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16.1)电磁振荡

16-1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振荡电路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po E A C B LC电磁振荡电路 B B D
16 – 1 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一 振荡电路 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L C E K LC 电磁振荡电路 L + Q0 Q0 C E A L + Q0 C Q0 E C L C B B L C B D

16-1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无阻尼电磁振荡的振荡方程 q dt L B Z=dq/dt d-g dt LC K LC电磁振荡电路 1/LC q=cos(ot+q)T=2π√LC dt ago sin( ot+p)=Io cos(at++o)
16 – 1 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 2 π sin( ) cos( d d = = −Q0 t + = I 0 t + + t q i 二 无阻尼电磁振荡的振荡方程 C q V V t i − L = A − B = d d i = dq dt q t LC q 1 d d 2 2 = − 1 LC 2 = q t q 2 2 2 d d = − cos( ) q = Q0 t + T = 2π LC K A B L C E LC 电磁振荡电路

16-1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ot+g 无阻尼自由振荡中的电荷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q=90c0s(+9)i=1cos(O++)
16 – 1 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q i 2π ﹡ 无阻尼自由振荡中的电荷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O (t +) cos( ) q = Q0 t + ) 2 π cos( i = I 0 t + + π ﹡ 2 π Q0 0 I

16-1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无阻尼电磁振荡的能量 e-g coS(at+o) 2C2C Em =Li=lio sin(at+o)=sin(at+o) 2 2 2C e=e+E 2C 在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过程中,电场能量和磁场 能量不断的相互转化,其总和保持不变 电磁场能量守恒是有条件的
16 – 1 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三 无阻尼电磁振荡的能量 cos ( ) 2 2 2 2 0 2 e = = t + C Q C q E sin ( ) 2 sin ( ) 2 1 2 1 2 2 2 2 0 0 2 m = = + = t + C Q E Li LI t C Q E E E LI 2 2 1 2 2 0 = e + m = 0 = 在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过程中,电场能量和磁场 能量不断的相互转化,其总和保持不变. 电磁场能量守恒是有条件的

16-1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例在LC电路中,已知L=260uHC=120pF, 初始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o=1V,且电流为零求: (1)振荡频率; v=901×103Hz 2π√LC (2)最大电流;当t=0时 COS oOo sin =o Lo=CUo 0=0o=oCU0=17U=0679mA
16 – 1 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例 在 LC 电路中,已知 , 初始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且电流为零. 求: L = 260μ H,C =120pF U0 =1V (1)振荡频率; (2)最大电流; 2π LC 1 = 9.01 10 Hz 5 = 当 t = 0 时 sin 0 cos 0 0 0 0 0 = − = = = i Q q Q CU 0 0 0 Q = CU = 0 = 0 = 0 = U0 = 0.679mA L C I Q CU

16-1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浪 例在LC电路中,已知L=260uH,C=120pF, 初始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0=1V,且电流为零求 (3)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ee= CUo cos at=(0.60x10 J)cos at (4)自感线圈中的磁场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E sin at=(0.60x10 ])sin at 2 (5)证明在任意时刻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之和总 是等于初始时的电场能量 E+En=0.60×100J=E0=CU
16 – 1 电磁振荡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例 在 LC 电路中,已知 , 初始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且电流为零. 求: L = 260μ H,C =120pF U0 =1V (3)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4)自感线圈中的磁场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5)证明在任意时刻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之和总 是等于初始时的电场能量. E CU t t 2 2 10 2 e 0 cos (0.60 10 J)cos 2 1 − = = E LI t t 2 2 10 2 m 0 sin (0.60 10 J)sin 2 1 − = = 2 e0 0 10 e m 2 1 E + E = 0.6010 J = E = CU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磁学》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6)位移电流 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5)磁场的能量 磁场能量密度.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3)自感和互感.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13.1)电磁感应定律.ppt
- 《电磁学》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磁学》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12.3)铁磁质.ppt
- 《电磁学》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12.2)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ppt
- 《电磁学》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12.1)磁介质 磁化强度.ppt
- 《电磁学》第十二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7)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6)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5)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4)安培环路定理.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3)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2)毕奥-萨伐尔定律.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11.1)稳恒磁场.ppt
- 《电磁学》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磁学》第十章 恒定电流(10.4)全电路欧姆定律.ppt
- 《电磁学》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16.2)电磁波.ppt
- 中山大学:半导体物理(PPT讲稿,繁体版).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1)教学基本要求.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2)基础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3)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4)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5)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6)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7)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8)熵 熵增加原理.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1)物质的微观模型统计规律性.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2)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3)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4)能量均分定律 理想气体内能.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5)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7)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8)气体的迁移现象.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7.1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ppt
- 《热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教学基本要求).ppt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讲义(张继华).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