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

第六章分析化学论 §6-1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发屐趋势 §白-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6-3定量分析的误差 §6-4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6-5滴定分析
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 §6-1 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发展趋势 §6-2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6-3 定量分析的误差 §6-4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6-5 滴定分析

§6-1分析牝学的任务、方法及发展超势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方法 1化学分析法 2仪器分析法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自动化 精确化 微观化
§6-1 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发展趋势 ◼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与方法 ◼ 1.化学分析法 ◼ 2.仪器分析法 ◼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 智能化 ◼ 自动化 ◼ 精确化 ◼ 微观化

§6-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试样的采集 1液体试样的采集 2气体试样的采集 3固体试样的采集 试样的制备 三、试样的预处理
§6-2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 一、试样的采集 ◼ 1.液体试样的采集 ◼ 2.气体试样的采集 ◼ 3.固体试样的采集 ◼ 二、试样的制备 ◼ 三、试样的预处理

§6-3定量分析的候差 误差的表示方法 二、误差的来源或减免方法 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有限实验数据的处理
§6-3 定量分析的误差 ▪ 一、误差的表示方法 ▪ 二、误差的来源或减免方法 ▪ 三、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 四、有限实验数据的处理

手于误差 中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中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出现的规律 ⊕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取舍等一系列分析处理 中判断最佳估计值及方法的可靠性,使实验结果更 加接近客观真实值(参考数理统计方面的书籍)
关于误差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出现的规律 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取舍等一系列分析处理 判断最佳估计值及方法的可靠性,使实验结果更 加接近客观真实值(参考数理统计方面的书籍)

误差的表示方法 1准确度及误差 ■测量值——从实验中得到的数值。 真实值——客观存在但不可能准确知道的数值 实际工作中常用“标准值”代替真实值。 误差=测量值一真实值 候差=测量值一标准值 口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 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比较准确的结果 口有时将纯物质中元素的理论含量作为真实值
一、误差的表示方法 ◼ 测量值——从实验中得到的数值。 ◼ 真实值——客观存在但不可能准确知道的数值。 ◼ 实际工作中常用“标准值”代替真实值。 误差 = 测量值-真实值 误差 = 测量值—标准值 ❑ 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 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比较准确的结果。 ❑有时将纯物质中元素的理论含量作为真实值。 1.准确度及误差

俣差的计算 ■绝对误差E=测量值x-真实值T E=x-T E 相对误差E E.=×100% T 为什么要提出相对误差?
误差的计算 ◼ 相对误差Er E x T = − r 100% E E T = ◼绝对误差E=测量值x-真实值T 为什么要提出相对误差?

2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所得的各个测 定值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精密度常用偏差或标准偏差等表示。 口绝对偏差 .=x X 口绝对平均偏差 口相对平均偏差d=一×10O9o
2.精密度与偏差 d x x i i = − 1 n i i d d n = = r 100% d d x = ❑绝对偏差 ❑绝对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 精密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所得的各个测 定值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 精密度常用偏差或标准偏差等表示

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σ >(x1-∠)2 ■n=o 标准偏差S 2 ■no时,S>o S n-1 相对标准偏差Sr
◼ 总体标准偏差σ ◼ n= 2 1 ( ) n i i x n = − = 2 1 ( ) 1 n i i x x S n = − − = ◼标准偏差S ◼ n<20 ◼当n→ 时,S→σ 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Sr r S S x =

相差与极差 ■只做2次平行测定时,计算相差 相差=x2-x 相对相差 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R=x xX max mIn
相差与极差 ◼ 只做2次平行测定时,计算相差。 ▪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x 2 1 2 1 相差 = x -x x -x 相对相差= R x x = − max mi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4.3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4.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4.5 离子键 4.6 共价键 4.7 分子间力和氢键.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 化学反应速率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3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教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 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doc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1.4.1.5).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1.1.1.3).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电子教案(共十章).doc
- 《对称性、轨道和光谱》PDF电子书.pdf
- 浙江工商大学:《高级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食品专业)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pdf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讲义电子教案.doc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试卷,含答案).doc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8.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8.2 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4.1 概述 4.2 络合平衡.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配位滴定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吸光光度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沉淀滴定法.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7.1 酸碱质子理论 7.2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7.3 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ppt
-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7.4 酸碱指示剂 7.5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7.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子教案 第十章 界面现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化学平衡.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化学——电解质溶液.ppt
- 《结构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讲稿,共十章).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四章 溶液.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五章 相平衡.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六章 化学平衡.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九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集锦)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