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诸锡斌 《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F培根:“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 歧途的人。” 绪论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介) 1、创始: Natural Dialectics (2) Dialectics of Nature 2、现况: 前苏联:自然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日本:自然科学总论 欧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STS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STSE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Economic
自然辩证法概论 诸 锡 斌 《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F.培根:“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 歧途的人。 ” 绪论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介) 1、创始: (1)、Natural Dialectics (2)、Dialectics of Nature 2、现况: 前苏联:自然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日本: 自然科学总论 欧美: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STS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 STSE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Economic )

3、几种不同的看法 (1)、不承认存在自然辩证法 代表人物:萨特 2)、承认存在自然辩证法 认为是一本书 认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部分 认为是一个单独的一个学科(二大块) 认为是三大块 四大块 认为是一个“大口袋” 认为是一个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创立的历史渊源 (一)历史渊源 社会基础 2、科学认识背景 3、哲学背景 方法论背景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过程 2、创立
3、几种不同的看法 (1)、不承认存在自然辩证法 代表人物: 萨特 (2)、承认存在自然辩证法 认为是一本书 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部分 认为是一个单独的一个学科(二大块) 认为是三大块 四大块 认为是一个“大口袋” 认为是一个交叉学科 二、 自然辩证法创立的历史渊源 (一)历史渊源 1、社会基础 2、科学认识背景 3、哲学背景 4、方法论背景 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 过程 2、 创立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传播 2、发展 ●现代技术革命与现代科学革命相结合 ●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系统思想为主要特征 ●现代技术革命的本质是人脑的解放 恩格斯1、注重本体论研究 时代2、侧重对单纯自然的研究 3、科学是“小科学” 1、注重科学认识论的研究 现今2、以系统思想为武器,社会因素被日益强调 时代3、科学是“大科学”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以及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已有认识成果的正确概括和 总结。 (1)以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 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传播 2、发展 ●现代技术革命与现代科学革命相结合 ●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系统思想为主要特征 ●现代技术革命的本质是人脑的解放 恩格斯 1、注重本体论研究 时代 2、侧重对单纯自然的研究 3、科学是“小科学” 1、注重科学认识论的研究 现今 2、以系统思想为武器,社会因素被日益强调 时代 3、科学是“大科学”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以及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已有认识成果的正确概括和 总结。 (1)以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 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2)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为基本内容的理论体系。 (3)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的中介,是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 思想武器。 (4)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和开放理论体系的特点。 2、自然客体与认识主体 (1)自然客体 客观实在是指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体是客观实 在的一部分。 客观实在是无限的,客体是有限的。 客观实在与客体是互相转化的。 自然客体是有限定的。 (2)、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与一般生物学的人有区别。 认识主体要与客体相联系才能成立。 认识主体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认识主体是有层次的。 认识主体是有社会属性的主体。 3、自然辩证法与一般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1)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2)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2)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为基本内容的理论体系。 (3)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的中介,是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 思想武器。 (4)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和开放理论体系的特点。 2、 自然客体与认识主体 (1) 自然客体 客观实在是指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体是客观实 在的一部分。 客观实在是无限的,客体是有限的。 客观实在与客体是互相转化的。 自然客体是有限定的。 (2)、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与一般生物学的人有区别。 认识主体要与客体相联系才能成立。 认识主体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认识主体是有层次的。 认识主体是有社会属性的主体。 3、自然辩证法与一般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1)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2)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4、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联系 (1)自然辨证法与自然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2)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般哲学 D自然辩证法理论自然界的辩证法N3 主观 形态s.自然科学 特殊的自然规律N2客观 客观 形态 形态N.自然界自然现象过程 结论: (1)(2)(3)(4)(5)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1、自然辩证法认识的四大部分 (1)、自然观 定义:
4、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联系 (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2)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一般哲学 D自然辩证法理论 自然界的辩证法 N3 主观 形态 S.自然科学 特殊的自然规律 N2 客观 客观 形态 形态 N. 自然界 自然现象过程 N1 结论: (1)(2)(3)(4)(5) 二、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1、自然辩证法认识的四大部分 (1)、自然观 定义:

(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定义: (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定义: (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定义 2、广义的含义 (1)、自然辩证法学科历史 (2)、自然辨证法基本理论 (3)、自然辩证法的运用学科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自然辨证法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第一篇自然观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与朴素的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
(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定义: (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定义: (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定义: 2、广义的含义 (1)、自然辩证法学科历史 (2)、自然辩证法基本理论 (3)、自然辩证法的运用学科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一、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二、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2、3、 第一篇 自然观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与朴素的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

(一)自然观的萌芽 1、原始宗教 2、原始巫术 (二)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产 火 泰勒斯( Thales):水 阿那克西曼德( Anaximander)无限者 气 阿那克西米尼( Anaximenes):气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火 火 雨 水(汽) 水(汽) 土 土 (逻各斯) 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原子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数 “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产生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 料,一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与不定的二中产生出各种数目 (奇、偶数),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
(一)自然观的萌芽 1、原始宗教 2、原始巫术 (二)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产 火 泰勒斯(Thales): 水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无限者 气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s):气 赫拉克利特(Heraclitns): 火 云 火 雨 1 水(汽) 水(汽) 土 土 ( (逻各斯)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原子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数 “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产生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 料,一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与不定的二中产生出各种数目 (奇、偶数),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

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 元素: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 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二、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特点及局限性 1、总体特点 直观性思辩性猜测性 2、古代自然观的优缺点: 优点: (1) (2) 缺点: (2) (3) 第二节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中世纪自然观的产生 1、中世纪(五世纪—十四世纪末) 2、中世纪自然观的特点: (1) (2)
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 元素: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 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二、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特点及局限性 1、总体特点: 直观性 思辩性 猜测性 2、古代自然观的优缺点: 优点: (1)、 (2)、 缺点: (1)、 (2)、 (3)、 第二节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一、中世纪自然观的产生 1、中世纪(五世纪---十四世纪末) 2、中世纪自然观的特点: (1)、 (2)

A B A B B∧B 二、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产生 1、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下半叶 十六世纪末) (1)文艺复兴 均轮 (2)宗教改革 2、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 本轮 布鲁诺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慢 快 a、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太阳位于 椭圆的焦点上。 b、每个行星的向径(行星中心与太阳中心的联线)在相同时 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
A B A B B B 二、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产生 1、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下半叶 ----十六世纪末) (1)文艺复兴 均轮 (2)宗教改革 2、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 本轮 布鲁诺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慢 快 a、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太阳位于 椭圆的焦点上。 b、每个行星的向径(行星中心与太阳中心的联线)在相同时 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

C、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轨道的长半径的立方呈正比。 =K地球的T2=R3=1) R 加利略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特点 abcd 第三节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F培根( Francis Bacon)的贡献 A四假象说 a种族假象 b洞穴假象 c市场假象 d剧场假象 B三表法 (1)制定三张表
C、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轨道的长半径的立方呈正比。 T 2 =K(地球的T 2=R 3=1) R 3 加利略 三、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特点 a、 b、 c、 d、 e、 第三节 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1、F.培根(Francis Bacon)的贡献 A.四假象说 a.种族假象 b.洞穴假象 c.市场假象 d.剧场假象 B.三表法 (1) 制定三张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云南农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绪论(主讲:诸锡斌).ppt
-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节 哲学概论.pps
-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ppt
-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物质、意识与实践(物质及其运动、意识及其功能、人类社会实践).ppt
-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ps
-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pps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讲义.ppt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共十二章,含绪论.doc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导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ppt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开放.ppt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pt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t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ppt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ppt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ppt
-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ppt
- 南阳师范学院:《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计划)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教 师:焦金波).doc
- 绵阳师范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讲 “一国两制” 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ppt
- 绵阳师范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pt
- 云南农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自然辩证法概论(主讲:诸锡斌).ppt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ppt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小康社会.ppt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小康社会教案.doc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小康社会讲义.doc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ppt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总论.ppt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总论教案讲稿.doc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ppt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文化教案.doc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doc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民主政治教案.doc
- 内蒙古医学院:《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
-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_导论(张顺铃).ppt
-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_第一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ppt
-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_第二题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2.1-2.3).ppt
-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_第二题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2.4-2.7).ppt
-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_第三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1-3.3).ppt
-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_第三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4)前苏联的改革和解体.ppt
- 中国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_第三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5-3.6).ppt