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22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100.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22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笃博至至违行学墅诚课程名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代码:ZJ49009开课单位:法学院授课教师:张娟职称/学位:副教授博士开课时间:二〇0九至二〇一0学年第_一学期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课程代码: ZJ49009 开课单位: 法学院 授课教师: 张娟 职称/学位:副教授 博士 开课时间:二○ 0 九 至二○ 一 0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ZJ49009编号法学院课程考核5口/考试口考查其他方式:学分万式课程公共基础课口√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选修课类别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口其他课程学时数总学时:90理论学时:90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国/本校教师教师张娟职称副教授来源口外聘教师使用口/统编教材自编教材或讲义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丨2007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姜明安教材出版社版)行政法学罗豪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张树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学教程应松年2001年中央学校出版社教学参考英国行政法王名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用书法国行政法王名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美国行政法王名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ZJ49009 课程 名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教学 单位 法学院 课程 学分 5 考核 方式 □√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90 理论学时: 90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张娟 职称 副教授 教师 来源 □√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 版) 姜明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7 年 教学 参考 用书 行政法学 罗豪才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张树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行政法学教程 应松年 中央学校出版社 2001 年 英国行政法 王名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法国行政法 王名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美国行政法 王名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第22次课程教学方案第11周课时数2用式街街有#技街院第八章行政程序第一节行政程序概述第二节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解行政程序的概念、特点、基本原则等问题。重点掌握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的涵义及其内容。行政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说明理由制度运用行政程序的具体制度解析案例口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提问√课堂讲授口作业讲评实践教学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口/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直播课堂资源CAI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1、什么是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法律意义何在?2、行政听证制度的涵义和内容是什么?3、行政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是什么?4、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米5、什么是说明理由制度?习6、案卷制度的内容是什么?7、审裁分离制度的要求有哪些?8、你认为我们国家有无必要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为什么?

第 22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 11 周 课时数 2 教学 章节 第八章 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了解行政程序的概念、特点、基本原则等问题。重点掌握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的涵义及其内容。 教学 重点 行政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说明理由制度 教学 难点 运用行政程序的具体制度解析案例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1、什么是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法律意义何在? 2、行政听证制度的涵义和内容是什么? 3、行政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是什么? 4、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 5、什么是说明理由制度? 6、案卷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7、审裁分离制度的要求有哪些? 8、你认为我们国家有无必要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为什么?

第一节行政程序橛述 一、行玫程序的概念 二、行致程序的法律意义 三、行政程序的特点 四、行政程序的分类 五、行玫程序的原则 公开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参与原则:效率原则。 书 第二节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一、行政听证制度 二、行政回避制度 三、行致信息公开制度 四、说明理由制度 五、审裁分离制度 六、案卷制度 课堂讨论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一、 行政程序的概念 二、 行政程序的法律意义 三、 行政程序的特点 四、 行政程序的分类 五、 行政程序的原则 公开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参与原则;效率原则。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一、 行政听证制度 二、 行政回避制度 三、 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四、 说明理由制度 五、 审裁分离制度 六、 案卷制度 课堂讨论

第22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第 2 2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第八章 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一、行政程序的概念R行政程序,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森喜作注意:在美国1946年的《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中所指的行政程序,既包括行政诉讼程序,也包括行政活动程序。、行政程序的法律意义:实现行政的民主化:提高行政效率:保护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益: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行政程序的特点:多样性、法定性、分散性热点:《行政程序法》(草案)四、行政程序的分类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任意性程序和强制性程序: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程序:内部程序和外部程序。五、行政程序的原则:公开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参与原则:效率原则。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行政听证制度行政听证,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等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听而不证,走过场。分析其原因。、行政回避制度■行政回避的原因:偏见、利害关系等。■行政回避的程序: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行政信息公开制度指行政主体根据职权或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将行政信息向行政相对人或社会公开展示,并允许查阅、摘抄和复制。*域外行政公开:1766年瑞典通过《出版自由法》:美国:1946年《行政程序法》(APA)、1966年《信息公开法》(或《信息自由法》)、1974年《隐私权法》和1976年《阳光下的政府法》:日本:1993年《行政程序法》、1998年《行政资讯公开法》。行政公开范围:“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不公开包括:1、国家秘密:2、个人隐私:3、商业秘密。四、说明理由制度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的内容:1、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理由:(1)事实依据、(2)法律依据:2、行政行为的正当性理由:(自由裁量权的合法性)五、审裁分离制度:内部审裁分离、完全审裁分离六、案卷制度案卷: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证据、记录和法律文书等,根据一定的顺序组成的书面材料。课堂讨论

(一般包 括 复习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第八章 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 行政程序,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 注意:在美国 1946 年的《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中所指的行政程序,既包括行 政诉讼程序,也包括行政活动程序。 二、行政程序的法律意义:实现行政的民主化;提高行政效率;保护行政相对 人的程序权益;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 三、行政程序的特点:多样性、法定性、分散性 热点:《行政程序法》(草案) 四、行政程序的分类 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任意性程序和强制性程序;行政立法程序、行 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程序;内部程序和外部程序。 五、行政程序的原则:公开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参与原则;效率原则。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一、行政听证制度 行政听证,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 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 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等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听而不证,走过场。分析其原因。 二、行政回避制度 ◼行政回避的原因:偏见、利害关系等。 ◼行政回避的程序: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 三、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指行政主体根据职权或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将行政信息向行政相对人或社会公开 展示,并允许查阅、摘抄和复制。 *域外行政公开:1766 年瑞典通过《出版自由法》;美国:1946 年《行政程序法》 (APA)、1966 年《信息公开法》(或《信息自由法》)、1974 年《隐私权法》和 1976 年《阳光下的政府法》;日本:1993 年《行政程序法》、1998 年《行政资讯公开法》。 行政公开范围:“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不公开包括:1、国家秘密;2、 个人隐私;3、商业秘密。 四、说明理由制度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的内容:1、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理由:(1)事实依据、(2) 法律依据;2、行政行为的正当性理由:(自由裁量权的合法性) 五、审裁分离制度:内部审裁分离、完全审裁分离 六、案卷制度案卷: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证据、记录和法律文书等, 根据一定的顺序组成的书面材料。 课堂讨论

课程教案审核情况(新增专业课的教案应由教学系(教研室)主任或课程组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教学系(教研室)或课程组审核意见主任/负责人签字:20年月日(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应报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意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年20月日(新增专业课和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均应报教学院长(主任)审批)院(系、部)审批意见教学院长(主任)签字:教学单位签章:月日0年

课程教案审核情况 教学系(教 研室)或课 程组审核 意见 (新增专业课的教案应由教学系(教研室)主任或课程组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 主任/负责人签字: 20 年 月 日 院(系、部) 教学委员 会审定意 见 (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应报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 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20 年 月 日 院(系、部) 审批意见 (新增专业课和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均应报教学院长(主任)审批) 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教学单位签章: 20 年 月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