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美术 Chapter Four Art of the Period of Qin-Han Dynasty (公元前221年-220年)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战国的孕育催发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正式确立。可 惜好景不长,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建秦至公元前206年秦子婴投降刘邦, 秦政权只维持了十几年。但开创封建制度之功,以及为封建文化奠基之功,永昭 史册。汉承秦制,两汉四百多年的统一局面,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兴地主阶段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是朝气蓬勃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封建经 济、文化以奴隶制无法比拟的速度飞速发展。美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筑、 雕刻、工艺、绘画、书法等等,全面繁荣。秦汉建筑实物虽多已不存,但通过文 献记载及少量遗迹,可知其规模也是空前的。西汉开国宰相萧何提出的“非壮丽 无以重威”的思想,成为汉代以后二干多年来中国皇家建筑的最高的美学准则。 秦汉雕刻尤其是始皇陵兵马俑、汉霍去病墓前石刻群,成为秦汉大型纪念性雕刻 的杰出代表。这成干上万的大型雕刻,好像一下子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一样,令世 人耳目一新。因为在秦代以前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大型雕刻作品。它们为后世中 国雕刻树立了写意与写实两种风格的典范。秦汉工艺美术也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精 神风貌,华贵、粗犷、质朴。其中尤以漆器、织绣工艺最为突出。秦汉绘画迈上 了历史的新台阶。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画像砖、画像石,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生活,其真实性、广泛性是空前的。汉墓帛画更显示出汉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技 巧。秦篆、汉隶继商周金文之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 Chapter Four Art of the Period of Qin - Han Dynasty (公元前 221 年-220 年)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战国的孕育催发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正式确立。可 惜好景不长,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正式建秦至公元前 206 年秦子婴投降刘邦, 秦政权只维持了十几年。但开创封建制度之功,以及为封建文化奠基之功,永昭 史册。汉承秦制,两汉四百多年的统一局面,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兴地主阶段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是朝气蓬勃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封建经 济、文化以奴隶制无法比拟的速度飞速发展。美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筑、 雕刻、工艺、绘画、书法等等,全面繁荣。秦汉建筑实物虽多已不存,但通过文 献记载及少量遗迹,可知其规模也是空前的。西汉开国宰相萧何提出的“非壮丽 无以重威”的思想,成为汉代以后二千多年来中国皇家建筑的最高的美学准则。 秦汉雕刻尤其是始皇陵兵马俑、汉霍去病墓前石刻群,成为秦汉大型纪念性雕刻 的杰出代表。这成千上万的大型雕刻,好像一下子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一样,令世 人耳目一新。因为在秦代以前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大型雕刻作品。它们为后世中 国雕刻树立了写意与写实两种风格的典范。秦汉工艺美术也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精 神风貌,华贵、粗犷、质朴。其中尤以漆器、织绣工艺最为突出。秦汉绘画迈上 了历史的新台阶。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画像砖、画像石,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生活,其真实性、广泛性是空前的。汉墓帛画更显示出汉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技 巧。秦篆、汉隶继商周金文之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第一节建筑 Section One Architecture,Sculpture and Crafts of Qin-Han Dynasty 一、建筑 从史书记载看,秦汉城市建设规模巨大,后代相形见绌。周代建筑已经奠定 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主体建筑居中、 前朝后寝、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等等。秦每破一诸侯国,就令工匠原样仿造其宫室 作之咸阳北阪上(即咸阳城的北高坡上)。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万 里长城,造骊山陵、盖大宫殿,至二世亡国,无时休息。 咸阳城的规划,仿像天宫。城中建信宫(即咸阳官),象征天上的紫微帝居; 引水贯通都城,以像银河,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星)。渭水南岸修阿房宫,象 征二十八宿的“营室”。咸阳城内建筑以阿房宫规模最大,“东西五百步,南北 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 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像天阙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第一节 建筑 Section One Architecture, Sculpture and Crafts of Qin-Han Dynasty 一、建筑 从史书记载看,秦汉城市建设规模巨大,后代相形见绌。