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 化学反应速率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章牝学反应的速率和隈度 §31化喾寂速率 §3-2影响牝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3牝学反液的限度——牝学平衡
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 化学反应速率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3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令化学动力学的发展比化学热力学迟, 而且还没有形成象化学热力学那样 完整的体系。 心至今为止,真正弄清反应历程的化学反 应为数不多。但随着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人们开始可以从分子水平上 观察化学过程及其微观过程,开创了微观 反应动力学,使化学动力学成为最活跃的 化学研究领域之
❖化学动力学的发展比化学热力学迟, 而且还没有形成象化学热力学那样 完整的体系。 ❖至今为止,真正弄清反应历程的化学反 应为数不多。但随着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人们开始可以从分子水平上 观察化学过程及其微观过程,开创了微观 反应动力学,使化学动力学成为最活跃的 化学研究领域之一

§3-1他学反威遠率 化学反寇速率的表示方店 化学反岌速率理论
§3-1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化学反粒速率的表示方法 反应速率是指给定条件下反应物转 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 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产物浓度的增 加来表示。 反应速率的两种表示 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 反应速率是指给定条件下反应物转 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 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产物浓度的增 加来表示。 ❖ 反应速率的两种表示 ❖ 平均速率 ❖ 瞬时速率

1平均速率 对反应aA+dD=gG+hH A D G B △tv、△t △t △t 其中,v为化学计量系数。 2瞬时速率 当M趋于无限小时的平均速率。 v=lin B ->0vB2△t B
A D H B G D G H B 1 1 1 1 1 A c c c c c t t t t t = = = = = 1.平均速率 对反应aA+dD=gG+hH 其中,B为化学计量系数。 2.瞬时速率 当Δt 趋于无限小时的平均速率。 B B 0 B B lim t c dc t dt → = =

瞬时速的测定 (1)测定出不同反应时刻某一反应物的浓度, 作浓度c~时间图来求得反应的瞬时速率。 关键是如何“猝灭”或停止一个反应? (2)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对某种可测物理性质进行追踪。 如L2蒸气有特定吸收光谱。 如反应N2O4=2NO2的组成可以根据磁化率的大小来确 定,因为NO2是顺磁性化合物,而N2O是反磁性化合物。 在气相反应的场合中,总压的变化就可以用来度量反应 进行的程度
瞬时速率的测定 (1)测定出不同反应时刻某一反应物的浓度, 作浓度c~时间t图来求得反应的瞬时速率。 关键是如何“猝灭”或停止一个反应? (2)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对某种可测物理性质进行追踪。 –如I2蒸气有特定吸收光谱。 –如反应 N2O4== 2NO2的组成可以根据磁化率的大小来确 定,因为NO2是顺磁性化合物,而N2O4是反磁性化合物。 –在气相反应的场合中,总压的变化就可以用来度量反应 进行的程度

0600120180024003003600420014800 c|0 .80.580.40.280.20.130.10.0760.05 0.9rc(H2O2) 0.8 0.7 0.6 0.4 X 0.3 0.2 0. 0 1200 2400 3600 4800 H2O2分解反应的浓度c与时间t曲线t/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t 0 600 1200 1800 2400 3000 3600 4200 4800 c 0.8 0.58 0.4 0.28 0.2 0.13 0.1 0.076 0.05 C H2O2分解反应的浓度c与时间t曲线 t /s c(H2O2 ) x y 0 1200 2400 3600 4800

例:计算C点切线的斜率和3000s时反应的瞬时速率 0.5-0.18 c点的斜率= =-0.00011 3000 该点的瞬时速率U=000011 molls-1
例:计算C点切线的斜率和3000s时反应的瞬时速率。 1 1 0.5 0.18 0.00011 3000 0.00011 . . x y mol L s − − − = − = − = − = c点的斜率 该点的瞬时速率

二、化学反泫速率理论 1化学反液的历程 2有碰撞理论 3过液状态理论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1.化学反应的历程 2.有效碰撞理论 3.过渡状态理论

1化学反粒的历程 基元反应: 由反应物一步反应为生成物的反应 特点:一步反应,没有中间产物。 些基元反应: O3(g)+NO(g)->NO2(g)+O2(g) 2NO2→>2NO+O2 SO2Cl2→>SO2+Cl2
1.化学反应的历程 基元反应: 由反应物一步反应为生成物的反应。 特点:一步反应,没有中间产物。 一些基元反应: O3 (g)+NO(g)→NO2 (g)+O2 (g) 2NO2→2NO+O2 SO2Cl2 →SO2+Cl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3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教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 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doc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1.4.1.5).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1.1.1.3).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电子教案(共十章).doc
- 《对称性、轨道和光谱》PDF电子书.pdf
- 浙江工商大学:《高级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食品专业)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pdf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讲义电子教案.doc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试卷,含答案).doc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8.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8.2 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4.1 概述 4.2 络合平衡.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配位滴定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吸光光度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沉淀滴定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定量分析概论 10.2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0.3 滴定分析.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分子结构.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4.5 离子键 4.6 共价键 4.7 分子间力和氢键.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4.3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4.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7.1 酸碱质子理论 7.2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7.3 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7.4 酸碱指示剂 7.5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7.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子教案 第十章 界面现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化学平衡.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化学——电解质溶液.ppt
- 《结构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讲稿,共十章).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四章 溶液.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五章 相平衡.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六章 化学平衡.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