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

第二章牝学反液的能量和方向 ◆§2-1热力学基础知识 ◆§2-2他学反寇过程的热敌寇 ◆§2-3热化学定律 ◆§2-4牝学反粒的方向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 §2-1 热力学基础知识 §2-2 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 §2-3 热化学定律 §2-4 化学反应的方向

封于化学反aA+dD=gG+hH 需要研宪的五个方面向题 ◆反应能否发生? ◆如果能发生,反应体系的能量有何变化? ◆如果能发生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有多大? ◆如果能发生反应,反应的速率有多大? ◆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前三个属于化学热力学的间题 thermodynamic) ◆后雨个属于化学动力学的间题( Kinetic)
对于化学反应 aA+dD=gG+hH 需要研究的五个方面问题: 反应能否发生? 如果能发生,反应体系的能量有何变化? 如果能发生反应,反应进行的程度有多大? 如果能发生反应,反应的速率有多大? 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前三个属于化学热力学的问题(thermodynamic) 后两个属于化学动力学的问题(kinetic)

化学热力学的三大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斛决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热力学第三定律 解决物质熵的计算
化学热力学的三大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解决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热力学第三定律 解决物质熵的计算

预备知识 ◆反应热 2H2(g)+O2(g)=2H2O()+4836k 2H2(g)+O2(g)=2H2O(g)+571.6k 放出的热用“+”号表示, 吸收的热用“-号表示 反应热与量有关; 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的化学方程式
预备知识 反应热 2H2 (g)+O2 (g)=2H2O(l)+483.6kJ 2H2 (g)+O2 (g)=2H2O(g)+571.6kJ 放出的热用“+”号表示, 吸收的热用“-”号表示。 反应热与量有关; 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的化学方程式

§2-1热力学基础知帜 、系辘和謀境 二、系统的状态 至、热和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 五、过程的热
§2-1 热力学基础知识 一、系统和环境 二、系统的状态函数 三、热和功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 五、过程的热

系统和环境 ◆系统(体系)研究的对象,人为划分出来的 ◆系统包括物质与空间。如气体向真空膨胀。 气体 真空 ◆环境系统以外与系统相联系的部分。 ◆常将系统分为三类: 敞开系统如在烧杯中进行的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n封闭系统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隔离〔孤立)系统在隔热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一、系统和环境 系统(体系)——研究的对象,人为划分出来的。 系统包括物质与空间。如气体向真空膨胀。 气体 真空 环境——系统以外与系统相联系的部分。 常将系统分为三类: ◼敞开系统 如在烧杯中进行的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封闭系统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隔离(孤立)系统 在隔热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二、系疣的状态飘 ◆状态—系统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状态函数—描述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状态函数的特点 (1)系统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有一定值。 (2)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状态函数随之变化, 并且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 (始态)和终止状态(终态)有关。 (3)系统一旦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状态函数恢复 原值
二、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系统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状态函数——描述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状态函数的特点: (1)系统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有一定值。 (2)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状态函数随之变化, 并且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 (始态)和终止状态(终态)有关。 (3)系统一旦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状态函数恢复 原值

理想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函数 始态 终态 p1=1013kPa 等温加压 7=373K p2=2026kPa V=2m3 T2=7=373K V2=1m3 2=3039kPa 3=473K 升温加压 2=0845m3 降温减压 中间态
P3=303.9kPa T3=473K V3=0.845m3 p1=101.3kPa T1=373K V1=2m3 p2= 202.6kPa T2=T1= 373K V2=1 m3 等温加压 升温加压 降温减压 理想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函数 中间态 始态 终态

过程与莲橙 ◆途—实现一个 过程可以有许多条具 ◆过程—系统状态变体路径 化的过程。 途径 C(石墨)+O2(g) CO,(g) 始态 过程终态 CO(g)+o,(g) 中间态 途径2
C(石墨)+O2 (g) 始态 CO2(g) 终态 CO(g)+ O2 (g) 中间态 过程 途径2 途径1 过程与途径 途径——实现一个 过程可以有许多条具 过程——系统状态变 体路径。 化的过程

化学热力学常用的过程 ◆等温过程T1=T2=T环AT=0 过程发生时系统的温度可以改变,只要△T=0即可 ◆等压过程P1=P2=P环Ap=0 过程发生时系统的压力可以改变,只要△p=0即可。 ◆等容过程V1=V2 △V=0 过程发生时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 ◆等温等压过程△T=0,△p=0 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过程 ◆等温等容过程△T=0,△V=0 在体积不能改变的容器中发生的过程
化学热力学常用的过程 等温过程 T1=T2=T环 T=0 过程发生时系统的温度可以改变,只要T=0即可。 等压过程 P1=P2=P环 p=0 过程发生时系统的压力可以改变,只要p=0即可。 等容过程 V1 =V2 V=0 过程发生时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 等温等压过程 T=0 ,p=0 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过程 等温等容过程 T=0 ,V=0 在体积不能改变的容器中发生的过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3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教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 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doc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1.4.1.5).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1.1.1.3).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电子教案(共十章).doc
- 《对称性、轨道和光谱》PDF电子书.pdf
- 浙江工商大学:《高级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食品专业)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pdf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讲义电子教案.doc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试卷,含答案).doc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8.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8.2 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4.1 概述 4.2 络合平衡.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配位滴定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吸光光度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沉淀滴定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定量分析概论 10.2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0.3 滴定分析.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分子结构.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 化学反应速率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4.5 离子键 4.6 共价键 4.7 分子间力和氢键.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4.3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4.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7.1 酸碱质子理论 7.2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7.3 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7.4 酸碱指示剂 7.5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7.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子教案 第十章 界面现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化学平衡.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化学——电解质溶液.ppt
- 《结构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讲稿,共十章).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四章 溶液.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五章 相平衡.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六章 化学平衡.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