周代建筑已经奠定 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主体建筑居中、 前朝后寝、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等等。秦每破一诸侯国,就令工匠原样仿造其宫室 作之咸阳北阪上(即咸阳城的北高坡上)。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万 里长城,造骊山陵、盖大宫殿,至二世亡国,无时休息。 咸阳城的规划,仿像天宫。城中建信宫(即咸阳宫),象征天上的紫微帝居; 引水贯通都城,以像银河,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星)。渭水南岸修阿房宫,象 征二十八宿的“营室”。咸阳城内建筑以阿房宫规模最大,“东西五百步,南北 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 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像天阙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秦咸阳宫复原图 西汉时期宫殿建筑,首推长乐、未央二宫。长乐宫修建于楚汉相争之际。未 央宫修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萧何主持。未央宫以前殿为主体, 殿内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长乐宫是专供太后居住的,位于长安城的东北隅,北 面与明光殿连属。宫城周围约一万米,内有长信、长秋、永宁、永寿四组宫殿。 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在长安西南修建章宫,属于园囿性质的离宫。 其中有凤阁,脊饰铜瓦,又有井干楼和置仙人承露盘的神明台。值得特别指出的 是2002年夏,在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士了秦代简牍二万余件,同时清理了秦古 城,填补了湘西地区乃至全国秦代地方古城考古的空白
秦咸阳宫复原图 西汉时期宫殿建筑,首推长乐、未央二宫。长乐宫修建于楚汉相争之际。未 央宫修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 年),由萧何主持。未央宫以前殿为主体, 殿内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长乐宫是专供太后居住的,位于长安城的东北隅,北 面与明光殿连属。宫城周围约一万米,内有长信、长秋、永宁、永寿四组宫殿。 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 103 年)在长安西南修建章宫,属于园囿性质的离宫。 其中有凤阁,脊饰铜瓦,又有井干楼和置仙人承露盘的神明台。值得特别指出的 是 2002 年夏,在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秦代简牍二万余件,同时清理了秦古 城,填补了湘西地区乃至全国秦代地方古城考古的空白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总体复原鸟瞰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中心建筑复原 二、雕塑 1.对外文化交流与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规模之大、艺术之精前所未有。始皇陵陪葬坑内出现成干上万与真 人差不多大小的陶塑作品,制作精美,形象个性鲜明。文献记载或考古发掘的实 物,没有关于秦代以前进行大规模雕塑活动的材料。我以为,这除了一千多年来 青铜工艺提供的经验而外,秦代工匠吸收了古希腊雕刻技巧也是重要原因。雕刻 因是工匠的专职,故史书无闻。但西方魔术杂技、鸵鸟蛋已明载史册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总体复原鸟瞰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中心建筑复原 二、雕塑 1 . 对外文化交流与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规模之大、艺术之精前所未有。始皇陵陪葬坑内出现成千上万与真 人差不多大小的陶塑作品,制作精美,形象个性鲜明。文献记载或考古发掘的实 物,没有关于秦代以前进行大规模雕塑活动的材料。我以为,这除了一千多年来 青铜工艺提供的经验而外,秦代工匠吸收了古希腊雕刻技巧也是重要原因。雕刻 因是工匠的专职,故史书无闻。但西方魔术杂技、鸵鸟蛋已明载史册

2.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东5公里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发掘的兵马俑坑 距墓1.5公里,1974-1976年共发掘三处,最大的一号坑总面积有12600平方 米。按1、2、3号坑出土的兵马俑排列形式复原,应有武士俑7000多个,驷马 战车100余辆,战马100余匹。兵马俑差不多与真人马等大,按始皇生前的实 际阵容排列。 秦始皇陵外观
2.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东 5 公里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发掘的兵马俑坑 距墓 1.5 公里,1974-1976 年共发掘三处,最大的一号坑总面积有 12600 平方 米。按 1、2、3 号坑出土的兵马俑排列形式复原,应有武士俑 7000 多个,驷马 战车 100 余辆,战马 100 余匹。兵马俑差不多与真人马等大,按始皇生前的实 际阵容排列。 秦始皇陵外观

秦始皇陵兵马俑全景
秦始皇陵兵马俑全景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用泥质灰陶制成,俑头和身躯四肢分开制作,然后套和,塑成后入窑 烧制,最后进行彩绘。彩绘的颜色有绿、粉绿、朱红、粉红、紫蓝、中黄等,艳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用泥质灰陶制成,俑头和身躯四肢分开制作,然后套和,塑成后入窑 烧制,最后进行彩绘。彩绘的颜色有绿、粉绿、朱红、粉红、紫蓝、中黄等,艳

丽而丰富。雕塑手法采取捏、塑、堆、贴、刻等多种技巧。形象塑造既注意整体 概括,又注意细节刻画,可谓“至广大、尽精微”。1980年在始皇陵西侧约20 米处的陪葬坑内又发掘了两辆铜车马,铜车马个体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完全仿 真。铜车马均加彩绘,以白色为基调,配以朱红、粉红、紫、蓝、绿、黑等色, 与金银饰件相配。1993年又新发掘了兵马俑坑,出土了几干件兵马俑和上万件 铜兵器。并发现了着彩兵俑。 铜车马俑局部
