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8—第17组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17组
生物入侵 ———17组

新闻引入 生物入侵的含义、类型 生物入侵形成原因、入侵机制 生物入侵假说 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后果 我国生物入侵存在的问题 生物入侵的法律对策研究 20m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2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生 物 入 侵 新闻引入 生物入侵的含义、类型 生物入侵形成原因、入侵机制 生物入侵假说 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后果 我国生物入侵存在的问题 生物入侵的法律对策研究

-生物入侵的含义和类型 3 2012m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3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生物入侵的含义和类型

生物入、侵的定 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 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 或定义为: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注: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 来物种是 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以下的分类 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 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 以生态系统来定 义的。 ·一般而言,一国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以便丰富国人餐或用于保护生态、美 化环境等,不归类为生物入侵。“不是本国主动引进,对本士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 康产生不利影响,才能称为生物入侵”。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4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生物入侵的定义 • 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 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 或定义为: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注: •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 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 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 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 义的。 • 一般而言,一国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以便丰富国人餐桌或用于保护生态、美 化环境等,不归类为生物入侵。“不是本国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 康产生不利影响,才能称为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形成原因、入侵机制 5 2012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5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生物入侵形成原因、入侵机制

形成原因 一是引入用于农林牧渔生产、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和景观美化等目 的的物种,之后演变为入侵种(即有意识地引进); 二是随着贸易、运输和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即无意识地引 进); 三是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即自然入侵)。 20m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6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形成原因 一是引入用于农林牧渔生产、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和景观美化等目 的的物种,之后演变为入侵种(即有意识地引进); 二是随着贸易、运输和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即无意识地引 进); 三是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即自然入侵)

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表明,在初步摸清的 283种入侵物种中,83.5%属于人类有意引种以及进出口贸易和游客无 意携带进入的。其中,超过5o%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现在种植、 养殖单位几乎都在从外地或外国引种。其中大部分引种是以提高经济 收益、观赏和环保等为主要目的。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知识与信息, 缺乏对引进物种的风险分析,盲目引种,淡薄的生态意识与不顾生态 后果的经济利益驱使和有法不依等。这些生物引入之后缺乏有效监管, 进而大量繁衍,演变为入侵生物。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内国际贸易 越来越频繁,外来生物成功入侵的机率也大大增加,许多外来有害生 物是随着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它们作为“偷渡者"或者“搭便车“被 引入到新的环境中,如船舶的压载水就是非常便利的顺风车。长期以 来,为了保持船舶的稳定性和航行安全,空载的船只都要注入大量的 海水作为压载水,而压载水中所含有的海洋浮游生物也就随着船只一 起航行,当船舶到达另一国家装货时,压载水里的浮游生物就随着压 载水一起被排放到当地的水体中,造成了生物入侵。 2012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7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 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表明,在初步摸清的 283种入侵物种中,83.5%属于人类有意引种以及进出口贸易和游客无 意携带进入的。其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现在种植、 养殖单位几乎都在从外地或外国引种。其中大部分引种是以提高经济 收益、观赏和环保等为主要目的。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知识与信息, 缺乏对引进物种的风险分析,盲目引种,淡薄的生态意识与不顾生态 后果的经济利益驱使和有法不依等。这些生物引入之后缺乏有效监管, 进而大量繁衍,演变为入侵生物。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内国际贸易 越来越频繁,外来生物成功入侵的机率也大大增加,许多外来有害生 物是随着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它们作为“偷渡者”或者“搭便车”被 引入到新的环境中,如船舶的压载水就是非常便利的顺风车。长期以 来,为了保持船舶的稳定性和航行安全,空载的船只都要注入大量的 海水作为压载水,而压载水中所含有的海洋浮游生物也就随着船只一 起航行,当船舶到达另一国家装货时,压载水里的浮游生物就随着压 载水一起被排放到当地的水体中,造成了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往往需要经过引进、入侵、建立和传播(变成有害种) 等几个主要阶段,从上一个阶段转变到下一个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为1o%: 9 外来物种入侵成活后,有一个较长的滞后阶段,之后才会爆发性扩展: 入侵机制 外来物种扩散的主要手段是繁殖体的成功传播; 外来物种的生存需要一个关键的最小面积,如没有超过这个面积,就难以 增殖扩散。 B 20m2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8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入侵机制 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往往需要经过引进、入侵、建立和传播(变成有害种) 等几个主要阶段,从上一个阶段转变到下一个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为10%; 外来物种入侵成活后,有一个较长的滞后阶段,之后才会爆发性扩展; 外来物种扩散的主要手段是繁殖体的成功传播; 外来物种的生存需要一个关键的最小面积,如没有超过这个面积,就难以 增殖扩散

