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建筑阴影与透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6 透视图的阴影和虚像

第六章透视图的阴影和虚像 §6一1透视图中的阴影 §6一2透视图中的虚像 重庆大学吴袁黄
第六章 透视图的阴影和虚像 §6-1 透视图中的阴影 §6-2 透视图中的虚像 重庆大学吴袁黄

§6-1 透视图中的阴乡 透视图的阴影就是在已经画好的透视 图中用选定的光线作阴影的透视。 在透视图中可供选择的光线方向通常有: 1、平行光线(通常指太阳光或月光) 2、辐射光线(通常指灯光、烛光等) 重庆大学吴袁黄
透视图的阴影就是在已经画好的透视 图中用选定的光线作阴影的透视。 在透视图中可供选择的光线方向通常有: 1、平行光线(通常指太阳光或月光) 2、辐射光线(通常指灯光、烛光等) §6-1 透视图中的阴影 重庆大学吴袁黄

一·平行光线太阳光或月光) 1、平行于画面的平行光线(无灭点光线) 光源在正左上方 光源在正右上方 光源从观察者的在正左或正右上方照射时,光线平行于画面,此类光 线在透视图中没有灭点,空间光线的透视与其自身平行,在透视图中光线是 几何平行,光线的基透视平行于h-h,光线与基线的夹角反映空间光线与基 面的真实倾角。 重庆大学吴袁黄
一、平行光线(太阳光或月光) 1、平行于画面的平行光线(无灭点光线) L l L l 光源在正左上方 光源在正右上方 光源从观察者的在正左或正右上方照射时,光线平行于画面,此类光 线在透视图中没有灭点,空间光线的透视与其自身平行,在透视图中光线是 几何平行,光线的基透视平行于h-h,光线与基线的夹角反映空间光线与基 面的真实倾角。 重庆大学吴袁黄

实例 B 用这种光线作阴影,其步骤与轴测图的阴影作法相似,作 影简便,在两点透视图中常用,但在一点透视图中不宜采用, 因为在一点透视图中,将有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其中 组线的透视h-h,画面没有美感
L 实例 l Fx Fy A B 1 2 3 4 (5) 20 30 A0 用这种光线作阴影,其步骤与轴测图的阴影作法相似,作 影简便,在两点透视图中常用,但在一点透视图中不宜采用, 因为在一点透视图中,将有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其中 一组线的透视∥ h-h,画面没有美感。 重庆大学吴袁黄

2、与画面相交的平行光线 (有灭点的光线) h R 光源在观察者的右后上方, 光源在观察者的左后上方, 此时物体可见的两个面均为 此时物体可见的两个面一个 阳面。 为阳面,一个为阴面,物体 立体感强,常用。 重庆大学吴袁黄
2、与画面相交的平行光线 (有灭点的光线) h Fx h r Fy R Fx r R Fy 光源在观察者的右后上方, 此时物体可见的两个面均为 阳面。 光源在观察者的左后上方, 此时物体可见的两个面一个 为阳面,一个为阴面,物体 立体感强,常用。 重庆大学吴袁黄

令 R h 光源在观察者的左前上方, 光源在观察者的右前上方,此 此时物体可见的两个面均为 时物体可见的两个面一个为阳 阴面,物体立体感差,阴影 面,一个为阴面,物体的主立 在物体之前。不常用。 为阴面,阴影在物体之前。不 重庆大学常用
R R h Fy r h Fx Fy r Fx 光源在观察者的左前上方, 此时物体可见的两个面均为 阴面,物体立体感差,阴影 在物体之前。不常用。 光源在观察者的右前上方,此 时物体可见的两个面一个为阳 面,一个为阴面,物体的主立 为阴面,阴影在物体之前。不 重庆大学吴袁黄 常用

号、辐射光线 《光源为灯光、烛光等) h 门架在点光源下的阴影 重庆大学吴袁黄
二、辐射光线(光源为灯光、烛光等) h F h L l 门架在点光源下的阴影 重庆大学吴袁黄

