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16.2)电磁波

16-2电磁浪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就形成 电磁波 T=2丌√LC C 2兀√L Q 振荡电偶极子
16 – 2 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 Q0 Q0 L C 一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就形成 电磁波. T = 2π LC 2π LC 1 = - + 振荡电偶极子 + -

16-2电磁浪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不同时刻振荡电偶振荡电偶极子附近的电磁场线 极子附近的电场线 p= po cos at B B E E
16 – 2 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不同时刻振荡电偶 极子附近的电场线 p p cost = 0 + + + + + E B E c c c c + - B 振荡电偶极子附近的电磁场线

16-2电磁浪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极轴 传播方向 E(r,t upon sin 0 cos a(t-) 4兀 H(r, t= Eupoo sin 6 co0(-)u=1/√ 4丌r
16 – 2 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cos ( ) 4π sin ( , ) 2 0 u r t r p E r t = − cos ( ) 4π sin ( , ) 2 0 u r t r p H r t = − u =1 p0 极轴 传播方向 r E H

16-2电磁浪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平面电磁波 e=E coSO(t-) ∫I H=Ho coSQ(t-)
16 – 2 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u E H 平面电磁波 u E H x o cos ( ) 0 u x E = E t − cos ( ) 0 u x H = H t −

16-2电磁浪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电磁波的特性 H=Ho coSO(t Ho cos(at-hr) e=E coSO(t-)= Eo cos(at-h) 1)电磁波是横波ET,7s, 2)E和且同相位; 3)E和且数值成比例AH=AEE; 4)电磁波传播速度I=^,真空中波速 等于光速=C c00 5^oog×J0。2
16 – 2 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二 电磁波的特性 cos ( ) cos( ) 0 0 E t kx u x E = E t − = − cos ( ) cos( ) 0 0 H t kx u x H = H t − = − 2π k = 1)电磁波是横波 , ; 2) 和 同相位 ; 3) 和 数值成比例 ; 4)电磁波传播速度 , 真空中波速 等于光速 . E E u ⊥ H u ⊥ H u =1 1 2.998 10 m/s 8 u = c = 0 0 = E H H = E u E H

16-2电磁浪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电磁波的能量 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能量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S=wv >电磁场能量密度W=w+Wa2s+的 72) S=(EE +u=Eh 2 又 ft=MeI WH=EE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S=E×
16 – 2 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三 电磁波的能量 辐射能 : 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能量.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 S = wu ( ) 2 1 2 2 ➢ 电磁场能量密度 w = we + wm = E + H ( ) 2 2 2 E H u S = + = EH u =1 H = E 又 ➢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 S E H =

16-2电磁浪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S=E×H 平面电磁波能流密度平均值S、l EH 2、4 振荡偶极子的平均辐射功率P= 10O 4 12丌LL
16 – 2 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坡印廷)矢量 S E H = 0 0 2 1 平面电磁波能流密度平均值 S = E H 振荡偶极子的平均辐射功率 4 2 4 0 12π = u p p S E H

16-2电磁波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电磁波谱 0 2 6 8 101214 16 18202224 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频率Hz 红外线山紫外线 长波无线电波 760m可见光400m y射线 短波无线电波 X射线 波长m1081041010410810-1210 无线电波3×104m~0.lcm紫外光400nm~5nm 红外线6×105nm~760nmx射线5mm~0.04nm 可见光760nm~400nmy射线<004nm
16 – 2 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760nm 可见光 400nm 电 磁 波 谱 红外线 紫外线 射 线 X射线 长波无线电波 6 10 10 10 14 10 18 10 22 10 2 10 4 10 8 10 12 10 16 10 20 10 24 10 0 10 频率 Hz 16 10 8 − 波长 m 10 4 10 4 10 0 − 10 8 10− 12 10− 短波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 3 10 m ~ 0.1cm 4 6 10 nm ~ 760nm 5 可见光 760nm ~ 400nm 红外线 400nm ~ 5nm 5nm ~ 0.04nm 0.04nm 紫外光 x 射线 射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磁学》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16.1)电磁振荡.ppt
- 《电磁学》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6)位移电流 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5)磁场的能量 磁场能量密度.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3)自感和互感.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1)电磁感应定律.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磁学》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12.3)铁磁质.ppt
- 《电磁学》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12.2)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ppt
- 《电磁学》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12.1)磁介质 磁化强度.ppt
- 《电磁学》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7)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6)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5)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4)安培环路定理.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3)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2)毕奥-萨伐尔定律.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1)稳恒磁场.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教学基本要求).ppt
- 中山大学:半导体物理(PPT讲稿,繁体版).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1)教学基本要求.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2)基础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3)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4)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5)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6)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7)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8)熵 熵增加原理.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1)物质的微观模型统计规律性.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2)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3)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4)能量均分定律 理想气体内能.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5)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7)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8)气体的迁移现象.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1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讲义(张继华).ppt
-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恒定磁场(7.3-7.5)磁感应强度 毕 — 沙定律及其应用 磁场的高斯定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