丽而丰富。雕塑手法采取捏、塑、堆、贴、刻等多种技巧。形象塑造既注意整体 概括,又注意细节刻画,可谓“至广大、尽精微”。1980 年在始皇陵西侧约 20 米处的陪葬坑内又发掘了两辆铜车马,铜车马个体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完全仿 真。铜车马均加彩绘,以白色为基调,配以朱红、粉红、紫、蓝、绿、黑等色, 与金银饰件相配。1993 年又新发掘了兵马俑坑,出土了几千件兵马俑和上万件 铜兵器。并发现了着彩兵俑。 铜车马俑局部

铜车马局部 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与希腊雕刻比较,有明 显的不同,这就是中国雕刻所特有的装饰性和绘画性,此特点是商周青铜工艺留 下来的传统。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3.汉代雕塑 汉代陵墓雕刻与秦代的相比,简括雄浑,整体感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始皇 陵兵马俑要求如实再现秦始皇统军征服六国的强大威势,写实手法最合适。秦集 六国能工巧匠于咸阳,人才济济。陵修成后,大部分能工巧匠被坑杀,汉塑水平 自然受到影响。其二,秦汉文化传统不同,秦继承中原周文化的朴实。汉为楚国 之后,而楚文化充满了对宇宙的奇异幻想,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铜车马局部 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与希腊雕刻比较,有明 显的不同,这就是中国雕刻所特有的装饰性和绘画性,此特点是商周青铜工艺留 下来的传统。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3. 汉代雕塑 汉代陵墓雕刻与秦代的相比,简括雄浑,整体感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始皇 陵兵马俑要求如实再现秦始皇统军征服六国的强大威势,写实手法最合适。秦集 六国能工巧匠于咸阳,人才济济。陵修成后,大部分能工巧匠被坑杀,汉塑水平 自然受到影响。其二,秦汉文化传统不同,秦继承中原周文化的朴实。汉为楚国 之后,而楚文化充满了对宇宙的奇异幻想,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元代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近代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大纲)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石河子大学).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大纲)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Arts History of China.doc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现代学徒制).pdf
- 《国学艺术》课程授课教案.pdf
- 《键盘主修》课程教学资源(乐谱)钢琴曲《望春风》.pdf
- 《键盘主修》课程教学资源(乐谱)钢琴曲《彩云追月》.pdf
- 《现代日本动画赏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实验动画(动漫补充).pdf
- 《现代日本动画赏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9黑恶边缘题材.pdf
- 《现代日本动画赏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8现实反思题材.pdf
- 《现代日本动画赏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7忍者题材.pdf
- 《现代日本动画赏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6魔法题材动画.pdf
- 《现代日本动画赏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5妖魔鬼怪.pdf
- 《现代日本动画赏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4冒险题材(海贼王).pdf
- 《现代日本动画赏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3穿越时空题材.pdf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一章 史前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讲 中国近现代雕塑.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讲 清代美术1/2.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讲 清代美术2/2.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讲 明代美术2/2.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讲 元代美术1/2.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讲 明代美术1/2.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讲 元代美术2/2.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讲 宋代美术5/6.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讲 宋代美术3/6.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讲 宋代美术6/6.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讲 宋代美术4/6.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讲 宋代美术2/6.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讲 五代十国美术1/2.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讲 五代十国美术2/2.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隋唐美术5/5.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讲 宋代美术1/6.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隋唐美术3/5.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