三、建筑透视图的用影作图实例 作影步骤:1、根据光线方向定出阴阳面,定出阴线。 2、逐段求出各阴线的落影,求影方法与轴测图求阴影 相似,但应结合透视的变形和消失规律。 3、着色。 Fy 1、已知建筑形体的透 视图、光线的透视心 及光线的基透视1, 求作该形体在画面平 行光线照射下的阴影 重庆大学吴袁黄
三、建筑透视图的阴影作图实例 1、已知建筑形体的透 视图、光线的透视L 及光线的基透视l, 求作该形体在画面平 行光线照射下的阴影。 Fx Fy L l 作影步骤:1、根据光线方向定出阴阳面,定出阴线。 2、逐段求出各阴线的落影,求影方法与轴测图求阴影 相似,但应结合透视的变形和消失规律。 3、着色。 B0 A0 10 A B C a b c D F G E K d 10 E0 G0 D0 K0 重庆大学吴袁黄

2、己知遮阳、隔板 的透视,及A点的 落影Ao,求阴影。 至Fx h 作影步骤: 根据A点的落影A。定出光线的透视和光线在 遮阳底面上的基透视,由此确定光源的基透 视r和透视R 由光线方向定出遮阳、隔板及门的阴线。 依次求出各段阴线的落影。 着色重庆大学吴袁黄
2、已知遮阳、隔板 的透视,及A点的 落影A0,求阴影。 作影步骤: • 根据A点的落影A0 定出光线的透视和光线在 遮阳底面上的基透视,由此确定光源的基透 视r和透视R • 由光线方向定出遮阳、隔板及门的阴线。 • 依次求出各段阴线的落影。 • 着色。 至Fx 至Fy h h R a0 b0 B0 r D0 A A0 20 30 e0 40 E0 1 4 B C D E F 重庆大学吴袁黄

小结 1、画面平行线,无论是在水平面、铅垂面还是在斜 面上的落影,总是一条画面平行线。 2、画面相交线,无论是在水平面、铅垂面还是在斜 面上的落影,总是一条画面相交线,因此落影的 透视必有灭点。 ①、由于直线的落影是含直线的光平面与承影面的交 线,因此光平面的灭线和承影平面的灭线的交点 就是两平面的交线(即影线)的灭点。 ②、在平行光线下,含画面相交线的光平面的灭线是 通过该直线的灭点引出的光线平行线。 ③、平面的灭线是平面上相交二直线灭点的连线。 重庆大学吴袁黄
小结 1、画面平行线,无论是在水平面、铅垂面还是在斜 面上的落影,总是一条画面平行线。 2、画面相交线,无论是在水平面、铅垂面还是在斜 面上的落影,总是一条画面相交线,因此落影的 透视必有灭点。 ①、由于直线的落影是含直线的光平面与承影面的交 线,因此光平面的灭线和承影平面的灭线的交点 就是两平面的交线(即影线)的灭点。 ②、在平行光线下,含画面相交线的光平面的灭线是 通过该直线的灭点引出的光线平行线。 ③、平面的灭线是平面上相交二直线灭点的连线。 重庆大学吴袁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建筑结构CAD系统设计.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人机交互技术.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现代CAD技术.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工程数据处理与分析.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三维几何造型.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计算机图形技术(2/2).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CAD系统.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计算机图形技术(1/2).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AutoCAD图形系统的应用及开发.pdf
-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CAD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论(主讲:张建平).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建筑设备施工图.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水利工程图.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结构施工图(2/2).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结构施工图(1/2).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建筑施工图(2/2).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建筑施工图(1/2).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工程制图基础.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AutoCAD图形系统.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计算机绘图系统.pdf
- 清华大学:《工程计算机制图》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土木工程系:张建平).pdf
- 重庆大学:《建筑阴影与透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曲面立体及圆的透视.pdf
- 重庆大学:《建筑阴影与透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及视点、画面、建筑物相对位置的选择.pdf
- 重庆大学:《建筑阴影与透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pdf
- 重庆大学:《建筑阴影与透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阴影.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Soil Mechanic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土力学 Mechanics of soil).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土力学实验教案.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各章习题库(无答案).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2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4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5 粘性土的物理特征.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6 土的渗透性.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7 土的压实原理.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8 土的工程分类.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3.1 土中自重应力.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3.2 基底压力.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3.4 有效应力原理.doc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4.1 土的压缩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