分别为一阶路径、二阶路径、三阶路径的个数; 去掉叶子节点产生距离矩阵; 用Kruskal Algorithm算法或者Prim算法得到最小生成树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9

历些毛子代枝大兽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XIDIAN UNIVERSITY 3.第2轮最小生成树(2nd-MST) >什么是第2轮最小生成树。 也是最小生成树,但不能有和第1轮最小生成树重复的边。 >第2轮最小生成树的产生: 网络中删除1st-MST中存在的边,重新产生最小生成树; 等价于在距离矩阵中将1st-MST存在点边赋值无穷大。 >2nd-MST和1st-MST具有相同的特性。 10
3. 第2轮最小生成树( 2nd-MST) 什么是第2轮最小生成树。 也是最小生成树,但不能有和第1轮最小生成树重复的边。 第2轮最小生成树的产生: 网络中删除1st-MST中存在的边,重新产生最小生成树; 等价于在距离矩阵中将1st-MST存在点边赋值无穷大。 2nd-MST和 1st-MST具有相同的特性。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10

历安毛子种枝大学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XIDIAN UNIVERSITY 3.第2轮最小生成树(2nd-MST) a 0.5 0.55 0.5 15 12 0.43 4 0.5 0.55 0.43 0.75 0.75/ 0.43 0.55 0.46 0.46 10 0.5514/0.43 0.55 0.46 0.75 0.75 0.6 0.43 0.6 0.75 0.75 0.55 0.75 b 12 15 0.5 0.5 0.55 0.55 0.5 0.43 0.75 0.55 0.46 0.43 0 0.43 0.43 0.55 0.460.75 0.55 0.75 0.75 0.75
3. 第2轮最小生成树( 2nd-MST) 什么是第2轮最小生成树。 也是最小生成树,但不能有和第1轮最小生成树重复的边。 第2轮最小生成树的产生: 网络中删除1st-MST中存在的边,重新产生最小生成树; 等价于在距离矩阵中将1st-MST存在点边赋值无穷大。 2nd-MST和 1st-MST具有相同的特性。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社区检测 1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五讲 复杂网络社区检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四讲 节点相似性.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三讲 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二讲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一讲 绪论(主讲:吴建设).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博弈控制)第七讲 动态博弈分析(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博弈控制)第六讲 动态博弈分析(上).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博弈控制)第五讲 博弈的基本分析方法(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博弈控制)第四讲 博弈的基本分析方法(上).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博弈控制)第三讲 多重均衡与优化.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博弈控制)第二讲 博弈的分类.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博弈控制)第一讲 博弈论简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专家控制)第二讲 专家控制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导论》课程教学课件(专家控制)第一讲 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pdf
-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pdf
-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pdf
- 吉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根轨迹法(2/2).ppt
- 吉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根轨迹法(1/2).ppt
- 吉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ppt
- 吉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4.5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六讲 基于网络动力学的社区检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八讲 图神经网络(上).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九讲 图神经网络(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十讲 知识表示学习(上).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复杂网络)第十一讲 知识表示学习(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群体智能)第一讲 蜂群算法(上).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群体智能)第一讲 蜂群算法(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群体智能)第二讲 多智能体网络——多重纳什均衡.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杂网络与群体智能》课程教学课件(群体智能)第三讲 博弈的基本分析方法.pdf
-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0年版).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飞行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pdf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