时滞 ·在外来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时滞”。 就是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 开始在新的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天“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 (潜伏期)。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时间不会大量繁殖、扩展领域,它们安安静静地在 新到达的地方生长。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但是直到二十世 纪六十年代早期,它们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在佛罗里达它们已经占据了280,0o0英亩 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 至于“时滞”产生的原因,至今还不清楚。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由于外来种 最初定植的生境并不适于其生存,需要时间扩散到适于其生长的环境;②由于道路、 河流、山谷等天然屏障的阻挡,或人为的限制,使之不能扩散到其它有利于生长的地 区:③因为种群太小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种群却是一直在增长的。这与人们对外 来种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有关;④潜在入侵者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一个种群要想快 速繁殖,需要达到一定的种群大小,在突破这个临界点以前,入侵者不会大规模的爆 发;⑤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基因型的遗传变异所需的时间:⑥等待生境的变化。有的 外来种在不利的生存条件下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但不能爆发,一旦生长条件适宜将 迅速扩增,伺机爆发。 2012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9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时滞 • 在外来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时滞”。就是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 开始在新的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 (潜伏期)。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时间不会大量繁殖、扩展领域,它们安安静静地在 新到达的地方生长。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但是直到二十世 纪六十年代早期,它们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在佛罗里达它们已经占据了280,000英亩 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 • 至于“时滞”产生的原因,至今还不清楚。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由于外来种 最初定植的生境并不适于其生存,需要时间扩散到适于其生长的环境;②由于道路、 河流、山谷等天然屏障的阻挡,或人为的限制,使之不能扩散到其它有利于生长的地 区;③因为种群太小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种群却是一直在增长的。这与人们对外 来种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有关;④潜在入侵者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一个种群要想快 速繁殖,需要达到一定的种群大小,在突破这个临界点以前,入侵者不会大规模的爆 发;⑤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基因型的遗传变异所需的时间;⑥等待生境的变化。有的 外来种在不利的生存条件下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但不能爆发,一旦生长条件适宜将 迅速扩增,伺机爆发

生物入侵假说 多样性阻抗假说 天敌逃避假说 生态位空缺假说 资源机遇假说 20m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10 2012/7/22 此处为页脚文本 --生物入侵假说 -多样性阻抗假说 -天敌逃避假说 -生态位空缺假说 -资源机遇假说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7—第8组 生物入侵.ppt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6—第4组 空气生物性污染.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5—第3组 水土污染与人类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4—第1组 微生物与人体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3—第19组 辐射与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2—第6组 物理污染.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第13组 农药安全与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7—第9组 环境因素与生殖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6—第16组 环境与生殖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5—第15组 居室污染与人体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4—第5组 居室环境生物性污染.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3—第12组 大学生对居住环境的认知调查报告.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2—第14组 生物污染与食品安全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1—第11组 转基因与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10—第10组 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18小组调查报告.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资料)学生名单.pdf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黄邦栋——对第9?15?16组评价汇总.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王昊东——如何提交课程论文.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李少萌——大家对第6和第19小组的评价汇总.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No.9—第2组 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室内环境卫生学(二稿).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居室环境与人体健康(二稿).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展示)第12组调查报告讲稿.pdf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资料)学生名单.pdf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重金属中毒机理.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doc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示范论文)关于课程论文的说明.doc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示范论文)崇明东滩北部农场区土地利用适应性评价(节选版).doc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示范论文)文献综述写作方法.doc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周丕生).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土壤水、气、热状况.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主要土壤类型及特点.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磷素营养与磷肥.ppt
- 上海交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磷素营养与磷肥.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